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道路线形设计的基本原则出发,提出道路线形连贯性的基本概念,同时从实测数据出发,采集车辆的实时加速度数据,提出基于加速度变化梯度的高速公路道路线形连贯性评价方法,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有高速公路道路条件安全性评价方法仅考虑线形条件一个安全指标的不足,综合考虑线形条件、路基路面条件、桥隧条件、交通设施条件四大安全指标,提出熵权模糊分层综合评价方法,将信息熵理论运用于确定各指标权系数,建立基于熵权的高速公路道路条件安全性模糊分层综合评价方法。此方法能够反映某些主要指标对高速公路道路条件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影响,有效降低主观因素对权系数的影响。将此方法应用于工程实例的高速公路道路条件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此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基于运行车速的高速公路线形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车速是影响道路安全性的重要因素,目前已经有非常多的运行车速预测模型和以车速为基础的道路安全评价模型,但是有些很突出的事故黑点仍然不能被鉴别和分析出来.本文以某高速公路的数据为基础,提出了以运行车速为基础的双指标高速公路线形评价方法.通过对另一高速公路进行线形评价,得到了与实际情况具有较好吻合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车速是影响道路安全性的重要因素,目前已经有非常多的运行车速预测模型和以车速为基础的道路安全评价模型,但是有些很突出的事故黑点仍然不能被鉴别和分析出来.本文以某高速公路的数据为基础,提出了以运行车速为基础的双指标高速公路线形评价方法.通过对另一高速公路进行线形评价,得到了与实际情况具有较好吻合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道路线形提出了一些评价指标,选取了一条典型道路—淮安市黄河路进行线形的安全性评价。在分析了道路线形的各要素对交通安全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评判道路线形安全性的综合评价体系,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建立评价模型,对黄河路段的线形安全性做出评价。最后根据评价的结果,发现黄河路段存在的线形问题,并对其进行改进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6.
在全面分析影响交通安全的各道路因素的基础上,选取连续性指标、线形指标、舒适性指标和宏观指标四个综合指标,建立了以连续性指标为核心的高速公路线形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改进的德尔菲法确定了高速公路线形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四层次结构、十二个评价指标的权重,该指标体系的建立为高速公路设计进行有效的安全性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道路线形指标与道路安全相关性的研究基础上,引入综合评价理论,建立了基于道路三维线形指标的综合评价模型.首先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给出了各评价指标的相对事故率;然后提出了基于几何条件的非定长划分方法及各路段指标值的提取方法,并对提取的各指标值进行了预处理;其次对权重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基于线性加权模型提出了道路危险系数的概念;最后根据危险系数的兼容度及差异度对评价结果进行了优化.通过案例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从三维线形指标的角度评估高速公路各路段的交通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8.
为满足高速公路运行车速与线形设计之间的协调性,提高高速公路车辆运行的安全性,开展高速公路设计一致性评价研究.在收集实际高速公路线形及事故数据的基础上,应用交互式道路安全设计模型(IHSDM)进行设计一致性评价,将评价结果与实际事故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了该模型的适用性.针对该模型在中国高速公路应用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改进,并将设计一致性存在问题路段与线形设计存在不足路段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改进模型的有效性.分析结果表明:改进模型评价结果准确率为83.3%,较原模型评价准确率提高了25%,研究成果可以为高速公路线形设计的安全性评价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为山西省交通厅科研项目《高速公路安全性评价与对策研究》中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结论。以太旧、运三、原太等典型高速公路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高速公路运营安全状况调查,分析了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与道路线形、交通量及车辆组成、道路环境等的关系,建立了高速公路运营安全性评价模型、高速公路实时状态下安全性评价模型,并针对不同的安全特征,提出相应的安全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视距是公路线形设计的宏观体现,与驾驶员操作行为密切相关。为更科学、客观地评价忻阜高速公路线形设计的安全性,在介绍国内外视距分类及常用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公路线形的空间特性,引入了基于三维动态视距的评价方法,从静态和动态视距角度对忻阜高速公路线形设计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1.
根据适应性的内涵,提出了绕越干线公路网适应性的目标,以此为基础构建出绕越干线公路网规划方案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多层次-灰色关联度评价方法进行规划方案综合评价,最终建立了绕越干线公路网适应性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2.
公路线形设计一致性水平是衡量道路交通安全的一个重要标准,目前对低等级公路的研究较为薄弱.在国内外公路线形设计一致性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汽车加速度,分别建立了与二级公路相适应的小客车和货车运行车速预测模型,并进一步研究采用加/减速度作为反映影响公路安全的线形设计一致性评价指标.最后选取某二级公路实际调查路段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评价路堑与环境的协调性,构建了路堑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由视觉环境协调、生态环境协调、交通环境协调构成了准则层,线形等8项内容构成子准则层,公路线形与地形的协调程度等22个指标构成指标层,利用层次分析法给出了各级指标的权重,利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获得了路堑协调性评价的结果,并给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算例。  相似文献   

14.
从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适应性的基本概念出发,将木桶理论和SWOT分析理论应用于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适应性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与理论相适应的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应的综合评价方法,并介绍了其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为评估干线公路弯道路段(AHBS)交通冲突风险,基于交通冲突前5 min集计交通流数据、冲突路段道路线形特征和行车环境数据,分别建立交通冲突可能性及严重度评估指标体系。集成运用随机森林模型和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分别确定交通冲突可能性和严重度等级,进而采用风险矩阵法确定交通冲突风险等级。以云南省元双干线公路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交通冲突可能性预测准确率达到84.21%,所提模型能有效评估AHBS交通冲突风险,为干线公路交通事故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公路平纵线形设计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玮 《交通标准化》2009,(17):167-170
通过对影响公路安全性的路线线形设计进行详细分析,可以更深层次地了解影响公路安全的因素,而且对于改进公路路线设计方法和手段,完善公路路线设计评价体系,推动公路路线设计的科学化、智能化、可视化,发展和健全公路安全设计内容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采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评价方法,通过建立公路升级改造项目线形指标适应度评价体系,合理确定各评价要素的权重,对升级改造的公路的线形指标适应度进行评价,从而为确定公路升级改造形式提供设计上的理论依据。结合洛栾高速洛阳至嵩县段工程可行性研究工程实例,证明该方法科学、实用。  相似文献   

18.
潘威 《山西交通科技》2006,(3):30-32,39
在满足公路路线实际规范的条件下,公路服务水平的高低、工程的经济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阶段的综合线形设计。以汽车行驶轨迹为出发点分析平纵线形优化设计的思路,探讨一种更实用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9.
笔者根据适应与经济发展的一般含义,探讨了公路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性内涵,拟定了其评价指标,建立了量化模型,说明了量化过程,提出了客观模糊评价方法,设定了评价指标的评语集、评语值域和模糊隶属度函数,然后对我国1991~1999年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进行了评价,得出了不适应性结论.  相似文献   

20.
结合某高速公路实施道路安全评价即线形质量评价,提出基于三次样条函数拟合公路平面线形的基本原理,讨论了拟合曲线参数与曲线特征点识别方法及外业采样点分布的精度要求.结果表明:原理运用正确,拟合参数合理、可靠,为获取公路数据资料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