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量子密钥分发技术利用量子物理学基本原理,规避量子暴力解算潜在威胁,提升密钥分发安全性,将会使保密通信由计算安全向物理安全转变,目前主要有基于光纤的技术和以卫星为主的自由空间技术2种。海上平台活动区域大、机动性强、无基础设施依托,采用以卫星为主的自由空间量子密钥分发技术能适应其特点。本文重点分析了海上跨域远程应用、海上编队内近距离应用、水下及跨介质应用等未来海上平台量子密钥分发应用模式,提出了与海上应用相关的未来技术发展方向,为后续装备技术发展提供参考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前,海上战争对抗平台已经成为战争国防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信息战争已经成为当代战争的主要表现形式。而海上对抗平台和信息化将结合形成新型作战系统,即海上智能作战系统。在海上智能作战系统中,由于舰船平台移动的特殊性,以及军事安全的特殊需求,对作战系统中数据的传输具有极高的要求。当前主要的发展方向是在海上智能作战系统中设计可以进行数据流分发的数据子网。本文在对数据分发网络进行综合介绍之后,针对海上智能作战系统分析该系统数据流分发子网的特性和技术。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卫星技术现状和发展的研究,介绍了卫星技术在船舶安全航行、海上遇险通讯、船岸和船舶间通讯、船舶营运和安全管理、船员休闲通讯和船上培训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一步讨论了当前我国航运业应用卫星技术方面的问题,探讨了未来其对船舶管理和营运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用海洋遥感技术获得大量海洋环境输入数据,可极大地促进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的发展。介绍我国海洋遥感卫星及卫星监测的现状,包括对海表温度、海洋水色、海冰灾害、绿潮灾害、赤潮灾害及海上溢油、海上台风等参数的监测;同时,简要介绍我国遥感技术的发展方向。未来需发展海洋实时观测技术,提高海洋遥感信息提取技术及海洋遥感数据应用水平;应用互联网技术和云计算开发,建立云环境下的海洋数据库网络及海洋大数据平台,通过海洋大数据收集、储存、运算和分析,促进海洋数据共享。  相似文献   

5.
《世界海运》2017,(7):38-42
从海上通信角度出发,介绍基于Ka频段的Inmarsat(国际移动卫星组织)第五代卫星通信系统结构,包括卫星、地面站及用户终端,并对Inmarsat-5卫星的Global Xpress及Fleet Xpress业务的技术特性及特点进行分析,同时从船员私人通信、远程医疗、远程监测、海上宽带网络等方面分析Ka频段在海上通信中的应用,并对其未来海上发展前景进行展望,最后对航运公司应用Inmarsat-5卫星系统及我国开发高吞吐量宽带卫星提出相关建议,以提高船舶通信效率,改善海上通信环境。  相似文献   

6.
与陆地通信相比,国内海上通信存在通信资源有限、通信速率慢及通信成本高(包括建设费和使用费)等局限性.为解决该问题,中海电信于2010年启动了海上卫星宽带技术和应用的研究,以高带宽、低费用、多应用、广普及为目标,与国内具有雄厚研发实力的企业合作,开发出了船舶卫星宽带系统——中海电信E海通.该E海通采用VSAT卫星技术和船载动中通天线,实现了海上通信从窄带到宽带、从高成本到低成本应用的跨越,提供了船舶信息化应用的平台.  相似文献   

