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十年来,全球建筑垃圾的产量显著增加,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已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世界性问题。以温岭市某城市支路为基础,进行了一系列的室内试验,来评估回收建筑垃圾中的骨料用于城市道路路基应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建筑垃圾经过简单处理后具有高强度和显著稳定性的特点,并进一步说明将这些材料用于城市道路路基是可行的。对合理有效地推广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在道路路基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温州市在大拆大整过程中形成了大量建筑垃圾,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研究建筑固体废弃物再生产品的特点及性能指标,及其在市政工程、建筑工程、景观工程等建筑物、构筑物、铺设物中的具体适用部位和场合,以期能为温州市及相关地区对建筑固体废弃物再生产品在各类建设工程中的应用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2011年1月18日,北京市人大代表、市政市容委副总工程师王维平介绍,目前人们的关注点都盯向了生活垃圾,而忽略了建筑垃圾。建筑垃圾中释放的碳酸钙(CaCO3)等物质也会污染地下水,尽管污染性并不强,但因其"产出量"大大多于生活垃圾,而不容小觑。"建筑垃圾中的沙土、钢筋、碎木头、陈水泥等,其实都可被循环利用,再生成新的建筑材料。在人均资源很是匮乏的中国,为什么不去利用这个现成的可回收资源呢?"  相似文献   

4.
王远发 《中国电动车》2009,(7):42-42,41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基本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建筑业产生的建筑垃圾也不断增多,对环境、资源、健康构成巨大压力。对建筑垃圾进行有效处置和利用,关系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等重要问题。本文着重对建筑垃圾的处理和利用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中村改造、道路扩建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如何处理这些建筑垃圾废料,是各地政府棘手的问题之一。陕西省将建筑垃圾成功应用于高速公路地基处理、路基填料、路面基层(底基层)和再生集料混凝土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将回收的废旧建筑垃圾破碎成级配合理的再生集料,并将其配制成沥青混合料.通过与普通石灰岩集料及其沥青混合料的对比试验,研究了废旧建筑垃圾再生集料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以及废旧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制备的沥青混合料的性能.研究结果显示:废旧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制备的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均能够满足规范要求,且其稳定度、流值、残留稳定度等性能指标优于普通集料沥青混合料.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垃圾已经成为城市化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建筑垃圾资源循环再利用的相关调查,从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分类与分级利用办法、技术标准与技术指南、建筑垃圾再加工市场化、规模化等角度分析与总结了国外建筑垃圾资源循环再利用的经验,提出对我国建筑垃圾循环再利用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8.
建筑垃圾不是垃圾,是放错地方的宝藏,是建设行业第二资源。目前,中国大中城市建筑垃圾的排放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排放总量的30%~40%,每年仅施工建设所产生的建筑废渣就有1.1亿t左右。粗略估算,到2020年,中国至少新产生建筑固体废弃物30亿t左右。随着社会各界对环保问题的逐渐重视,可以预见,在未来的5年内,建筑垃圾回收将进入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黄金时代,移动式破碎筛分设备在中国未来的需求会逐步增多,发展前景非常可观。目前,中国从事建筑垃圾再利用的企业只有20余家。作为其中的设备制造商,一帆机械站在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高度,顺势而动,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建筑垃圾回收处理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仍然处于城镇化进程中,每年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这些建筑垃圾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如果能对这些建筑垃圾再利用,既能节约自然资源,又能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道路再生混凝土可以很好的解决建筑垃圾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由于再生混凝土原材料的复杂性,其性能指标还没有普通混凝土那样有比较成熟的理论和经验公式。本文通过研究水灰比、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以及砂率等因素对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希望对再生混凝土性能有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各地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新型建筑大量兴起旧建筑物被大面积的拆除。从这些旧建筑上拆除的废弃混凝土占据了大量的土地资源的同时也污染了环境。如何处理废弃混凝土已经成为各个城市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须将废弃混凝土重新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11.
在德国慕尼黑2 434 km的排水管网中,布置着13个地下储水库。这些水库就好像是13个缓冲用的阀门,充当暴雨进入地下管道的中转站。当暴雨不期而至时,地下储水库有706 000 m3的容量,暂时将暴雨的雨水存贮起来,然后将雨水慢慢地释放至地下排水管道。在地上,慕尼黑不断扩大滩涂、河两岸的湿地和绿地,以减少河水对两岸的压力。德国城市里,受压不大的道路,普遍采用透水性地砖,不仅解决了积水,还可补充地下水,减少扬尘。新建建筑均要求设计雨水利用装置,否则政府将征收占建筑物造价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废弃建筑垃圾堆积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将建筑垃圾破碎成砖混再生集料用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以实现其资源化利用,同时解决天然石料资源日益匮乏的问题。首先研究了砖混再生集料的性质,然后配制了6种不同再生集料掺量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以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干缩性能和抗冲刷性能为指标,研究其路用性能。试验结果显示:相比天然集料,砖混再生集料具有密度小、压碎值较大、吸水率高的特点;随着再生集料掺量的增加,混合料的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先增大再减小;干缩系数和抗冲刷损失质量随着再生集料掺量的增加而增大。当水泥剂量为4%时,不同再生集料掺量的水稳碎石混合料强度范围为3.9 MPa~5.4 MPa,可满足不同交通量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基层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13.
建筑垃圾在高速公路中的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的发展,建筑垃圾已然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提出将建筑垃圾用于高速公路中,经过破碎处理,可以用于路基填筑,地基加固,再生混凝土,边坡防护工程等。既解决了建筑垃圾填放问题,又使得建筑垃圾变废为宝,成为道路工程新材料,降低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水泥改良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的微观结构及其力学性能、水稳性能变化,选取掺加1.5 %,2.5 %水泥的改良建筑垃圾再生材料,采用扫描电镜实验(SEM)对不同水泥量试样进行微观结构观察,并从微观结构对不同水泥掺量改良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的力学性能、水稳性能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掺加水泥,微观结构中固相之间连结关系发生改变,水泥含量的不同,使建筑垃圾再生材料混合料微观结构产生了明显的变化:黏结力增强、孔隙率降低、整体性增强,同时改变了液相、气相的分布特征;宏观上表现为建筑垃圾再生材料混合料强度等力学性能及水稳性能的增强。  相似文献   

