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笔者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结合漯周路的交通状况,得到交通量 车型大类交通量换算为标准轴次的车型大类换算系数,能较准确地将交通量观测站资料换算为路面结构设计中所需的标准轴载作用次数。  相似文献   

2.
利用轴载谱确定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当量轴载换算系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通荷载是在路面结构分析和设计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然而我国目前在进行沥青路面当量轴载换算时,对不同车型的换算系数取值随意性较大,不能很好的反映真实情况。利用江苏省不同地区20条高速公路从2004年—2006年所有货车和大客车的动态称重(WIM)数据,分析确定了各自的轴载谱参数。比较了我国和AASH-TO1993沥青路面设计方法中的轴载换算公式的区别。分别利用两种方法确定了各种车型的当量轴载换算系数,可供沥青路面结构分析和设计参考。计算了混合交通的当量轴载作用次数,指出在对比我国和国外的交通量时,应考虑由于轴载换算方法不同而带来的差别。  相似文献   

3.
结合国省道干线公路的实际使用情况,充分借鉴相关观测站所收集的交通量具体数据信息,对有关路段的平均交通量以及各种车型的比例和分车型交通量每年的增长情况进行科学详细地分析,以期为相关工程实践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考虑荷载疲劳应力和温度疲劳应力的综合疲劳方程,计算了单轴单轮及单轴双轮轴载的覆盖通行率,利用累积损伤因子替代标准轴载在交通量换算中的作用,提出了直接计算各级轴载对路面结构总的累积疲劳损伤方法和新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并采用两组交通量对轴载累积损伤量的计算方法的准确性与可行性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公路横断面上各点处轴载的作用次数是不同的,各级轴载的累积疲劳损伤峰值不一定在同一位置,利用基于累积损伤因子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计算得到两组交通量下路面的最不利位置厚度均为22cm,符合设计要求,其他位置厚度可按累积损伤曲线相应减小,此设计方法避免了现行规范基于标准轴载和疲劳耗损等效原则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与路面实际损伤中存在的差异及轴载换算方法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2017版《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的实施,沥青路面设计中面临着新旧车辆分类标准转换的问题.采用2015年河南省高速公路收费管理系统采集的车辆数据,提出了一种车辆类型转换方法,将原6类车型转换为《新规范》下的11类车型;经计算得到河南省轴载谱参数的代表值;根据轴载谱参数,按照《新规范》要求计算了在沥青路面设计中各种车型的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确定了河南省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的代表值.结果 表明:所提出的车辆类型转换方法可行.但在车辆超载超限严重的情况下,采用规范方法计算出的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仍不能准确反映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从交通量的定义、交通量的表示方法、代表路段和观测站点的选择、车型的划分和换算系数几个方面介绍了间隙式交通量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实验观测的基础上,分析计算出车辆大类换算为路面结构设计中标准轴载的换算系数,提出了重交通荷载作用下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结构设计方法和内容,为解决超载车辆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破坏提供了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多轴重车荷载与标准轴载间换算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轴车轴载谱调查以及不同荷载作用下路面结构的受力分析,采用国外的路面疲劳寿命计算公式以及沥青面层永久变形计算公式,建立起不同轴重的多轴荷载与标准荷载之间的换算关系。计算结果表明按照国内换算方法得出的交通量能满足路面的疲劳开裂的要求,但不能确保路面的抗车辙性能。  相似文献   

