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对中国现行出租车市场行政审批、拍卖、定额招标等主要准入模式存在的弊端进行了分析,指出出租车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应促进服务质量竞争,促进企业自身建设,促进运营模式改革,并维护行业稳定,建立一个以服务质量招投标为主要手段的出租车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对实施服务质量招投标制度需解决的政策法规配套、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经营权有偿使用制度改革以及新老政策衔接等关键问题提出了建议。实际应用表明该机制可以较好地化解政府、出租车公司、出租车驾驶员之间的利益矛盾,促进行业自身建设,加强行业服务竞争,提高行业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
城市公交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文章对公交市场的准入与退出机制进行了探索,并建立了相应的操作规程,以期促进我国公交市场的有利发展.  相似文献   

3.
城市公共交通优先(以下简称“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已有近10年,但迄今对什么是公共交通以及公交优先发展的对象、目标、内涵和路径等本源问题仍存在诸多争议和误区.对中国城市大样本数据进行收集和统计分析,建立了公共交通方式的“公共性测度”指标与计算方法,分析了出租汽车交通的定位,并首次给出公交优先的定义.引入“年人均公交乘次”和“单车每日载客人次”分析公共交通系统发展的宏观政策,比传统“公共交通分担率”指标更直观、客观和可比.最后,提出差异化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三大要素,并基于不同城市规模给出了公交优先发展路径选择的分类指导建议,还重点对其中两类城市提出了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了检验政府监管人员、企业管理者、驾驶员、乘客四类不同出租汽车客运参与主体服务质量评价的一致性,以SERVPERF模型为基础,经过修正后构建了4 大类17 个出租汽车客运服务质量评价指标,开展了杭州市出租汽车客运服务质量问卷调查,采用VIKOR方法进行了不同主体的出租汽车客运服务质量评价排序,以乘客评价结果为参照,发现政府监管人员、企业管理者、驾驶员对出租汽车客运服务质量评价偏高,其中驾驶员最为明显.结果表明,将SERVPERF模型与VIKOR方法相结合用于出租汽车客运服务质量评价排序有效,消除驾驶员的自满倾向对提高出租汽车客运服务质量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公交优先光辟出公交专用车道是远远不够的,须有综合性的整套措施。比如,公交营运主体单位退出上市公司后,政府应该给予财政补贴。据最新统计资料,美国城市公共交通的资金来源中,客票收入仅占37%,市政府补贴占34%,州政府补贴占21%,联邦政府补贴占5%,其余部分则从地方税收或发行债券中补齐。可见政府补贴占60%以上。上海政府补贴须在公交企业退市后,只有这样,公共财政才贴在市民身上,贴在社会公益性事业上,而不是股民身上。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明确政府监管人员、企业经营者、驾驶员与乘客的出租汽车客运服务质量感知差距,以杭州出租汽车服务质量调查为基础,采用逼近理想排序技术(TOPSIS)对不同参与主体的服务质量评价结果进行排序,计算出租汽车客运服务质量评价值贴近度,将出租汽车客运服务质量评价值从高到低排序为驾驶员、政府监管人员、企业经营者、乘客,发现出租汽车客运驾驶员、政府监管人员和企业经营者服务质量评价均高于乘客。结果表明,TOPSIS用于出租汽车客运服务质量评价排序有效,消除服务提供者的自满情绪有助于提高出租汽车客运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7.
沈玮 《交通与运输》2013,29(3):31-31
公交优先落到实处,既需要公交专用道、路口优先放行等道路资源的优化配置,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也需要公交经营单位提高服务质量,吸引市民乘坐,扩大公交出行在市民出行方式中的比重,改善城市交通结构。而且,还需要政府对公交政策性亏损进行财政补贴的同时,对公交服务质量进行监管,突显公益性行业的特征。本期发表5篇文章,对上述观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高翠  池璐 《交通标准化》2014,(21):46-51
经过数十年的机动化快速发展时期,面对随之而来的交通拥堵和汽车尾气污染问题,我国各大城市逐渐意识到公共交通的重要性并大力推进公交优先发展。良好的管理模式是实现公交优先的重要保障,因此结合佛山市的实际案例,对公交管理各相关要素,包括公交服务供给模式、公交场站建管模式、公交票价与补贴机制、市场监督机制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希望能为公交管理部门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客运出租汽车服务质量管理的重点,根据SERVPERF模型将客运出租汽车服务质量划分为22个构成要素.以杭州市为例进行乘客调查,采用区间估计法计算各服务质量构成要素的重要度和绩效均值及其置信区间,建立服务质量的重要度-绩效分析四象限矩阵,在95%置信水平下从12个构成要素中获得客运出租汽车服务质量重点改善的5方面内容.结果表明,客运出租汽车服务质量管理应从提高车辆档次、外观和加强安全设施配置转向改善车内卫生、治理驾驶员拒载绕道和规范驾驶员行为;采用区间估计修正传统重要度-绩效分析法,可减少问卷调查的统计误差,使客运出租汽车服务质量评价结果更加可信.  相似文献   