15.
城市建筑垃圾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增加了城市环境保护管理的难度,同时加速了对土石资源的消耗。为协调城市建设与城市建筑垃圾之间的矛盾,研究提出以建筑碎石作为建筑再生料,并应用于城市道路建设工程中。结合上海S7公路(月罗公路—宝钱公路)新建工程,介绍建筑碎石在"永临结合"施工便道中的施工工艺、填筑方案及质量验收情况,充分论证了建筑碎石循环利用于道路路基工程中的可行性,为处理城市固体废弃物提供了一个极具应用价值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速度的城市建设,大量的工程弃土和建筑垃圾也相应与日俱增,如何处理这些弃土和建筑垃圾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以郑州龙湖森林公园为例,介绍了如何利用城市建设产生的弃土和建筑垃圾进行"堆山造景",也介绍了龙湖森林公园"堆山造景"的山体设计、市政道路设计及关键技术。进行类似项目设计施工时应充分重视堆山的地基处理和堆山对周边构筑物的影响,相关的工程经验可供类似项目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生产若干垃圾,我们国家人口又很多,要是把每天的垃圾集中起来,那将是多么丰富的资源。可现在的问题是这些资源中绝大部分是被浪费掉的而不是被分类利用的,存在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为了更好地将这些资源重视并利用起来,需要全体民众具备良好的环保意识。从行动上来说,要培养民众的环保意识就要先从日常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做起。  相似文献   

18.
针对城市建材资源紧缺现状,结合环境资源保护,提出城市道路建设中工业废渣和建筑垃圾利用的紧迫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高志兴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1):30-33,M0006,M0007
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沿线拆迁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对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不仅能节省工程造价、节约自然资源,海能解决因建筑垃圾堆放产生的环境问题,保障高速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建筑垃圾主要由砖块、混凝土快、碎石等组成,是很好的路基填筑材料,经过简单的分选、挑拣,直接用于高速公路路基填筑。建筑垃圾颗粒大小不一,需要进行破碎,提出建筑垃圾在路基填筑层位采用羊足碾碾压破碎,结合振动碾压和铁三轮静压,实现建筑垃圾路基碾压密实。建筑垃圾有卡车运至路基填筑现场,现场松铺厚度不超过40 cm,倾倒后采用推土机由前向后倒退摊铺,尽量将大颗粒建筑垃圾铺在下部、细颗粒建筑垃圾铺在上部,先采用21 t羊足碾碾压6-10遍,保证路基表层颗粒粒径不超过10 cm;21 t振动压路机碾压3~6遍、22 t铁三轮压路机碾压3遍.提岀建筑垃圾路基质量控制指标和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以某高速公路工程为背景,在湿软黄土地基现场进行建筑垃圾再生材料桩试验,通过改变击实试验的锤击数和桩体填料的类别(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灰土、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素土、纯建筑垃圾再生材料),探索最优锤击数以及合适的桩体填料形式。结果表明:在保证桩体锤击数至少为8击情况下,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灰土桩的加固效果最好;其次是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素土桩。纯再生材料桩不适宜用于湿软黄土地基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