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3 毫秒
1.
汽车蓄电池在充足电无负载的情况下,电量自行消失的现象称为蓄电池的"自行放电"。蓄电池的自行放电一般分为2种;一种是正常的自放电,一般情况下一昼夜的容量损失不会超过0.7%,如果此数值超过2%,则为另一种放电现象,称为故障性自放电。1汽车蓄电池正常自放电的原因1)蓄电池极板上的活性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变质导致电池自放电的产生。蓄电池极板上的材料为二氧化铅  相似文献   

2.
一辆00款奔驰S320轿车(采用W220底盘),出现仪表盘上红色的多功能转向盘故障指示灯亮,而且蓄电池会自行放电,换上电量充足的蓄电池后将轿车摆放一夜,发动机会因蓄电池的电自行放完而无法起动。  相似文献   

3.
肖永清 《汽车电器》2005,(10):36-37
蓄电池极板活性物质分别是二氧化铅、多孔金属铅.在长期使用中,蓄电池不断充电和放电,极板活性物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体积发生变化,膨胀、收缩反复进行,活性物质逐渐变得松软脱落,特别是正极板更为明显,应视为正常.有的蓄电池出现早期大量活性物质脱落,则是一种不正常现象.其特性是:电荷量下降,温升高,电解液浑浊,析气量大。  相似文献   

4.
蓄电池的常见故障,主要有电荷量降低、自行放电和充不进电等,其故障诊断方法分述如下。 1电荷量降低 蓄电池的电荷量,是指充足电的蓄电池在电解液平均温度为30℃时,以一定的电流强度连续放电10h,单格电池电压降到1.7V时所能供给的电量。通常用放电电流值(安培)与放电时间(小时)的乘积来表示蓄电池的电荷量。由此可知,电荷量降低是指蓄电池在充足电后,其所能供给的电量比正常供电量明显有所减小了的故障。[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由于蓄电池材料不可能做到绝对纯洁.而且极板与栅架物质不同,其本身会构成局部电池:同时电解液的上下程度差也会产生电位差。因此自行放电现象不可能完全避免。一般蓄电池每昼夜自行放电率不超过蓄电池额定容量的1%被认为是正常的。若超过此值即为自行放电故障。  相似文献   

6.
新蓄电池的充电,按要求应进行几次充、放电循环,使极板在储存中生成的硫化层全部变成活性物质,以达到额定容量。已充好电的蓄电池单格电压可达2.4伏或更高,之后则开始以其额定容量1/10的值的电流放电,到单格电压降至1.7伏为止。放电时,通常采用灯泡或电阻丝。其缺点是:器材的消耗量较大,放电用不着的灯泡常被烧坏;当放电以恒定额定电流进行时(一般需放十几个小时),这部分的能量白白地消耗掉。为不使这部分电能浪费,用这部分放电电流为电量不足的蓄电池充电。  相似文献   

7.
蓄电池极板硫化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红  郭忠相 《汽车维修》2001,(11):22-23
极板硫化即蓄电池极板硫酸铅硬化,它是指在极板上生成一层白色粗晶粒的硫酸铅.由于这种粗晶粒的硫酸铅会严重堵塞极板孔隙,使电解液渗入困难,蓄电池内阻明显增大,致使充、放电的电化学反应不能正常进行,容量大幅度降低,起动时不能供给起动机足够的起动电流,甚至不能起动发动机.这种粗晶粒的硫酸铅在正常充电时不能消失,久而久之,会使蓄电池早期损坏或报废.本文将从硫化的故障现象入手,着重分析产生硫化的主要原因,从而使司机及养护人员能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蓄电池进行正确使用与维护,以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8.
影响蓄电池容量的因素 放电电流。蓄电池放电电流过大时,其内部化学反映直接作用于极板表面生成硫酸铅,电解液不能及时渗入极板内部,致使极板内部大量的活性物质不能参与化学反应,从而减小了蓄电池的容量,使用寿命缩短。因此,每次使用起动机启动发动机的时间不应超过5秒,再次启动时应间歇10-15秒以上,3次以上启动时应间隔3分钟以上,以使电解液充分渗透,使更多活性物质参与反应。  相似文献   

9.
在维护和修理蓄电池时,常发现很多有故障的蓄电池,除材料和工艺方面的原因外,多数情况都是由于使用不当而造成的.例如蓄电池的外部故障有壳体裂纹、极柱腐蚀或松动等,内部故障有极板硫化、活性物质脱落、正极板栅架腐蚀、极板短路、自行放电、极板拱曲等.这些故障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给用户造成了经济上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问:蓄电池常见的故障主要有哪些?应怎样预防? 答:常见的蓄电池外部故障有壳体裂纹、极柱腐蚀或松动等;内部故障有极板硫化、活性物质脱落、正极板栅架腐蚀、极板短路、自行放电、极板拱曲等.  相似文献   

