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6 毫秒
1.
本文在深入解读《上海市新城规划建设导则》的基础上,分析判断上海市域的空间结构特征、新城未来的交通需求特征,之后提出了上海市新城综合交通体系的在国家和国际层面、城市群和都市圈层面、新城内部层面的交通发展愿景和交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以现阶段中国交通信息产业为对象的六维度分析体系和评价内容.通过产业竞争力分析、经济学分析印证了六维度评价体系的价值,以RCA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方式对中国交通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六维度的分析,为该产业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有城市道路交通态势演化规律对交通管控研究中的数据空间单一、影响要素维度少、趋势特征粒度粗、多层次融合效果差等问题,从交通态势表征及辨识、交通态势演化分析和交通态势影响评估3个方面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和分析.研究发现:交通态势表征及辨识分析仍局限于交通状态本身的表征和辨识上,鲜有涉及交通运行状态变化趋势特征的刻画;交通态势演化多基于单一空间进行分析,难以深入挖掘多元空间多交通要素作用下的交通态势演化关联协同机理;多数交通态势影响评估建立在宏观层面基础上,缺乏对同一交通状态不同变化趋势的差异分析,难以实现对交通态势影响的全面评估.基于此提出了城市道路交通态势演化领域未来可能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4.
依据地区资源禀赋,结合各种运输方式在综合交通体系中的功能定位,分析沪宁运输通道现状综合交通发展模式及其不足,研究交通运输面临的形势和发展趋势,提出沪宁运输通道综合交通体系的发展建议和优化目标.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北京星火站周边市政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对铁路枢纽周边道路交通组织策略进行优化。通过对国内外铁路枢纽站案例以及北京星火站周边道路交通现状、交通需求、枢纽配套设施规模等进行分析,从宏观(区域影响范围)、微观(站前核心区)两个层面提出了多方式、多层次、立体化的交通组织设计思路和方案,引导一体化开发,扭转区域交通结构,使公共交通成为北京星火站及其周边地区的主导交通方式。  相似文献   

6.
"十二五"阶段,在综合交通网发展规划中,把环境保护摆上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考虑、对于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交通行业、建立"畅通高效、安全绿色"的交通运输体系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角度,将中国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2007)与美国交通网发展规划——2030年运输愿景(2008)和联邦德国交通发展规划(2003)进行对比分析,分别从目标、准则和技术3个层面,对3个国家的综合交通网发展规划中在环境保护方面所考虑的内容进行分析,对所采用的绿色交通规划方案和改善措施进行比较研究,针对中国综合交通网发展规划在环境保护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和存在问题,提出"十二五"期间完善中国综合交通网发展规划在绿色交通建设方面的基本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构建市域综合交通体系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九江市综合交通现状存在的问题,在在分析九江市区位特征的基础上,研究探讨未来九江市域综合交通发展的策略,并提出相关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8.
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是复杂的系统工程,立足于《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从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规模、运输服务品质、适配经济发展、时间价值、方式费用、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等方面,凝练出基本条件、根本追求、重要表现、价值体现以及平衡点等5个维度,深入解析了交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结合经济发展情况与中国国情提出了交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质量效益是高质量发展要求中的关键点,为此,对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质量效益的意义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质量效益的两大核心途径。基于以上分析,从5个方面提出了对交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与对策建议:①推进交通通道空间集约利用及高铁与主要机场零距离换乘;②多途径多措施综合提高绿色交通分担率;③降低交通成本,推动交通运输融合创新发展;④提供与需求匹配的多样化多层次交通服务体系,实现世界一流交通服务;⑤从城市群、都市圈、城市三大范围,区域、廊道、枢纽节点3个层面,全面实现交通与用地一体化,打造TOD中国示范。最后,对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的深化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分析大型主题公园项目现状道路、节点、客流、公共交通和停车5个方面的交通焦点问题及特征,有针对性的提出多目标的综合交通规划策略,结合北京环球主题公园项目特征,从道路系统、立交节点、轨道交通、公交线网、停车规划的多角度深化综合交通规划方案,克服了传统大型建筑项目仅通过交通影响评价分析交通问题的缺点,对后续的大型主题公园类项目的交通规划研究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0.
