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回顾美国潜艇部队建立初期围绕潜望镜发展人们所做的各种探索,叙述美国海军所使用的第一根潜望镜和美国制造的第一根潜望镜情况,对美国潜艇潜望镜的创始人科尔摩根及其公司的发展过程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同时叙述早期潜望镜隐身术的设想和有关德国战利品潜艇的奇闻轶事。  相似文献   

2.
潜艇惯导水平阻尼误差分析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潜艇惯导的误差分析,对于其在实际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直接关系到潜艇惯性导航的输出精度.以往分析潜艇惯导的误差方法,是对误差微分方程组作Laplace变换,然后再进行Laplace反变换转变到时间域,这样做工作量很繁重.本文着重阐述潜艇平台水平阻尼误差分析的方法.通过惯导误差微分方程组特征根的分析,并结合数字计算机上绘制的曲线,能够清楚的显示出潜艇惯导各种误差量变化的大小和趋势,达到定性、定量分析潜艇惯导各种误差变化的目的.此种方法不仅可以运用在平台惯导任何误差分析中,而且具有直观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开始的时候,水面战舰的指挥官们都不理会潜艇的威胁力,那是因为没有尝到它的苦头。人们用来对付潜艇的所谓反潜武器是很滑稽可笑的,它象一根长矛,长矛的上端装着一个接触引信,士兵们象标枪运动员那样把“长矛”向敌人潜艇投去,但从来没有任何杀伤的记录。真正的第一次反潜战,发生在U-9奇袭之前。一  相似文献   

4.
水下爆炸气泡脉动作用下细长加筋圆柱壳的鞭状响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董海  刘建湖  吴有生 《船舶力学》2007,11(2):250-258
细长加筋圆柱壳是潜艇耐压壳体的主要结构,其在水下爆炸载荷之下发生的鞭状运动是潜艇结构破坏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考察不同的因素对于细长加筋圆柱壳鞭状响应的影响,该文将圆柱壳简化为一根变截面的梁,用双重渐进近似法(DAA)描述了结构的动态变形与瞬态流场的耦合作用,从弯矩的角度的考察了水下爆炸第一次气泡脉动载荷对结构鞭状响应的贡献,总结了圆柱壳上的弯矩随潜深,爆距,爆炸方位角变化的规律.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水下爆炸作用下潜艇的鞭状动响应特征,并用以改进潜艇的抗冲击设计.  相似文献   

5.
潜艇通信系统模块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范玢 《舰船科学技术》2009,31(12):86-89
潜艇模块化设计是现代潜艇技术发展的一大趋势.本文从潜艇模块化设计对潜艇通信系统模块化的要求出发,描述了潜艇通信系统模块化的任务及原则,研究了潜艇通信系统模块化设计问题,提出了潜艇通信系统模块化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6.
潜艇中电磁场环境对潜艇中的电子设备系统、武器和潜艇中的工作人员的安全至关重要。对潜艇中电磁场环境参数的准确测量对于潜艇的电磁兼容整体设计十分重要。随着计算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借助现代计算机对潜艇中的电磁兼容问题进行预测计算已成为重要手段。因此,尽量收集潜艇中的电磁数据,分析收集到的电磁数据,才能对潜艇的总体电磁兼容有着整体上的把握。本文研究了潜艇的电磁兼容管理控制技术对于我国在潜艇电磁兼容控制管理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全面介绍德国研制潜艇燃料的情况,包括潜艇燃料电池研制的经历,燃料电池潜艇的方案,第一艘战斗潜艇改装的燃料电池试验潜艇配置情况,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研制情况和水平,用质子交换膜的氢氧燃料电池系统的209型潜艇改装方案和未来的212型潜艇配置情况,对潜艇燃料电池今后发展的设想,以及值得我们借鉴之外。  相似文献   

8.
新概念潜艇及其技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新概念潜艇的概念和技术发展,内容包括:超导磁流体推进潜艇、混合动力潜艇、无人潜器、仿生潜艇、水泥潜艇、航母潜艇、自导超空化鱼雷、武器艇外布置、蓝绿激光通信等,揭示未来潜艇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潜艇作战系统战位复用设计是潜艇作战系统在操控一体化方面的重要体现。战位复用技术有以下一些优点:减少艇员配置;提高潜艇作战系统可靠性;动态扩展作战系统功能;有利于整个潜艇作战系统的维护。描述潜艇作战系统战位复用的内涵,分析潜艇作战系统采用战位复用的必要性。根据潜艇作战系统的典型战位设置,提出未来新型潜艇作战系统战位设置的设想及实现思路。最后分析潜艇作战系统战位复用技术带来的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明潜艇水下悬停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为其工程设计提供初步的理论基础,对潜艇水下悬停实际操纵运动情况进行分析,找出了造成潜艇悬停深度不稳定的主要原因。然后分析了潜艇悬停运动的特征,由此建立了潜艇水下悬停运动的数学模型及干扰力计算模型,并对潜艇水下悬停运动的控制进行了仿真研究。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与手动控制潜艇悬停相比,自动控制潜艇悬停能更好地控制潜艇深度。  相似文献   