11.
<正>蓄电池是汽车用电设备的动力源,是一种可逆的低压直流电源。车用蓄电池可分为铅酸蓄电池和镍碱蓄电池2大类,铅酸蓄电池因其内阻小、安全稳定等特点,在现代汽车上被广泛采用。如果使用保养不当,蓄电池容易出现极板短路、极板活性物质大量脱落、极板硫化、自行放电等故障,直接影响车辆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12.
张惠明 《摩托车信息》2006,(23):20-21,23
笔者在对使用一年左右便相继出现不存电或自行放电的新装蓄电池进行检修后,发现其故障原因主要是使用中操作不当及其它问题所至。电启动无力或无法启动,灯光暗淡、喇叭嘶哑等属典型的亏电现象。用比重计测量电解液密度在1.20g/cm~3以下,有的甚至低于1.00g/cm~3。将蓄电池内的电解液倒掉,发现正极板呈浅红色,负极板有白色结晶体——硫酸铅,用蒸馏水清洗蓄电池内部时还有脱粉现象,因此可断定该故障的主要原因是亏电硫化,应及时采用过充电法进行恢复。具体方法是先将电解液倒掉,注入比重为1.06g~1.14g/cm~3的稀电解液,用0.1C_(36A)的电流值进行充电(C_(36)指蓄电池的额定电荷量),充电时电解液的温度不得超过45℃,当电解液中有  相似文献   

13.
所谓蓄电池漏电,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蓄电池自身漏电(称为内漏),即电荷不经过外电路,在蓄电池内部经过电解液泄放,造成漏电。充足电的蓄电池放置几天后,再次使用时发现电已耗尽,这是蓄电池自身的原因造成的,属蓄电池自身漏电。另一种蓄电池漏电是由于车载电器或线路的原因造成蓄电池放电(称为外漏),常见的隋况是收车时蓄电池电量正常,放置几天再用车时发现蓄电池电量不足,车子无法起动。  相似文献   

14.
冬季天气寒冷、气温较低,保养和使用蓄电池时应注意: a.必须经常使蓄电池保持在充足电状态,以防电解液相对密度降低而结冰,从而避免发生容器破裂、极板弯曲和活性物质脱落等故障。 b.添加电解液时,应按冬季电解液的相对密度添加(在我国,南方夏季电解液的相对密度一般为1.240~1.260,北方冬季则为1.260~1.285)。如电解液的相对密度不符合要求时,应用蒸馏水或相对密度为1.40的电解液进行调整。 c.加注蒸馏水时,只能在交流发电机向蓄电池进行充电时进行,以免水与电解液不相混合而结冰。  相似文献   

15.
蓄电池极板短路.通常先发生在一两个单格电池内,主要征兆:大电流放电时,电压突然下降;放置时该单格电解液比重和电压要比其它几格低,充电时该单格电压和比重增加不大,但温度升高很快,充电终了气泡很少或根本没有气泡。  相似文献   

16.
蓄电池是一种可逆的直接电源,具有充电和放电的功能,是供给汽车电源的主要设备,正确使用和维护蓄电池,使蓄电池为汽车提供及时足够的电量,确保汽车正常起动和运转。一、正确安装安装蓄电池时,应注意轻拿轻放,小心碰撞,以免损伤外壳。蓄电池在汽车上安装要十分牢固,以免汽车行驶时容易受振松动,造成极板活性物质脱落。通常在安装蓄电池时应注意使用橡胶垫或毛毡垫垫好。在使用过程中,要经常检查蓄电池的连接线是否牢固,以防止产生火花引起蓄电池爆  相似文献   

17.
蓄电池极板硫化的故障现象为:充电时电压升高快,易析出气泡,放电时,电压下降迅速。抽出极板检查时,正极板不呈深棕色,而呈淡褐色,负极板不是深灰色,而是灰白色。硫化了的极板导电性能差,阻碍电解液向极板内部渗透,使极板内部的活性物质不能很好地参加化学反应,因此电池容量降低,内阻增加。  相似文献   

18.
凌云·永菲尔蓄电池属第三代免维护干荷式起动型铅蓄电池。 经过保护性放电的干封式蓄电池,称之为第一代蓄电池。这种电池由于制造工艺原因,在使用时,首先必须进行初充电。初充电一般需要40~70小时,同时必须调整电解液。极板处于干燥的已充电状态和无电解液的干荷电蓄电池,称之为第二代蓄电池。第一、二代蓄电池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用户使用半个月就要补充一次蒸馏水。放置时,夏季每月一次,冬季两月一次进行补充电,补偿自放电损失。使用寿命一般为一年。  相似文献   

19.
极板硫化是铅蓄电池的一种常见故障.当蓄电池长期处于充电不足或放完电状态时,其正负极板表面逐渐形成一层很硬的粗结晶物质--二硫酸铅Pb(SO4)2,它在正常充电时不能还原为二氧化铅PbO2和纯铅Pb,导致极板硫化.  相似文献   

20.
案例217 车型:科鲁兹1.6L,配置AT变速器. VIN:LSGPC52U5AFxxxxxx.行驶里程:11002km. 故障现象:车停了3天以后出现无法启动,点火钥匙拔不出来的故障,蓄电池电压过低. 故障诊断:因为此车以前出现过几次因蔷电池电压无法启动发动机的故障,所以分析可能原因有4个:①蓄电池损坏,比如极板老化,容量已降低到额定容量的80%以下;②车主驾驶习惯,比如经常的短途行驶,这将使蓄电池没有足够的时间正常充电;③寄生电流过大,也就是存在漏电、放电的现象,比如客户加装电气设置造成寄生电流过大;④蓄电池充电系统故障,比如发电机损坏,蓄电池端子氧化,接触电阻过大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