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向前桥在汽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实现汽车转向,而转向角是决定转向前桥性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本文解决了在桥总成装配线快速调整某转向前桥转向角问题。  相似文献   

2.
胡欢 《天津汽车》2009,(12):49-51
现在人们对汽车驾驶的舒适陛和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汽车传统的转向系统无法满足低速时的灵活性与高速时的稳定性要求,可变转向比技术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这一矛盾。文章介绍了当前应用和开发的可变转向比转向系统,指出该系统使汽车具有一定的智能化,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可变转向比技术是未来转向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3.
电动转向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动转向系统(EPS,Electric Power Steering)是未来转向系统的发展方向.该系统由电动机直接提供转向助力,省去了液压动力转向系统所必需的动力转向油泵、软管、液压油、传送带和装于发动机上的皮带轮,既节省能量,又保护了环境.另外,还具有调整简单、装置灵活以及无论在何种工况下都能提供转向助力的特点.正是有了这些优点,电动转向系统作为一种新的转向技术,将挑战大家都非常熟知的、已具有50多年历史的液压转向系统.  相似文献   

4.
汽车转向控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胡立生  邵惠鹤  孙优贤 《汽车工程》2000,22(6):381-383,388
本文研究侧偏角有约束条件下,汽车四轮转向控制系统的设计问题。根据汽车转向动力学的特点,建立了具有不确定的汽车转向模型,给出了车体质心处侧偏角有约束条件下,二自由度鲁棒四轮转向控制器的设计方法,最后基于LMITool给出了控制器的迭代算法,并给出了仿真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5.
汽车跟随转向具有二种不同的概念,邓:控制的后轮跟随转向和非控制的后轴跟随转向。前者具有一套完整的转向操纵系统,跟随转向量大小通常由计算机控制,后者无需控制,后轴跟随转向的大小随转向侧向力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6.
新修订并颁布实施的国家标准《GB17675-2021汽车转向系基本要求》增加了汽车转向系统出现故障时的转向操纵力测量的要求。文章主要讲述不同驱动形式的商用车应对法规的设计方案,重点介绍双转向桥应急转向系统的结构原理及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7.
亢凤林 《时代汽车》2007,(12):72-73
所谓四轮转向(Four wheel Steering),是指后轮也和前轮一样具有一家的转向功能,不仅可以与前轮同方向转向,也可以与前轮反向转向。[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五轴转向重型汽车转向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利用ADAMS建立了五轴转向重型汽车的整车虚拟样机模型,对该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由分析结果可知,转向轮转角越大,轮胎磨损越严重.为提高重型汽车的灵活性,延长轮胎的使用寿命,对该模型进行了优化.通过仿真分析可知,优化后的转向性能明显提高.同时分析比较了五轴转向重型汽车与前两轴转向重型汽车的转向性能,结果表明,五轴转向重型汽车转弯半径小,轮胎磨损小.  相似文献   

9.
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趋势与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转向系统的发展趋势,并对机械转向、液压动力转向、电子控制液压动力转向和电子控制电动动力转向系统的发展动态和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EQ1141液压助力转向系统主要由转向操纵机构、转向器、转向加力装置和转向传动机构组成。转向操纵机构是驾驶员操纵转向器工作的机构,转向器是把方向盘传来的转矩按一定传动比放大并输出,转向传动机构是把转向器输出的力矩传递给转向车轮的机构,包括从转向摇臂到转向车轮的零部件。  相似文献   

11.
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是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也是中、小型乘用车动力转向系统的发展方向,将会逐渐取代液压助力转向系统。1〔ps系统的优点(l)EPs系统只有在乘用车转向时提供助力,因此能减少能量消耗,即降低油耗(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油泵在乘用车不转向时也工作,能量消  相似文献   

12.
汽车转向机构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敏  赵京 《汽车工程》1995,17(6):360-366
本文对由梯形机构和麦弗逊独立悬架构成的汽车转向机构进行优化设计,所用模型是非线性的空间机构运动学模型,具有转向输入角、左转向轮的跳动和右转向轮的跳动三个输入自由度,在优化设计中计入两个权系数,分别考虑不同转向输入带来的误差的影响不同,以及认为转向不足和过度转向的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汽车转向系统为了兼顾操纵省力和灵敏两方面的要求,均采用转向助力装置来增大转向轮的转向力,从而使转向操纵十分轻便,同时选用较小的转向器角传动比来满足转向灵敏的要求。由于常流式动力转向系统具有结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市场所用13.7米客车随动转向桥,重点分析随动转向原理,转向半径的减小,锁止控制装置的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5.
多轴转向汽车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超 《重型汽车》2005,(5):18-20
1前言 近年来,随着重型车辆的飞速发展,用户对它的性能要求已越来越高.由于转向性能直接影响整车的机动性、灵活性、操纵稳定性和使用经济性,因此对重型车辆的转向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轴转向汽车的转向系统的设计需要优化转向系结构来实现最佳的转向过程(转向时所有的转向轮都处于纯滚动状态或者只有极小的滑移),达到最小的轮胎磨损,减小转弯半径和转向阻力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韩松涛  杨万安 《上海汽车》2003,(6):33-34,46
文章介绍了车辆转向系统转向比测试系统的开发过程、测量装置的设计、数据处理和车辆转向比试验。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推导出断开式转向梯形的左,右转向轮转角计算公式。提示出对实际转向特性曲线有影响的因素,并详细分析各因素对该特性曲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电动助力转向中间位置转向感觉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的转向感觉进行了系统分析,其中转向盘中间位置的转向主观感受是汽车转向感觉研究的主要内容,直接影响驾驶员对稳定性、安全性和行驶的判断,研究通过整车中间位置转向感觉主观评价试验,介绍了试验及数据处理方法,并对客观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分别研究了中间位置转向灵敏程度,转向手力特性,以及中间位置行驶时的汽车响应特性等三方面的客观评价指标.应用这些指标参数,可以系统全面的评定EPS中间位置转向感觉,指导EPS与整车的匹配开发,以获得更适宜的中间位置转向感觉.  相似文献   

19.
载货汽车转向系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载货汽午转向系统运动学特忭的计算方法和分析方法;研究了载货汽车原地转向阻力的主要组成及动力转向器的效率特性,给出了原地转向性能的计算分析方法。通过对4种动力转向系统匹配方案的分析表明,转向机构的传动比和动力转向器的效率对车辆原地转向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总结中心转向区性能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建立了较完善的转向系统模型,将其嵌入到整车模型中,研究了转向系统参数对中心转向区性能的影响.通过中心转向区转向试验与仿真分析数据可知,转向系统传动比、干摩擦、刚度等特性参数直接影响驾驶员的驾驶疲劳度、驾驶路感和车辆的转向灵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