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船舶》2019,(6)
正近日,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详细设计,新大洋和中集太平洋合作为Hartmann船东建造的Gaschem系列第3艘"Gas Chem Narwhal"(S1036)38 000 m3乙烯运输船顺利交付。船东Hartmann集团、中集前海租赁、中集太平洋、苏美达集团、新大洋造船、船级社以及MARIC的相关领导出席此次交船仪式。该船为MARIC设计的36 000 m3乙烯运输船系列中的第3艘,前两艘姊妹船已分别在2016和2017年交付船东,并得到了船东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2.
《船舶》2021,(3)
正近日,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研发设计,江南造船与中国船舶工业贸易有限公司联合为法国达飞集团建造的23 000 TEU超大型双燃料集装箱船"达飞蒙马特"号命名交付。2017年,达飞集团在中国船舶集团订造了9艘23 000 TEU双燃料集装箱船,该系列船型由MARIC研发设计(其中,江南造船建造4艘,沪东中华建造5艘)。"达飞蒙马特"号是9艘船中的第6艘,也是江南造船交付的第3艘,是目前全球最先进、环保性能最优的双燃料集装箱系列船。  相似文献   

3.
《船舶》2020,(4)
正近日,由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研发设计,扬子江船业集团为希腊船东COSTAMARE建造的12 700箱系列集装箱船首艘船"YM TRIUMPH"正式命名交付。该船是MARIC为COSTAMARE研发设计的新一代大型集装箱船,也是扬子江船业集团目前建造的最大型集装箱船。  相似文献   

4.
《船舶》2018,(2)
正3月8日上午,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研发设计、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为中国远洋海运集装箱有限公司建造的第3艘20000标准箱超大型集装箱船出坞仪式顺利举行。该型船采用海事界最新技术和规范标准,凭借其巨大载货亮点和突出的绿色指标,颇受船东青睐。  相似文献   

5.
《船舶》2020,(4)
正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远望号船队3艘测量船(远望5号、远望6号和远望7号)布阵太平洋不同海域圆满完成火箭和环绕器海上测控任务。远望号系列航天测量船均由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研发设计,江南造船建造。  相似文献   

6.
《船舶》2019,(1)
正近日,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研发设计、扬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建造的11.4万吨成品油船系列船中的首制船"HAVNOVERSQUARE"号命名交付于Zodiac公司。这标志着MARIC研发设计的阿芙拉型油船家族再添新成员。"HANOVERSQUARE"号总长249.9m、垂线间长245.4m、型宽44m、型深21.5m。作为最新一代  相似文献   

7.
《船舶》2018,(1)
正近日,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设计、中船集团长兴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建造的21 000 TEU集装箱船顺利出坞。该船是MARIC为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量身定制的一型超大型集装箱船。这艘海上"巨无霸"总长约400 m,船宽58.6 m,载箱量为2 1237 TEU,其中冷藏集装箱达到  相似文献   

8.
《船舶》2017,28(3)
<正>5月22日,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设计,中海工业(江苏)有限公司建造的9 400标准箱系列集装箱船之首制船"CMA CGM RODOLPHE"号在上海长兴岛举行了命名交船仪式。MARIC的副院长沈伟平以及该船总设计师刘巍等受邀出席交船仪式。该船型是MARIC自主研发设计的第三型9 000箱级系列集装箱船型,航速、油耗与装箱量等重要指标通  相似文献   

9.
<正>"海洋地质八号"是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为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设计的国内第一艘完全自主研发的三维物探调查船。该船于2015年10月29日开工建造,2017年2月28日下水,2017年11月28日交船。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设计的扬子型宽体系列油船连续签下订单。12月15日,中远海能源(中远海运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与广船国际有限公司签订2艘6.49万吨油船建造合同;12月28日,上海北海船务股份有限公司与广船国际签订3艘6.9万吨油船建造合同。扬子型系列油船是MARIC近年来重点开发的油船新产品。通过深入精准的了解船东需求,充分论证了进入长江的适合主尺度,突破了传统巴拿马船型船宽限制,使船型的经济性显著提升。第一代三艘6.49  相似文献   

