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刘宏  马悦  张慧丽 《水运工程》2022,(S2):65-68
针对官渡区海河疏浚底泥深度脱水难度大的问题,进行了絮凝浓缩结合板框压滤的试验研究,分别采用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分子量1 500)、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分子量800)和非离子聚丙烯酰胺(分子量900)3种絮凝剂进行絮凝浓缩处理,再将筛选出的2种浓缩泥浆分别利用隔膜式板框压滤机进行压滤试验,采用KD20板作为填充泥浆腔室(厚度为200 mm),持续进料10 min,挤压压力0.8 MPa,根据板框压滤结果筛选出最优的一种絮凝剂。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有机物含量较高的疏浚底泥,分子量为1 500万、水解度为14%的CPAM絮凝效果和浓缩后泥浆板框压滤脱水效果和出水水质较好,隔膜板框压滤挤压时间30 min,泥饼含水率可降至40%以下。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港口航道建设和维护产生的大量疏浚泥浆进行减量化处理,通过添加聚丙烯酰胺(APAM)和聚合氯化铝(PAC)的方法,进行疏浚泥浆泥水快速分离的复合絮凝试验研究,探究了复合絮凝对泥浆的沉积时间、底泥含水率和渗透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APAM和PAC复合絮凝泥浆的泥水分离效果优于单一APAM或PAC,其中APAM对泥浆沉积时间起控制作用,PAC对上液清澈度起控制作用;2)APAM和PAC复合絮凝能够有效降低底泥含水率,但随着APAM和PAC添加量的增大,底泥含水率呈上升趋势,较小的APAM和PAC添加量更有利于底泥含水率的降低;3)APAM与PAC复合絮凝泥浆能够提高底泥的渗透系数,并存在APAM的最佳添加量;4)在减小泥浆沉积时间、降低底泥含水率和提高底泥渗透系数方面,APAM优于PAC。当粉土与黏土比为2.4时,复合絮凝剂的适宜添量为1 600 g/t的PAC与240 g/t的APAM,研究结果可为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根据环保疏浚工程的特点,从设备选型、施工控制、污染底泥处置、抛泥区选择等方面探讨了在湖区维护性疏浚中如何采取工程措施以减少对水生生态系统和其它周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港湾疏浚淤泥受化工污染严重,无害化难度大。通过不同絮凝调理分析,无机絮凝剂PAC对浙江某港湾疏浚底泥有更好的电中和效果,提升底泥沉降性能,有机絮凝剂1 200万分子量APAM能显著提升底泥絮体粒径、降低上清液浊度,两者联合环保助滤剂HG按5%?0.3%?2%的投加量和配比组成三元复合絮凝剂对底泥进行调理,经隔膜压滤处理泥饼含水率为29.6%。经三元复合絮凝剂调理脱水后的泥饼粒径增大,重金属浸出风险降低,调理效果优于PAC-APAM二元体系,随着三元复合絮凝剂投加量的增加,底泥脱水尾水中的COD、NH3-N和TP含量逐渐降低。三元复合絮凝剂中的环保助滤剂能降低污泥比阻,降低泥饼和尾水pH值,对底泥的絮凝脱水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结合实际,对内河航道疏浚施工技术进行分析,首先阐述内河航道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而后在分别从试挖施工、挖槽施工、运送疏浚泥浆施工与疏浚泥土处理施工等方面详细地探讨了内河航道疏浚工程施工技术实施要点,实践可知,通过该技术的应用后可以改善内河航道的现状,对促进内河航道工程开展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某航道疏浚工程实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从边坡逐层开挖、挖深施工、挖宽施工与泥浆浓度处理等方面,对绞吸式施工方法在该工程项目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实践可知,在航道疏浚工程中,通过绞吸式施工方法的应用可以提高航道疏浚工程的效率与质量,对促进航道事业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港口航道疏浚工程的环保效果,必须要明确环保施工的概念以及要求,结合航道疏浚的要求,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处理。本文对港口航道疏浚工程环保施工改进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绞吸挖泥船具有沙(土、岩石)挖掘、泥浆输送等功能,具有较高的施工效率和适应性,是疏浚工程应用最广泛的工程船舶之一。近年来,为了适应国际化的节能和环保发展趋势,电力驱动已经表现的越来越重要。但是绞吸挖泥船本身具有疏浚设备多、施工工况复杂等特点,所以要求电力系统在完成基本功能的同时,提高冗余性能是非常关键的。优化的冗余设计,在节约造船成本、方便船舱布置的同时,可以更加简捷、有效地实现全船动力设备的电力分配与控制。  相似文献   

9.
针对环保疏浚施工中存在的地质地形复杂、精度要求高、水下作业难度大、工序繁多不易管理等问题,对施工阶段进度模拟、船舶疏浚施工管理、疏浚绞刀作业精细化管理、底泥脱水管理等进行研究。采用模型切分、进度数据构建、开发应用平台等方法,解决该类工程管理难度大的问题,并将其应用至实际工程。结果表明,BIM技术在环保疏浚施工中的应用可以起到加强和改善管理方式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作用,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黄宗锐  周振燕 《水运工程》2018,(12):212-215
针对耙吸挖泥船提高施工效率、减少人工成本和燃油消耗问题,进行疏浚管系作业全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在挖泥船疏浚作业时,由于环境和操作流程复杂,传统的半自动疏浚集成控制系统,在多人操作时,会出现泥浆堵住疏浚管路的问题。设计了疏浚管系闸阀控制器(ADSS)、低浓度排放控制器(ALMO)、自动泥门控制器(ABMC)和高压冲水泵控制器(AJC),来实现疏浚挖泥管系全自动控制系统,提高泥浆流速、降低泥浆浓度,防止泥浆堵管,同时减少人工成本,降低燃油消耗,使耙吸挖泥船挖泥施工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疏浚工程造价作为工程建设过程中十分重要的部分,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质量好坏。近年来,疏浚工程走向内陆湖泊河道,对环保疏浚要求逐渐提高,工程造价也需要因地制宜的发生变动,避免计算误差,对提高项目经济效益是非常有益的。以内湖环保疏浚工程为例,根据相关设计方案,结合施工区具体施工条件,提出应避免的问题,对疏浚定额进行修编,编制其工程造价,力争减少误差,提高工程造价精确度。  相似文献   

