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桥梁维修养护工作近几年推行养修分开的实践进行探讨 ,制定养修工区的工作制度 ,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2.
工区是电务系统最基本的维修组织。提速、普速铁路点多线长的特点以及设备用修矛盾突出、结合部问题多、设备老化磨损严重、跨站跨区间作业存在交通安全问题等原因,决定了传统的小型化、分散化的信号工区设置方式更能适应提速普速铁路设备维修需要。本文在分析提速普速铁路电务维修管理模式存在问题、高速铁路电务维修工作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按照集中、融合的管理思路推进高速铁路电务维修管理模式的探索,在综合维修管理方面迈出电务维修管理改革新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刘进仁 《铁道建筑》2007,(4):105-106
随着铁路改革不断深入,运量不断增加,原工务设备维修体制已不适应实际的需求。文章介绍工务设备维修实行“检查、养修分开”的方法和步骤,阐述了检查工区与养修工区的关系,并对进一步完善检查、养修方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浅谈电动转辙机入所修的修前检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修前检查的必要性电动转辙机入所修的修前检查是电动转辙机人所修标准化作业程序当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电动转辙机在现场使用一个周期后,对其机械及电气特性进行全面总结,了解其变化情况的有利途径。根据修前检查得到的数据,可使修配所检修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整修、补强和功能恢复等工作;经与上一次修复后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电动转辙机在现场的运用情况,把这些情况反馈给现场工区,可使现场工区人员进一步改进维修方法,提高维修质量。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当前信号维修的主要矛盾和改革的有利条件,总结武汉铁路局推行维修改革的经验,以设备质量、作业过程受控为目标,介绍以车间组织生产、状态修为主的信号维修模式,并提出后续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6.
针对普速铁路工务线路工区"检查、分析、计划、作业、验收"5个环节管理不能闭环、管理手段落后、纸质数据不利于统计分析等长期存在的弊端和不足,借助信息化手段,拟通过移动终端PDA数据采集系统和TMMS数据综合处理系统的设计,将纸质数据转化为电子数据,实现数据的信息化处理。对"五个环节"产生的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和应用,从而实现工区科学管理,摆脱工务设备维修管理过分依赖工区工长和现场经验的现状,最终实现控制设备状态、作业质量和养修投入3大目标。  相似文献   

7.
完善青藏铁路大型养路机械维修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铁路格拉段开通运营以来,采用大型养路机械成为线路维护的主要手段。通过分析青藏铁路大型养路机械的维修特点、现状、配置和能力,提出坚持线路能力适度超前和质量必要储备原则,积极推进“预防修”;坚持线路状况动态检测为主和动态静态综合分析维修指导原则,积极推进“状态修”;坚持线路结构等强均衡原则,强化道床和基床管理,积极推行“均衡修”;坚持线路精度绝对值管理原则,先测量,后作业,积极推行“精确修”。为提高大型养路机械作业质量,提出开展作业试验分析,创新施工理念,探索先进的作业方式,以及大型养路机械优先配置的原则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改进接触网检修工艺,提高接触网检修效率,提出利用综合维修列车组完成接触网集中修。在作业车编组方式上采用"1-2-1"编组方式;在现场作业模式上采用"四车递进、分区作业"模式;在人员布局模式上采用"3+1"的模式;在检修质量评价模式上采用"修中验收+修后评估"方式等新型评价模式。分析应用效果认为,与原有单纯车梯和单台作业车相比,利用综合维修列车组的接触网集中修效果良好,对接触网维修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胜  马秋英 《广西铁道》2005,(1):43-45,48
工务段修制改革的核心是“养修分开”。介绍百色工务段在修制改革中,对大机、小机的作用和工区补修作了准确定位,突出抓好无缝线路的铺设,加强修制改革的完善配套,健全各种管理考核机制,卡控综合维修和工区补修等,保证该段修制改革的过渡和实施。  相似文献   

10.
王晓奎 《铁道运营技术》2004,10(1):31-33,36
通过对大秦线75kg/m钢轨跨区间无缝线路的结构特点及运输特点的分析,介绍湖东工务段为保证该线煤运量突破亿吨大关,面对重载、高密度、大运量的运输形势,充分利用“天窗”,全面推行“集中修”,变“分散修理”为“集中修理”,变“利用列车间隔”为“天窗作业”,科学安排线路维修,提高作业质量,增强作业效果,使设备质量得到均衡提高,说明“集中修”是适应大秦线的维修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当前铁路无人值守牵引变电所运营维护(简称:运维)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基于云网边端协同概念架构,研究制定铁路无人值守牵引变电所运维方案,提升无人值守牵引变电所的智能化运维水平。文章介绍了云网边端协同概念,阐述了运维方案的架构设计和数据流向,与前端智能、边缘计算、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紧密结合,通过对场景实现的适应性、可用性、畅通性、价值性进行分析,证明该方案的可行性,能够满足铁路无人值守牵引变电所的运维需求。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用于轨道交通车辆系统维修决策的RCM(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可靠性评估的新方法。针对轨道交通车辆系统故障机理复杂,影响因素冗多,提出基于RCM、PHM(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和数据挖掘算法相融合的方法来构建系统的维护决策模型。与传统方法的区别在于,该方法能够更精准地定义维护模型,并获得系统的最优维护间隔,计算效率高,适用于复杂状态系统的可靠性计算。该方法可有效降低传统RCM的维护不足现象,降低运维成本,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基于朔黄重载铁路不同区段的线路地域条件、捣固维修实际情况、轨道质量等因素,将线路分为Ⅰ级、Ⅱ级两个等级区段进行管理.基于国内外轨道质量分级标准的制定方法,分析了轨道质量发展各阶段的特点,提出了重载铁路质量评价标准分级方法,将两个等级区段线路的轨道质量评价指标分为捣固验收值、优先值和超限值三个管理值.结合轨道检测实测数据...  相似文献   

