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本文以西安市公共自行车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开放性数据平台以及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公共自行车使用者属性与出行行为之间关系。通过构建Logistic-SEM模型发现,学历、年龄、性格、健康状况、有无汽车是影响居民使用公共自行车的显著性因素。按照重要度排序为:年龄有无汽车健康状况学历性格;其次,构建了可用于预测西安市居民是否会选择公共自行车作为出行方式的Logistic模型。同时,由于居民自身属性的不同在出行目的、骑行路线和使用公共自行车出行原因上存在差异,总的来说,居民属性是影响出行行为的根本,出行目的是出行行为选择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前,公共自行车在大中型城市蓬勃发展,同时也暴露出租赁点停车桩和车辆配置数量不合理等问题。为使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循环运行效率提高,租赁点停车桩和车辆初始数量的安排至关重要。本文借助交通调查对现有租赁点的高峰小时借还车数进行统计,建立租赁点车辆优化配置双层规划模型,求解各租赁点最佳公共自行车数目和停车桩数目。并以成都市凯德广场片区作为实例进行分析,最终优化了10个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的停车桩和车辆的配置规模。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相关研究实践表明,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是破解城市交通问题的有力措施,但是在初始确定公共自行车租赁站时具有一定盲目性和平均非配性,导致部分站点服务能力不能满足服务要求,而其他站点能力过剩,文章通过建立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马氏链模型求解各个站点所必需具备的服务能力,为政府决策提供一定得帮助。  相似文献   

4.
李志 《综合运输》2014,(6):59-63
笔者通过四种方法,推算中山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总体规模,并通过计算得到不同用地类型的公共自行车需求规模指标,从而给单个站点规模的计算提供依据。本文可为其他城市开展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分析柳州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运营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自行车交通在城市交通体系中的功能定位,从综合交通管理体制、站点管理和优化租赁程序等方面,提出了改善柳州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城市交通     
《运输经理世界》2010,(20):21-21
深堋试点公共自行车租赁,构建绿色交通 9月22日,深圳首个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在蛇口正式启用。市民可通过刷卡租赁等方式租一辆自行车代步。该系统首期在蛇口覆盖16个网点,提供350辆自行车出租。据悉,为建设绿色交通,深圳将要打造以“轨道交通为骨架、常规公交为网络、出租车为补充、慢行交通为延伸”的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其中,深圳正在大力建设的“绿道”和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正是幔行交通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城市公共自行车的发展已经历了三代,正向着第四代公共自行车系统发展。为探究科技创新在其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高新技术是否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城市公共自行车损坏率过高的问题,以及高新技术在新一代公共自行车系统中的发展方向,笔者通过对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发展历程的回顾,发现科技创新在公共自行车系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车辆被盗和损坏的问题。进一步分析了高新科技对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利弊,指出需要因地制宜的发展项目,不应一味的追求高新技术在系统中的应用。最后展望第四代公共自行车发展,探索了与公共自行车系统相关的高新技术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像租一辆公共自行车一样,租辆电动汽车代步,已然在中国的很多城市落地开花。这种城市公共系统从"两个"车轮迅速升级到"四个"的过程。据中国道路运输协会和有关咨询机构的统计,2011年全国租赁车辆约25万辆,营业额150亿元。目前,我国多数城镇都已开展汽车租赁业务,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的汽车租赁发展水平已接近欧美发达国家。然而,在多起租赁车辆承租人发生交通违章时,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执法中"罚车不罚人"由汽车租赁企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有效理解并引导广义公共自行车服务在中国城市的发展,本文回顾了广义的公共自行车服务在中国城市中的发展历程。基于多年积累的调查数据,结合相关研究的成果,从历史发展变化的角度,研究广义的公共自行车服务在中国城市交通体系中的作用,并且从城市建设与管理的角度,提出未来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综合运输》2012,(6):91-92
柏林年轻人出行,更倾向于步行、自行车以及公共交通出行,且德国年轻人的小汽车保有率正在下降。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人们意识到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出行能够改善环境;二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三是小汽车在德国已不再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柏林的自行车出行是其成功的案例,柏林正通过自行车网络大规模扩展、公共私人空间自行车停车设施建设及加强沟通交流等措施成为自行车城市。同时配合中心区小汽车交通管理,具体措施包括:停车管理,新的发动机技术和车辆概念(电动汽车)及小汽车租赁,以达到未来城市中小汽车的使用更少、更多样化及更理性。在道路空间再分配上倾向干非私人机动车交通。  相似文献   