7.
跨域联合的海上无人集群系统作为改变未来海洋战场的颠覆性技术装备,将加速推动作战模式的衍变,进一步提升作战效能和效费比。本文概括无人机、无人艇和无人潜航器集群的技术现状,总结了海上无人集群系统攻击、反潜、反水雷3种作战应用模式,梳理了跨域无人集群系统的研制关键技术,并对未来无人装备技术体系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基础架构,自主研发我国的海上安全与通信系统,以更好地保障海上生命和财产安全,掌握核心安全数据信息,及时有效地应对重特大突发事件,实现时间域、空间域和数据域的三维信息通信与交互,为船舶提供全时域、全海域的高保密性以及连续可靠的通信、导航和监视服务。系统通过融合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和卫星增强系统两大资源,采用卫星无线电测定业务收发扩容技术、模块化开放式系统架构设计和基于北斗技术的海上安全与通信机制等关键技术,构建基于北斗技术的全球海上安全与通信体系。系统可实现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通信、海上安全信息监控、区域选择性海上安全信息播发与接收、特别业务及海上常规数据通信等功能。开发该系统对提高船舶航行安全性、加强安全数据监控、保障海上生命和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
海面舰船编队目标的侦察和识别不仅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还有助于海上交通管理和渔船的协同作业,研究海上舰船编队目标的识别和特征提取具有重要价值。海上舰船编队目标的信息采集方式以光成像技术为主,其中,光学卫星遥感图像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光学图像技术。本文针对海上舰船编队目标的识别和侦察问题,研究了光学卫星遥感图像的噪声处理、目标预测和特征提取等内容,对提高海上舰船编队目标的识别精度,提高数据关联程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将量子安全计算引入到海上气象信息领域中。首先,通过利用量子计算中无条件安全的特性给出了一种基于量子机制的海上气象信息检索协议;其次,为有效提高海上气象信息系统的计算性能,给出一种基于量子遗传算法的气象数据查询方法。该方法改善了传统量子遗传算法只对单一最优解有效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考虑雷达隐身性能要求的舰艇外形截面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舰艇雷达隐身性能设计是舰艇生命力设计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其作战效果。舰艇雷达隐身最为有效的途径是进行外形隐身设计,而舰艇主要截面在雷达波各入射角下的雷达散射截面的大小将决定舰艇整体隐身性能的优劣。本文在介绍雷达隐身性能分析常用数值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通过对不同截面外形的雷达散射截面计算,进而得到隐身性能较好的截面外形的设计方法。文中还进行了全船隐身设计和分析,并与常规设计相比较,验证了外形截面隐身设计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舰艇隐身技术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介绍了舰艇隐身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装备的研制、改进情况,指出了在现代战争中发展舰艇隐身技术的优势和重要性,重点探讨了几种舰艇隐身技术的性能及其特点,最后论述了舰艇隐身技术的发展动向与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概要介绍了国内外水面舰艇焊接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我国水面舰艇焊接技术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针对舰艇演习训练时,作战系统过程数据不能实时记录与处理分析,导致大量目标数据和操作数据丢失,整个训练过程不能重演回放,难于评估作战系统效能的问题,文章讨论利用新型舰艇作战系统网络,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及数据库管理技术,对舰艇作战系统网络信息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15.
隐身桅杆综合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进行雷达隐身性能评估的常用数值方法,讨论外形隐身数值分析与整体结构动力学特性数值分析在模型构造的关系,以某型舰桅杆为例,研究电磁散射分析模型与结构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关系,给出与实验结果吻合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6.
信息化条件下,舰船毁伤效果评估对舰船毁伤信息的提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对基于图像变化检测的舰船毁伤信息提取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对舰船毁伤前后的图像进行配对,然后利用变化检测法对图像变化的纹理特征和几何特征进行检测,提取舰船毁伤评估所需要的毁伤信息。  相似文献   

17.
冲击能给舰艇造成严重的危害,美国等发达国家海军都把提高舰艇的抗冲击性能作为提高其生命力和作战能力的核心内容长期坚持研究和突破。标准规范最能反映出一个国家在一个行业或者领域的技术水平和特点。研究分析国外舰艇抗冲击方面的标准规范,对于吸取外国海军的先进经验进而提高我国舰艇装备抗冲击能力大有裨益。本文对目前世界上舰艇抗冲击技术水平最高的美国海军的主要舰艇抗冲击标准规范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并重点介绍了标准规范中对动力冲击分析审查和批准程序的有关规定,最后透过标准规范总结了美国海军在舰艇抗冲击工作方面的特点。美国海军在舰艇抗冲击工作方面的一些思想和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舰艇外形雷达隐身优化设计问题。介绍了舰艇外形雷达隐身防护常用措施和进行雷达隐身性能评估的数值方法,提出外形隐身优化的多层次设计优化模型理论及相关数学表达式。以某型船为例,进行外形隐身截面尺寸优化,将全船隐身设计与常规设计相比较,验证外形隐身设计优化理论的正确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代舰船航海的需要,融合GIS和PDA技术,采用模块化设计,研制了“手持式航海功能绘算系统”.该系统在WindowsCE环境下融合多种导航信息,绘算快速准确,运行稳定可靠,操作灵活方便,可以提高舰船航海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20.
王胜  孙长嵩 《舰船电子工程》2005,25(2):46-48,78
针对舰船数字化系统设计特点,应用MPLS技术、分布式数据库实时控制网络技术及CORBA技术等网络和软件集成技术,构建一个双网络环境的舰船数字化系统。首先提出了舰船数字化系统的总体结构,并在分布式数据库实时控制网络和MPLS信息管理网络的双网络基础上,利用CORBA代理服务来实现系统的软件集成,从而将舰船数字化系统的各个分系统集成为一个整体,以解决舰船信息管理和控制一体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