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城市高架快速路"先入后出"式出入口,是影响快速路主线通行能力的主要因素。在工程实践中,为便捷衔接地面道路网络,一般将上下匝道设置在主要交叉口处,将导致高架道路出入口交织段较短、出入车流严重影响主线交通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现分别针对常规布置方法、辅助车道布置方法、集散车道布置方法、"剪刀叉"布置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性进行分析,以期用合理的代价减少高架道路交织影响。接着,以石家庄市和平路高架快速路工程设计为例,对不同匝道布置方案进行分析,得出:对于该工程采用设置"剪刀叉"的匝道布置方案交通运行及工程代价等方面综合考虑较优。该匝道布置方案为高架快速路出入口间距无法满足规范要求且周边地块交通集散有需求的情况下,创造了设置匝道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并联高架路是一种车辆在高架道路上逆向行驶,主要为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的道路;并联高架路主要用于连接主城区外围的卫星城、大城市附近的大、中、小城市,可以形成带状及网状的城市圈。交叉路口是并联高架路形成完全互通交叉的路网及带状、网状城市圈的关键。并联高架路路网构成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交通成本低,可以使土地整理有明确的指向,从总体上节约土地,利于城镇化建设;有效抑制城市房价过高,防止城市房地产吞噬过多的社会财富。  相似文献   

3.
并联高架路是一种车辆在高架道路上逆向行驶,主要为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的道路。地面道路与并联高架路联系的匝道设在并联高架路的中间;岛式车站站棚的立柱设在岛式站台的两侧,这样岛式车站内空间宽敞,站棚受力合理,结构稳固,适合在站棚下安装为电动汽车充电的接触板。  相似文献   

4.
该文以宁波北环快速路工程高架道路与轨道交通共建段为工程背景,通过建立有限元动力模型进行抗震分析,探讨了双层高架桥梁的结构体系、抗震性能,以及有别于常规桥梁的特殊之处。其成果对类似桥梁的设计与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万福路高架快速路是扬州市“五横七纵”快速路路网体系中的重要一横。快速路全长3.13 km,以高架桥梁为主,并上跨京杭运河,全线均为新建道路。介绍工程概况及主要技术标准,重点介绍快速路总体布置、标准横断面布置、桥梁结构设计和京杭运河大桥设计方案等,以期为类似高架快速路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各大城市高架快速路的建设,城市的交通更加便捷,但也带来一系列诸如光、噪声、尾气污染等环境问题.为了减少高架快速路对既有环境的破坏,应合理选择横断面方案.结合武汉墨水湖北路高架快速路的建设,采用对比分析方法探讨城市高架快速路的横断面方案选型,并总结出城市高架快速路横断面设计方案选择的一些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7.
城市高架桥的建设极大的提高了道路交通承载能力,减缓城市拥堵程度,是城市发展的强力引擎,但也会给周边空间格局造成一定负面影响。采取居民访问、调查问卷等手段,分析城市复合高架道路周边空间的交通组织、生态景观、土地价值的影响,并寻求产生的原因。结合硚口区建设现状,在优化既有高架复合道路桥下空间,提高桥下空间品质的基础上,提出主干路不宜采用高架复合道路建设形式、加密微循环路网、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等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8.
叙述上海市高架道路系统的规划过程及规模;介绍上海市高架道路的建设情况和工程规模;评述高架道路系统发挥的疏解、分流与集散的巨大功能;提出高架道路产生拥堵的原因,并提出了改善营运效益的对策设想;简述高架道路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高架是城市快速路建设中的常用形式,根据用地、周边建筑及上位规划等控制因素,高架分为整幅与分幅形式,以济宁市西外环快速建设为背景,高架采取整幅、分幅高架形式。从交通组织、老路利用、景观效果等方面进行方案设计和对比分析,确定较为合理的快速路断面形式,为其他快速路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介绍上海已建高架道路的工程规模;高架道路在城市快速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高架道路结构设计概况和工程特点;在建中的中环线城市快速路和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1.
上海城市高架道路系统建设日臻完善,但也暴露出一些严重的交通问题。比如下匝道衔接交叉口或路段不畅往往是整个高架系统的瓶颈所在。该文介绍了下匝道拥堵的各种情况,并通过参与的一些工程实例提出了一些缓解高架道路下匝道交通拥堵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彭庆艳 《公路》2021,(2):239-243
上海市高速公路存在四方面问题:地面路堤形式阻隔两侧地块横向联系;承担客货、省域市域等多种功能交通拥堵严重;进出立交节点匮乏为周边城市化地区服务功能差;影响区域路网完善。认为高速公路建设高架系统具备如下交通功能:打通横向道路、缝合城市空间,分离交通功能、缓解交通拥堵,优化节点布置、方便沿线地区对外出行,构筑复合通道、完善区域路网。给出了不同城市化水平下横向道路合理的间距要求以及适合的主线抬升方案,提出了高架高速主线+地面干路辅道、高架客运高速+地面客货高速、拓宽段高架+老路地面、地面局部高架+单侧地面辅道等4种高架系统的建设模式及其适用条件,给出了应用案例。能够较好地甄别高速公路高架化的功能需求及其相应的建设模式,为特大城市高速公路高架化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发展离不开道路建设,而在现有的道路规模满足不了交通通行流量的要求的情况下就必须对原有道路进行改、扩建。由于交通流量需要及土地资源有限,部分道路改、扩建需建成高架与地面道路组成的立体式道路,以满足车流的通行需求。由于改、扩建工程是在原有道路的规模上进行拓展,所涉及的内容较复杂,主要的矛盾集中在动拆迁、管线搬迁、交通组织这三个方面。该文结合实际案例,着重探讨交通组织方案的制定过程,可供今后遇到相类似问题的同行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14.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办理道路外交通事故时,要同处理道路交通事故一样,通过事故现场调查,最后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或《道路交通事故证明》,交强险及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金对道路外交通事故同样适用。在事故现场调查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采取行政强制措施,但涉及与道路外交通事故有关的"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及追究刑事责任方面已超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职权范围,应当及时移送有关部门处理。  相似文献   