14.
规范管理 强化基础 大力推进自控型班组建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自控型班组建设是维修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铁道部"三项工程"建设的组成部分。介绍了上海电务段在自控型班组建设中的做法和取得的成绩及经验。  相似文献   

15.
针对超大规模线网下轨道交通电客车大架修运维成本管控难度大和车辆基地检修资源压力日益增大等问题,以北京轨道交通为例,结合《智慧城轨发展纲要》中提出的智能运维手段及城轨行业车辆检修资源共享和维保服务打包招标的发展趋势,从修程修制、资源共享和委托方式3个维度展开论证,经过问题梳理、广泛调研,结合行业政策导向、技术发展趋势及车辆检修需求分析论证,针对城轨电客车运维提出基于智能运维、状态监测以及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reliability,availability,maintainability and safety,RAMS)模型进行全寿命修程修制规划,基于检修资源共享建设企业级和路网级部件集中维修中心,基于购买整车维保服务探索与整车厂检修能力整合的优化建议,为北京轨道交通电客车运维中的降本增效工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我国铁路的快速发展,工务基础设施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以新中国成立以来铁路工务基础设施养护技术升级改造为背景,梳理总结我国铁路路网规模、运营速度、轨道结构、检测技术、维修策略、作业手段等方面发展的主要历程,阐述我国铁路工务线桥结构现代化、作业手段机械化、维修管理科学化的养护维修理念,最后从推进全寿命周期管理、优化维修组织、推广应用先进的维修手段、积极推进运营维护智能化等四个方面展望铁路工务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基于海量运维数据的风险预测和风险防控是铁路数据中心实现智能运维的基础性工作。围绕铁路数据中心智能运维需求,研究智能分析方法,依托铁路数据服务平台的大数据存储和数据共享服务能力,使用平台提供的数据预处理及模型训练、模型部署等工具,建立容量趋势预测、基于日志分析的风险预测、运行异常预测、施工风险预测等不同运维场景风险预测模型,完成模型训练、调优和测试,最后将通过实验验证的模型进行发布和上线更新。建立基于海量运维数据的铁路数据中心风险预测与防控系统,可以通过运维经验积累来改进评估指标和预测模型,提高风险预测的准确性及风险处置的有效性,帮助运维人员快速聚焦主要问题,有利于保障铁路数据中心长期安全稳定运行,夯实铁路运输生产安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基于RCM的动车牵引变压器的维修优化问题,为制定牵引变压器的预防性维修计划提供了决策支持.首先给出了RCM的维修逻辑决策图和维修策略评价指标,然后采用截尾试验法估计牵引变压器的故障率的威布尔分布参数,在满足设备可靠性的前提下根据故障率演化规则确定预防性维修间隔,优化预防性维修次数,使牵引变压器在其生命周期内维修成本率最小.试验结果及其分析,验证了本文提出方法的正确性与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列车关键部件预防性维修存在欠维修或过维修问题,在传统预防性维修策略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可靠性的列车关键部件机会预防性维修优化模型,该模型考虑部件可靠性对机会维修阈值的影响,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优化机会维修阈值,求解得出最佳预防性维修役龄和机会维修役龄,综合分析机会役龄因子和安全失效概率因子对维修策略的影响,从而达到优化总维修费用的目标。以某地铁公司B型车辆关键部件的记录数据为例,通过对建立的模型进行求解分析,表明采取该检修模式能有效减少固定维修次数、延长检修周期、降低总维修费用、提高列车正线运营率,从而为轨道交通关键部件修程修制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机器人作为一种能替代人工且能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的创新技术,在隧道维护方面的应用倍受关注。近年来,研究者基于机器人系统开发了各种隧道检测设备,但难以同步实现隧道修复的功能。目前,我国运营隧道的检测与维修均是分开进行的,且维修过程仍以传统的人工维修为主,导致一些较为严重的隧道结构病害未及时修复而产生巨大安全隐患,同时检修与维修作业人员会长时间处于复杂、密闭的隧道环境中而不利于身体健康。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种隧道检修一体化机器人系统概念,并对该系统三维成像结构形式和技术、隧道检修优化方法进行分析,可解决隧道病害成像、修复定位、修复能力等关键检修问题。结合当前隧道机器人检测系统,设计了检修一体化机器人系统,为我国运营隧道的检修与维修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