实现城市内外多种交通方式的有效衔接、促进整个交通系统一体化是城市交通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提和基础.城市内外交通衔接模式受城市路网形态、城市规模、土地利用模式等因素影响.文中在分析河南省城市内外交通衔接现状和衔接需求的基础上,从城市内外交通方式选择和枢纽场站布局层面提出了河南省不同规模城市内外交通衔接布局模式,以指导河南省构建有效的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高整个交通系统的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朱伟权  杨晓光  马莹莹  姚佼 《交通科技》2009,(4):116-118,164
单向交通是一种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的经济而有效的交通组织方法.针对昆明市一二一大街与学府路片区在实施单向交通后的交通现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系统地分析了该路段存在的交通问题,对现行单向交通方案提出了综合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及其静态标识进行了定义,详细分析了与交通静态标识相关的12个现行国标和4个北京现行地标,归纳和提炼位置标识、无障碍设施标识、导向标识等11种静态标识。构架了城市综合交通枢纽静态标识的3层级分类体系。本文的研究将为相关的设计工作和标准研究工作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综合分析了北京城市交通现状,运用生产力布局的理论对北京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进行分析,探索了国内外大城市交通发展的最新趋势,根据发展“首都经济”的要求.提出解决北京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必须采取标本兼治,并提出北京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公交专用道对交通运行情况的影响,以合肥市望江路为例,以实测数据为基础,通过微观仿真软件Vissim构建微观交通模型,提出以最大排队长度、延误作为节点评价指标,以路段运行速度作为路段评价指标,以路网平均运行速度作为路网评价指标的评价体系,从节点、路段、路网层面,定量化评价公交专用道设置对于交通运行情况的影响,为城市决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兰  刘杰 《公路》2021,(3):187-192
交通与旅游融合产业尚处在导入期,为科学合理开展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的目标研究,充分发挥规划对区域及行业发展的指导作用,开展了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目标体系研究。首先识别了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规划面临的问题,其次明确了规划目标的选取应遵循的原则,最后提出由总目标、分目标以及规划指标构成的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目标体系,阐述了各目标的内涵,并在规划指标下提出了多项具体可测算的衡量指标,可根据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研究灵活选择不同的衡量指标综合表征规划指标。  相似文献   

16.
雒应  叶亚丽 《中外公路》2006,26(4):221-223
为了缓解我国大中城市交通堵塞、减少交通事故、改善交通环境,提出了加强交通体系建设,保证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针对我国目前大中城市交通现状,通过对交通管理控制、交通体系规划和城市交通设施建设3个方面的研究,并结合大中城市交通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管理控制、规划和建设方法,对于我国大中城市交通体系建设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方勇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5):12-14,40,236,237
非机动车交通系统是上海市绿色交通系统的关键环节及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结合上海市及浦东新区"十二五"综合交通规划,研究分析了浦东新区中心区域内非机动车道网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不同维度下交通碳排放的形成机理,明确影响交通碳排放的主要因素,研究运用多维度移动监测设备,构建了城市交通碳排放移动监测体系,并选取典型路网采集了道路、交通、气象、交通碳排放及行驶特征等信息。在微观层面,运用皮尔逊相关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揭示了转速、比功率参数相较速度、加速度,与车辆碳排放间存在更明显的相关性。在中观层面,运用移动监测结果对MOVES机动车排放模型进行参数标定,并运用克隆巴赫系数验证了模型可靠性;运用敏感度分析考察道路等级对机动车排放因子的影响,结果显示道路等级显著影响排放因子,从而针对各等级道路分别计算平均排放因子。在此基础上,从宏观层面考虑了不同机动车类型在不同等级道路的行驶比例,针对已有机动车碳排放模型进行了修正。研究结果显示:2014年上海市小汽车CO_2,CO,HC排放总量分别为8 271.91,76.95,2.13kt;其中,行驶里程占总里程41%的城市主干路排放分担率超过50%;道路等级是机动车排放因子的重要影响因素,城市主干路作为城市中最主要的碳排放线源,应当成为实施碳排放控制策略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甘肃省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初步形成了由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构成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新时期下,对甘肃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现代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特征,研判当前甘肃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面临的形势及要求,研究提出甘肃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内涵特征、发展定位和总体布局方案,并对保障机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李海宏 《公路》2011,(8):197-199
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大部制、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我国交通运输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宏观战略高度出发,探讨了浙江综合交通的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综合交通的发展思路与发展框架,特别是综合交通发展的有关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