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随着电子海图系统在船舶上的逐步普及,许多西方国家的海运部门已经将电子海图系统的操作培训列入船长和高级船员的训练课程。德国海运与模拟中心在1997年率先向世界海事组织(IMO)提交了“标准ECDIS培训示范课程”大纲。此文扼要介绍ECDIS示范课程的内容务外ECDIS培训的现状,探讨与EDCIS培训有关的各种技术问题,并结合我国航海培训的实际,提出一些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世界地理特点决定了海运在促进经贸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方面的双重作用:一是全球约85%的贸易依靠海运完成,海运在世界贸易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海上供应链的安全是一国贸易发展信心的重要基础;二是在这个复杂、突发事件频发时期,要求海运在应对国家安全事务中,有效发挥支持保障作用.从海运自身技术经济特性看,相对其他运输方式,具有运能大、边际成本低、占地省和环境友好的特点,特别适宜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同时,在全球竞争的环境下,也呈现出"好日子短,苦日子长"市场周期性波动特点,长期投资收益低于资本平均回报水平.因此,海运作为关系国家安全、经贸发展、可持续发展和投资收益低的产业如何发展,已成为各国面临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世界石油市场和中国海运量现状及发展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国际原油生产消耗和贸易、进出口主要国家与地区及海运量航线基本情况,进行了国际成品油海运市场分析和中国原油进口量与国内成品油海运量预测,以期在总体上为中国石油多渠道稳定供应安全和港航油运企业发展决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世界海运》2010,33(5)
众所周知,安全是人类生存的首要条件。长期以来,世界各海运国家为确保船舶安全已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全世界船舶事故仍屡次发生。究其原因,除了全球海运业的不断发展和少数海上不可抗力外,绝大部分都是由于船舶设计、营运管理、人员工作态度与技能等人为因素所导致的。为此,许多国家的安全研究方面专家已对船舶安全进行了专项的深入研究,并将一些先进的安全管理与评估方法应用到保障船舶安全之中。另外,海盗侵袭、全球变暖等新增添的非传统因素也令海运人"不寒而栗"。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海员队伍、加强海事管理等对策逐一"亮相"……  相似文献   

5.
纵览     
正交通运输部: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36个国家签海运协定从交通运输部获悉,截至2017年5月,我国已与"一带一路"沿线的36个国家及欧盟、东盟分别签订了双边海运协定(河运协定),协定内容均已得到落实,双方给予对方国家船舶在本国港口服务保障和税收方面的优惠,支持对方企业在本国设立商业存在。在海运协定的框架下,我国与欧盟和东盟建立了定期海运会谈机制,重点在国际海运发展形势、最新海运  相似文献   

6.
波罗的海国际海运理事会(BIMCO)与英国主要海事培训机构Videotel Marine International联手,共同打造了一种全新的培训模式——波罗的海国际航运理事会在线学习学位课程(BeDP)。  相似文献   

7.
波罗的海国际海运理事会(BIMCO)与英国主要海事培训机构Videotel Marine International联手,共同打造了一种全新的培训模式——波罗的海国际航运理事会在线学习学位课程(BeDP)。  相似文献   

8.
"2020年总体实现水路交通现代化,拥有基本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水运基础设施、装备和服务体系,海运综合实力强,内河航运优势明显,与其它运输方式相互协调,形成安全、高效、畅通、可持续发展的水路交通系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经济安全的要求。"这是7月5日在京召开的全国水运工作会议上,交通部部长李盛霖提出的2020年实现我国水路交通总体现代化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1月12日,中国交通运输部印发了《交通运输部关于建设国际一流中国船级社的意见》(《意见》)。这是交通运输部着眼海洋强国和海运强国建设大局,立足保障我国水上交通安全,促进航运造船等产业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提升我国海洋技术标准的国际话语权,维护国家能源与海上战略运输安全等国家海事权益,服务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海洋强国、海运强国战略  相似文献   