12.
随着疏浚工程的发展,耙吸船疏浚土质越来越复杂,对含H_2S有毒气体的土质,耙吸船现有设备及传统开挖工艺根本无法确保安全生产。针对此问题,对现有船舶进行了防护改造并制定针对性的施工工艺。采用泥舱防护、工作及生活舱室防护、人员个人防护的防护措施,运用择风向施工、薄层开挖与交替施工、满舱置换等施工工艺,成功完成了在纳米比亚鲸湾港项目工程中含H_2S气体土质的施工任务。  相似文献   

13.
刘东波  赵辉  赵羽翀 《水运工程》2020,(S1):186-190
为满足环保型绞吸式挖泥船在河湖流域治理中的施工需求、提高环保疏浚质量,依托白洋淀内源治理项目中浚湖船,设计开发出一套适用于环保型绞吸挖泥船的疏浚集成监控系统。该系统采用传感器、测量、通信、计算机、自动化等技术,对船舶疏浚作业过程关键施工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同时又集成施工方案设计、浚后工艺分析以及远程数据共享功能等,有效提高了船舶的环保疏浚精度和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14.
刘恩伟 《水运工程》2018,(4):186-188
马来西亚碧桂园疏浚项目具有工程土质复杂、存在干出泥面等特点,绞吸船在该工地施工时,容易出现堵管、流速波动幅度大、塌方闷口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船舶施工效率。为解决上述问题,通过研究绞吸船的挖掘控制手法、输送技术等,改变了挖掘分层方式、输送流速、输送浓度等施工参数,优化其施工工艺。工艺优化后,马来西亚碧桂园疏浚工程绞吸船施工时再未出现过塌方、堵管等问题,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约了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15.
针对3500 m3/h系列绞吸挖泥船在较短管线输送距离时采用缩口减小流量的问题,通过对舱内泥泵和水下泥泵的叶轮进行叶片改型优化,实现泥泵扬程和功率的降低,并将改型叶轮应用于南通海门某疏浚工程.结果表明,"新海鹭"轮泥泵更换改型叶轮后,在3.4 km排距下采用双泵串联输送粉砂土质泥浆,两泵功率降低约500 kW,油耗减少...  相似文献   

16.
周丙浩 《水运工程》2021,(4):158-162
高效疏浚是疏浚施工一直追求的目标,也是研究的热点。基于智能疏浚模式的控制原理,对智能疏浚模式下"航浚6008"轮的滨州港工程施工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产能与控制模型,并对该耙吸挖泥船在滨州港工程的产能做进一步优化计算。结果表明,生产率受流量、浆体相对密度与泥泵特性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疏浚过程中,智能疏浚模式主要依靠活动罩控制器与泥泵控制器的相互配合,当实际泥浆流速高于(最佳)设定值时,在其他边界条件不变时,活动罩自动控制器将活动罩下压,使耙头生产率与泥泵汽蚀控制相匹配;检测到泥泵汽蚀时,泥泵控制器通过降低泥泵转速而降低泥浆流速,以达到最佳混合物流速。  相似文献   

17.
绞吸船是疏浚施工的主力船型.我国绞吸船挖泥操作主要依靠经验,操作水平偏低.对疏浚土质的重视程度不够,对泥泵、管线理论及性能匹配理解较浅,限制了产量的进一步提高.文章总结了绞吸船施工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了解决方法,供疏浚工程技术人员及绞吸船操作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大型耙吸式挖泥船大面积浅水区施工的问题,基于船舶的施工特性及项目工况条件,探讨在水深不满足船舶设计最小吃水的环境中,利用抽舱旁通与打开前泥门装舱的方法结合疏浚集成控制系统形成的浅水区疏浚工艺进行疏浚作业的可行性。依托非洲东部某港池疏浚工程项目实践,说明浅水区疏浚工艺可以优化船舶吃水,提高大型耙吸式挖泥船大面积浅水条件下的疏浚能力。  相似文献   

19.
刘东征  毛亚辉 《水运工程》2020,(S1):128-132
我国疏浚行业的发展已有数百年历史,疏浚作业已延伸到生态环保领域。但是因为缺乏环保疏浚类规范标准,在设计阶段对环保疏浚项目工程量计算时,大多引用当前的普通疏浚类规范和经验,与环保疏浚实际情况有较大区别。项目实施过程中工程量的确认直接影响项目的审计和支付,将对项目实施单位利益产生巨大影响。通过分析多个环保疏浚工程案例,结合滇池环保疏浚项目工程量计算实际情况,根据环保疏浚工艺及特点,探讨适用于环保疏浚项目的工程计量方法,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