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超浅吃水多工况船舶推进方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多工况拖船采用不同推进方式的性能比较表明导管螺旋桨优于普通螺旋桨,可调螺距螺旋桨优于导管螺旋桨,二档变转速的导管螺旋桨与可调螺距螺旋桨的推进效果相当,建议在多工况船的螺旋桨设计中采用二档突转速推进方式。  相似文献   

2.
文章针对船舶螺旋桨修理过程中螺距测量的需要,利用全站仪进行螺旋桨桨叶坐标数据的采集,通过三维坐标转换得到螺距计算所需数据,并与传统螺距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该方法可以满足螺旋桨螺距的测量要求,为螺旋桨修理螺距测量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螺旋桨是船舶动力推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远洋航运业的发展和海洋环境的复杂化,船舶推进系统对螺旋桨的动力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调螺距螺旋桨可以通过改变螺旋桨的桨叶螺距调节柴油主机的负荷,充分利用舰船柴油主机的功率。本文借助数值计算方法和有限元分析技术,对舰船可调螺距螺旋桨的水动力性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螺旋桨的桨叶强度和螺距修正参数等进行了校核。  相似文献   

4.
日本川崎重工制造了世界上最大的五叶变螺距桨,直径9.15米,将安裝在224600吨的散装货船奇雪洛加韦·玛鲁号上。由于变螺距桨可以根据海面及载荷情况进行调节,此船的燃料消耗量将比装普通螺旋桨的船来得节省,航运费用可大大节省。经多次试验证明,这只五叶变螺距桨的效率比四叶桨高4%。  相似文献   

5.
可调螺距螺旋桨零推力螺距敞水力矩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利用可调螺距螺旋桨零推力工况的一般概念来求解零推力螺距工况的敞水力矩特性.作图法和解析法并用,以MATLAB为工具,解得可调螺距螺旋桨零推力螺距工况时的敞水力矩系数,从而解决了可调螺距螺旋桨在推进装置推进特性研究中经常遇到的零推力螺距敞水螺旋桨特性的建模问题.文章还对本研究结果趋势拟合的合理性进行了间接检验.  相似文献   

6.
用车板造型法铸造螺旋桨,一般需用3~8mm厚的钢板制作普通螺距板。一副普通螺距板,只适用于某种直径、旋向、螺距的螺旋桨的铸造,而且制作费工费时,精度低,容易发生误差,影响螺旋桨螺距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叶栅理论设计了1台单转子导管螺旋桨和2台不同螺距的对转导管螺旋桨,并采用商用CFD软件对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对转导管螺旋桨的上游转子螺距比分别为1.451和2.108,下游转子螺距比按消除尾流旋流的原则进行设计。结果表明:随着螺距比的增大,对转导管螺旋桨的推力系数与扭矩系数显著提高,效率略有提高,其最高效率点向右偏移。与单转子导管螺旋桨的对比发现,对转导管螺旋桨能够在更大的螺距比下保持较高的推进效率。  相似文献   

8.
刘鸿 《中国水运》2007,5(7):9-10
螺旋桨设计中,设计的螺旋桨的某些参数往往与所采用的图谱系列螺旋桨不同,必须对设计螺旋桨的螺距进行修正,才能使二者性能相同,文中对螺距修正方法进行了浅述。  相似文献   

9.
自变螺距桨     
据外刊报道,英国的布鲁登(Brunton)螺旋桨公司研制成功了一种称为“Autoprop”的自变螺距浆。这种自变螺距桨不需要装设用作变更桨叶角的复杂液压传动桨毂而能自动选取正确的螺距。所有浆叶能各自在滚珠轴承上独立自由地在360°范围内转动。由桨叶质量与压力中心而产生离心力,水流流经特殊设计的  相似文献   

10.
BP-1332型可调螺距螺旋桨装置用在无限制航区的腌鱼鲜鱼拖网渔船上,作为推进装置。该螺旋桨强度符合Л_1冰级要求,自动化程度满足苏联船舶登记局规范 A_2符号的要求。设计螺距下推进器直径为2.45米;毂直径为0.8米;推进轴内径为0.17米;盘面比为0.5;输入功率为1620千瓦。变距机构是液压双作用式活塞,桨叶采用  相似文献   

11.
螺距是船用螺旋桨桨叶重要的几何参数,对螺旋桨水动力性能的影响较大。在螺旋桨优化设计过程中,不同的螺距拟合方式不仅得到的螺旋桨桨叶几何形状的光顺程度不同,而且优化效果也不同。本文以DTRC438X系列桨为母型,结合粒子群优化算法和螺旋桨水动力性能的面元法理论预报程序,以提高螺旋桨敞水效率和限定推力系数值为目标,分别采用B样条曲线和贝塞尔函数拟合螺距方法进行螺旋桨各剖面螺距(桨叶其它参数与母型桨相同)的优化设计。对比两种方法各自优缺点,重点分析优化后螺旋桨的敞水效率、压力分布及环量分布并考虑侧斜的影响。经对计算结果分析表明:两种方法都得到了较好的优化效果,而采用B样条曲线拟合螺距方法的优化效果要优于贝塞尔函数法  相似文献   

