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为缓解传统搭板结构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引起的桥头跳车和二次跳车问题,通过深置搭板与设计一级枕梁、二级枕梁并将一级枕梁、二级枕梁与搭板现浇在一起提出一种刚柔连续过渡的结构形式,用以改善桥头路基的应力分布及变形。使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传统搭板结构和刚柔连续过渡搭板结构的路桥过渡段二维有限元模型并计算,提取两种结构的路桥过渡段路面沉降曲线并对比分析,改变地质条件研究两种结构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处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刚柔连续过渡搭板结构能实现桥台和路基的刚柔协调过渡,对不同地质条件的路桥过渡段均能缓解桥头跳车和二次跳车问题。  相似文献   

2.
京珠高速广珠北K22+900~K23+120段基底分布厚度13~20m的软土,具有典型珠江三角洲地区淤泥特性。施工时采用袋装砂井进行等载预压,路堤为吹填砂和包边土组成,高度4.6~6.0m。通车后路基出现下沉、开裂病害,通过工后监测数据,该路段土体水平位移较大,路基稳定性存在隐患。通过路基稳定性处治、路面裂缝注浆处治和路面裂缝处治后,路基已稳定,裂缝已基本灌满,路面行车畅顺。  相似文献   

3.
为了建立混凝土结构裂缝验算的统一公式,对28根钢筋混凝土梁进行试验,分析了配筋、保护层厚度和截面高度变化对钢筋重心水平对应的梁侧面的裂缝间距和裂缝宽度的影响规律;确定了结构设计中裂缝宽度验算对应的裂缝形态特征;提出了以纵向受拉钢筋直径和间距为变量的纵向受拉钢筋有效影响区的计算方法;改进了平均裂缝间距及最大裂缝宽度的计算模式,并将计算值与实测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建议的公式精度较好,使最大裂缝宽度的计算更为合理,适用于大保护层和高截面的钢筋混凝土梁。  相似文献   

4.
采用未经处治或处治力度不够的高液限土填筑路堤时,对路基路面易造成波浪变形、溅浆冒泥、横纵向裂缝等典型病害。通过分析广东地区高液限土分布与工程特点,以及典型高等级道路高液限土处治工程应用情况,介绍了广东地区高液限土路基工程分类,归纳出广东地区高等级道路高液限路基处治实践应用,可以为本地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沥青路面开裂是一种无法彻底消除的道路损坏形式,如半刚性基层的沥青路面反射裂缝、寒冷地区的沥青路面温缩裂缝等,目前均缺乏有效的措施予以彻底避免。路面出现裂缝后,雨水、雪水等沿裂缝渗入面层、基层中,使基层甚至路基软化,造成基层、路基强度降低、路面局部或成片损坏,从而导致行车速度、舒适性和安全性迅速降低,且会降低路面寿命。深入调查分析公路沥青路面裂缝处治现状及问题分析基础上,结合当前公路沥青路面裂缝处治材料的特性,开展对公路沥青路面裂缝处治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高强混凝土梁在疲劳荷载作用下的裂缝宽度计算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为了分析讨论高强混凝土梁在疲劳荷载作用下裂缝变化的一般规律和特点,通过9根配有新Ⅲ级钢筋的高强混凝土梁的等幅疲劳荷载试验,研究了影响高强混凝土梁疲劳裂缝宽度的主要因素,并根据初始裂缝宽度和受压区混凝土应变增长系数建立了疲劳荷载作用下高强混凝土梁的裂缝宽度计算公式。最后,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表明:该计算公式可以准确地预测高强混凝土梁从初期裂缝开展直至破坏的裂缝宽度发展规律,可为高强混凝土梁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结合高速公路路基施工工程实例,分析不均匀沉降路基裂缝的原因,根据无砂砼小桩补强的机理,提出了对路基沉降、裂缝进行处治的措施,并阐述了注浆施工工艺和步骤.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运营桥梁薄壁墩顶出现2条宽度较大的横桥向裂缝,该文结合裂缝的形态、桥梁施工方法以及结构受力特点,对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初步分析。随后,采用Midas有限元软件对结构进行数值仿真分析,计算了6种工况下墩顶的应力分布情况,阐述了薄壁墩顶横桥向开裂的原因并提出了处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山区高速公路旧路拓宽改建后,在新旧路基衔接位置处容易产生纵向裂缝,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新旧路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路面结构层内附加应力超过了材料的抗拉强度或界面强度。文章依托实际工程通过对实际路基的改扩建方式进行数值计算及现场实测结果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土工格室柔性搭板技术处治山区高速公路的旧路基加宽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反射裂缝是再生水稳基层的主要病害,沥青面层的厚度、模量以及层间处治措施如土工格栅、SBS沥青混合料应力吸收层和橡胶沥青碎石层等是影响反射裂缝的主要因素。该文结合再生水稳基层路面结构参数,通过有限元建模计算并定量分析了面层的厚度、模量和3种层间处治措施对表征裂缝反射能力的沥青面层底部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提升沥青面层和层间处治层厚度均能有效缓解面层底部的应力集中现象,但两者模量的提高会加大面层底部的剪应力和弯拉应力;且以上层间处治措施中SBS沥青混合料层间处治层对降低沥青面层底部应力集中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基于建立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动态模型,以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EPS系统的功率驱动电路的两种驱动方式,分析了全桥、半桥功率驱动原理,推导出平均电流表达式,并依此设计了全桥、半桥切换器。根据滑模控制的基本原理,利用EPS系统中助力电机的模型,设计出一种简单实用的滑模控制器。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器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克服了传统控制器不能很好解决系统中的非线性的问题,使得EPS系统具有很好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12.
由PLC电控系统控制的H160/25液压卷耳机是在引进英国FB公司的卷耳机样品的基础上发展的经有手动和半自动两种工作方式。该机的工作原理是将加热的弹簧钢板绕芯轴卷制,从而形成卷耳或包耳。该机是一机多用,它集切头-卷耳-成型于一体,可卷制平耳,垂耳及包耳。  相似文献   

