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 肝硬化常伴有骨脊浆细胞增多,如Clark报告50例浆细胞增多症中有7例原发病为肝硬化。但对门脉性肝硬化浆细胞增多的程度及其和病情、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关系等却很讨论,故本文就此作一分析,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 血中皮质醇为肾上腺皮质所分泌的一种激素,它具有调解糖、脂肪代谢,抗炎症以及抑制ACTH等多种功能。血中皮质醇含量的测定已受到临床治疗和科研工作的重视。本文利用荧光比色法与放射免疫测定法对血浆皮质醇含量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导如下,供参考。一、材料来源及方法一、资料来源: 血浆标本来源于本院职工及献血员,采血时间严格控制在早上九点前,抗凝剂采用肝素,采血后及时分离出血浆。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了我院1956~1988年收治的嗜酸粒细胞增多症90例。对其病因、临床表现的多样性、误诊原因等进行了分析。强调本症诊断时应注意:1.首先考虑常见病;2.注意嗜酸粒细胞的比率、质量与病情的关系;3.嗜酸粒细胞持续升高病因难以定夺时,试验性治疗的价值;4.寻求肺吸虫感染引起的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的早期诊断线索;5.及时活检。  相似文献   

4.
早在1890年,澳大利亚人称此症为Pinkdisease。1903年Selter氐著文描述称滋养皮病。1914年Swift氐命名为红肿病(Erythedema)。1920年Wood氏在澳大利亚报告91例,Bilderback氏在美国亦有报告,Weston氏命名为“肢痛症”(Acrodynia)。此后报告者增多、1923年Feer氏曾  相似文献   

5.
二尖瓣脱垂症是一个比较新而独立的疾病。国内外报导日益增多,关于本症的诊断和治疗,已引起临床医界的重视。本文根据部分日、美等国和我国已报导的资料,综述了本综合症的历史、病因、病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并发症和治疗,目的在于希望引起国内临床医界更大的注意和重视,进而提高对本症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6.
对42例颅脑手术患者术前及术后3d内血糖和血清胰岛素、促生长素、皮质醇、T4及T3含量作了检测。结果表明:颅脑手术患者术后血糖和血清胰岛素、促生长素及皮质醇含量均有明显增高,而血清T4和T3含量改变不大。认为血糖含量测定可以作为估价颅脑手术引起脑损伤严重程度和患者意识障碍的客观指标,同时颅脑手术后血清胰岛素、促生长素和皮质醇水平的改变对机体糖代谢发生紊乱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自2000年11月至2004年7月,11例肾移植术后红细胞增多症的患者接受卡托普利治疗,其中男9例,女2例,均因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而行同种肾异体移植术。11例患者均为连续2次以上检查显示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0.51(2次检查间隔时间在1周以上),血红蛋白均大于150g/L。  相似文献   

8.
经检查,某所人群周围血象异常改变的特点是: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低、淋巴和单核细胞增多。除部分血象异常者伴脾、肝肿大外,无一例发烧及临床表现。检测93份血清中EB病毒(Epstein-BarrVirus简称EBV)IgM抗体,全部阴性;35例嗜异性凝集试验及豚鼠肾吸收试验均为阴性,从而排除EBV感染。微量补体结合法测定52份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简称CMV)血清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增高者18份,阳转率34.6%。说明近期有CMV感染或潜伏性感染复燃,确定1066例异常血象为一次CMV隐性感染引起的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  相似文献   

