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憩室多发生于消化道,偶见于泌尿道,但发生于气管的憩室罕见,我院CT扫描发现1例,并经气管镜进一步检查证实,现报告如下。患者女性,47岁,因颈部不适在当地医院疑为“颈椎病”而行颈部x线拍片,发现颈根部有一低密度囊性块影,而来我院进一步检查。追问病史,患者从13岁起患“支气管扩张”,常有咳嗽,间断咯少量血痰,无外伤及其它急慢性病史。查体:于颈根部右侧锁骨上凹处可触及一深在的囊性肿物,表面光滑,局部皮肤无异常,大小约2cm×3cm,无压痛。x线检查:颈部拍片,于颈6~颈7椎体前、气管后可见一囊性透光影,呈纵梭形,大小约1cm×2.8cm。支气管造影,见左肺下叶背段支气管扩张。CT扫描:于颈6椎体下缘至颈7椎体下缘层面,在气管的右后方,可见一类卵圆形空气密度区,大小约1cm×1.8cm;边界光滑清楚,与气管有1cm的缺口  相似文献   

2.
<正> 男,22岁。主诉上腹痛2月,加重伴全身黄染20余日。在外院按“胃炎”“急性黄疸型肝炎”治疗,效果不佳,转本院。肝功:黄疸指数120U,GPT200 U,余阴性。B超检查:肝斜切11.8 cm,右叶厚8.7 cm,左叶厚5.6 cm,门口宽1.0 cm,肝光点分布均匀。胆囊9.1cm×3.7cm,壁厚0.5cm,水肿呈双层影,液性暗区尚清晰。肝内胆管明显扩张,胆总管宽1.6 cm,于总管末端(胰头处)见1.4 cm×1.1 cm增强光团,后伴声影。  相似文献   

3.
<正> 淋巴瘤侵及睾丸者异常罕见,原发于睾丸者更为罕见,我科于1989年7月诊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28岁,以“乏力6个月,两侧睾丸无痛性肿大2个月,发热1个月”主诉于1989年7月入院,2个月来睾丸呈无痛性肿大,右侧更著,1月前开始发热,体温波动于38℃~39℃之间。查体:T38.5℃,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心肺(-),肝脾不大。阴囊明显水肿,两侧睾丸肿大,右侧约7cm×7cm×7cm,左侧约5cm×5cm×5cm,  相似文献   

4.
我院外科近期收治 1例罕见的肝脏良性间叶脂肪瘤 ,现报告如下。患者 ,女 ,34岁 ,上腹间断不适伴背痛半年。查体无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正常 ;B超探查示肝右叶有1 1 cm× 7cm强回声肿块 ;CT增强扫描可见肝右后叶有1 1 cm× 9cm类圆形低密度占位性病灶 ,分界清晰 ,中有不规则条网状强化影。手术之中看到肝右叶有 1 0 cm× 8cm×6cm淡黄色包块 1个 ,质软 ,无包膜 ,周边与肝组织界限清楚。病理活检镜下见到大量分化良好的脂肪细胞 ,有少许血管相混杂 ,诊断为肝脏良性间叶脂肪瘤。讨论 良性间叶瘤中的脂肪瘤常有以下亚型 :血管脂肪瘤…  相似文献   

5.
<正> 患者男性,60岁,以“反复右上腹痛4年,加重36h”急诊入院。查体:莫菲征阳性,B超提示胆囊颈嵌钝性结石,心电图检查正常。患者否认有冠心病史。入院后病情渐重,体温升高,巩膜开始黄染。随于第3天在全麻下行胆囊造瘘术,吸出脓性胆汁150ml,取出球状结石1枚,在探查胆囊颈时,病人心跳骤停,经抢救无效死亡。尸检:死者身长174cm,体重69kg,巩膜、皮肤轻度黄染。胆囊12.5cm×5.5cm×1.8cm,浆膜暗红色,粗糙,底部插有引流管,胆囊壁厚0.7cm,粘膜面有黄绿色脓样物,尚见数个小豆大,棕黑色结石附着,镜下见大量中性  相似文献   

6.
<正> 骨肉瘤常原发在骨骼系统,腹膜后腔极罕见,我院诊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50岁,以右上腹包块1年之主诉入院。查体:右上腹可触及18cm×10cm肿块,质硬、表面不平,不活动,与肝下缘分界不清。腹部平片及胃肠钡餐示:肝下方有18cm×10cm×11cm钙化块影,胃、十二指肠降段受挤左移,结肠肝曲受压下移。B超示:肝肾隐窝有19cm×10cm强回声肿块,肝内大小不等之  相似文献   

