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道路交通标志信息过载阈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信息论和驾驶员视认心理角度,提出交通标志信息量的度量标准,通过实验的方法获得交通标志信息过载阈值;根据信息过载的属性,分为信息数量过载和信息质量过载,建立路段交通标志信息量过载阈值计算数学模型,计算出不同速度对应的路段交通标志信息量数量过载阈值及其建议阈值;以西安绕城高速公路的标志设计为实例,为设计、管理人员提供可参考的道路交通标志信息过载阈值建议值.  相似文献   

2.
汽车灯具最基本的功能是让驾驶者在第一时间内发现危险,以获得足够的反应时间。但人的视觉反应很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统计结果显示:平均每隔70m,驾驶者就需要对一个交通标志作出感知、反应、处理。此外如天气情况、道路情况、道路方向、其他驾车者及行人、制动情况等。尤其是夜间行车时,黑暗会使人的视觉范围急剧缩小,色彩对比度大幅减弱,辨色能力降低,视觉的敏锐程度只及白天的1/12,驾车者不能迅速识别重要交通标志,导致事故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3.
王玉泉  孔莉 《交通科技》2005,(5):27-28,31
合理设计与设置高速公路交通标志对保障高速公路安全、快捷、高效等功能的发挥和美化路容都起着重要作用.从交通标志的版面大小、内容、颜色、反光要求、支撑方式及材料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基于信息度量的交通标志视认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曹鹏  吴文静  隽志才 《公路交通科技》2006,23(9):118-120,130
将信息理论运用于解释交通标志信息的传递过程,建立了交通标志的信息传输模型。运用信息熵方法将驾驶员接受的标志信息进行量化,并以长春市区实际调查数据为依据,运用该方法评价现有交通标志的信息传递质量。结果表明,利用信息度量方法对交通标志视认性进行评价可以有效衡量标志的设计质量,有助于标志设计者从驾驶员认知角度出发,提高交通标志的工效性。也为筛选标志设计方案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高向东  刘红  杨大鹏 《中外公路》2011,31(2):260-263
从交通标志的颜色信息和形状特征出发,研究一种交通标志的智能检测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基于HSV颜色空间的交通标志图像分割和基于颜色与形状的交通标志检测两部分.针对自然场景下影响交通标志检测效果的不利因素,提出了基于多尺度Retinex的交通标志图像增强和仿射变换的三角形交通标志校正算法以及规范化圆形交通标志和矩形交通标志...  相似文献   

6.
以长沙市二环线交通标志设计为例,就交通标志的颜色、形状和图形以及文字尺寸、视认距离和交通标志设置的基本原理等作了初步研究,并介绍了国外在这方面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高速公路交通标志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作者结合多年实际设计经验介绍了高速公路交通标志设置的原则,提出了交通标志设计中需注意的问题和优化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中老路中央分隔带的保留增加了潜在行车风险,交通标志牌作为传递道路信息的主要手段,其设置是否合理对于行车安全至关重要.从驾驶入的认知原理出发,通过分析标志牌信息量与标志视认时间的关系,量化了标志视认距离,在此基础上结合高速公路改扩建后最不利条件下的车辆换道过程,提出了基于驾驶人视认性和换道操作舒适性的交通标志适用性评价方法,从而对改扩建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封闭区设计的新型交通标志进行评价.案例评价结果表明,该高速公路改扩建中央分隔带封闭区交通标志方案能有效诱导驾驶人安全、舒适的出入中央分隔带封闭区.   相似文献   

9.
美国州际公路交通标志的设计与使用借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美国MUTCD及SHS相关标志规范标准的基础上,综述了美国州际公路交通标志的设计要点及部分使用现状,通过与中国高速公路交通标志设置使用状况进行对比,指出了中国高速公路交通标志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美国交通标志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正>在新一代车型中,MINI将推出一系列创新的驾驶辅助系统,这些技术均基于驾驶者与车辆之间通过智能连接进行的信息联通。新功能将MINI与驾驶者无缝衔接,带来创新的舒适和安全技术。MINI平视显示系统新一代MINI车型中将首次配备MINI平视显示系统,该系统可确保相关驾驶信息始终显示在驾驶者视野内。MINI对平视显示系统的设计理念进行了重新诠释,将信息显示在前车窗和转向盘之间,位于仪表板顶部的  相似文献   

