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快速货物运输运量预测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发展我国铁路快速货物运输是铁路走向市场、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增强企业竞争力、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的客观要求,也是调整货运结构的重要举措。本文对我国未来快速货物运输的货运量及地区间的快速货物交流量的生成、增长、变化规律及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对逐步建立和发展铁路快速货物运输体系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确定铁路快速货物运输目标市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铁路快速货物运输的形势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营销目标和手段,通过对货物运输市场细分,影响市场细分因素和相应的营销策略的讨论,确定铁路快速货物运输应该发展和开拓的目标运输市场。  相似文献   

3.
铁路货物运输速度和逾期率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市场经济对铁路货物运输的时效性有较高的要求,根据1999年对铁路货物运输状态调查抽样的数据,从管内和直通运输,运价里程,品类及运价号四个方面对铁路货物运输时效性服务水平进行分析评价,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扩大开行快运列车,强化运输组织,加强作用管理,加快信息化进程等对策以提高铁路货物运输的时效性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4.
公路快速货运系统作为一种先进的运输组织形式,能够提供快速、安全、准确和“门到门”的运输服务。从第三方物流、公路货物运输与现代物流的关系等理论出发,在分析公路快速货运系统组成的基础上,对其货物运输组织形式进行研究,提出公路快速货物运输组织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我国公路快速货运发展的切入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对公路快速货运系统的定义做了必要的补充并对公路快速货运的产业特点进行了阐述,之后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对目前我国公路快速货运业发展中出现的货运需求不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出是由于集散运输发展滞后、服务交易成本过高导致了行业发展缓慢的结论。最后,提出我国公路快速货运发展应以大、中城市工商企业的快运需求为切入点,从市内快运向城间区域快运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铁路行包专列作为铁路快捷货物运输的一种新形式,对物流成本降低具有很大作用.针对铁路行包快运专列特点及开行条件进行分析,并对未开行行包快运专列地区铁路行包货运量预测进行研究;最后,以温州市苍南县进行实例分析,为缺乏数据的行包运量预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中铁快运创立以来成功拓展快递业务网络的案例,揭示了铁路传统运输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革方向。作者认为,中铁快运低成本地快速形成了网格状的空间组织形式,并通过产权关系的不断调整实现了对快递运输的全程控制,成为国铁系统中具有真正意义并充满活力的运输企业。铁路重组必须构建起能够自主经营、责权明确的企业组织,并更新运输理念,在进一步扩大和完善基本业务的同时大力促进附加增值业务的发展,使该行业由过去的“自我服务导向型”向“客户或市场需求导向型”转变。  相似文献   

8.
中国加入WTO,给铁路运输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应对挑战,必须从战略角度审视铁路货运发展问题,本文针对我国铁路货运现状,从市场战略,营销战略,产品战略策划了铁路货运的发展,有助于经营管理人员开拓视野,提高铁路货物运输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以网络购物为代表的新型商务模式悄然兴起,小批量、高附加值轻快货物频繁往来,这其中蕴含着巨大的运输市场需求.铁路做为传统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部门,在旅客运输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货物运输的发展是相对滞后的,通过分析高速铁路开展快捷货物运输的可行性,为铁路货运发展提供思路. 快捷货物运输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技术企业发展迅速,高附加值产品增长较快.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国内长距离大宗原材料,半成品的货物比重逐年下降,而一些体积小、产品高附加值、批量小、时效性强的小件货物如电子产品、文教用品、高档服装、生活用品等急剧增长.据有关统计数据分析显示,我国小件快运的年均增长率均达到了20%以上,仅2012年上半年,国内网络购物快递企业营收规模就达到了468.3亿元.  相似文献   