11.
《船舶》2018,(2)
正3月22日,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设计、南通港闸船舶制造有限公司为尚和(上海)海洋工程设备有限公司建造的1200 t自航自升式海上风电多功能安装平台"尚和1"号正式开工。该平台是MARIC费龙大师工作室的又一力作,标志着MARIC在新型海洋平台系列化研发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2.
《船舶》2020,(4)
正近日,由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研发设计、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建造的新一代2 000吨级大型航标船(南保型)"海巡173"在广州顺利交付给广东海事局与南海航海保障中心,标志着我国海事系统又一先进的大型航标船正式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13.
<正>伊拉克6 000 m3耙吸挖泥船("M.V.AL-KUFA"号和"M.V.AL-MAQAL"号)是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完成独立自主设计,并由浙江增州造船有限公司负责建造的姐妹船,船东为伊拉克交通部港务管理局。这两艘船入级法国船级社,主要应用于伊拉克及中东地区的港口疏浚工作。两艘船于2013年8月开工建造、2014年年中下水,并先后于2014年底顺利完成交付。  相似文献   

14.
《船舶》2020,(3)
正近日,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研发设计,黄埔文冲为深圳海事局建造的海上危险品应急指挥船"深海01"在公司长洲厂区成功下水。深圳海事局局长、深圳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评审中心主任、中国船级社广州分社总工以及MARIC副院长李小平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此次下水仪式。"深海01"是目前我国首艘电力/电池混合动力海船,集先进性、高效性、智能性于一体,其采用双吊舱推进,可用纯电池推进在海上危险气体区域安全航行并实施人员撤离救助,不仅填补了我国在此项的空白,也为我国电力/电池  相似文献   

15.
《船舶》2018,(1)
正前不久,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设计,海航集团所属金海智造船厂为深圳大铲岛集团建造的一艘7 000 m~3耙吸挖泥船顺利下水,这是继"天鲲号"之后,MARIC设计的又一艘"挖泥神器"!该船具有自航、自挖、自载和自卸四大功能,适用于我国长江口、珠江口和其他沿海港口、航道的疏浚与吹填工程施工,可以进行沿海维护,能挖掘淤泥、粘土、中细砂、粗砂、卵石等各类土质。该船  相似文献   

16.
《船舶》2018,(2)
正3月9日,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详细设计、广州黄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为广东精铟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建造的"精铟2"号自升式风电安装平台开工仪式在广州南沙举行。"精铟2"号是继800吨级"精铟1"号自升式风电安装平台项目后,MARIC再次与广东精铟和黄船  相似文献   

17.
"中山大学"号是一艘6000吨级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为中山大学研发设计,江南造船建造,已于6月26日在江南长兴成功交付. "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是教育部为服务国家战略和"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2016年6月批复的重大建设项目,同时也是目前国内排水量大、综合科考性能强、创新设计亮点多的海洋综合科考船.  相似文献   

18.
《船舶》2018,(2)
正3月22日,随着汽笛声响起,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设计的8 000 kW抢险打捞拖船"德兆"号缓缓驶离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所属广州黄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的舾装码头开始首航,正式投入应急抢险打捞和生产运营工作。至此,MARIC完全独立自主研发设计、黄船海工公司建造的抢险打捞"三  相似文献   

19.
《船舶》2019,(6)
正近日,由中国船舶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海事局研发设计的30米级新型铝合金巡逻船"海巡01052"轮在江苏兴业船艇有限公司举行了隆重的下水仪式。30米级新型铝合金巡逻船是我国海事系统十三五规划的新研发船型,船长32 m、船宽6.4 m、最大航速30 kn,采用双机双桨推进方式,该船是铝合金作为主船体材料在海事系统高速巡逻船上的首次应用,外形设计充分考虑海事系统巡逻执  相似文献   

20.
《船舶》2019,30(6)
正近日,由中国船舶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设计、江南造船为中山大学建造的6 000吨级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正式开工建造。该船总长约114.3 m、定员100人,续航力15 000 n mile,是一艘无限航区船舶,具备B3冰级加强以及DP-1动力定位能力,是目前国内在建吨位最大、性能最优的海洋综合科考船,也是近年来继"科学号""嘉庚号""东方红3"号"雪龙2"号等科考船后,MARIC精心打造的又一艘大型海洋综合科考船。针对科考船底部声学设备对防气泡干扰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