11.
过高的驾驶负荷是导致驾驶绩效受损和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驾驶行为和交通安全研究中需要采用适当的负荷加载形式;通过试验分析不同信息量的交通标志对驾驶人认知负荷的影响规律,验证交通标志信息量对负荷加载的有效性。基于不同信息量的交通标志,对驾驶人的驾驶负荷进行试验验证。招募44名被试在静态控制环境下进行交通标志认知试验,采用信息理论对交通标志信息量进行量化计算,用不同信息量的交通标志进行认知负荷加载,采集被试对每个标志的主观负荷评价及反应时间。试验结果表明:主观驾驶负荷与交通标志信息量有高度相关性,反应时间随着信息等级的增加而增加;而驾驶人性别和驾驶经验对交通标志视认反应时间和主观驾驶负荷量化没有显著影响,这说明在驾驶试验中,交通标志信息量可以用于驾驶试验中的认知负荷的加载,而这种负荷的加载对于驾驶人的性别和驾驶经验是无差别的。该研究更多地考虑了驾驶人的认知特性,研究成果可用于驾驶负荷试验的次任务加载,帮助进行交通安全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我国目前交通压力过大,在极端天气的影响下,交通事故频繁发生,这主要是由于驾驶者对于极端天气下的安全驾驶技巧过于生疏。基于此种情况,本文将主要围绕极端天气下的安全驾驶技巧进行研究,分别探讨有关冰雪天、雨天的安全驾驶技巧,以此为驾驶者提供参考,旨在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我国交通安全现状及其特征的基础上,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的特征以及驾驶模拟技术背景和应用情况,着重论述了面向交通安全教育驾驶模拟器的施教需求,具体分析了实现的关键技术,对交通安全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不同情景下自动驾驶接管行为的影响特征,面向驾驶人、自动驾驶车辆、交通环境等内容提出自动驾驶测试研究框架。基于驾驶模拟技术开发自动驾驶测试平台,通过案例验证其有效性,为自动驾驶相关技术的测试评估提供有力支撑。研究以接管场景、接管请求时间、驾驶次任务、交通流为要素设计18个高速公路接管情景,邀请被试开展驾驶模拟试验测试。从主观维度探究驾驶人对自动驾驶的适应性差异,从客观维度构建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研究驾驶人属性因素(性别、年龄、驾龄)和接管情景因素(接管场景、接管请求时间、驾驶次任务)的主效应及其交互作用对接管行为的影响。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性别因素对自动驾驶的信任度和状态感知度有统计学差异,男性对自动驾驶的适应性高于女性;②驾驶人的年龄和驾龄因素对试验前和试验后的技术接受度具有显著影响,对技术信任度和状态感知度具有统计学差异,中年人和老年人、中驾龄和高驾龄人群的适应性相对较高;③不同因素水平对应的接管成功率、正确率和第一操纵行为不同。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结果表明:①接管情景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接管行为指标具有显著影响;②模型中引入驾驶人属性因素,发现与接管情景因素存在交互效用。研究基于驾驶模拟技术开发自动驾驶测试平台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推广性,研究结果可为深度挖掘自动驾驶接管行为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沙漠公路交通安全设施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卫星  李元  韩广华 《公路》2007,(12):115-118
通过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的分析,结合新疆第二条沙漠公路阿拉尔至和田沙漠公路的特点及交通安全设施设置情况,对阿和沙漠公路的标志、标线、护栏、景观带及平面交叉口等方面进行了优化,提出了在沙漠公路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立限速标志牌,提醒司机控制车速,谨慎驾驶;增设景观带,缓解司机的视觉疲劳,改善心情,提高行车安全性;改变部分标志牌颜色,增强警示作用;设置纵坡预告标志和下坡标志,提供纵坡信息;设置柱式轮廓标,方便司机确认行驶区域;对交通量较大的交叉口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交通安全工程设计及交叉口渠化等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6.
