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理论是抗震设计理念上的一次变革,涉及结构抗震设计的各个方面,与传统的设计理论相比主要体现了精细化、数量化和多样化(性能目标和设计标准)的特点,最终将以经验为基础的设计上升到理性和定量的设计,代表了未来结构抗震设计的发展方向。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理论是目前世界各国学术界和工程界广泛关注的课题,是抗震设计理念上的一次重大变革。本文重点阐述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并对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方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
中美日板桩码头抗震设计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板桩码头是一种国内外常用的码头结构形式,其中抗震计算和设计是一项重要内容.对中国、美国和日本码头规范中板桩码头抗震设计的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一个实例具体说明了按中国、美国和日本规范进行板桩码头抗震设计的步骤,可供修订中国码头抗震设计规范或工程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3.
张磊  程泽坤  范晔 《水运工程》2013,(10):133-137
针对境外高桩码头结构在强震作用下的抗震设计问题,建立一套适应境外抗震设计习惯和境外咨询公司认可的 方法是十分必要的。结合三航院承担的拉美地区某高桩码头的抗震设计以及与境外咨询公司的沟通交流情况,重点介绍了 高桩码头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和技术细节,可供海外工程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桩基与上部结构的连接形式一直是高桩码头设计中的重要一环。尤其是在码头抗震设计中,合理的桩与上部结构连接形式不仅能确保桩基与上部结构间力的有效传递,而且还能充分发挥结构位移能力,并对上部结构形成能力保护。我国桩基规范虽然对钢管桩与上部结构连接形式做了相关要求,但却没有提及具体的计算方法及地震作用下的设计要求。探讨美标抗震设计中几种钢管桩与上部结构连接形式。  相似文献   

5.
海外有些港口项目位于强震分布带上,抗震设计就成为结构设计的关键点,也是控制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本文综合论述了不同国际标准体系下,高桩码头结构抗震分析的设计方法及设计要点,并针对规范使用过程中的细节问题进行了对比与总结。重点阐述了抗震设计一定要基于工程所在地的抗震标准和规范进行的观点。以菲律宾某项目为例,梳理了抗震分析的设计步骤。最后对抗震分析的社会经济性进行了探讨。本文提出的高桩码头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可以为类似工程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贺飞 《珠江水运》2014,(13):58-59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于港口码头结构的抗震设计的关注度也在逐渐地提高。为了避免地震对港口码头带来的经济损失,就应该强化其抗震能力,这也是海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首先分析了港口码头结构,然后对港口码头结构抗震设计的具体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最后通过工程实例,详细探讨了高桩港口码头结构的抗震设计,希望能够为今后的港口工程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水道港口》2021,(1):104-113
重力式码头是一种常用的码头结构形式,其因施工简单、对荷载适应性强等优点在国内外港口结构中被广泛采用,其中抗震设计是一项重要内容。对比分析了中国规范、PLANC标准关于重力式码头抗震设计方面的差异,并通过实例进行了验算,此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对同一结构,中国规范和PLANC标准抗震验算不同,但结论和趋势相似。研究成果可为海外项目重力式码头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向上 《水运工程》2011,(9):50-54
地震中桩基础一旦发生损伤或破坏,会带来地震后桥梁安全排查困难和抢修时间长等问题,而且因基础加固难度大和加固成本高,还会严重影响灾后的恢复工作。因此,许多国家越来越重视桥梁基础的抗震储备。但是,这一理念在我国尚未得到普遍认识,导致我国桥梁桩基础结构普遍偏弱,其抗震储备低于桥墩。通过分析桥梁抗震设计原则,比较中日两国典型桥梁下部结构的配筋以及分析典型桥梁的非线性地震响应,阐述桩基础抗震储备对桥梁结构抗震安全影响。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美国重力式结构抗震设计的方法,比较了与我国重力式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的差别。分析表明,美国重力式结构抗震设计与我国抗震设计在地震系数的确定、动土压力计算及其土压力作用点的确定、土中水影响的考虑等方面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10.
