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路》2017,(6)
从轮廓标的功能需求出发,对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中轮廓标设置间距进行分析研究,首先对轮廓标合理设置间距原理进行分析,并依托上述原理进行空间连续性测试实验,通过现场试验方法对不同设置间距的轮廓标方案进行实车主观存在视认性评价试验,得到了轮廓标不同设置间距方案下的驾驶员主观存在视认性结果,最后据此结果得出了八车道高速公路合理轮廓标设置间距方案。  相似文献   

2.
从轮廓标的功能需求出发,对双向8车道高速公路中轮廓标反光膜尺寸进行研究,首先找出影响轮廓标设置尺寸的各类因素,并依托三看模型确定轮廓标反光膜设置尺寸方案,通过基于光学性能及夜间显著性理论的现场试验对备选方案进行比选,得到各个方案的亮度和灰度变化曲线,最后据此结果得出了高速公路合理的轮廓标反光膜尺寸。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开展实车实验,对传统逆反射标志与各式LED主动发光标志的夜间视认性进行了研究,基于实验数据分析结果,给出一般公路与高速公路指路标志夜间视认性的量化对比,供工程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4.
隧道洞内轮廓标设置不合理,将导致驾驶员视认困难、心理紧张,影响安全行车。本文基于驾驶员的动态视认特性,在隧道试验段左右洞采用不同轮廓标设置方案,采用实车驾车动态试验的方法,运用眼动仪采集驾驶员的瞳孔面积变化率、眨眼数目、眨眼频率、注视次数等参数值,分析研究轮廓标的合理设置。结合工程实践和养护成本,提出了轮廓标的最佳设置方案。  相似文献   

5.
该文借鉴国内外的相关标准和实地研究成果,从突起路标对于道路交通安全的作用出发,介绍其在规范驾驶行为、弥补和替代标线、减少夜间事故等方面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如何科学合理地布设突起路标。通过对突起路标布设位置、布设间距等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相关理论的对比研究,总结出因地制宜地布设突起路标的方法。最后将理念与实践相联系,结合典型的路段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提高道路视认性的整体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从轮廓标的功能需求出发,对高速公路中轮廓标设置层次方案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从驾驶员主观评价和驾驶行为控制2个方面提出了4个轮廓标设置层次评价指标,并设计了室外实车试验方案,通过现场试验的方法对不同设置层次的轮廓标设置方案进行实车试验,得到了轮廓标不同设置层次方案下的驾驶员的心理感受和驾驶行为的变化,最后据此结果得出了高速公路合理的轮廓标设置层次方案。  相似文献   

7.
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中老路中央分隔带的保留增加了潜在行车风险,交通标志牌作为传递道路信息的主要手段,其设置是否合理对于行车安全至关重要.从驾驶入的认知原理出发,通过分析标志牌信息量与标志视认时间的关系,量化了标志视认距离,在此基础上结合高速公路改扩建后最不利条件下的车辆换道过程,提出了基于驾驶人视认性和换道操作舒适性的交通标志适用性评价方法,从而对改扩建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封闭区设计的新型交通标志进行评价.案例评价结果表明,该高速公路改扩建中央分隔带封闭区交通标志方案能有效诱导驾驶人安全、舒适的出入中央分隔带封闭区.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速公路的迅猛发展,交通安全设施被广泛应用。轮廓标做为交通安全设施之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检测技术和计量检测技术的研究成为新的热点。本文研究轮廓标相关工作原理、重要性能的检测技术和相关计量检定规程的制定。提出轮廓标计量检测技术研究的重要性,为后续的计量检定规程制定提出前瞻性建议,从而进一步确保检测所获得值准确、可靠、统一,为高速公路建设提供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9.
该文根据国家的相关规范,结合国内外对于交通标志视认性研究的成果,通过标志的视认几何模型推导,探讨了高速公路交通标志在设计过程中如何确定安装角度,如何选择标志面上的反光材料,从而提高交通标志的视认性,确保交通安全。对交通标志的设计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道路交通标志逆反射性能与夜间视认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规范和引导道路交通标志及其逆反射材料的使用,提高道路交通标志的夜间视认效果,对交通标志及其逆反射材料的等级、类别、结构、光度性能、色度性能以及国内外相关标准进行分析,研究交通标志的逆反射性能及与夜间视认性的关系。通过对国内交通标志及其逆反射材料的使用现状分析,认为夜间视认性与逆反射性能的关系较为复杂,应针对逆反射材料的类别、结构,以及在交通标志中的搭配使用等进行深入研究,并将研究成果用于修订现行交通标志的相关标准和规范。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并解读了ECE R104 2015版标准中为提高工程车辆车身视认性而制定的F类反光标识图案及应用规范。F类反光标识有效提高了工程车辆在夜间的视认性,对于提高车辆安全及交通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速公路指路标志视认性与行车安全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高速公路指路标志设置不合理将直接影响标志的视认性,增加驾驶员认知难度,使行驶车辆产生速度差,严重时甚至导致交通事故.文中从驾驶员视认习惯及视认能力的角度,分析了指路标志的合理性与行车安全的关系,针对不合理指路标志设置情况,参照国内外成熟示例,给出了改善方法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速公路交通标志不仅是减少交通延误的重要交通设施,而且对行车安全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针对现有高速公路交通标志设计和设置现状和存在的不足之处,文章基于城市道路现有太阳能交通标志,结合高速公路交通警示灯的设计思路,提出了一种高速公路LED交通标志设计方法。解决了由于外界光线量的降低使得高速公路交通标志变得不清晰,不容易视认的问题。改进后的LED交通标志,即使在自然环境光线不明晰的情况下也可清晰可见,提高了交通标志视认性和设置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高速公路隧道出口交通标志安全距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公路隧道出口处亮度的急剧变化,容易诱发视觉障碍,并影响驾驶员对出口处交通标志的准确认知.通过对隧道出口标志视认性分析计算,建立基于视觉震荡持续时间的公路隧道出口交通标志至隧道口安全距离S关系式,在大量高速公路隧道出口行车试验基础上,根据视觉震荡时间分析结果,得出了在隧道内限速为60 km/h与80 km/h时的S合理取值.并提出改善隧道出口标志视认性的方法,以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5.
驾驶人夜间进行道路视认及驾驶决策的难度较大,夜间高速公路隧道入口区域事故频发且严重性高。从驾驶人因角度出发,考虑进入隧道过程中驾驶状态变化,将隧道入口区域分为决策段、接近段、入口段及过渡段,并设计由隧道反光环、警示型线形诱导标、柔性警示柱及防撞桶等组成的隧道入口区域视线诱导系统,缓和隧道入口区域视觉环境的剧烈过渡,降低驾驶任务决策难度。利用模拟实验对所提方案进行评价。结论表明,视线诱导系统可有效改善夜间隧道入口驾驶人视区过渡,缓和驾驶任务,保障交通安全。  相似文献   