7.
<正> 内翻性Meckel憩室引起的成人慢性肠套叠文献报道少见,作者在外检中见到1例,现报道如下: 患者,男,63岁.以“右下腹痛、稀便两月、发现右下腹包块一周”之主诉诊断为“阑尾周围脓肿”收住入院. 查体:体温37.5℃,发育营养可.心肺无异常.腹软,腹痛发作时可见肠型,右下腹可触及8cm×6cm大的包块,质中、压痛阳性,活动度可,肠鸣音亢进.实验室检查:RBC3.7×10~(12)/L,WBC 14×10~9/L,中性86%.B  相似文献   

8.
土工格室在铁路软弱基床加固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为有效加固铁路软弱基床,保证列车安全运营,运用Marc软件对土工格室加固基床的工程性状开展了有限元分析,分别选择34cm×10cm、40cm×10cm、34cm×15cm和40cm×15cm(焊距×高度)4种规格的土工格室,应用平板载荷试验方法进行了土工格室加固的软弱基床承载力足尺模型试验,同时采用土工格室加固方法,对阳安铁路K241+450~550段的软弱基床进行了处治。结果表明土工格室可有效约束软弱基床的侧向位移和扩散应力,最大侧向位移可减少17%,最大竖向应力减少9.3%,且使应力分布更加均匀;加固后的基床承载力达180kPa以上,降低加固费用6%~12%;加固地段6a累计最大沉降为28mm,最小沉降为13mm,达到了加固铁路软弱基床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正> 病例:患者25岁,女性,以右下颌区包块伴疼痛1月就诊。局检:面部右侧膨隆,色暗红,局部可触及—5cm×6cm包块,界不清,不活动,触痛(+),局部口内见一菜花状包块约3cm×3cm,质软易出血。X线报告:右侧  相似文献   

10.
<正> 患者高××,女、25岁,腹部发现包块20余日入院。查体:T36.3℃、P88次/min、Bp17/12kPa头颈胸部(一),左上腹可触及10cm×8cm包块,表面不平,有压痛,质较硬,脊柱四肢神经系统(一)。诊断胰尾部包块。肝功、肾功、血糖、血常规均正常。入院后5日硬膜外麻醉下剖腹探查,见胰脾正常。肿瘤约20cm×16cm  相似文献   

11.
<正> 患者张某,男,63岁,26年前医右下腹包块3周,诊断为升结肠癌,在我院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升结肠结节型腺癌Ⅱ级侵及肌层,系膜淋巴结2/29有转移。术后恢复顺利,化疗1疗程,术后25年无不适。1年前因上腹隐痛,贫血4个月,诊断胃癌二次入院,手术探查见胃窦部8cm×6cm×2cm肿块,侵及浆膜,第3、4、5、6、7组淋巴结肿大,余未见异常.行胃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报告:胃幽门区浸润型低分化腺  相似文献   

12.
成釉细胞纤维瘤是包含外胚叶和外胚间叶成分的混合性牙源性肿瘤。1981年由Kruse首先报道,该肿瘤仅占全部牙源性肿瘤的2.5%。我院遇见4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现就其临床病理改变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1 女性,20岁。左上颌部包块2年,半年来逐渐增大无痛感。体检:左面部隆起,有一3cm×3cm×2cm大小包块,致使面部不对称。包块上界达眶下孔,下界为牙槽骨,内界在口内|1~8牙齿之间,左鼻唇沟消失,后外侧界与左颧骨平齐。肿块质硬、不活动、无压痛。|3牙向腭侧错位仅牙冠萌出。X线检查:左上颌窦窦腔明显扩大,内壁菲薄向鼻腔内突,致左鼻气道变窄,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报告外伤性脑腔隙梗塞 (TCLI)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及治疗结果。方法 总结 5年期间收治TCLI患者 32例 ,全部病例均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结果 本组男性年轻患者发病率高 ;发病时间以受伤至出现症状和体征为伤后 2h至 1 1d内 ;病变部位在基底节区者 2 9例 ,多发数个病灶者 1 4例 ;梗塞面积为 0 .5cm× 1 .0cm× 2 .0cm大小不等 ;预后为治愈 2 4例 ,轻残 6例 ,重残 2例。结论 对TCLI只要早期诊断 ,及时治疗 ,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正> 晚期胃癌误诊者罕见,本例表现奇特,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4岁。以腹痛5个月伴右下腹包块、腹胀、消瘦3个月之主诉入院。此前曾在外院做上消化道钡透疑为“胃窦癌”。纤维胃镜报告: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原有右下腹小包块几十年,病前无增大及压痛。查体:轻度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肝脾肋下未及,右下腹可扪及一6cm×4cm  相似文献   