12.
可调螺距螺旋桨漏油的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有  王义 《中国修船》2012,25(3):51-52
1常见漏油部位及分析船舶可调螺距螺旋桨漏油会导致船舶动力装置资源浪费、螺距走位、船舶的转向效率低、主机功率的利用率降低等问题出现,直接导致船舶不能达到其设计的推进效率,文章通过对可调螺距螺旋桨的结构进行分析及对可调螺距螺旋桨的修理经验,对以下几种易漏油的部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船舶可调螺距螺旋桨螺距变化对轴系结构振动的影响,本文以某集装箱船的推进轴系和螺旋桨为例,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其进行流固耦合仿真,分析船舶尾轴的应力与变形、振动以及模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螺旋桨螺距改变螺旋桨周围水域的流线运动状态,使得其受力变形更加不均匀。随着螺旋桨螺距的逐渐增大,轴系固有频率减小;船舶尾轴在一些特定频率附近会产生较大的共振幅值。为提高尾轴使用寿命,尾轴激励应避免这些频率。在一定范围内,尾轴在22°左右的螺距角下更容易产生较大的振动,可通过合理调节螺距角,以避免出现共振现象。  相似文献   

14.
1.概述 FAMP-S是船舶主机与可调螺距螺旋桨的遙擰自动控制系统。在设计上,它应当符合不同的主机和可调螺距螺旋桨的要  相似文献   

15.
针对船舶长期服役后出现的船、机、桨不匹配问题,采用Boltzmann方法建立手动可调螺距螺旋桨的数学模型,对手动可调螺距螺旋桨进行敞水特性计算,结果表明:手动可调螺距螺旋桨随着螺距角的增大,其推力、转矩逐渐增大,当进速较小时,桨叶螺距角小的效率高,进速较大时桨叶螺距角大的效率高,并且桨叶螺距角有一定的工作范围,另外随着桨叶螺距的增大,桨叶吸力面低压区逐渐减小,桨叶压力面高压区逐渐增大,叶根及桨毂附近的低压区逐渐减少,手动可调桨发生空化的可能性将降低。  相似文献   

16.
推进系统是船舶的动力来源,决定了船舶的动力特性,随着海洋运输行业的迅猛发展,对船舶推进技术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为了提升船舶的动力特性,适应复杂的航行环境和货物负载,柴油机-可调螺距螺旋桨推进装置被成功研发出来,并获得了较大的装机量。柴油机-可调螺距螺旋桨推进装置可以根据船舶的负载、速度、载荷等工况调节螺旋桨的螺距角,改善推进作用力、推进效率和机动性,具有重要的市场应用价值。本文介绍了柴油机-可调螺距螺旋桨推进装置的结构与数学模型,设计了柴油机-可调螺距螺旋桨推进装置的控制系统,并采用AMESim软件对该控制系统进行仿真试验。  相似文献   

17.
可调螺距螺旋桨的使用不仅对船员维护和保养设备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其维护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都高于常规固定螺距螺旋桨。主要通过对可调螺距螺旋桨各种常见的液压油及润滑油泄漏的情况进行介绍,并从根本原理上对泄漏原因进行分析,结合实际应用情况提出各种解决桨桨毂润滑油泄漏问题的维修办法。  相似文献   

18.
船舶螺旋桨螺距测量计算装置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明 《船海工程》2006,35(1):49-51
螺距的测量及计算是螺旋桨修理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如何快速、准确地测量、计算出螺距就显得尤为重要。文中设计了一种船舶螺旋桨螺距测量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安装、测量准确、工作高效等优点,因此这种新型的螺距测量装置是一种理想的、具有良好应用价值的螺距测量、计算装置。  相似文献   

19.
螺旋桨的螺距是桨叶旋转一周后沿尾轴方向前进的距离,它由桨叶的倾角决定。航空螺旋桨早就采用可变螺距技术,以求在不同航速时都得到高推进效率。船用螺旋桨多沿用固定螺距方式,因此,只能在特定的行驶条件下发挥高性能。当航速极高、极低,以及倒车时,螺旋桨就难以将发动机的动力有效地转换为船舶的推进力。英国的航空工程师约翰·科克松经过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大侧斜可调螺距螺旋桨的设计与试验。近几年来大侧斜可调螺距螺旋桨由于螺旋桨与船体伴流场间的相互作用而减小了螺旋桨的诱导振动,改善了转叶扭矩因而得到了显著的发展。作者所在的卡米华公司的船用试验室对大侧斜螺旋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中包括:螺旋桨流体动力特性的确定;在模拟船艉伴流场情况下,对空泡模型的观察以及对作用在船体上的螺旋桨诱导脉动力的测量;在模拟船艉伴流场的情况下,对不同工况测量了螺旋桨桨叶的动态力与力矩;在系统地改变进速比、空泡数、螺距比的情况下,测量了桨叶的转叶扭矩值并比较了常规叶型与大侧斜螺旋桨的各种参数。本文还介绍了进行上述试验所选用的仪器,并将试验结果以曲线形式给出。最后作者还对大侧斜可调螺距螺旋桨的设计和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并对大侧斜螺旋桨予以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