10.
郑健 《城市交通》2010,8(1):14-19
在总结中国铁路发展所面临历史机遇的基础上,指出铁路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针对客运专线和铁路客站两方面剖析中国铁路规划与实践:前者探讨了以“四纵四横”为骨架的客运专线网络、主要城市群快速城际客运系统;后者提出铁路客站建设应重视功能、系统、先进、文化、经济5个方面的要求。介绍了北京市铁路枢纽规划采用的多客站模式,以北京南站为例,从功能需求、建筑特色、人性化服务、节能环保方面阐述其规划建设特点。最后,指出铁路客运专线和客站对经济社会和人们生活方式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铁路小件货物快运市场的需求日益增长,为了提高铁路小件货物快捷运输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需要提供多等级的小件货物快捷运输服务,并配套相应产品的开行方案.文中以京广通道为例,提出在该通道上组织3种速度等级的小件货物快运产品———高速行邮专列、特快行邮专列、行包专列,并制定了该通道2015年的小件货物快运产品开行方案.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分析总结近半个世纪世界铁路新发展的若干方面,尤其是主要发达国家在推行有利于铁路发展的国家交通政策。改良铁路经营机制、提高铁路运营管理效率、发展铁路快速与高速旅客运输、发展铁路重载和快速货物运输等方面所走过的道路。提出?  相似文献   

13.
集装箱多式联运是货物运输的重要形式.本文在分析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现状及其网络建设的基础上,从运输价格、运输时效、联运机制、联运设施等4个方面阐述我国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从联运理念更新、市场化机制完善、定价机制改革、经营机制调整等4个方面提出推进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的建设机制与发展策略,最后从明确联运发展重点、多元化合作策略、多式联运组织与技术、服务产品定价策略、物流化发展等5个方面提出了我国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未来5年,我国铁路大规模建设将处于高峰期。按照《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我国将建设”四纵四横”铁路快速客运通道以及三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总里程超过1.2万公里,客车速度目标值达到每小时200公里及以上。而目前高速铁路的轨道结构主要有两种类型——有碴轨道和无碴轨道。从国外高速铁路的建设经验来看,日本、德国等国家的高速线路以修建少维修的无碴轨道为主,法国则努力发展有碴轨道的维修技术,仍以有碴轨道为主。而这两种轨道结构均可运行时速300公里的高速列车。因此,究竟采用何种轨道结构形式,成为我国高速铁路建设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加强铁路危险货物运输源头信息化卡控,对于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电子化资质审批管理系统具有电子化资质审批、制作集成指纹信息的资质审批卡、电子化受理审核及运单打印等功能。本系统作为铁路危险货物运输源头卡控的强有力手段,已实际投入使用,系统运行稳定,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铁路建设部门的日子是太难受了。2008年以来中国铁路建设经历了从“常态”到“高潮”再到“低谷”的过程.当前的政策支持是让其重返“常态”。从这个角度理解.更能体会国家对铁路建设的决心和意志。铁路建设的”旧常态”应该结束.进入铁路建设”新常态”才是企业的希望所在。如今.铁路建设“加马力”成为经济稳增长“利器“。  相似文献   

17.
《轨道交通》2010,(11):28-28
10月18日起,渝新欧国际铁路五定班列国内段正式投入试运行。今后,“重庆制造”的产品可由重庆西站出发,途经达州、安康、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后,直达新疆阿拉山口边境。此段铁路全程运行仅需96小时46分,较原有的快运服务缩短了近一半时间。  相似文献   

18.
在回顾我国铁路6次提速历程的基础上,全面阐述了我国铁路提速取得的成果.通过实施铁路提速战略,我国铁路首创了既有线快速度、高密度、重载并举的运输组织方式,缓解了铁路运输运能紧张的局面;铁路市场化进程加速,运输产品多样化;实现了铁路运输的统一指挥,初步形成了动车组行车组织方法体系;优化车流径路、直达化运输等货物运输组织理论的发展提高了铁路运输能力;既有线客货分线的运输模式为我国高速客运专线的运营提供了借鉴;城际旅客运输的发展强化了铁路的竞争优势,促进了都市圈经济的快速发展;铁路技术装备水平的提升、先进技术的应用为铁路运输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9.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WTO的加入对铁路货运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铁路货运能力的严重不足制约经济和现代物流的发展。在货物运输能力含义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铁路货运在能力方面所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高德辉 《交通标准化》2013,(23):118-121
为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日益拥挤的问题,克服因轨道交通系统建设的高昂费用而使地方政府面临的财政难题,可以利用既有铁路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分析目前我国既有铁路未能参与城市轨道交通的原因,并根据目前我国铁路枢纽内部部分既有铁路运输能力富裕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经验,分析利用既有铁路发展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