11.
高巍  徐慧  刘子航 《船舶工程》2011,33(Z2):166-172
在分析潜艇事故记录的基础上结合专家及基层人员意见,针对潜艇风险的特点首次提出常规潜艇服役期综合安全评估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综合考虑了常规潜艇服役期内所处的不同状态及环境、人因因素、潜艇系统对潜艇安全的影响.研究成果对常规潜艇的安全风险评估与安全风险管理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选择常规潜艇的可靠性参数是开展常规潜艇可靠性工作的必要条件。针对常规潜艇的特点,确定常规潜艇可靠性参数选择的基本原则。通过分析,选择常规潜艇及其系统和设备的可靠性参数,建立常规潜艇可靠性参数体系。  相似文献   

13.
苏红宇 《船艇》2001,(4):36-36
由于现有潜艇的形状均为圆柱状结构,所以若增加潜艇的负载能力,在加大艇宽的同时,艇深也同时加大,潜艇深度加上现有的潜艇指挥台使潜艇水上部分显著增加;而仅靠增加潜艇的长度,又使潜艇在制造工艺和水动力特性等方面都受到影响。针对目前潜艇的缺点,美国正在研究一种依靠球形结  相似文献   

14.
潜艇的空气调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除了军用潜艇外,工业和旅游观光用潜艇使用量逐渐增多,研制潜艇专用空调系统与设备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介绍了潜艇空调系统与设备带来的诱人前景,以及潜艇空调系统与地面空调系统的不同之处,强调了洁净空气在潜艇中的重要性,着重介绍了潜艇空调的空气净化系统与设备,阐述了潜艇空调系统中氧气制备系统和二氧化碳的清除系统,以保证潜艇内空气的品质,减少对人体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附体对潜艇阻力性能的影响,对7种不同附体布置的SUBOFF潜艇模型进行直航运动的数值仿真,对各潜艇模型的摩擦阻力、粘压阻力和总阻力进行预报。通过数值仿真发现,附体的布置使粘压阻力显著增加。分析潜艇表面压力分布情况和潜艇周围速度场特性,对减少潜艇阻力、提高潜艇快速性和提高潜艇战斗力有重要意义,也为潜艇的初步设计和附体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大比例潜艇模型进行试验测试可有效评估、预测潜艇战技性能,从而推进潜艇研制工作。与实艇试验相比,大比例潜艇模型试验具有低成本、无人员安全风险等突出优点。本文将研究国外大比例潜艇模型试验情况,分析未来潜艇大比例模型试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全歼运输船所需这潜艇数量;潜艇数量有限时,为有效攻击运输船所需之潜艇数量及潜艇兵力的优化分配。  相似文献   

18.
陆炳哲  聂辉 《舰船电子工程》2005,25(1):20-24,88
提出了潜艇成像的全新概念。现代潜艇的获取外部图像信息的方式不再局限于潜艇潜望镜和光电桅杆,而是通过空中、水上和水下三维方式的多种成像传感器实时地向潜艇指挥员提供艇外图像信息。通过这种潜艇成像系统提供的全方位信息,这就大大提高了潜艇的作战能力同时也增强了潜艇的隐蔽性。潜艇成像系统是由8种成像子系统组成的。分别对8种成像子系统的技术现状做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印度把恢复和加强潜艇作战能力作为海军的重任,文章通过分析印度常规潜艇和核潜艇的发展,加强潜艇战力采取的措施,潜艇发展面临的问题,对印度潜艇的发展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潜艇是现代海军的主要力量之一,具有隐蔽性好、远程性及突击性强的特点。抗沉性是潜艇的重要性能之一,将人工智能和计算机仿真引入到潜艇抗沉领域是未来发展趋势,即潜艇抗沉辅助决策系统。详细阐述潜艇抗沉性的概念内涵以及常用的潜艇抗沉方法,深入分析国内外潜艇抗沉辅助决策系统的研究现状,给出典型的潜艇抗沉辅助决策系统,并对潜艇抗沉辅助决策未来发展趋势和尚需解决的技术难题进行了展望与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