9.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全胃或胃大部切除的老年高血压患者45例,随机分为3组,单纯全麻组(A组)、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组(B组)、丙泊酚靶控输注静吸复合联合硬膜外麻醉组(C组)各15例。于麻醉前、切皮时、手术60 min时及拔管时采血测皮质醇、肾上腺素及内皮素水平并记录MAP及HR。结果A组患者手术60 min时及拔管时皮质醇、肾上腺素及内皮素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B组、C组患者皮质醇、肾上腺素及内皮素在手术60 min及拔管时明显低于A组(P<0.05)。C组皮质醇及内皮素在手术60 min、拔管时显著低于B组(P<0.05)。C组患者术中MAP、HR显著低于术前(P<0.05)。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静吸复合联合硬膜外麻醉可很好地调控老年高血压患者手术中应激反应,但应加强术中血流动力学监测,避免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前言1960年Nowell等在美国费城的一名慢粒患者中发现了一种特异性的标记染色体称为Ph~1染色体(即第22对的一个染色体的长臂的一半缺失)以后,一些学者研究证明,85%以上的慢粒患者都具有这种Ph~1染色体。近年来的研究证明,这种细胞遗传学异常可累及所有骨髓的细胞,除慢粒患者外,在急淋、急粒、慢淋、红白血病、巨核细胞白血病,嗜酸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患者中都曾出现  相似文献   

11.
表皮钙黏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表皮钙黏蛋白(E cadherin, E CD)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58例食管癌标本和122例其他各种病变食管上皮中的E cadherin表达,分析其表达与食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食管鳞癌、腺癌中E cadherin 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2.0%(11/50)、25%(2/8),与正常组100%(20/20)、单纯性增生组92.9%(26/28)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E cadherin阳性表达与鳞癌的分级、癌细胞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结论 食管癌中,随着肿瘤恶性程度及浸润转移的增加,E cadherin表达逐渐降低,以致丧失;E cadherin可作为检测肿瘤早期发生、预测转移潜能和预后状况的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我院1981~1985年五年间,手术治疗乳腺癌170例,其中双侧乳腺癌10例(男1例、女9例)占5.9%,平均年龄46.1岁。属原发性双侧乳腺癌8例(占4.7%),属继发性(转移性)双侧乳癌5例(占1.2%)。第二癌灶距第一癌灶间隔最短10个月,最长41个月,平均27.5个月。指出双侧乳腺癌大多发生在绝经期之前的妇女;原发癌为先后发生者,第二癌灶多出现在第一癌灶治疗后的头2~3年。强调对患者有一例乳腺癌患者术前要进行对侧乳房的全面检查,术后2~3年内也要密切随访的重要性,警惕将对侧乳房发现的孤立性肿块误认为转移癌而放弃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生存素(Surviv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 2)、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 2)蛋白在人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宫颈癌组织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和图像分析系统检测Survivin、MMP 2及TIMP 2在10例正常宫颈组织、10例宫颈原位癌、40例宫颈鳞癌和11 例宫颈腺癌中的表达,分析表达结果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从正常宫颈上皮→原位癌→浸润癌,Survivin、MMP 2 阳性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TIMP 2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无关。宫颈癌Survivin、MMP 2、TIMP 2表达量与盆腔淋巴结转移、局部侵袭、组织学类型及患者年龄有关(P<0.05),而与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有盆腔淋巴结转移、有脉管或/和间质侵袭、年龄小于35岁者Survivin、MMP 2阳性表达量增多,而TIMP 2阳性表达量减少(P<0.05);腺癌Survivin阳性表达量高于鳞癌,而其MMP 2、TIMP 2的表达则低于鳞癌(P<0.05)。结论 Survivin、MMP 2和TIMP 2蛋白异常表达在宫颈癌恶化、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联合检测这些指标可以预测宫颈癌组织的侵袭和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14.
1.本文报告60例骨巨细胞瘤手术,男性33例、女性27例,平均31.75岁,21—40岁占75%。部位以四肢长骨端为多见,占78.33%,其中好发于膝部,占长骨端的68%。随访55的,有9例死亡,二例肺转移及3例局部复发。共占25.45%。2.病理:5年生存率Ⅰ级93.8%,Ⅱ级80.2%,Ⅲ级0,肿瘤间质细胞的形态与预后亦有关,F型5年生存率95%,H型75.9%。且H型及有血窦样结构者,肺转移较多。3.刮除加植骨术。复发率为13.3%,疗效较好,大块截除关节融合术,复发转移率为13.3%,截肢术主要用于Ⅲ级,但亦不能挽救生命。  相似文献   