基于位移的高桩码头抗震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美国高桩码头抗震设计规范的基础上,从设计流程、设计地震动和性能目标、材料特性、结构分析模型、抗震分析方法等方面,介绍了高桩码头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并对规范采用的方法及有关问题进行解释,通过一个工程案例说明高桩码头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的实施过程。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可以很好地实现多地震水平、多设防目标的抗震设计思想,是目前和未来高桩码头抗震设计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以我国、美国和日本的港口码头设计规范、手册为基础,对我国、美国和日本港口码头抗震设计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同时介绍了国际航运协会标准《港口结构抗震设计指南》的有关规定。该系列论文共分6部分,此为第1部分,主要介绍了我国、美国、日本港口规范、手册中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方法发展的基本过程和情况及国际航运协会标准《港口工程结构抗震设计指南》(2001)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美国土木工程协会ASCE/COPRI 61-14《码头抗震设计标准》的设计要点。该标准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根据码头对地区经济的重要性和震后修复的必要性,规定了高、中、低3种设计分类;2)采用了运营水平、偶遇水平和设计地震3个地震水平的抗震设计方法;3)除了基于力的设计方法外,还规定了基于位移的设计方法;4)引入了“能力保护”的思想,以减少地震对码头结构的破坏。结合国内外抗震设计规范现状,提出了对我国水运工程抗震设计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水道港口》2019,(5):578-582
高烈度地震区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强震作用下发生损伤破坏不可避免,针对当前结构薄弱部位普遍采用的抗震措施,基于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分别研究了结构表面配筋和采用超高韧性混凝土(UHTCC)的地震动损伤破坏特征,对比了两种抗震措施下的结构顶部位移、表面损伤特征,分析了不同配筋面积和UHTCC加固面积的效果。结果表明,纤维掺量与配筋率相同的情况下,配筋和UHTCC对于结构损伤的降低程度接近,都能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相比而言,UHTCC对裂缝开度的限制更好。  相似文献   

14.
鉴于美国各州最流行的公路结构物在地震作用下结构易损性的评估方法,以及改进结构性能的加固改造措施,了解当前最新技术评估方法的发展情况。同时在一些分类和系数取值上与当前中国最新颁布《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作对比,对于当前国内桥梁抗震评估方面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我国、美国和日本的港口码头设计规范、手册为基础,对我国、美国和日本港口码头抗震设计的方法进行分析,同时介绍了国际航运协会标准《港口结构抗震设计指南》的有关规定。该系列论文共分6部分,此文为第2部分。分析和比较了我国规范、美国指南、日本规范和《港口结构抗震设计指南》中港口水工建筑物的抗震设防原则、设防目标和设防水准、建筑物的设防类别。结果表明:国外标准基本都采用多设防标准的抗震设计方法,根据港口水工建筑物的重要性和性能要求划分了不同的抗震等级。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直接以位移为设计参数的抗震设计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且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逐渐成为了实现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思想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将对基于位移的结构抗震设计方法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建立一套适合境外码头抗震设计方法是十分必要的,以土耳其某全直桩码头结构为研究对象,结合土耳其抗震设计规范、美国码头结构抗震规范(美标)及欧洲规范8:结构抗震设计(欧标)等抗震规范,重点介绍了码头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及技术细节,同时采用SAP 2000有限元软件对结构进行抗震计算分析。设计流程可为海外港工结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孙艺  孙国罡 《水运工程》2014,(2):200-203
随着国外工程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工程涉及到抗震设计,而我国水运工程抗震规范与国际规范的规定相距甚远,抗震设计成为设计审批通过的一大难题。基于此,收集并归纳了国际上水运工程挡土墙抗震设计地震系数的规定,为海外工程港工结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为其顺利通过审批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港口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的发展(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贡金鑫 《水运工程》2012,(11):57-62
以我国、美国和日本的港口码头设计规范、手册为基础,对我国、美国和日本港口码头抗震设计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同时介绍了国际航运协会标准《港口结构抗震设计指南》的有关规定.此系列论文共分6部分,该文为第5部分,分析和比较了我国、美国和日本规范中高桩码头的抗震设计方法.比较表明:对于高桩码头抗震设计,我国规范和美国规范采用反应谱法确定地震力,日本规范则将地震危险性分析得到的结果作为输入的地震波,根据结构的反应确定地震系数.美国规范给出了多种码头变形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0.
对国内外桥梁抗震理论的发展进行了探讨,结合我国汶川地震对桥梁破坏的情况,阐述了桥梁抗震设计的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