13.
软土路基侧向变形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软土地区修筑公路,从路基沉降和施工中稳定控制两方面考虑,地基侧向变形的研究都是十分重要的。影响软土路基侧向变形的主要因素有:地基处理型式、土层结构、软土厚度和路堤高度。本文分析这4个影响因素变化时所对应的软土路基侧向变形特点,比较它们各自的地基侧向变形-时间-深度曲线形态、侧向变形大小、最大侧向变形发生位置以及地基中某点侧向变形收敛速率,并对这一系列现象进行理论分析,得出一些区域性结论。  相似文献   

14.
车用增压器浮动轴承外间隙设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测试车用增压器动态特性的方法及测试系统。辨识了增压器转子振动信号谱图中各个主要成分的物理意义,分析了浮动轴承的动态特性即特频及其变化规律,确认了浮动轴承外间隙对转子振动有很大的附加影响。根据特频与基频变化情况,选择具有不同外间隙的浮动轴承进行试验,找出了降低浮动轴承外间隙对转子振动附加影响的途径,进而提出了确定浮动轴承质量,外间隙设计和选择润滑油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针对提高沥青路面平整度的问题,通过准确控制基准,合理选择施工工艺,调整选定施工机械作业参数,做好接缝和桥面施工处理等方法,达到了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车大兵  陈爱红 《隧道建设》2012,32(3):388-392
为解决目前山岭隧道施工方案优化多局限于单项内容的问题,实现从总体和全局层面进行隧道施工方案优化的目的,结合隧道施工实践,从隧道施工方案优化的原因、目标及原则谈起,全面探讨了隧道施工主体结构(洞口工程、开挖支护方案、二次衬砌方案)、辅助坑道、作业环境、组织管理(运输方案、管理方案)、成本管理的优化内容,通过优化,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获得了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给从事隧道施工的技术人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缪学亮 《桥梁建设》2003,(B05):10-12
针对梁型新、型号多、生产批量少,在外型尺寸中有一定互换性的特点,通过设计制造组合钢模,能有效地缩短工期,降低制造成本。介绍这种组合钢模的设计与制造。  相似文献   

18.
覆盖件模具的摩擦因数和实际拉延筋拉延阻力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测试覆盖件模具摩擦因数和拉延筋约束阻力的试验装置。采用该装置对用3种材料制造的模具,分别使用4种不同材料的试件,对干摩擦情况下和使用专用冲压清洁防锈油时的摩擦因数进行了测试;按照生产厂家使用的3种拉延筋的形状和尺寸加工模具,并进行拉延筋约束阻力的测试,给出了试验结果。最后结合生产实际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隧道渗漏水的机理,总结了国内外盾构法隧道防水堵漏的技术方法,并结合广州轨道交通三号线客村-大塘盾构区间防水施工,提出了防渗堵漏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伦洲大桥主桥为100 m+2×170 m+100 m空腹式连续梁—刚构组合体系.主梁采用单箱双室截面,主梁上、下弦汇合段采用柔性中板方案;下弦设置顶板束,梁段根部下弦设置腹板下弯束,顶板悬臂浇筑束两两错开布置;上、下弦汇合前施加顶推力并设置临时固结;主墩为实体墩,中主墩固结,边主墩释放,边主墩横向设3排支座,墩顶设临时固结块.0号块、边跨现浇段及合龙段采用支架现浇,其他节段采用挂篮悬臂浇筑.分别采用MIDAS Civil 2010、ANSYS 10.0软件进行主桥总体及局部应力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伦洲大桥各项指标均能满足规范要求,且有一定的安全储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