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对南阳山隧道路面底鼓病害进行整治,在充分查阅原设计、施工、养护历史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现场调查、专项检测、实时变形监测等方法对隧底结构进行了全面检测。结果表明,隧道病害是隧底围岩劣化、自身结构缺陷叠加所致;监测数据揭示了隧道既有病害的发展趋势,据此提出微型钢管桩与型钢混凝土底板仰拱加固整治措施。后期追踪表明,该措施实施效果良好,有效解决了路面底鼓病害。  相似文献   

2.
基于G214既有公路现场调查和实体监测,对公路沿线冻土特征与道路病害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了深入分析。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对沿线路面病害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路基路面的病害类型及病害程度主要与路面类型、冻土类型和路基高度有关。结合现场调查结果和监测资料分析,对G214沿线公路病害成因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并得出冻土区道路的病害主要由路基的不均匀融沉变形引起的。通过对沿线路面实测变形调查和分析,得出了在路面宽度为8.5 m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纵裂发生的位置和路面发生纵裂时的临界沉降值,这对冻土区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清连一级公路升级改造工程的勘察设计在安全审计、三维虚拟仿真、空间视距检验、长大纵坡路段交通安全保障、路基路面检测评价与病害综合处治、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及改造加铺、既有隧道健康状态诊断与病害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技术创新,对国内类似工程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依托二广高速集阿联络线大板至查白塔他拉段改扩建项目,采用外业实地调查与多功能道路综合检测车相结合的方法,对旧路面进行了全面的使用性能评价。调查与检测结果表明,全线右幅路面以及行车道病害严重,且龟裂、横缝、纵缝病害占主体,阿鲁科尔沁旗路面服务能力较低。针对既有路面存在的病害,结合钻芯取样的方法提出了合理的处治方案:对基层较完好的路段,按点病害处治措施进行处治后,直接加铺6cmAC-20C+4cmAC-13C面层;对路面出现连续病害、基层破碎较严重路段,按照强度和路表破损状况,分别采用7cmAC-25C+10cm乳化沥青冷再生柔性基层和7cmAC-25C+2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重铺处治后,再进行加铺处理。本研究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余正武 《公路》2007,(5):19-23
高等级沥青混凝土路面在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早期病害问题不断发生。国内外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早期病害诊断及检测技术手段研究,正处于一个发展时期。掌握适合我国高等级公路病害的合理检测技术和手段,对路面早期病害的成因准确地进行分析和处治,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河南省叶集~信阳高速公路路基拓宽改造项目,分析了多种路基路面病害检测技术的特点和适用性,对其他公路项目的检测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降低路面病害检测的人工和时间成本,提高检测效率,文章基于采集的G320国道某路段的病害数据,运用改进的YOLOX-Resnet50模型对路面病害进行智能识别,通过两轮训练(其中第二轮是在第一轮数据集的基础上优选数据集),以评估该模型的性能,探究YOLOX-Resnet50模型在路面病害检测方面的适用性。研究表明:YOLOX-Resnet50模型在路面检测中对病害检测准确度分别为车辙75%、标线67%、修补67%、纵向裂缝50%、横向裂缝40%、网裂24%,平均准确度达到了53.8%。该模型能初步替代人工对病害进行筛选,可有效减少人工及时间成本。  相似文献   

7.
根据交通运输部行业和上海地方标准,对上海S32高速公路南进场段进行了现场检测,包括路面行使质量指数、车辙深度指数、抗滑性能指数、结构强度指数、渗水系数~([1])。通过各项路面试验检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对路面的使用性能进行综合评价,并对路面各种病害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建议应尽可能的在路面结构良好,或病害产生的初期时段采取相应的预养护措施,防止路面病害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8.
京赞线北京界-涞水易县界段是涞水一条重要干线公路,经过病害调查、弯沉检测和钻芯取样,各种病害比例约占总路面的43%。对病害进行分析,以根除病害为目标进行路基、路面设计,对材料、施工提出要求。  相似文献   

