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高速磁浮铁路系统的技术特点,分析磁浮线路平纵断面设计参数的确定方法与原则,通过借鉴高速轮轨铁路平纵断面设计参数的研究方法,从舒适度条件出发,提出了高速磁浮线路平纵面设计参数的建议值,为高速磁浮线路平纵面设计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预测高速磁浮列车引起的地面振动响应及其衰减规律,建立了高速磁浮车桥相互作用模型和磁浮线路桩基基础有限元模型,将磁浮车桥系统动力学仿真获得的车辆动态荷载输入基础有限元模型,计算了高速磁浮车辆引起的地面振动响应.计算结果表明:磁浮车辆引起地面振动响应的衰减规律与轮轨交通车辆的衰减规律基本一致,但在距离线路中心25 m左右没有反弹区;行车速度对磁浮线路地面振动的影响较大,当时速由125 km/h提高到430 km/h时,相同观察点处地面振动级增大约10 dB.  相似文献   

3.
高速磁浮交通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运输方式。其安全、高速、舒适和清洁、节能等巨大优势,将是未来交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牵引控制系统是磁浮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为磁浮列车运行提供了精确的牵引力和制动力,SIMADYND作为磁浮牵引控制系统的核心控制单元,本文基于上海磁浮线,对其应用设计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在应用优势和改进设计的等方面提出了看法,并对上海磁浮线牵引控制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轨道交通》2009,(2):86-87
北京控股磁悬浮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北控磁浮公司)是北京控股集团下属公司。自1999年开始,北控磁浮公司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合作,组织联合国内铁路、航空、汽车等相关领域最具优势的工程化研究、设计、生产和建设单位,以实现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国产化、世界领先的磁浮交通产业化为目标,进行中低速磁浮交通技术工程化研发。经过10年努力,北控磁浮公司投资并组织建设了长沙204米试验线和唐山1.547公里试验示范线,研制了试验车、工程化车和实用型列车。目前车辆已经成功试验运行3万余公里。  相似文献   

5.
上海磁浮示范运营线,引进德国常导长定子磁浮系统技术。磁浮轨道作为定子系统,列车是高速运行的转子,牵引控制系统对列车速度进行控制,因此磁浮交通是个巨大的直线电机系统。关键词:关键词磁浮列车,定子,直线电机,矢量变换  相似文献   

6.
磁浮轴承系统的数学模型与控制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磁浮轴是一种依赖电磁力支承转子的新型无接触轴承,与传统油润滑轴承相比,具有许多优越性。介绍了磁浮轴承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在建立磁浮轴承一对径向定位电磁铁单自由度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对该不稳定系统进行了PID补偿控制,研究了控制器参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高速磁浮的设计理念、技术背景和应用场景为基础,利用包含多粒度粗糙集的多级可拓评价法对高速磁浮系统进行综合评判,直观反映高速磁浮系统的综合优良等级.首先从运行速度、舒适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以及社会战略性6个角度对影响高速磁浮系统的因素进行分析,确立15个特征评判指标,并且建立高速磁浮系统的综合评判指标体系;其次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多粒度粗糙集对高速磁浮不同评判指标进行综合赋权,弥补单一主观或客观赋权方法的不足;最后将多级可拓评价法以及模糊评价法分别运用到高速磁浮的系统综合评判中.理论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高速磁浮系统的综合评判等级为"良好".同时相较于模糊评价法,包含多粒度粗糙集的多级可拓评价法在高速磁浮系统综合评判中更加精确客观,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实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轨道交通》2014,(5):15-15
5月16日上午,国内首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浮交通线路一长沙火车南站至长沙黄花机场磁浮工程在长沙南站东广场开工建设。长沙磁浮工程投资估算总额大约42亿元,线路总长18.54公里,设计时速100公里,是目前世界上中低速磁浮投入商业运营最长的一条线路。  相似文献   

9.
为满足磁浮运行控制系统对于列车高速运行条件下通信实时、大容量的需求,基于确定与随机Petri网(deterministic and stochastic Petri nets, DSPN),根据38 GHz毫米波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其通信故障模型;按照信息帧的发送、冗余结构处理、双通道传输以及选择表决的整个传输过程,建立了车地下行链路数据传输模型.对磁浮车地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及系统延时进行了形式化分析,结果说明,磁浮38 GHz毫米波无线通信网络无故障概率达99.452%,故障平均修复时间达373.80 ms,满足高速磁浮车地通信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磁浮车辆与轨道梁相互作用不同于轮轨列车在于电磁悬浮取代了轮轨关系,磁轨关系是磁浮系统动力学研究的关键.通过对有源主动控制的电磁悬浮力特性研究,探讨了电磁作用的基本规律,为线性化磁轨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并通过动力学数值模拟表明这种处理具有足够的精度,为开展磁浮车辆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低速磁浮车辆动力学建模与导向机构仿真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低速磁浮车辆结构及其运动学关系基础上,利用SIMPACK软件,建立了含主动悬浮控制的76个自由度的磁浮车辆虚拟样机模型,开展了基于整车动力学的低速磁浮车辆导向机构仿真分析,研究了T形臂、横向滑台及两者之间的运动学规律。仿真结果表明:在300 m半径曲线和三转向架结构条件下,为了保证磁浮车辆顺利通过曲线,磁浮车辆导向机构前T形臂长度应大于后T形臂长度,两者比值的优化区域在1.50和2.00之间;车辆头尾T形臂相对于车体的转角幅值大小基本相同,方向相反,对应滑台的横向位移曲线形状与幅值基本相同;同一转向架前后滑台的最大横移量之比等于前后T形臂长度之比。  相似文献   