16.
杨峰  赵妮娜  杨曼娟 《公路》2012,(2):44-47
我国即将迎来一个多车道高速公路扩建的高峰期,由于受扩建技术经验等限制,目前对多车道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因素以及改扩建工程的实际需要考虑较少,安全适应性差,不能完全满足安全运行的需求.结合研究成果,以佛开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为依托,针对同向分离式路基、超高缓和段、互通立交出口、中央分隔带开口防护和标志视认性等安全问题,提出了针对多车道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安全适应性保障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夜间行车中因驾驶人所处环境照度高于障碍物环境照度,导致驾驶人视认距离减小的定量变化规律,进行了实际道路试验.试验选择35名被试开展,障碍物分别为黑色和白色.考虑到行车速度特征,分别选择80 km/h和100 km/h速度下进行试验.在不同驾驶人所处环境照度条件下,进行障碍物视认距离标定试验.统计分析全部视认距离,分析不同颜色障碍物在不同条件下视认距离差异.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视认距离随驾驶人所处环境照度变化规律函数模型.结合汽车制动距离,分析不同照度条件下的允许极限速度.研究表明,随着驾驶人所处环境照度增加,视认距离缩短.进而导致允许反应时间缩短,必须控制车速在临界速度以下,才能避免碰撞发生.经验证表明,所建立函数模型能准确拟合其变化规律.在驾驶人遭遇上述照度光源时,必须降低行车速度,才能保证安全.  相似文献   

18.
为减少失控车辆驾驶人错过避险车道的概率,基于驾驶人因及驾驶任务理论,提出避险车道多层次视线诱导系统,利用3 ds Max软件构建高速公路避险车道路段仿真模型,通过采集驾驶人的视认距离数据作为实验度量指标,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白天的视认距离提升较少,但晚上的视认距离提升显著,在时速80 km/h下,对避险车道...  相似文献   

19.
高速公路交通检测器合理布设有利于准确、快速地检测和确认交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性质,进而提高高速公路管控效率.运用一种基于偏差阈值的交通事件检测算法,选取了200 m、400 m和600m等3种交通检测器布设间距,利用VISSIM仿真软件,以济青高速公路济德段为例进行验证性仿真;通过分析有无事件情况下交通参数的变化趋势,确定高速公路检测器最优布设间距,为高速公路监测系统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雾天不同能见度下高速公路安全车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考虑低能见度及路面附着系数减小的情况,研究了高速公路雾天的安全车速.根据跟车状态下停车过程及标志视认相关方法,分别进行了基于停车视距模型的安全车速计算(包括AASHTO停车视距模型和NCHRP停车视距模型)及基于交通标志视认距离的安全车速计算;并以湖北省黄黄(黄石-黄梅)高速公路为例,综合三种模型条件下的安全车速,最终得出雾天不同能见度下的交通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