9.
根据低交通量道路的特点,将其划分为交通量极小和交通量较大两类,并对交通量较大的低交通量道路路面设计中应着重注意的几个要点进行研究,主要包括临界荷栽的确定、轴栽换算、设计标准的采用和季节性冰冻地区的抗冻设计等,有助于低交通量道路路面设计方法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为了准确高效统计高速公路的交通量,分析交通量观测、公路收费的车型分类标准,提出基于收费数据的车型数据转换方法,利用收费数据计算断面交通量,对单线路进行逻辑求和,为路网进行平衡配流,为实现高速公路交通调查提供便捷而较为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刘伟 《交通标准化》2012,(18):86-90
交通量、交通组成、轴载谱、轮胎接地压强、接地面积是研究重载交通行为特征的主要指标.实地调研、分析得出这些指标的代表值,并建立易于理解的交通流车型分类标准,可大大提高车型分类的便宜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减少居民出行调查的工作量和费用,利用以往调查内容中的年龄、职业、收入和车辆拥有率等指标,根据聚类分析的等价矩阵模糊聚类方法,通过MATLAB编程进行聚类分析,用F-统计量确定最佳模糊聚类类数,对交通小区重新分类。在调查时,只需在每类小区选择一个交通小区,就可满足调查精度要求。最后用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验证。计算结果表明,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可以应用在居民出行调查的交通小区划分中。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在地公路货物运输量的概念, 将非营运货车和外地货车纳入了在地货物运输量的统计范畴, 归纳了基础数据集; 通过分析车辆注册地、使用性质、路网等级和车流流向等因素, 提出了在地货物运输量的统计思路和拆分逻辑, 建立了在地公路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统计模型; 基于本市籍营运货车产生的货运量, 提出了在地货运量规模指数用以评估在地货运量的相对偏移程度和外地货车的参与程度。研究结果表明: 控制极限误差在10%以下时, 5种基础数据集, 即货运专项调查数据、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数据、普通公路抽样调查数据、普通公路交通量调查数据和车辆管理所在册货车数据可完成在地货物运输量的精细化推算; 提出的统计模型使所研究城市创造每万元GDP的货物周转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相对偏差率为0.45%, 具有一致性; 所研究城市的在地货运量规模指数为2.47, 说明实体经济发达的城市中外地货车在当地参与运输的程度偏高; 本市籍营运货车货物运输量不足以支撑当地经济规划; 本市籍在册营运货车少并不能代表本市运力不足, 所研究城市的本市籍营运货车主要承担短途运输, 在总市内货运量中占66.28%, 而外地货车主要承担市际与省际间的货物交流, 在总跨市货运量中占79.16%;货车按车型计费后, 每种货车车型的平均载货质量与按车流划分的重车比将是在地货物运输量统计的关键参数; 省际间3轴及以上货车车流量存在着不均衡性。   相似文献   

14.
郭锐   《现代交通技术》2012,9(5):73-76
将九江长江公路大桥实测的21类日常典型的运营车辆组成的荷载频值谱,依据等效疲劳损伤原理,简化成由7类模型车辆组成的具有实用性的荷载频值谱,该结果对类似的其他公路钢桥的疲劳损伤度验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所建立的疲劳荷载车辆模型,可供九江其他市桥梁疲劳损伤验算或疲劳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通行能力分析的车辆折算系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通行能力分析为基础.提出车辆折算系数的准确概念,即在特定的道路条件以及交通组成条件下,所有非标准车相当于标准车对交通流流量影响的当量值。在此定义的基础上,确定采用车辆作用空间与车头时距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车辆换折算系数PCE值。最后,以在哈尔滨市二环路上观测的数据为例,给出不同车型在平直路段、通常交通条件下的PCE推荐值。  相似文献   

16.
回顾新中国交通运输业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7.
为更加准确获取行政区域内路网货物运输量及运输量结构性数据,支撑交通运输行业主管部门决策,在分析区域路网运输量和车辆运输量关系的基础上,依托高速公路收费的全样本数据和公路交通调查数据,采用货车日均断面交通量和等效里程两个类比指标,提出区域路网货物运输量改进的统计方法.按照公路技术等级对区域路网运输量进行细化,拆分得到运输量结构性数据,建立区域路网运输量和车辆运输量之间的联系.以云南省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区域路网货运周转量中,高等级公路比例约为71%,其中,高速公路比例达54%;云南省与外省区域间车辆流动性不大,经济开放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机动车安全检验机构联网监管的重要性加以介绍,提出一种由管理层系统与站点层系统组成的机动车安检机构联网监管系统,同时对系统的功能、硬件结构和软件技术进行深入阐述,由此看出:该系统可为公众提供一种方便快捷的车型参数信息查询服务,并为行车安全和降低环境污染提供可靠、科学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9.
依托济青高速公路,系统分析了交通量、车型、轴型、轴载、超载等交通特性,给出了全线上行线、下行线及各路段的交通组成特征,计算得到了车辙有效轴次;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交通特性对沥青路面高温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超车是交通流中不可避免的现象,超车和追尾,一个是正常行驶,一个是交通事故,但他们具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即都是由速度差引起的“占位冲突”。本文利用微观交通流仿真软件VISSIM,通过交通流仿真试验,研究在给定路段上车辆“占位冲突”与速度标准差的关系,论文还分析了交通流量对“占位冲突”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占位冲突”与交通流速度标准差成正比关系;与交通流量成二次函数关系;最后根据以上研究提出单位时间和单位里程的占位冲突次数模型,该模型可以用来估算道路上的交通冲突问题,为评价道路安全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