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林 《汽车与配件》2010,(43):46-47
<正>今年8月份,由国务院组织起草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内容披露。该规划提出,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要达到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要以纯电动为主要技术路线;未来10年政府财政将投入1000亿元,打造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政府在税收政策给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以很大优惠。比如,免征纯电动汽车、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半征收普通混合动力汽车车辆购置  相似文献   

2.
“十二·五”应提出实事求是的新能源汽车产量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中提出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是"2020年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0万辆,中/重度混合动力乘用车占乘用车年销量50%以上";"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市场保有量达到50万辆以上,中/重度混合动力乘用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  相似文献   

3.
《汽车与配件》2012,(24):7-7
今年4月18日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在“基本原则”中已经明确提出,“以纯电驱动为我国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而普通混合动力汽车已被排斥在新能源汽车的定义之外,仅被列入“大力推广普及节能汽车”的范畴之列。  相似文献   

4.
1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新能源汽车发展非常迅速,其主要贡献来自于混合动力乘用车。据市场调研机构Databeans预测,到2017年,全球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销售量将达到420万辆。丰田公司预计2013~2015年,混合动力汽车每年的全球销量将超过100万辆。2011年底,全球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  相似文献   

5.
电动汽车的V2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陵龙 《汽车与配件》2009,(41):22-23
根据我国今年2月9Et出台的“汽车振兴规划”,到2011年将形成5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能。其销量占当年乘用车总销量的5%左右。“十二·五”期间,新能源汽车销量还将大幅增加。预计到2012年,我国混合动力汽车保有量约为50万辆,纯电动汽车为10万辆。而到2020年,这两种车型的保有量将分别达到1800万辆和400万辆。因此电动汽车的充电配套设施问题,非常急迫地被提到了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6.
在今年6月国务院颁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将混合动力技术作为节能汽车的重点内容,加大研发和普及力度。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与纯电动汽车一起列为新能源汽车,作为主要的战略取向,重点推进其产业化。  相似文献   

7.
资迅速递     
《汽车维修》2012,(8):48
我国出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国政府网7月9日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规划提出,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燃料电池汽车、车用氢能源产业与国际同步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当年生产的乘  相似文献   

8.
《汽车与配件》2012,(18):7-7
期盼已久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终于正式出台。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有了明确答案。 技术路线:“要以纯电驱动为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当前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推广普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节能内燃机汽车”。  相似文献   

9.
《汽车维修》2012,(8):48-48
中国政府网7月9日发布《节能-9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规划提出,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武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燃料电池汽车、车用氢能源产业与国际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驾驶园》2013,(12):62-69
截至2013年9月,全国新能源客车的销量为9000多辆,距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万辆,2020年时超过500万辆”的目标相去甚远。在这种“丰满”的理想却“骨感”的现实情况下,9月17日,市场迎来了新一轮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纯电动及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可继续享受政府财政补贴,普通混合动力的补贴政策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11.
生于7月9日     
7月9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要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将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当前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到2020年,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  相似文献   

12.
2009年2月9日,国务院出台了《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标,要求到2011年形成50万辆的产能(纯电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混合动力车),并首次提出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乘用车总销量5%左右的目标。还提出“通过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工程进行商业化示范推广,支持大、中城市在公交、出租等公共服务领域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财政部、科技部确定13个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提出“十三城千辆”计划。  相似文献   

13.
老车 《汽车知识》2010,(8):68-73
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业发展的必然方向,但人们并不知道什么样的汽车才最符合未来社会需要,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可换电池式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对此,宝马汽车提出了自己对新能源汽车的理解和发展方向——先从超大城市用电动汽车着手,因为电动汽车在超大城市中最适合。  相似文献   

14.
国务院颁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提出,要以纯电驱动为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发展目标为到2015年,  相似文献   

15.
吴勇 《汽车维修》2012,(10):2-4
2012年7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规划指出,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当前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推广普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节能内燃机汽车,提升我国汽车产业整体技术水平。《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里程碑,必将对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更好地了解《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有关内容与精神实质,笔者对其进行简单的解读,期冀对读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6.
每周要闻     
《汽车与配件》2012,(24):7-13
目标是艰难的努力是必须的今年4月18日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在"基本原则"中已经明确提出,"以纯电驱动为我国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而普通混合动力汽车已被排斥在新能源汽车的定义之外,仅被列入"大力推广普及节能汽车"的范畴之列。  相似文献   

17.
国内新能源汽车知识产权的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翔 《上海汽车》2011,(1):46-48
主要分析了国内新能源汽车专利的分布情况,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专利数量分布、各国新能源汽车专利数量分布、国外汽车企业的新能源汽车专利数量分布。  相似文献   

18.
《天津汽车》2009,(5):6-6
2009年5月14日,在“中国汽车业抢抓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高层论坛”上,全国政协副主席、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透露,我国计划到2012年,在全国推广6万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其中各类混合动力汽车将占95%以上。据悉,我国目前已有近10款新能源汽车拿到了“准生证”,一批新能源汽车包括“零排放”纯电动汽车将陆续上市。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总体专家组组长欧阳明高预测,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燃料可能呈现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三分天下”的态势。  相似文献   

19.
《天津汽车》2011,(11):8-8
备受关注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已经上报国务院,多个渠道的消息显示,该规划最快有望在2011年底出台。与此前主要强调纯电动汽车路线不同,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将加大混合动力汽车扶持力度。在规划出台前夕,得到利好消息的各大车企,不约而同加速了布局新能源汽车尤其是混合动力车的步伐。  相似文献   

20.
<正>一《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根据新能源汽车当前的发展状况及面临的形势,《规划》明确了十年内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技术路线和五项主要目标,提出了五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和六项保障措施,对新能源发展路线以及扶持策提出了具体要求。《规划》要求,到201 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