15.
利用细胞凋亡抑制基因bcl-2单克隆抗体及免疫组化LSAB法,对正常外阴皮肤、慢性外阴营养不良、不典型增生和外阴癌组织进行标记,发现bcl-2蛋白在正常外阴皮肤基底层中有弱阳性表达;在增生型营养不良、不典型增生及外阴癌组织中表达率有不同程度增高,与外阴硬化苔癣型和混合型营养不良有显著差异(P<0.05,P<0.05,P<0.01);而增生型与不典型增生bcl-2基因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外阴癌的表达率最高;该基因蛋白表达与外阴癌细胞分化程度有关,与临床分期无关。  相似文献   

16.
1980年~1988年共遇到8例HalIermann-Streiff综合征,2例进行了7年后随访。病人包括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在8岁~32岁之间。临床表现为:①鸟面畸形;②先天性白内障或无晶体在全部病例中均具备;③牙齿异常7例;④体儒4例,其中1例(例7,男,32岁,身高1.23m,体重29.5 kg)前囟门未闭;⑤皮肤萎缩7例,萎缩灶发亮菲薄,特别在鼻尖部,3例有1~2块斑秃;⑥毛发稀少8例;⑦双侧小眼球6例。①和②对本征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1993年以来应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各种类型的四肢骨折共86例,随访6~18个月,均获得满意疗效。该支架体积小,结构简便,调整度大,可提供良好固定而无需手术,对粉碎型及合并感染者尤为适应。后期可改为弹性固定。允许早期活动,无需二次手术取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3(FGF3)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表达与甲状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和SABC法检测61例甲状腺癌、43例甲状腺良性病变和19例癌旁组织标本的VEGF及FGF3的表达。结果甲状腺癌、甲状腺良性病变和癌旁组织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9%、16.3%、10.5%,FGF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7%、7.0%及5.3%的,甲状腺癌与甲状腺良性病变和癌旁组织比较,VEGF及FGF3的阳性表达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VEGF在甲状腺癌T3/T4期组、预后不良组及复发组的强阳性表达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VEGF染色分数与甲状腺癌预后指数呈正相关(r=0.323,P=0.011);FGF3的表达与甲状腺癌组织学类型、肿瘤分期等临床病理参数无相关(P>0.05),但在VEGF阳性的甲状腺癌中有更高的表达(P<0.05)。结论VEGF及FGF3的过表达可作为协助甲状腺癌诊断的一个指标,两者在甲状腺癌中有协同表达;VEGF是甲状腺癌的预后预示因子。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高速公路拓宽方式对路基沉降的影响,结合西潼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针对单侧拓宽和双侧对称拓宽方式建立了路基沉降数值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路基顶面沉降、差异沉降与坡脚水平位移的变化规律,并选定试验段进行双侧对称拓宽方式下的数值模拟分析和分层总和法计算,同时进行了路基沉降观测。分析结果表明:拓宽相同宽度时,双侧拓宽的旧路基中心沉降减小幅度较单侧拓宽增加15.2%;两侧各拓宽2车道时,路基差异沉降是单侧拓宽4车道时的24.3%;随着拓宽宽度的增加,旧路基中心沉降增量逐渐减小,最大沉降位置在距新建路基边缘内侧3~5m处。数值模拟、分层总和法计算及现场观测最大沉降分别为18.40、18.74、16.06mm,表明数值模拟方法可靠,模拟结果与观测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20.
测定 59例甲状腺良、恶性疾病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白介素 受体 (SIL- 2 R)。结果显示 :甲状腺癌患者血清中 SIL- 2 R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及对照组 (P <0 .0 1 )。良性腺瘤及结节性甲状腺肿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甲状腺癌术后 5~ 1 0 d血清中 SIL- 2 R较术前增高 ,可能与术前血清中 SIL- 2 R高水平及手术干扰机体免疫有关。术后约 2 0 d基本降至正常。甲状腺癌血清中 SIL- 2 R升高与甲状腺癌的病理类型无明显关系。提示检测血清中 SIL- 2 R对判别甲状腺疾病良、恶性 ,估计疗效及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