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裴金辉  康治业 《公路》2007,(9):61-64
陶乐黄河公路大桥地基的岩土体以细砂、粉砂、亚粘土为主,场地存在6~18 m深的液化土层,地下水位高,桩基础深,基坑开挖流砂、涌水现象严重,施工难度大。文中对本桥的湿软地基条件下,采用的钢板桩围堰、双壁钢围堰、筑岛围堰、降水井开挖承台基坑等的基础施工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
张伟泉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2,(10):158-161,169
上海机场联络线4标华泾站的基坑为超深基坑,分为四个独立的区域进行开挖,其中4区基坑开挖深度达42.898m;目前,超深基坑施工中最大的施工难点为基坑围护结构的变形控制。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不断加深,开挖工况也趋于复杂,一旦基坑变形过大,就会导致周边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线出现沉降、撕裂甚至损毁的情况,给超深基坑开挖施工带来极大的风险。伺服钢支撑具有安装快速、立即发挥支撑作用的优势,能极好的控制围护结构在开挖过程中的变形,在超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滑升模板是混凝土结构中的一种活动成型胎膜,施工进展快,可极大地提高机械使用效率,本工程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将二者有机的结合,研究了滑降式快速预支撑体系在超深基坑施工中应用,文章对该体系的概况及施工工艺进行介绍,通过对基坑围护结构变形控制效果进行分析,梳理总结分析其优势与不足,为后续类似超深基坑工程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为主跨1 666m的全飘浮钢箱梁悬索桥,该桥东锚碇为重力式锚碇,采用8字形地下连续墙基础作为基坑开挖施工的支护结构。东锚碇基坑支护结构采用海中筑岛围堰的总体方案施工。东锚碇基坑支护结构施工前,在海中首先采用锁扣钢管桩及工字型钢板桩组合的围堰方案筑岛形成施工陆域,结合河床表层清淤、砂石垫层换填、插打塑料排水板等措施对筑岛陆域进行地基处理;待筑岛地基沉降稳定后,地下连续墙采用"旋挖引孔+铣槽"的复合成槽工艺施工;地下连续墙施工后,基坑采用岛式法分12区(平面)、14层(竖向)进行阶梯形开挖,同时采用同步降排水措施(设6个降水井、6个集水井)进行基坑开挖施工。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结合某特大桥施工实例,针对该工程桥梁基础施工需采用水下基坑开挖,系统对基坑开挖时所进行的围堰施工以及开挖工艺展开探讨,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邹翀  张文新  李云涛  金新凯 《隧道建设》2019,39(10):1575-1584
为有效控制上软下硬地质条件下海域围堰围护结构的变形,以汕头苏埃通道工程始发井及后配套基坑为依托,对基坑施工中围护结构水平位移、混凝土支撑轴力、地面沉降等项目进行全过程监测,分析围护体系的变形受力与开挖工序的对应关系。主要研究与结论如下: 1)围护结构的最大水平位移的发生位置随基坑开挖深度增加逐渐下移,围护结构水平位移与支撑轴力最大值都位于基坑中下部位置,且二者都表现了基坑西侧大于基坑东侧; 2)基坑周边未加固段地表持续沉降,加固段的地表沉降较小; 3)建立综合监测预警机制,对基坑施工薄弱部位提出预警,信息化指导施工,保证了基坑的施工安全,为后续类似地质条件下基坑支撑体系提出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围堰施工是跨江通道工程水域侧基坑实施的前提条件和关键环节,天然软土地基淤泥质软土层厚度大、承载力低,采用长管模袋砂围堰能较好地适应软土地基的变形和抵抗水流的冲刷。以广州南沙明珠湾区跨江通道工程施工围堰为实例,采用数值分析模拟长管砂袋围堰的施工全过程,计算产生的沉降变形及基坑开挖对围堰的影响。结果表明,围堰施工时堰底内侧沉降明显,外侧坡脚处水平外移及隆起,基坑开挖引起围堰内侧变形明显大于外侧。  相似文献   