驾驶人在驾驶车辆的过程中总会面临由自身或外界条件所带来的或高或低的风险,即驾驶风险,通过对驾驶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及评估是对风险进行管理的有效对策,明确由人为因素(即驾驶人个体特征及驾驶行为)所带来的驾驶风险并对驾驶人进行安全管理尤为重要。为了全面了解各类危险驾驶行为和各种驾驶人群体的驾驶风险行为研究进展,对驾驶风险领域重点问题进行了总体概述。从驾驶人个体特征及驾驶行为的角度出发,探究了驾驶风险领域目前的研究现状,并利用科学知识图谱展示驾驶风险领域研究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通过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获取了3 406篇在1986~2020年(截至2020年2月29日)间出版的驾驶风险研究相关英文文献,共涵盖8 684位作者及6 018个关键词,基于科学知识图谱对该领域文献进行梳理与分析。结果表明:驾驶风险领域的国外研究在驾驶人选择方面主要从年轻驾驶人、老年驾驶人、新手驾驶人及职业驾驶人的角度进行切入,重点围绕酒驾、药驾、分心驾驶及疲劳驾驶等主题开展研究。与国外研究相比,中国在分心驾驶、疲劳驾驶领域的研究相对丰富,而针对酒驾、药驾的研究试验手段较为单一,研究不够全面;在研究对象的选取上,有必要进一步增加老年驾驶人及新手驾驶人的深入研究,包括老年驾驶人适驾性评估与教育培训,以及新手驾驶人驾照分级制度的可行性探索。在研究方法方面,国外常见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驾驶模拟器试验、实车试验以及自然驾驶研究等,而中国在自然驾驶研究领域尚未充分开发利用;未来应考虑多种方法相结合并从不同角度促进对驾驶行为及驾驶风险的全面理解。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穿村镇公路由于警告标志设置不当而造成的交通安全问题,以北京琉辛路密云县不老屯路段为例,根据驾驶员离散驾驶行为理论和心生理特性,研究穿村镇公路警告标志的前置距离,获得在限速60 km/h的穿村镇公路上,预告需要采取停车措施通过危险地点的警告标志的前置距离应在70~90 m之间的结论,并利用模拟驾驶实验测得驾驶员的心生理数据加以验证。认为细化警告标志的设置位置可以更加有效地指导驾驶员的驾驶,避免因为信息遗漏和误导造成的驾驶误操作,为穿村镇公路交通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8.
汽车驾驶模拟器是1种研究“人‐车‐路‐环境”交通特性的重要工具,由于具有重现性好、安全性高、成本低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交通研究方面,尤其因其能够在危险场景中采集多种车辆数据,近年来汽车驾驶模拟器在交通安全方面的研究进展飞速。文中简要介绍了汽车驾驶模拟器的国内外发展历史,从驾驶分心、道路设计、交通设计、交通事故和驾驶疲劳5个方面梳理出汽车驾驶模拟器在交通安全领域的应用研究,并分析了这5个方面研究领域中驾驶模拟器实验的其中利弊,探讨了汽车驾驶模拟器在中国交通安全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自动驾驶中,交通规则是安全和避免事故发生的保证。现在高级驾驶员发生的交通事故数量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然而,交通规则中的逻辑往往由法律文本抽象地表达。文章用状态流实现了上述逻辑。首先采用二值分类法对驾驶员的数据进行处理,判断超车条件。然后建立地图数据库,连接Matlab获取交通规则许可。其中双目摄像头用于获取车辆与障碍物的距离。结果表明,上述逻辑适用于超车场景,并可推广到其他交通规则。  相似文献   

20.
为提升智能汽车的自主决策能力,使其能够学习人的决策智慧以适应复杂多变的道路交通环境,需要揭示驾驶人决策机制。首先通过对自然驾驶数据的分析,发现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能够反映驾驶人决策行为的主要运动特征参数存在极值现象,而产生极值现象的内在动因是驾驶人遵循“趋利避害”的基本决策机制,即驾驶过程中驾驶人力图实现机动性和安全性综合性能最优。受自然界包括物理和生物行为上的众多极值现象遵循最小作用量原理的启发,提出驾驶人决策机制遵循最小作用量原理的假设。随后建立抽象描述驾驶过程的物理模型,并提出最小作用量决策模型(Least Action Decision-making Model,LADM),通过与传统驾驶决策模型(经典跟车模型和换道模型)对比,分析结果显示LADM模型更具通用性。最后开展了实车试验,采集20名驾驶人在自由行驶、跟车行驶和邻车切入3种工况下的试验数据,分析计算并检验了不同驾驶人行车过程的理论最小作用量和实际作用量。试验结果表明:驾驶人在驾驶过程中的实际作用量与最小作用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体现出驾驶人在行车过程中对安全和高效具有共性追求,验证了驾驶人决策机制遵循最小作用量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