15.
根据我国老龄化的现状以及老年人交通事故频发的基本情形,分析现有道路系统存在的各种不利于老年人出行的因素,如绿灯时间过短、道路人行条件差、交通标志标识不明显、老年人乘坐公共交通不便等,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老年人的交通设计改进措施,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浅析城市道路中央分隔带设置功能与宽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路横断面中央分隔带的主要功能为分隔交通、绿化,安设交通标志、公用设施等,此外还可在路段设置港湾停车站、紧急停车带,在交叉口为增设车道提供场地以及保留远期路面展宽的可能。浅析城市道路中央分隔带设置功能与宽度,并提出中央分隔带建议最小值。  相似文献   

17.
山区公路因而受线形、纵坡和路面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其事故率高于其他公路。随机干扰因素作为山区公路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一直是山区公路使用者的困扰,也是交通管理部门进行交通安全管理的难点。常规交通流模型大多不太适用于山区公路,为了研究适用于山区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的交通流随机干扰模型,分析研究了山区公路交通流随机干扰交通特性,利用交通流宏观分析的欧拉方程方法以及拉格朗日方程微观分析方法建立了山区公路交通流随机干扰基本模型。  相似文献   

18.
城市新区因未完全城市化、居民入住率低等原因,不能用一般城市区域的方法来分析研究行人立体过街设置问题。以贵阳市金阳新区为例,根据新区的公交规划数据,用高峰小时公交站点上下客及其过街的规律,定量分析金阳新区未来一些主要干道上的行人过街量,并结合未来主要干道上机动车高峰小时流量,分析这些主要干道上是否需要设置行人立体过街设施。  相似文献   

19.
城市道路是城市的动脉,其交通是否通畅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发展。该文以贵阳市的城市道路改造为例。总结了通过对现状道路的改造,改善交通状况,从而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的实践经验,以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20.
针对兴义环城高速公路项目终点接线位置与原兴义西互通重叠的问题,为了同时满足兴义环城高速与汕昆高速之间交通转换,以及地方道路上下高速的功能需求,须对兴义西互通进行改造。从优化路网节点出发,因地制宜地提出了3个不同形式的互通改造方案,综合比较分析后得出最优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