7.
李航 《路基工程》2023,(5):178-183
依托深圳妈湾跨海通道工程相邻深浅基坑群,提出同时开挖、先深后浅、先浅后深三种开挖方法;采用数值模拟对比,研究三种开挖方法对基坑围护结构变形、基底隆起和内撑轴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先浅后深开挖法在控制围护结构水平位移方面更有优势,但基底隆起和内撑轴力最大,不利于基坑稳定;同时开挖法内撑轴力最小,且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和基底隆起与其他两种开挖方法接近。同时开挖方法深浅基坑相互干扰影响次数最少,内支撑施工更易协调,结合本文分析,推荐采用同时开挖法开挖此类相邻深浅基坑群。  相似文献   

8.
武汉长江隧道工程盾构始发井为深基坑工程,在长江附近、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位较高的武昌地区修建大跨、长距离的深基坑难度极大,结合工程实践,详细阐述了武汉深基坑施工技术,重点论连续墙施工、基坑降水、基坑开挖、主体结构施工以及监控量测等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9.
《公路》2017,(8)
临江富水超深基坑开挖是大型水下隧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开挖时基坑和围护结构的稳定是面临的重大难题。以南京纬三路过江通道通风井基坑为工程背景,根据其工程地质、场地条件和技术难点,制定了地基加固与井点降水相结合的基坑加固方案,并通过水下开挖和水下浇筑混凝土,成功完成了临江富水超深基坑建设。施工结果表明,临江富水超深基坑支护、水下基坑开挖和水下混凝土灌注等关键施工技术,很好地解决了基坑开挖深度大、地下水位浅、场地条件差等难点问题。该工程的有效推进,为类似工程提供可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0.
曲毅  韩忠杰 《交通科技》2014,(1):128-129
施桥三线船闸开挖基坑为一级基坑,船闸长度较长,基坑开挖深,土层含水丰富,降水井布设非常关键,是决定基坑开挖成功保证干地施工的重中之重,但又不能盲目加密深井降水,因此通过抽水试验推算整个闸塘涌水量,确定布设深井的数量、井深及井距,以满足船闸干地施工要求,达到干地施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上海世博轴基坑工程一标全长205m,宽110m,分为一深一浅两个基坑。深、浅基坑开挖深度分别为21.5m、17m。该基坑具有超宽、深、大等特点。该文介绍了该工程的施工技术。为解决⑤2层与⑦1层深层承压水连通及逆作法施工空间狭小问题,采用降压井和疏干井"两井合一"施工技术,共布设管井98口。为保护邻近基坑的地铁车站,施工时,先开挖基坑中部,在围护结构处预留8m土台控制地下连续墙变形,待中间部分中板施工完成后再对称、分块、顺序地开挖靠近地下连续墙处土体并浇筑围护结构处的中板。施工时,基坑中间部分采用长2m支架支模,以节约施工成本和加快施工进度;围护结构处的中板采用短支架法施工,以控制超挖引起的围护变形。该工程的施工方法可供类似工程施工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莫桑比克马普托大桥南锚碇基础采用外径50 m、壁厚1.2 m、深度56 m地下连续墙止水帷幕结构,基坑开挖深度36.3 m。在基坑开挖至27 m深时,出现1处基底突涌事故,导致基坑无法正常开挖施工。分析基坑突涌的形成原因及地下连续墙的封水效果,提出采取坑外降水方式将基坑外部承压水水头控制在开挖面以下的处治方案。通过抽水试验获取场地的水文地质参数,进行深基坑降水设计,并介绍减压井施工工艺及分阶段实施基坑降水情况。马普托大桥南锚碇深基坑降水处治取得了较好的施工效果,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完成,相关施工方法和设计方案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依托重庆轨道交通10号线南坪站及上部基坑开挖工程,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分析不同隧道埋深以及基坑分层开挖、岛式开挖和盆式开挖过程中地铁车站结构的变形特征;通过数值模拟对试验结果进行验证,以此分析基坑开挖对下部地铁车站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上部基坑深度一定时,隧道埋深越大,则基坑开挖对隧道的影响越小;不同的基坑开挖方式对下方隧道的影响存在差别。推荐此类基坑工程采用岛式开挖方案。  相似文献   

