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3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已经投入使用的CVT技术,包括金属带V轮式,转盘滚轮式,链条V轮式等几种CVT类型,指出CVT技术可使汽车获得良好的动力性,并且油耗低,还可降低排放,文章还分析了CVT变速器采用液力变扭器在技术上的处理主法,并对挡位得留问题以及占汽车其它系统的控制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踏板车自动离合无级变速器(CVT)的测试方法及原理,并以GY6-125型CVT为试件设计了一个试验台架,以测试啮合转速、变速特性等动力性能,并得出了该试件各项力学特性的详细数据和曲线图,较全面地了解了自动变速离合器工作过程中性能特性的状态。该试验平台对自动离合器的调整精准便利,可对CVT进行合理选型或对CVT各部件进行优化设计,以实现CVT与发动机的最佳匹配。  相似文献   

3.
全电调节橡胶带式CVT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现有带式CVT调节方式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采用双电机分别调节主、从动带轮工作半径以实现速比变化的全电调节方式,并以橡胶V型带CVT为应用对象研制了首台全电调节CVT样机.通过台架试验对样机进行测试.得到了其速比与执行电机转角的对应关系以及不同速比下其传递转矩和传递效率随带轮动盘夹紧力的变化规律,从而验证了全电调节无级变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1利用HDS对CVT系统进行故障诊断的基本思路利用HDS的数据分析功能对CVT系统进行故障诊断的基本思路是:先找出CVT在各工况下异常的参数(在必要时对此参数采用波形分析),然后分析造成此参数异常的原因(按照机械系统、液压系统、电子控制系统等的分类方法分别分析),然后制定出检查方案。可以看出,在故障处理中重要的一步是找出异常的参数,在CVT系统的数据列表中包括大量的参数,有些参数只采用数值分析存在一些局限,还需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国内外技术发展、技术指标、优势与不足等方面分析了CVT变速器技术发展水平,并对CVT变速器的节能效果、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性进行了解析,最后对市场情况做了数据分析。  相似文献   

6.
(7)CVT油冷却系统CVT油冷却系统由油冷却器、油过滤网和油冷却器控制阀等组成。CVT油冷却器总成如图10所示。1)CVT油冷却器。在变速桥前侧采用了小型、轻便的铝质冷却液冷却式油冷却器。当CVT油温过低时发动机冷却液对CVT油进行加热;当CVT油温过高时利用发动机冷却液进行冷却。与以往的A/T车一样,在散热器的下端安装了CVT油冷却器如图11所示。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CVT金属带轴向偏移问题,并对其轴向偏移最进行了解析计算.结合某国产乘用车的使用工况,综合考虑CVT不同速比的使用率,利用其道路循环试验的速比记录,提出了以轴向偏移量绝对值平均值最小为目标的金属带对正速比优化方法,并给出了装配过程中的调整方式,较好地解决了金属带轴向偏移问题.  相似文献   

8.
张辉 《汽车技术》2006,(10):1-5
为降低压力钢带式无级变速(CVT)车型的燃油消耗,将研究重点放在对其内部不同损耗源的分析上,并认为最有可能降低损耗的部分是压力钢带式CVT的变速机构、液压驱动回路及其控制策略。根据研究结果指出,通过采取诸如滑移控制、改进的液压回路、分离离合器或启动-停止控制等措施,压力钢带式CVT仍具有较大的降低油耗的潜力;今后的工作应着重于扩大CVT滑移控制的工作区域及将此功能应用于生产实际中。。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无级变速器存在金属带式CVT直母线偏移的问题,而新型剖分变径链式CVT突破了传统的CVT结构方式。文章分析了新型剖分变径链式CVT的传动原理,在用CATIA建立的主传动部分三维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转换软件MSC.Simdesigner把其导入到ADAMS中,建立虚拟样机,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研究其传动特性,验证了该CVT传动方案的可行性。表明提出的剖分变径链式CVT设计方案,可以传递更大的转矩,消除了金属带式CVT直母线偏移的问题,为其物理样机的研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全电调节带式无级变速器的理论分析与试验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应用双电机分别调节主、从动轮工作半径以实现速比变化的带式无级变速器(CVT)全电调节方案.通过运动学和受力分析,得到了CVT速比与电机转角及带轮夹紧力与电机驱动转矩间的定量关系;以橡胶V带CVT为应用对象进行了工程化设计和原理样机研制.通过对样机的性能试验验证了全电调节方案的可行性,CVT速比的精确调节得以实现,而在带轮上产生的夹紧力满足CVT传递转矩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为了使机电控制无级变速器(CVT)能够可靠地传递转矩,快速地调节速比,结合某车型的结构性能参数,对机电控制CVT电控电动执行机构的设计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对机电控制CVT电控电动执行机构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分析,说明电控电动执行机构对CVT速比和从动带轮夹紧力的调节方法,从运动学和动力学的角度研究从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的传动机理,获得速比与主动带轮可动盘位移的关系以及保证主、从动带轮可靠传递转矩所需要的夹紧力;然后,根据整车的结构性能参数,明确汽车对机电控制CVT的功能需求和性能要求,以电控电动执行机构中直流电动机的负载转矩最小为目标,设计确定各碟形弹簧的参数和组合形式,在此基础上确定电控电动执行机构中电动机械传动系统的结构性能参数;最后,为验证所设计电控电动执行机构参数的正确性,利用所建立的机电控制CVT传动系统模型在ECE工况下对电控电动执行机构的性能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传统CVT液压执行机构,在ECE工况下机电控制CVT电控电动执行机构消耗的能量减少52.2%,同时设计的电控电动执行机构在ECE工况下能够实现实际夹紧力和速比对目标值的良好跟随。  相似文献   

