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高鹏  孟宪松  温肇东  张磊 《船舶工程》2017,39(S1):106-108
为进一步拓展限位器优化设计理论的研究思路,更好地发挥冲击隔离与限位的功能,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限位类型对带限位隔振系统冲击特性的影响,对带限位隔振系统进行简化,将隔离器、矩形橡胶片、设备分别模拟为弹簧、矩形橡胶片和质量块;通过改变限位类型,对上侧无限位、下侧无限位、双限位的隔振系统分别建立有限元模型;同时对隔振系统施加冲击载荷,并分析设备的加速度响应和隔离器的相对位移响应;最后得到结论,一定条件下,下侧无限位较上侧无限位和双限位的限位模式的隔振效果更好,进一步证明了,上、下限位间隙不对称以及上下限位器刚度不一致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有助于隔离限位系统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2.
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限位类型对带限位隔振系统冲击特性的影响,对带限位隔振系统进行简化,将隔离器、矩形橡胶片、设备分别模拟为弹簧、矩形橡胶片和质量块;通过改变限位类型,对上侧无限位、下侧无限位、双限位的隔振系统分别建立有限元模型;同时对隔振系统施加冲击载荷,并分析设备的加速度响应和隔离器的相对位移响应。研究结果表明:一定条件下,下侧无限位较上侧无限位和双限位的限位模式的隔振效果更好,进一步证明了上下限位间隙不对称以及上下限位器刚度不一致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有助于隔离限位系统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舰载设备的抗冲击能力,利用ANSYS中的弹簧间隙单元构建有限元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分析限位器刚度参数对隔振系统抗冲击性能的影响,揭示二次冲击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给出合理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在任一安装间隙下,随刚度比的增加,被隔振设备的相对位移响应逐渐减小,加速度响应迅速增加,二者呈负相关;二次冲击问题不受传统限位器刚度大小影响,但通过合理选用限位器参数或设计新型大阻尼限位结构可有效改善二次冲击的影响,进而提高舰载设备的抗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4.
温建明  冯奇 《船舶力学》2010,14(5):549-555
文章从接触动力学的角度,建立多自由度多弹性限位浮筏隔振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采用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用于判别限位器的接触状态.实例分析指出,神经网络算法接触判别的时间大大缩短,接触计算得以实现.得出了对工程有指导意义的结论:限位器单向约束时,筏体和设备的最大位移与限位器之间存在最优间隙.限位器双向约束时,筏体的最大位移与限位器之间存在最优间隙,而设备的最大位移随着限位器的间隙增大而增大.限位器间隙对系统的影响与限位器的约束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5.
用数值方法模拟带限位功能的冲击隔离器一般采用双线性模型,即在限位器发挥作用前计算模型中的刚度为隔离器的冲击刚度,然而,众多研究表明,隔离器的静刚度、动刚度以及冲击刚度3者在数值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为探究2种计算方法在计算结果上的差异性,提高隔离器计算的准确性,对带限位器隔振装置的计算方法进行改进,将传统的双线性计算方法加以优化,采用多线性计算方法。建立结构模型,将隔离器以及限位器的接触部分简化为弹簧和阻尼器;选择合适的隔离器,加载与之相适应的冲击环境;对加速度和速度响应分别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多线性计算方法与双线性计算方法计算结果有一定差异,多线性计算方法所计算的加速响应峰值较多线性方法有所降低,且振荡次数减少。多线性计算方法所计算的位移响应峰值略小于双线性计算方法的计算值,多线性计算方法使得响应脉宽出现先窄后宽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针对隔振器和传统的限位器配套使用时会产生二次冲击的问题,基于力的合成法则,设计了一种新型恒力限位装置,建立了相应的恒力限位隔冲系统模型,分析了限位器安装间隙和恒力值对系统抗冲击性能的影响,并与线性限位隔冲系统、无限位线性隔冲系统的冲击响应进行了对比.参数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某一确定的安装间隙,存在一个最优恒力值使得恒力限位隔冲系统的缓冲系数最小.冲击响应的对比分析表明新型恒力限位隔冲系统比传统的线性限位隔冲系统和无限位线性隔冲系统具有更好的抗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7.
