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韩峰  岳国辉 《天津汽车》2012,(10):17-19
为降低在低速追尾碰撞中乘员颈部受到的挥鞭伤害,文章对挥鞭伤生成原理、E-NCAP及C-NCAP挥鞭伤试验的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并依据E-NCAP中等强度动态试验标准,对普通头枕及Re-active头枕进行试验对比,从结果评价中可看出,Re-active头枕在头枕接触时间、颈部伤害指标NIC、Nkm及上颈部剪切力4方面均优于普通头枕,试验结果总得分也高于普通头枕,说明Re-active头枕能够在低速尾碰过程中更有效地保护乘员头颈部。  相似文献   

2.
为降低在低速追尾碰撞中乘员颈部受到的挥鞭伤害,文章对挥鞭伤生成原理、E-NCAP及C-NCAP挥鞭伤试验的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并依据E-NCAP中等强度动态试验标准,对普通头枕及Re-active头枕进行试验对比,从结果评价中可看出,Re-active头枕在头枕接触时间、颈部伤害指标NIC、Nkm及上颈部剪切力4方面均优于普通头枕,试验结果总得分也高于普通头枕,说明Re-active头枕能够在低速尾碰过程中更有效地保护乘员头颈部。  相似文献   

3.
根据基于安全间距的追尾防撞模型和挥鞭伤的生物力学机理,结合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的防护思想,研究了提前判断并启动主动头枕的控制策略,设计了电机控制及运动可逆的新型主动头枕机构,观测和记录了原理样机的工作状态和参数.与传统头枕相比,该主动头枕可降低追尾碰撞下乘员颈部伤害,同时弥补传统纯机械主动头枕响应滞后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汽车座椅及头枕是重要的被动安全部件,在碰撞事故中,头枕能很好地吸收能量,有效防止或减缓对乘员颈部的伤害;同时,头枕是多数海外市场准入的强制认证项目;因此,通过研究海外标准及试验方法,一次性完成头枕开发、试验,降低再次试验及改进的费用,缩短海外产品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5.
欧洲NCAP近期首次公布了汽车座椅及头枕碰撞试验结果,并在公布结果之后向公众表示,欧洲NCAP从2009年开始导入新的碰撞试验评价标准,其中座椅及头枕评价被列入成人保护项进行评分。在发生追尾事故时,乘员头部受到的伤害主要来自座椅和头枕的碰撞。欧洲NCAP首次公布头枕碰撞试验结果,希望以此督促厂商改善车辆头枕设计、  相似文献   

6.
正为进一步提高座椅安全性和舒适性,AKRO-PLASTIC公司的高性能聚酰胺6在新上市大型MPV座椅头枕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汽车在中国市场普及率的上升,犹如其它新变化一样,是把"双刃剑"。撇开城市拥堵、环境污染这些宏观概念不谈,高交通事故率引发的"安全问题",是所有驾乘人员最为关注的。为保障乘员安全,尽可能将事故伤害降到最低,与乘员安  相似文献   

7.
汽车安全性包括主动安全性、被动安全性和事故发生后减轻伤害的特性。主动安全性是指车辆防止事故的发生;被动安全性是指车辆一旦发生事故或碰撞时减轻伤害的程度。 安全带、安全气囊、座椅、头枕和安全的车身构件是提高汽车被动安全性改善对乘员的保护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目前被动安全性方面发展非常迅速,座椅安全  相似文献   

8.
汽车碰撞安全涉及车辆的许多方面,其中包括车身结构、车顶和车门的强度、车窗玻璃、转向系统、内饰件、安全带、座椅、头枕和安全气囊等,归纳起来可分为车身安全结构和乘员保护系统两大类。  相似文献   

9.
文章针对某款高端车型开展用户调研,走访云南、甘肃、宁夏三地多处站点。根据观测事故车损坏情况和梳理事故原因,运用CAE仿真手段获得车辆的碰撞性能,对比研究不同碰撞形式之间的差异。经分析得出,仅使用GB 26512—2021《商用车驾驶室乘员保护》无法全面地评估整车结构安全和乘员伤害程度,应结合道路情况、驾驶员行驶习惯、约束系统匹配情况等,更全面地考察车辆的被动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汽车座椅头枕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头枕的挥鞭伤防护机理,阐述了2012版C-NCAP的评分机制。对某商用车主动式头枕座椅的挥鞭伤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主动式头枕在乘员挥鞭伤问题中防护效果明显,为后期座椅安全性能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基于碰撞加速度信号控制的主动式安全头枕结构,建立并验证了某车型的驾驶员座椅有限元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LS-DYNA和多刚体软件MADYMO建立了该座椅和BioRIDII假人的耦合计算模型,利用该模型进行了乘员在追尾碰撞中的动力学响应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主动式安全头枕在追尾碰撞中可使乘员颈部损伤指数NIC值比原结构降低33.8%。  相似文献   