14.
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主河槽承台施工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主桥承台位于主河道内,通过对各桥墩承台所处环境及施工时间段的不同进行施工方案优化,确定靠近主河道的主桥1号墩承台采用插打钢板桩、人工辅助开挖、分层支护、局部深井降水、无需封底的施工方法;2,3,5号墩承台采用插打钢板桩围堰、空压机配合吸泥机清淤、灌注水下混凝土后抽水的施工方法;4号墩承台采用插打钢板桩围堰基坑内抽水,底部干封混凝土的施工方法;6号墩承台采用在河道边筑岛、墩位外深井降水、基坑开挖的方式进行承台施工;其余0号墩、7~12号滩地墩承台采用常规的基坑开挖配合深井降水施工。顺利实现了该桥主河槽承台施工,取得了很好的综合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以军工路越江隧道浦东段工作井和PD1节段为背景,从地基加固、辅助降水、基坑开挖和支撑、信息化施工等方面,阐述了深基坑施工的基本技术。  相似文献   

16.
张维  梁桥欣 《路基工程》2023,(2):142-147
以南宁市轨道交通3号线青秀山站工程为依托,采用超深群管井综合降水、大直径深长钢管柱成孔及定位技术、非爆破新型双牙高频振动高频破碎锤、抓斗等联合机械开挖、多节点立体交叉隧道施工等技术,解决泥质粉砂岩等地层降水难、大直径深长钢管柱成孔及垂直度控制难度大、基坑开挖效率低、明暗挖工程平面重叠和立体交叉施工难度大、群洞转换节点多等难题。在确保超深基坑、暗挖隧道开挖过程安全的前提下,有效控制了地表下沉,提高了复杂车站基坑开挖施工功效,缩短了工期,取得较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在软土地区,特别是在环境复杂敏感的中心城区,分析基坑开挖时应考虑时间效应。结合上海某基坑工程案例,考虑土体固结、流变特性等因素通过数值模拟对基坑开挖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讨论。分析表明,考虑时间效应的基坑开挖分析更接近工程实际,以此可指导深大基坑的设计施工规划部署工作。基坑支护设计方案调整优化后的深基坑支护方案减小了基坑开挖对周边建环境的影响,合理降低了工程造价,缩短了施工工期,可为相似深基坑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刘跃武 《桥梁建设》2012,42(Z1):112-115
天津海河春意桥主桥跨径布置为57.5 m+85 m+57.5 m,上部结构采用钢箱梁结构形式,主桥水中墩承台基坑开挖深度在水面以下12.5m,采用拉森钢板桩围堰的基坑支护形式施工.施工中将带锁口的拉森钢板桩打入承台基坑四周的河床,钢板桩之间通过锁口互相咬合,形成1个封闭的能够有效阻止水流渗透的长方形围堰,同时在围堰内加设3道内支撑,之后在封闭的围堰内进行基坑的抽水及开挖.  相似文献   

19.
宋建禹 《隧道建设》2018,38(9):1529-1537
文章依托福州市地铁2号线厚庭站-桔园洲站区间风井,对临江高承压水超深基坑支护方案的设计思路进行阐述。为解决临江高承压水超深基坑支护结构受力与变形、开挖实施方案及施工工序等方面问题,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结果相结合的方法对基坑支护方案进行分析。风井基坑的理论及实测结果表明: 对开挖深度大、承压含水层厚而导致隔水帷幕难以穿透承压含水层的基坑工程,可将基坑开挖方式分为常规的隔水干开挖和水下开挖结合的形式,其中水下开挖可有效防止基底突涌的发生,同时改善支护结构的受力与变形;设计中需重点关注水下开挖阶段支撑体系受拉、受扭等不利工况;水下封底素混凝土板是抵抗坑底巨大承压水压力的有力保障,是确保工程实施的关键措施,其受力状态主要表现为受弯和受剪。  相似文献   

20.
张敏  翟超 《路基工程》2019,(1):172-175
为了研究深大基坑开挖对临近地铁变形的影响,以天津某基坑为研究对象,运用PLAXIS3D数值分析软件,模拟分析了三种开挖工况下地铁变形特性。结果表明:深大基坑开挖导致的地铁车站及隧道水平位移大于竖向位移,但竖向位移的不均匀变化是导致车站及隧道开裂的主要原因;不同的卸载路径会导致不同的地铁变形特性,按照由远及近的开挖原则,选择合理的基坑开挖顺序,可以有效地减少地铁变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