10.
美国拥有全球最强大的政治影响力量、军事打击力量和经济惩罚力量,以航空母舰战斗群为核心的海军力量更是稳居世界首位。基于美国国家战略目标、世界地理特征和海运船队技术经济特征,作为“两洋大国”和“海权理论”的发源地,对海运船队在促进经贸发展、支持国家安全的双重作用十分看重,称其为“第四武装力量”,并在历年航海日总统文告中年年重复告知全体国民海运在国家安全和经贸发展的作用。为了保障全球战略投放能力,美国十分重视海运业的发展,组建了国家安全船队,通过一系列立法保证这支船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郝育国 《世界海运》2003,26(6):10-11,13
在研究安全评价的作用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安全评价的海运安全管理的方法。这是对安全评价在海运安全管理理论与方法应用中的一种尝试与探讨。提出了安全评价是海运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危险分析和评价来预测灾难,采取较科学的决策;基于评价的结果可以检验安全管理工作,起到反馈、选择、评价及适时调整监控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海运强国的形成需要依托综合国力,根据国情特点形成自身发展模式和核心能力,构筑完善的海运发展内部要素与良好的外部环境,提升海运的保障性、竞争性和引领性。作为全球性竞争又关系国家安全和经贸发展的产业,海运在一个国家的某一时期可能兴起,也可能衰落,这是由于不断变化的内部要素与外部发展环境共同作用而导致相对其他国家地位演变的结果。海运强国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正作为全球性竞争又关系国家安全和经贸发展的产业,海运在一个国家的某一时期可能兴起,也可能衰落,这是由于不断变化的内部要素与外部发展环境共同作用而导致相对其他国家地位演变的结果。海运强国的形成需要依托综合国力,根据国情特点形成自身发展模式和核心能力,构筑完善的海运发展内部要素与良好的外部环境,提升海运的保障性、竞争性  相似文献   

14.
正完善的海运网络是建设"交通强国"的基础。通过建设海外港口,我国国际海运网络更加完善、贸易区域覆盖更加全面、网络节点衔接更加连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交通强国",不仅充分肯定了交通运输作为兴国之利器、利国之基石、强国之先导的重要地位,也体现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眼界与自信。海洋作为世界交通的重要通道,是联结各国经贸文化交流的天然纽带。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格局不断变化,海运作为实现国际贸易的主要运输方式,必须与其形成良性互动,通过不断推进国际海运网络布局建设,保证我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贸易安全、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海事局与希腊海岸警卫队签署海事合作意向书10月15日,在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和希腊海运与岛屿政策部部长库维利斯的共同见证下,中国海事局局长许如清与希腊海岸警卫队中将STAMATIOS RAPTIS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与希腊共和国海岸警备队海上安全、海洋环境保护、海事培训和便利运输合作意向书》。为促进中国和希腊海上运输可持续发展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推动两国在更加安全、环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海运的安全与稳定越发引起全世界重视,因为海运是关乎我国国家安全与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产业,尤其是疫情以来,受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奥密克戎导致世界各国政府勒紧新冠防控举措影响,我国国际海运物流供应链的安全发展和稳定性尤其引起了全球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我国发展国际海运物流供应链的机遇及挑战,为我国发展国际...  相似文献   

17.
中外航运业税收制度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海运是国际贸易最主要的运输方式,我国外贸货物90%以上由海运完成。当今国际经济贸易不断发展,跨国公司大量涌现。国家航运综合实力已与国家利益、经济运行安全息息相关。因此健全航运税收体制是提升我国航运业在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有必要借鉴国际经验,完善我国航运业税制,保证国家对海运船队的控制能力,给国际航运业的发展提供较好的环境,促进国家航运综合实力发展,保证经济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8.
航海教育在海运国家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印度作为一个传统的海运国家,长期以来一直重视海员教育与培训。在世界船员供需格局发生重要变化的今天,印度也进一步努力提高本国海员教育培训的质量,以期在国际人才劳务市场占有较大的份额。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1月12日,中国交通运输部印发了《交通运输部关于建设国际一流中国船级社的意见》(《意见》)。这是交通运输部着眼海洋强国和海运强国建设大局,立足保障我国水上交通安全,促进航运造船等产业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提升我国海洋技术标准的国际话语权,维护国家能源与海上战略运输安全等国家海事权益,服务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海洋强国、海运强国战略实施,对中国船级社(CCS)发展目标、路径、内涵、质量、速度等提  相似文献   

20.
正确掌握和应用船舶资源管理的知识与技能是确保船舶安全营运的基本保证.我国航海院校和培训单位有必要为船员和在校学生开没这方面的培训课程.为了促进和做好"船舶资源管理"的教学培训工作.在介绍相关定义与内容的基础上,回顾和分析了该项教学培训工作的历史与近期发展.同时,根据国外开展该项工作的方法与经验和国内航运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需要,就进一步改进我国的船舶资源管理教学培训工作提出一些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