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针对某自卸汽车底盘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振动问题,进行了道路行驶试验研究。测量了典型部位的振动加速度信息,并进行了时域和频域分析,得到了自卸汽车底盘的振动特性,找出了导致该自卸汽车底盘产生异常振动的原因。当车速为60 km/h或65 km/h时,车轮不平衡质量引起的激励或路面不平引起的激励频率接近了该自卸汽车底盘车架的1阶、2阶固有频率,车架产生共振,使自卸汽车底盘发生异常的横向抖动。为消除或减少该自卸汽车底盘异常振动现象,应控制各车轮不平衡质量,或改进车架结构,使车架结构的固有频率远离车轮的激振频率。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某轻型卡车车架有限元模型,计算了车架的振动模态,得到模态参数,并进行车架模态试验。通过试验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得到车架的十阶模态频率和振型。通过比较,发现两种方法得出的模态参数比较一致,表明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能够很好的反映原结构的振动特性。通过模态分析确定了该车架结构的可靠性,为车架的结构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文章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Hypermesh对某纯电动轻卡车架进行分析与优化。建立车架有限元模型并求解前六阶模态振型,结合车架动态特性开展车架结构参数优化,改进后车架模态频率变化平缓,避免了车辆行驶中的共振。最后对比车架台架试验数据与CAE仿真分析结果,验证有限元分析的可靠性,为后续车架结构的改进、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某重型卡车以70 km/h车速行驶时存在严重的驾驶室抖动现象,为解决此问题,通过道路试验的方法对引起驾驶室抖动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轮胎总成径跳和动平衡超标是引起驾驶室抖动的主要原因,为此装配了合格的轮辋及轮胎。改进后,试验发现驾驶室在人体敏感区的振动幅值大大下降,原车存在的抖动现象基本消失,整改效果得到主观认可。该研究结论为国内重型卡车驾驶室抖动现象问题提供了一套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引起汽车异常振动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将引起汽车振动的原因归为与转速或与车速相关两类,总结出汽车异常振动测试与分析流程。以某型汽车行驶时产生的异常振动问题为例开展道路试验,结合模态试验和车轮偏频试验,确定试验车辆的异常振动是由于车轮的转动频率与车轮总成偏频同频导致,同时车架进一步放大了振动。针对引起该车辆异常振动的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减弱了车辆的异常振动。  相似文献   

6.
动力总成异常振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某SUV车动力总成产生的异常振动,运用自主开发的模态分析系统,通过动力总成单独的模态试验及整车的道路试验和转鼓试验,连续测量换挡杆的振动信号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表明,换挡杆异常振动的根本原因是飞轮壳和离合器壳刚度相对较低,以致动力总成固有频率偏低,落在发动机工作转速对应的2阶激振频率区间而引起共振。通过对飞轮壳的结构进行改进,消除了换挡杆的异常振动。  相似文献   

7.
对某纯电动客车高速行驶时,其动力总成刚体模态与一阶激励引起的共振问题进行测试分析,提出改进方案并进行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8.
余岭 《汽车技术》1992,(3):13-16
介绍了应用试验模态分析技术测定国产某汽车糟力传动系一阶弯曲振动频率时测试条件的选择、激振点与测点的布置及所采用的测试技术。对测定结果进行的分析表明,该车动力传动系悬置位置选择的不合理,对此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轻型载货车在车速为60~70 km/h时出现的驾驶室异常共振问题,进行了道路试验,采集了驾驶室内与驾驶室悬置、驾驶室与车架(悬挂附近)、驾驶室与车架(传动轴)处的振动加速度信号。通过驾驶员总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对载货车的乘坐舒适性进行了客观评价,结果表明,在此速度区间内,内驾驶室乘坐舒适性能很差,再加上试验样机为纯底盘,后方无配重,共振区间大。通过多处传递函数的计算和分析,发现驾驶室的共振问题与传动轴(二轴)长度过长有很大关系,是此次异常共振的主要原因。经重新匹配传动轴长度,更换一轴与二轴间比例后,该车速段内的异常共振问题已消除。  相似文献   

10.
自卸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驾驶室出现周期性垂向振动现象,通过对该车传递路径上的相关测点进行振动测试和模拟仿真,分析得出了引起驾驶室振动的原因,从振动源着手,通过控制轮胎的径向跳动量,从而成功解决了驾驶室行驶抖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通过某中型卡车的市场反馈发现:该车型使用过程中,在特定车速下会发生驾驶室异常振动。通过有限元建模分析与道路行驶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找出了该车型在特定车速下发生振动的原因。当车速在40 km/h左右时,车轮产生的摇振频率与整车的固有频率相接近,产生了共振。为消除振动现象,可通过调整整车的转动惯量等方法降低整车的振动频率,避免产生共振。  相似文献   

12.
商用车驾驶室模态测试与误差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商用车驾驶室振动工况进行分析,提出模态分析的边界条件和载荷条件。根据模态分析的约束和载荷条件,提出进行模态分析的试验流程和试验设备。对某型商用车进行模态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中型载货车在35km/h~40km/h车速附近出现的驾驶室异常共振问题,进行了道路试验,采集驾驶室内与驾驶室悬置周边位置处的振动加速度信号。通过驾驶员总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对载货车的乘坐舒适性进行了客观评价,结果表明驾驶室振动异常,乘坐舒适性能很差;通过悬架、驾驶室悬置传递函数的计算与分析,发现驾驶室后左悬置对车桥传递至驾驶室的低频振动起到极大的放大作用,是驾驶室内产生异常共振的主要原因。更换驾驶室后左悬置后,该车速段内的异常共振问题已消除。  相似文献   

14.
根据模态相似原则建立某轻卡简化的驾驶室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驾驶室声固耦合模型,利用声学模态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确定发动机为驾驶室振动的激振源之一,在完成模态分析的有限元模型基础之上,进行频率响应分析,研究驾驶室在发动机激振频率下,室内声学环境的变化过程,提取主要节点的计算结果,做相应分析,对室内声学特性改善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某重型商用车驾驶室悬置系统为例,通过实车道路试验,研究了四弹簧,四气囊悬置减振系统的振动特性在A级路面和B级路面对车辆行驶平顺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四气囊驾驶室悬置系统的平顺性整体优于四弹簧驾驶室悬置结构。  相似文献   

16.
摘要:针对国内某企业生产的重型卡车,部分车辆出现的驾驶室异常抖动现象,对问题车辆进行了整车振动信号检测实验。利用数字信号分析处理技术以及振动信号分析理论对驾驶室抖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振动信号的互功率谱密度分析和相干性函数分析寻找到了驾驶室抖动的振源,再利用整车关键位置振动信号的自功率谱函数分析,诊断出造成驾驶室抖动的问题原因,最后根据分析提出了解决驾驶室异常抖动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针对某轻型商用车驾驶室异常振动的情况,通过对某情形商用车在行驶中抖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对轻卡行驶抖动机理和进行探讨,并最终确定有效的处理方案,并对故障车辆异常振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同时也为后续产品的设计开发及类似问题的处理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8.
在商用车传动轴系统布置设计时,为避免因万向节传动输出轴与输入轴的转角差引起车辆异常振动,应使空载静止和满载静止工况下的传动轴当量夹角、最大夹角及角加速度幅值满足设计要求。研究表明,在某些工况下,仅校核空载静止和满载静止工况下的传动轴系统布置的相关参数,不能完全避免因传动轴系统布置设计引起的整车异常振动问题。因此分析了满载爬坡工况下动态当量夹角对整车异常振动的影响,表明了在进行商用车传动轴系统布置设计时,还需使满载爬坡工况下的动态当量夹角以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