12.
4.奥迪01J CVT变速器常见故障诊断与维修奥迪01J CVT变速器是变速器领域高科技产品,但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一些故障也逐渐显现出来,所以当前对国内这款变速器出现的较常见的问题进行汇总,并对这些故障进行分析以使维修变得快捷有效。  相似文献   

13.
金属带式CVT电控单元硬件在环仿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付畅  过学迅  胡朝峰 《汽车工程》2008,30(3):255-259
针对采用双压力回路的Honda CVT电-液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工作特性进行研究,基于Matlab/Simulink 建立了装备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CVT)汽车的整车仿真模型;利用智能九点控制策略设计出速比控制器和夹紧力控制器.应用C8051F043单片机开发CVT ECU软硬件,基于dSPACE系统构建CVT硬件在环实时仿真平台,对CVT电控单元进行硬件在环仿真试验,实时仿真显示控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比例减压阀的特性及在无级变速器速比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CVT用比例减压阀的压力流量等特性的模型并进行了分析.针对系统固有的速比控制滞后,提出了能够补偿滞后的控制算法来对比例减压阀进行控制.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能够满足CVT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为减小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CVT)摩擦片与带轮之间的摩擦磨损,提高CVT的传动效率,提出一种经过耐磨涂层热处理后的镁合金材料替代摩擦片轴承钢材料。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得到,不同材料的摩擦片对其接触应力有显著的影响,对其应力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镁合金金属带比轴承钢金属带产生的离心力对系统的影响小很多。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镁合金表面制备的3种耐磨涂层,均可提高镁合金表面的耐磨性能,从而会减小镁合金摩擦片与带轮之间的摩擦磨损,延长CVT金属带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6.
金属带式CVT中采用行星轮机构来实现前进挡与倒挡的切换,而双排行星轮机构因增加了一排行星轮导致系统自由度增加,激励也随之增加,从而增大了CVT在倒挡时的啸叫噪声。本文中以某款金属带式CVT为研究对象,通过噪声测试和阶次分析判断其倒挡噪声来源为行星齿轮系。为降低其倒挡时齿轮啸叫,对双排行星轮机构进行动力学分析。考虑了齿侧间隙,建立了非线性纯扭振模型,并以行星齿轮振动加速度方差为目标函数,采用遗传算法对行星齿轮修形量进行优化,并对优化后的齿轮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齿轮优化修形提升了该CVT的声品质。  相似文献   

17.
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VDT—CVT)是汽车理想的变速器,是各国研究者和汽车公司研究的重点。本文对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并阐述了其控制理论,分别分析了在不同工况下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8.
宋伟  任庆莲 《汽车科技》2002,(5):14-15,42
借用Shinya Kuwabara和Toru Fujii建立起的CVT功率传递的数学模型,分析了CVT各部件的受力情况,确定了各个分力之间的关系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CVT的滑移特性,对金属带与金属块之间以及金属块与带轮之间的滑移作了详细的分析,为确定合适的带轮夹持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采用CVT的四轮驱动混合动力车传动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SUV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提出了一种采用CVT的四轮驱动复合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根据该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试验数据,对其运行模式与模式切换离合器控制策略进行了系统分析;同时对混合动力CVT的夹紧力与速比控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以整车燃油经济性为控制目标,提出了复合式混合动力车不同工况下的速比和夹紧力控制策略;最后通过台架试验验证了传动系统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在CVT系统失效模式影响及严重度分析过程中,由于评价指标的模糊性,难以给出准确有效的分析结果这一问题,利用模糊数学工具,将失效模式影响及严重度分析中的定性评价指标予以定量化,包括建立因素集、建立因素水平集、建立模糊因素水平评价矩阵、确定各影响因素权重集、一级模糊综合评价、综合危害等级确定、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等基本步骤.以CVT机械系统的失效模式影响及严重度分析为例,对CVT机械系统的各种失效模式进行了综合模糊评估,取得了较好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