在舰艇设备中,通常采用隔振系统来吸收冲击所带来的能量,为了使设备在受到冲击载荷时不发生过大变形,隔振系统常带有限位器。以单自由度单层隔振系统为研究对象,借助于ANSYS软件建立该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参考德国联邦国防军舰船建造规范BV 0430/1985标准确定隔振系统的等效冲击载荷谱,并将等效的双半正弦波加速度冲击载荷加载到有限元模型中,应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分别对有、无限位器的隔振系统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时域响应特性进行数值仿真计算,计算得出隔振系统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相对位移和绝对加速度时域响应曲线,进一步分析得出使用限位器可以提高舰艇设备抗冲击性能的结论,可用于提高舰艇设备的可靠性设计。  相似文献   

8.
利用伪力法计算带限位器的船舶设备隔振系统冲击响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建立了带限位器浮筏隔振系统的非线性系统模型,利用伪力(pseudo-forces)法计算了带有限位器的浮筏隔振系统模型的冲击响应,分析了限位器参数对冲击响应的影响.设计制作了带有限位器的浮筏隔振系统试验模型,进行了冲击试验研究.数值计算与试验结果的比较表明,伪力法在计算带限位器的舰船设备隔振系统冲击响应时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伪力法计算带限位器的船舶设备非线性冲击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有限位器的浮筏隔振系统是非线性系统,该文建立了这一非线性系统的模型,利用伪力(pseudo-forces)法计算了带有限位器的浮筏隔振系统模型的冲击响应,分析了限位器参数对冲击响应的影响.设计制作了带有限位器的浮筏隔振系统试验模型,进行了冲击试验研究,数值计算与实验结果比较表明了伪力法在计算带限位器的舰船设备隔振系统冲击响应时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针对舰船大型机械设备振动冲击隔离对高传递损失减振抗冲元器件的需求,[方法]基于负刚度动力吸振机理,构建一种含负刚度(NS)元件的动力吸振器(DVA)混合隔振系统。建立刚性基础上的无量纲动力学模型,在激励力作用下,运用不动点法获得隔振系统最优传递时的最优刚度比和阻尼比。基于龙格—库塔(Runge-Kutta)方法研究不同冲击脉宽下具有最优参数的隔振系统在基础激励下的冲击响应,并与传统动力吸振器的冲击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在一定参数下,该混合隔振系统具有无谐振峰的传递特性;在不同脉宽下,其冲击加速度响应和相对位移均比传统动力吸振器的要小。[结论]所提含负刚度动力吸振的混合隔振系统可为大载荷、高传递损失的减振抗冲器设计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准零刚度隔振器各系统参数对隔振性能的影响,可为其应用于隔振系统提供攻关方向。[方方法]以线性隔振、准零刚度隔振组成的双层隔振系统和两自由度等效线性隔振系统为对象,分别建立动力学模型;采用平均法推导谐波力激励条件下2个系统的功率流传递率,证明前者比后者有更好的隔振性能,并提出增强双层隔振系统隔振效果的方法。[结果]研究表明,双层隔振系统第2阶共振频率对应的功率流传递率最大值小于1,意味着其在第2阶共振频率附近范围内仍具有隔振效果,从而克服了两自由度线性隔振系统的缺点。[结论]双层隔振系统可通过适当减小阻尼比、质量比和刚度比来提高其隔振性能,且比等效线性隔振系统的低频隔振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一种非线性分解,把非线性弹性恢复力分解成一个线性恢复力与一个剩余非线性虚伪力,解决带限位器的非线性冲击隔离系统的冲击响应计算问题.并以一个双层隔冲系统为例,计算分析了限位器刚度和间隙等因素对冲击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马建国  帅长庚  李彦 《船舶力学》2021,25(1):120-127