15.
<正> 左室后壁破裂是二尖瓣手术中一种少见的致命并发症,各地均有报告。发生率约0.5%~2%,死亡率曾高达65%。本组报告2例,其中1例修复成功。病例摘要:例1:女,42岁,术前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房颤,心功Ⅲ级,于1982年5月25日行二尖瓣替换术,植入25号生物瓣。置瓣时,小瓣处一褥式缝线撕脱,复跳后发现在室后壁瓣环处少量出血,裂口随心跳扩大,经各种修补无效,死亡。例2女,12岁,术前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于1989年1月7日在苏丹喀士穆人民医院行二尖瓣直视成形术,使用扩张器经左房扩张二尖瓣,扩张不满意,又经心尖减压口扩张二尖瓣,扩张后瓣口直径3.2cm,关闭良好。心脏自动复跳后,心包腔内充满大量血液,左室后壁有一约2.5cm×1.5cm“T”形裂口,立即阻断升主动脉,用2条4.5cm×1.0cm补片修补裂口成功,心脏自动复跳,术后平稳。  相似文献   

16.
<正> 最近,我们在内窥镜检查中发现1例食管内萝卜块,8d 内曾在几家医院先后误诊为食管癌。现将病历、诊治经过摘要报告如下患儿刘雪莲,女,13岁,学生.本院门诊以“食后即吐8d”之主诉拟诊为“食管炎”。经详细询问病史,患儿在8d 前因进食腌萝卜而产生咽下不畅,继之进食即吐.随即到当地医院检查,诊断为食管癌。后又赴西安几家医院检查.经 X 线吞钡透视及摄片,见食管中段阻塞、钡剂通过不畅,仍诊断为食管癌.诊治经过:1989年5月6日,用 Olympus SQ_(10)型纤维胃镜检查,见距门齿30cm 处食管内有一巨大异物堵塞管腔,用三爪钳夹持可上下活动,随之连同胃镜一并退出,见其是一块体积为2.5×2.0×2.0cm~3大小之萝卜块。再次进镜见粘膜糜烂,充血水肿,因进镜有阻力而未继续插镜。4d 后,(?)Olympus P_5型纤维胃镜重新检查,见门距齿28cm 处食管后壁有一面积约1.0×0.6cm~2之溃疡灶,周围有3处潮红斑,此段至贲门管腔狭窄,直径约1.2cm 左右,粘膜光软,蠕动正常,扩张良好.讨论:患儿误诊为食管癌有以下几点教训:①几家医院的初诊医师对病史的收集、分析不够全面,仅凭简单的“食后即吐”就草率做出诊断是不够恰当的;②过分相信 X 光检查,而忽视了考虑使用胃镜这个很有价值的手段;③忽视了在年龄上的鉴别诊断:据有关文献报道,食管癌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尤以60~70岁为  相似文献   

17.
<正> 病历摘要:刘某,男,28岁,住院号86038。1984年6月某日午夜小便时,突然头晕,眼花,下肢发软,随即晕倒在厕所,持续约1分钟。检查无异常发现。1986年3月8日晨起小便时又发作一次。6小时后头痛剧烈、恶心、呕吐、有谵妄、嗜睡,来院就诊。查体:面额皮肤损伤,前额部有5×5cm的血肿,左颞部有4×6cm大小的血肿,颈强直,眼底检查视网膜有片状出血,头颅正侧位片正常,心电图正常,脑电图双额、左顶导联慢波增多,腰穿为均匀血性脑脊液,红细胞100万/mm~3,压力侧卧位150mmH_2O,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处理:止血敏4.0+10%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ml静脉快速滴注,肌  相似文献   

18.
沥青混合料是一种颗粒性的黏弹性材料。沥青混合料力学特性的颗粒性特征决定了无侧限的单轴蠕变试验方法,通常在常温下可以采用较高的应力水平;在高温时却只能采用较低的应力水平,否则试件将会提前破坏。然而,道路使用过程中所承受的重载往往超过0.8 MPa,路面温度也达到60℃。因此,采用厚车辙板试件(30 cm×30 cm×10 cm)进行单轴蠕变试验(即单轴贯入蠕变试验),利用厚车辙板试件本身为荷载作用下的沥青混合料提供侧向约束,为研究沥青混合料在高温、载重作用下的黏弹特性提供合理的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9.
脾脏错构瘤     
<正> 脾脏错构瘤极少发生,国外迄今只有几十例报道,国内尚未见到,我们近遇一例,报道如下. 患者,男,43岁,工人,主诉为左上腹闷胀3个月.既往史无特殊,查体除脾肋下1cm外,无其它异常.实验室检查均正常.腹部B超示脾区实质性包块,CT示脾内占位疾.术中见脾大约16×12×8cm~3,质地色泽正常,于其上极脏面可及一7×6×6cm~3之包块,光滑,质软,与脾组织似有一界限,无腹水,即行脾切除. 病理肉眼检查:脾大15×10×6cm~3,重485克,包膜完整光滑,切面见脾外侧实质内有一7×7×5cm~3之肿块,  相似文献   

20.
<正> 舌体胚胎囊肿(衬里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甚为少见,国内未见文献报道。我院遇到一例报道如下: 病例报告:苏××,男,31岁,教师,住院号109207,于1979年元月15日入院。患者十年前发现舌体部开始肿大,肿物慢慢增长,时有疼痛,每经消炎好转,说话逐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