10.
�г��������³��й�����ͨ�滮ģʽ�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化背景下政府公交行业管理部门和公交运营企业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政府需要调整职能从而适应市场化的发展,推动市场化的进程.规划是政府的重要的宏观调控职能,市场化的背景下,原有的规划模式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市场的发展,因此,如何把握好宏观调控和市场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文中针对市场化的发展对城市公共交通行业的影响,提出了统一监督、分层规划、投标竞争的规划模式以适应其发展.文中针对线网规划的实际内容,分析了不同主体在线网规划过程中的职能调整和协调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一个城市的客运出租市场是否需要投放出租汽车和投放数量的多少,不仅影响服务质量,也影响每位出租汽车经营者的自身利益,从而影响整个.出租汽车行业的稳定与健康发展。本文对出租汽车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了统计和相关性分析,确定了自变量,采用回归模型和曲线拟合的方法建立了未来年份的出租汽车数量预测模型,预测结果和往年历史数据对比表明,时间变量的一元线性模型和实际值较接近;幂函数曲线的预测值增加较快,就呼和浩特市的具体情况,幂函数曲线的预测效果较好。本文给出了适合呼和浩特市区的出租汽车发展趋势和合理的数量预测。  相似文献   

12.
驾驶员与企业关系、运输服务质量是出租汽车行业两大核心问题。基于2013年交通运输业经济统计专项调查数据、城市客运统计年报数据以及出租汽车GPS监控信息统计等多源数据,分析中国出租汽车客运系统运营特征。以中心城市、地级市和县级市划分出租汽车服务城市的规模,以单班车、双班车和三班车划分出租汽车运营模式,总结出租汽车运力投放、日均行驶里程、空驶率、日均载客次数、利润等运营规律。基于分析结果提出3点启示:出租汽车行业改革宜根据城市的不同规模、类型进行分类指导;统筹考虑需求与供给、新技术发展并统一服务标志;兼具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双重属性,运营模式可多元化。  相似文献   

13.
"打车软件"、"预约专车"互联网技术在出租汽车行业的出现,使得长期存在的乘客打车难、非法营运屡禁不绝等矛盾更加突出,进而引发出租汽车行业是否具有垄断性、是否暴利收费等问题的讨论。为使出租汽车行业向更加安全、有效、公平、健康的方向发展,从综合交通体系的角度,围绕出租汽车运营模式、服务水准和行业管理三个方面的变革趋势进行分析。针对现状问题提出建议:一是出租汽车兼具公共交通与私人小汽车的双重属性,运营模式应多元化;二是服务应借助互联网技术,消除乘客等车与出租汽车寻客双向排队的盲目性;三是行业管理应实行法制化运作,协调乘客、驾驶人、企业等各方利益。  相似文献   

14.
不同规制条件下出租车静态市场平衡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租车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方式,能够为出行者提供快捷、舒适和直接的运输服务。世界上各大城市对出租车市场的运营均采用严格的规制,通过控制出租车牌照的发放来控制出租车辆的规模。同时,还规定了出租车费用收取的标准以及服务质量等其他方面的运营标准。为了解出租车市场的平衡机制,结合解析法和博弈论,就出租车市场在竞争市场和垄断市场等市场机制下可能出现的市场行为进行了分析,从而描述了企业和政府在不同规制条件下可能采取的相应行动。  相似文献   

15.
将Parasuranman、Zeithaml和Berry(PZB)服务质量差距模型扩展后用于分析出租汽车客运企业管理人员、驾驶员和乘客之间的服务质量感知差距,以杭州市为例进行出租汽车客运服务质量调查,发现驾驶员的服务感知值最高、企业管理人员次之、乘客最低驾驶员与乘客的感知差距超过企业管理人员与驾驶员的感知差距,且两个差距均与总体服务质量评价显著负相关;企业管理人员与乘客间的感知差距部分显著,且感知差距与总体服务质量评价结果的负相关性不显著.结果表明,出租汽车客运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评价过于乐观,改善出租汽车客运服务质量要缩小驾驶员与乘客的服务感知差距.  相似文献   

16.
卫星城市发展规模逐步扩大,与中心城市的距离也逐步增加,中心城市出租车数量的简单增加难以解决卫星城市的出租车交通出行需求.以兰州市西固区为例,针对区域出租车的运营范围、经营权使用期限、投放量、运营模式及定价方案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适合卫星城市的区域出租车方案.  相似文献   

17.
城市出租车运营网络平衡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确定城市出租车的合理发展规模,研究了城市出租车网络的运营特性与载客和空载阶段的出租车路径选择行为特征,分析了固定需求条件下出租车运营网络的供需平衡关系,建立了城市出租车网络平衡模型,以客观地反映驾驶员的搜客行为规律,表征城市道路网、出租车运营规模、出租车搜索时间和乘客候车时间的相关关系,并针对模型结构特征设计了模型求解的迭代求解算法。算例计算分析表明,算法是收敛的,模型是可行的,能根据乘客等待时间确定城市出租车的合理发展规模,有利于城市出租车网络的规划与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