舰船设备的抗冲击性能设计直接关系到其是否能够顺利实现实用化.本文针对电磁-气囊主被动混合隔振系统抗冲击的设计要求,首先对电磁-气囊主被动混合隔振器进行抗冲击悬挂结构设计并通过仿真和试验获得了混合隔振器的位移载荷特性;其次推导了混合隔振系统中限位器的数学模型并建立了主被动混合隔振系统的多刚体动力学模型,研究了主被动混合隔振系统在冲击载荷下,不同限位器参数对冲击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隔振器抗冲击悬挂结构和隔振系统的限位器能够很好地满足舰船设备对抗冲击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刘渊博  李明  何琳 《船舶力学》2015,(11):1385-1392
气囊隔振系统通常被广泛应用于对舰船或潜艇上的大型旋转机械实施隔振控制。然而,船舶在航行时,隔振系统有时会产生过大的位移,会呈现出一些非线性动力学现象。文中以带间隙的线性弹簧限位器的隔振系统为研究对象,考虑了垂直和偏转两个方向的运动,基于分析力学的相关理论建立了具有旋转偏心质量的气囊隔振系统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并且采用数值方法重点分析了该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以及参数变化对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低转速时,系统呈现出准周期运动特性;随着转速的增大,系统运动中出现混沌、周期3、5、7及准周期运动等一系列的非线性动力学现象。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单跨悬索桥在集中荷载、均布荷载作用下的静态弯曲力学性质进行解析理论、有限元计算和实验的比较研究。通过实验测量不同工况下的桥面挠度。论文使用Galerkin法求解了描述悬索桥的竖向弯曲运动的线性微分方程,得到静力作用下的近似解析解。之后,对比研究了有限元数值模拟、实验和近似解析解的数据。结果显示,近似解析解在整体趋势上和实验以及有限元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6.
针对采用回转型空气弹簧的单层隔振系统,研究了空气弹簧的半主动控制,以保证不同工况下的隔振效果。首先研究了空气弹簧刚度特性,根据隔振理论,建立了柴油机转速与空气弹簧内压的关系,然后应用模糊控制理论,实现对空气弹簧内压的自动调整。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采用泡沫铝冲击吸能器来进行舰船设备限位,研究了舰船隔振装置中泡沫铝冲击吸能器的定量化设计方法,给出了泡沫铝冲击吸能器参数的理论设计计算方法和设计计算流程,并将泡沫铝冲击吸能器理论量化设计方法和设计计算程序用于船舶单层隔振装置实例泡沫铝冲击吸能器的理论设计.针对单层隔振装置计算模型,采用设计计算方法确定了泡沫铝冲击吸能器的参数.  相似文献   

18.
[目的]针对船舶桨轴系统的纵向振动控制问题,提出纵向双级隔振技术方案.[方法]建立桨轴纵向双级隔振系统的振动数学模型,分析质量比、刚度比、阻尼比等设计参数对系统振动特性的影响,并以某船桨轴系统为例进行设计优化验证.[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给定质量比或刚度比条件下,双级隔振系统可以实现最低固有频率比控制;当阻尼比ξ1增加...  相似文献   

19.
隔振器的阻抗反映了隔振器在不同频率扰力作用下具有不同动刚度的特性,广泛应用于隔振效果计算、隔振系统动态激励力识别和隔振系统能量流测量技术。根据相关标准对隔振器的四端阻抗性能进行了实测,研究了不同激励力幅值、不同大小预载荷、不同类型激励力对阻抗值的影响,同时还验证了被动线性隔振器的互易原理。根据已获得的阻抗值,对单层隔振装置中的能量流传递进行实测。  相似文献   

20.
带泡沫铝冲击吸能器的单层隔振系统隔冲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对舰船单层隔振系统中引入泡沫铝冲击吸能器进行了冲击试验,综合考虑最大加速度和最大相对位移2个影响舰船设备防护的重要指标,提出4个隔冲效果评估指标对该隔冲系统进行隔冲效果评估。实现了对舰船设备带泡沫铝冲击吸能器的单层隔振系统隔冲效果的有效评估,为泡沫铝冲击吸能器的选材、结构设计及工作间隙设计提供了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