11.
城市建成环境对居民生活质量具有很大影响,由于城市建成环境的构成因素比较复杂,如何采集数据、并进行量化评价,是城市规划人员关心的问题。本文以上海市为例,以交通中区为分析单位,利用兴趣点(POI)数据、路径规划数据,基于因子分析法提出了一种城市建成环境的量化评价方法。该方法通过一般建成环境、交通可达性、交通设施分布等三个公共因子描述建成环境,。研究表明:公共因子得分能够有效反映不同区域建成环境的差异;城市建成环境综合因子得分较大程度上受到各类基础设施的空间密度影响;通过分析因子得分结果与人口普查数据对比分析,识别出了上海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待提高的区域。研究结果为新数据环境下的城市建成环境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也为城市公共设施空间布局、以及交通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公共自行车乱停乱放、无序投放现象越发普遍,城市景观和交通秩序遭受严重的负面影响,各大城市紧急叫停车辆投放并颁布停放区设置指引,但收效甚微。究其根源,是在公共自行车发展初期缺少对需求规模与停放空间的合理管控。公共自行车停放区按功能可分为通勤型停放区、休闲型停放区、网络补充型停放区三类;停放区规模应以车辆规模预测为基础,确定以满足通勤出行为目标的合理值和以完全取代自行车出行为目标的理论最大值,并结合典型城市公共自行车规模上限进行校验;最终,确定停放区布局、形式、配套设施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3.
绿色城市是城市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倡导绿色交通已成为现阶段关注的核心问题。本文以搭建城市公共自行车一卡式服务平台为视角,通过分析搭建城市公共自行车一卡式服务平台对于打造绿色城市名片的必要性,从而提出了搭建城市公共自行车一卡式服务平台打造绿色城市名片的可行性。为方便城市居民生活出行,建设绿色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相似文献   

14.
<正>现代城市客运发展不仅在技术上日新月异,而且在系统模式上也各有特色,尤其是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BRT等快速建设和使用,汽车租赁、公共自行车等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使得我国城市客运已逐步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格局。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科学化、实用化的标准体系建设将有力地推动未来城市客运的长远发展。一总体情况城市客运标准体系分类汇总了城市客运领域现行的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5.
进入2021年,北京多区陆续撤销公共自行车运营.一位居住在昌平区回龙观的居民向昌平城管委咨询,昌平会不会随之退出?2021年5月4日,北京市昌平区城管委给出了回复.回复是这样说的: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研究取消本市公共自行车补贴有关工作的会议纪要》(第338号)文件的要求,自2021年1月1日起,全市所有公共自行车停止运营补贴.  相似文献   

16.
罗斌  陈选格  金炜 《综合运输》2022,(5):155-160
2017年,共享单车首次进入台州市场,并为这座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凭借着停取便捷、低碳节能、经济实惠、使用灵活等特点,为城市交通出行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成为了台州市区居民出行不可缺失的选择。然而,共享单车投放数量的急剧增长也给这座城市带来了一系列管理的挑战,尤其是车辆停放问题、车辆周转率较低及侵占传统公共自行车出行比例的问题。本文以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及公共自行车现状运营特征为基础,并结合台州市“十四五”交通发展规划,对台州市“十四五”期间共享单车的出行比例、容纳量及投放规模进行预测,并对共享单车运营规模的控制及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城市公共自行车交通服务系统的发展,迫切需要有标准可依,以达到服务质量目标化、服务方法规范化和服务过程程序化,促进这个新兴的交通体系为广大市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城市交通是市民生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人口增加、城市地域扩大,交通拥堵和带来的环境问题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城市公共自行车是目前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和"绿色交通"中产生的新举措,其绿色环保、节能降耗、灵活便捷等优点,受到了广大市民的高度认可。近年来,在巴黎、阿姆斯特丹、哥本哈根、伦敦等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纷纷建立了城市公共自行车交通服务系统。国内  相似文献   

18.
盾构租赁定价受到顾客需求、租赁项目工程条件、盾构配置性能以及顾客技术能力等影响。围绕顾客需求差异化分析、盾构类型的选择以及租赁单位技术与服务管理,对盾构租赁定价策略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为减少电动自行车不安全骑行行为引起的交通安全问题,探究其背后的影响因素.本文在计划行为理论(TPB)原模型的基础上增加外在感知变量,设计电动自行车骑行人不安全行为问卷,构建电动自行车不安全骑行行为结构方程模型.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用SPSS软件对骑行人个人属性进行分析,通过AMOS软件建模分析,最终得到电动车骑行不安全行为结构方程路径图.结果表明:不安全性态度、主观规范、外在感知和知觉行为控制与行为意向显著相关,其中外在感知与知觉行为控制最为显著,能直接对行为产生影响,为交通管理部门矫正电动自行车不安全行为提供了理论支撑,从而提高交通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20.
《运输经理世界》2012,(19):20-21
北京首批试点的2000辆公共自行车分别在东城、朝阳两区的63个租赁服务站点投入使用。两家运营商表示,试运营阶段,由于车辆投入数量有限,办卡者需持有北京市二代居民身份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