9.
高速公路养护质量激光检测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1激光检测技术国内外现状 高速公路路面养护质量的检测与评价主要包括路面平整度、路面车辙、路面变形类病害(如坑洼拥包等)、路面强度(路面的弯沉值)、路面抗滑值、路面裂缝类病害等.目前,对这些重要质量指标进行定期检测与评价,为路面养护管理部门提供真实可靠的检测结果已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地质雷达在路面检测中的可行性,基于乌奎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应用地质雷达对旧路路面结构厚度及结构内部病害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地质雷达对路面厚度的检测误差在规范允许范围内,且地质雷达检测成像对典型路面结构病害有较为明显的特征表示;地质雷达可有效应用于路面评价,且可避免传统检测方法对路面结构的损坏。  相似文献   

11.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FWD实测数据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某国道的FWD实测数据,分析FWD参数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状况(现场调查实录及测试数据)间的某些相关性,探索旧水泥混凝土板的接缝传荷能力、弯曲刚度、综合承载能力等定性或定量的判别方法,提出利用FWD加载中心弯沉值总水平评价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综合承载能力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橡胶沥青在高速公路罩面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依托广东省惠河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改造工程项目的橡胶沥青试验路段,结合橡胶沥青的性能要求,从原路面处置、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检测等方面探讨了橡胶沥青在旧路面罩面养护施工中的应用。施工实践检测证明:橡胶沥青罩面能够满足沥青路面设计要求,降低工程造价,并具有降低噪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通过介绍高新大道现状路面技术状况,分析病害原因,根据检测数据推算设计参数,采用长寿命路面设计理念,对老路加铺、全部破除新建、部分破除新建3种路面改造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老路加铺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沥青路面的总体设计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对现状道路局部病害处理和特殊路段路面结构进行深化设计.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玻璃纤维格栅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混凝土加铺防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拉拔试验模拟现场情况,开发了水泥路面打毛机,并将玻纤格栅应用于工程实践。结果表明:玻璃纤维格栅防裂的关键技术是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粗糙化和格栅的铺设作业;开发的打毛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在水泥混凝土路面基础上加铺沥青混凝土路面时 ,对现有板块破损的处理十分关键 ,而其中又以板块的脱空处治为最。板底注浆是处理板块脱空常用且有效的方法 ,本文就注浆技术的原理、材料的选择、配比试验及施工实践等作了较详尽的介绍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采用激光车辙测量系统LRMS、落锤式弯沉仪FWD等多种现代测试方法对广东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典型路段的车辙状况及使用性能进行了现场测试,并结合路面沥青混合料的动态三轴压缩蠕变、GTM旋转剪切压实等室内试验结果分析,准确查找了路面车辙病害产生的原因,为该道路养护维修处治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永久性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理念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公路运输的交通量日益增大,车辆大型化、重载及超载现象比较严重,致使公路路面结构面临严峻考验。现有高速公路的有效服务时间普遍未能达到其设计使用年限,常常在通车2.3年就出现大面积的车辙、开裂、泛油、坑槽等早期破损现象。相比之下,国外沥青路面的设计寿命越来越长,出现了永久性路面或者长寿命路面的设计理念,这种理念在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寿命方面获得了极大成功。通过对一些国外沥青路面典型结构的研究,对永久性沥青路面的设计理念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8.
沥青路面路表温度预估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东省永久性沥青路面试验路为研究对象,通过在试验路布设气象观测站,在沥青路面结构不同深度处埋设温度传感器,实测了2007—2008年每1 h的路面温度和气象数据。以距路表面20 mm深度处的路面温度作为路表温度,研究了试验路路表温度的分布规律,对路表温度与气温、太阳辐射强度、降雨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计算分析。考虑到降雨对路面材料热学传导参数的影响,分别研究了雨天和晴天(或阴天)两种天气情况下沥青路面路表温度与气温的相关关系,建立了基于晴天(或阴天)和雨天时路表温度的预估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沥青路面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均出现在距路表面一定深度范围内,雨天情况下路表温度与气温存在着密切相关性;晴天和阴天时,前1 h的平均气温和前3 h的平均太阳辐射强度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路表温度。路面温度实测值和预测值的对比表明,预估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城市道路挖掘修复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既有掘路的现场调查与测试,发现修复后的道路使用性能明显下降,存在沉降、边缘平行开裂、修复区龟裂和路表突起、坑洞等损坏形式。分析表明,道路开挖前后受力模式的变化、回填土路基过大的塑性变形及开挖界面的滑动剪切破坏是造成修复区路面损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