12.
头枕不仅为汽车不可缺少的安全设施之一,而且与驾驶者的生命安全紧密相关,尤其是在发生追尾事故的情况下,即便车速只有10公里/小时,也非常容易发生人身伤害,头枕甚至关系到驾驶者的生命安危。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某C-NCAP 2018 5星项目座椅鞭打试验为基础,针对其在项目开发中鞭打试验假人颈部伤害值不达标的状况,通过对试验数据的研究分析,找出对其鞭打性能影响较大的相应座椅参数,在滑台试验中通过改进座椅靠背刚度和座椅头枕刚度及座椅头枕与假人头部相对高度差值等特性参数,真实可靠的减小了鞭打试验对乘员颈部伤害,提高了该座椅的鞭打试验性能从而满足开发目标。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国内外对正面碰撞后期,驾驶员在安全气囊反弹力与安全带约束力作用下,向后复位运动,其腰部与座椅靠背接触后的颈部伤害研究很少的现状,进行了驾驶员上、下颈部运动状态研究,并分析座椅特征参数对颈部伤害的影响。为此以某型轿车乘员室相关尺寸和性能参数为依据,采用碰撞仿真软件MADYMO建立了驾驶员约束系统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与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减小座椅头枕刚度,可降低上颈部伸张弯矩峰值;减小靠背上部刚度与靠背倾角调节器转动刚度,可显著降低上、下颈部伸张弯矩峰值和颈部伤害指标Nkm与Nij;增加头枕前倾角,可大幅降低下颈部伸张弯矩峰值,但过大的头枕前倾角会增大颈部伤害指标。  相似文献   

15.
提高安全气袋的乘员保护效能,减少其可能造成的伤害,是汽车被动安全研究的重要内容。使用LS-DYNA软件建立了5种不同折叠方式的气袋有限元模型,结合静态点爆试验结果对气袋有限元模型进行了验证。按照两类离位乘员的典型形式,进行了不同折叠方式气袋对离位乘员伤害的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卷绕式折叠和折入式折叠气袋综合性能优于平面直接折叠气袋。研究结果可为气袋折叠方式优化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汽车被动安全技术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全带、安全气囊、座椅及头枕、安全车身构件等是提高汽车被动安全性,改善对乘员的保护所不可缺少的几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不久前,广州本田的小型车飞度,刚刚以46.4的高分摘得了C—NCAP五星桂冠。作为继雅阁取得C—NCAP超五星、奥德赛C—NCAP五星评价后,广州本田的又一款五星安全车型。飞度无疑移植了同厂雅阁与奥德赛的G—CON安全技术与高刚性ACE车身。Honda独有的G—CON碰撞安全技术,通过在碰撞发生时,对乘员冲击(C)、行人冲击(C)及车辆的冲击(G)进行控制,从而达到降低乘员和行人受到伤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世界汽车》1996,(3):5-11
从安全预防技术、事故避免技术、损伤减少技术和碰撞后乘员伤害减轻与保护技术4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先进的21世纪安全汽车的主要特点,以及这种新型车的设计方案,发展历史、性能等内容。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道路分隔栏的实际应用情况与车辆碰撞事故特征分析,在借鉴国内外相关规范的基础上,从碰撞车型、碰撞质量、碰撞速度、碰撞角度、碰撞点位置等因素出发,结合分隔栏事故特征和车辆乘员安全指标,研究确定了道路分隔栏的碰撞试验参数与安全性能评价标准,并利用该试验参数和评价标准,通过有限元仿真技术手段对目前常见的道路分隔栏结构进行了安全性能评价。研究表明:在车辆碰撞分隔栏的事故中,事故车辆主要为小型客车,且分隔栏杆侵入乘员舱造成人员伤害的案例较多,而其他类型伤害较少,因此分隔栏在实际使用中应主要考察车辆碰撞时分隔栏及其构件因为刺入乘员舱对乘员伤害的可能;在1.5 t小客车以60 km/h速度正碰条件下,某常用道路分隔栏的横向杆件侵入了车辆乘员舱,其安全性能不满足评价标准要求。研究成果为道路分隔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的制定提供了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国标GB 15083中"关于防止移动行李对乘员伤害的特殊规定",有效防止急刹中行李箱内行李向前冲撞而损坏后排座椅,从而影响后排乘员的安全。结合标准要求,借助CAE工具,对某款座椅进行分析,提出了改进方案,试验证明所提的改进方案是有效的,并提出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