12.
深受海内外关注的沪杭磁浮交通项目的经济可行性自其立项至今一直是社会各界争论的热点问题。本文参照上海磁浮的运营现状,客观估计沪杭磁浮交通项目的预期现金流量,通过设定预期回收期倒推客流量的方法展开分析,认为影响该项目效益的决定性因素是客流量。  相似文献   

13.
磁浮交通项目造价已成为目前社会各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通过上海磁浮示范运营线工程造价的研究分析,从系统学的角度思考关于高速磁浮系统造价的表现特征,指出对造价技术经济指标表现出的整体涌现性是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中低速磁浮车辆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电磁悬浮型中低速磁浮列车的工作原理,阐述了中低速磁浮各核心子系统(悬浮导向系统、牵引电机、走行机构、制动系统、轨道-桥梁结构等)的技术特征,综合分析了各子系统存在的技术问题和解决方案;梳理了 日本Linimo列车、韩国EcoBee列车、长沙磁浮快线、北京磁浮S1线和西南交通大学自主研发的(悬挂)中置式磁浮列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中国首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浮铁路——湖南长沙中低速磁浮快线上线试车,速度可达每小时100公里。这条磁浮快线连接长沙火车南站和长沙黄花机场,全长18.5公里,2014年5月开工建设,目前已进入试运行"冲刺"阶段,明年春节前后试运营。长沙磁浮快线是中国首条自主研发的磁悬浮线,将使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公司自主研  相似文献   

16.
介绍中国科学技术部与德国联邦交通、建设和住房部在签署磁悬浮铁路技术领域开展交流与合作的备忘录基础上,由中国科技部高新司能源交通处和德国联邦交通、建设和住房部磁浮项目处具体组织的双边合作与交流.通过多次工作会议,双方交流了上海项目和德国磁浮项目的进展情况并推动安排了一些合作项目,包括支持上海线单线示范运行的安全认证与审批,TVE线和上海磁浮示范线噪声对比测试,上海线磁浮列车运行舒适性,会车空气动力测试等合作项目.双边交流与合作对于上海线的建设和磁浮技术的进一步研发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方便、快速地分析多点输入轨道车辆的平稳性,基于虚拟激励原理,提出了平稳性分析方法。当车辆系统受多点全相关随机激励时,应用此方法将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响应功率谱矩阵的计算化简为两个矢量相乘,利用所获得的功率谱和随机振动中的反演技术,分析轨道车辆的平稳性指标。以TR08磁浮车辆为原型,建立了磁浮车辆的垂向动力学模型,运用虚拟激励分析方法计算了磁浮车辆的响应功率谱。在频域中,磁浮车辆车体中心处的Sperling指标为1.653,车辆的平稳性等级为优,通过反演运算获得了响应的幅值谱和时间历程,分析过程简单,计算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8.
《轨道交通》2009,(8):55-55
北控磁浮在此次CRTS CHINA 2009展会现场搭建了新颖的个性化展台,采用了视频、宣传册、展板等多种展示形式,宣传中低速磁浮交通的特点、研发运作模式、研发成果和产业化前景。特别是在展台前安稳运行的磁悬浮列车模型,吸引了不少展商及专业观众的目光。  相似文献   

19.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5,40(2):276-276
2005年3月12日,西南交通大学为国家磁悬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吴详明举行了顾问教授聘任仪式.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周本宽教授为吴详明主任颁发聘书,吴详明教授愉快地接受了聘任.聘任仪式之后,吴教授作了《上海磁浮运营线的建设与磁浮技术的发展展望》的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20.
基于柔性轨道研究了随机不平顺下磁浮车辆的动力学特性, 在将轨道受力分解为分段链式结构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磁浮车辆垂向悬浮稳定性分析方法, 定义了不同悬浮力作用于各自悬浮点时柔性轨道的振动固有频率和模态矩阵; 建立了轨道分段链式结构的离散形式和轨道结构的运动方程, 采用虚拟激励法将轨道不平顺产生的随机激励转化为系统输入激励, 并将轨道随机高低不平顺作为振动激励源进行车轨振动控制; 在不同反馈控制参数下采用电压反馈双环PID控制器数值仿真车辆的悬浮状态, 并分析了轨道随机不平顺激励下反馈控制参数对磁浮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当磁浮车辆速度为50~80 km·h-1, 位移反馈参数、速度反馈参数和电流反馈参数分别为140 000、50、500时, 车辆可以从起始间隙16 mm快速定位到平衡位置间隙9 mm, 在2.2 s时即可稳定悬浮, 系统的超调量和稳态误差分别为1.50和0.13 mm, 且系统振动频率趋近于0;当位移反馈参数、速度反馈参数和电流反馈参数分别为15 000、50、400时, 磁浮车辆在轨道随机不平顺作用下的悬浮稳定性变差, 系统在9 s左右逐渐趋于稳定, 但仍旧在平衡位置上下浮动, 且系统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值分别为7 Hz和0.5 mm; 当磁浮车辆的速度超出50~80 km·h-1时, 第1组反馈控制参数不再适用, 磁浮系统在1.7 s左右发散, 车辆失稳, 表明在不同车辆速度和反馈控制参数的作用下, 轨道随机不平顺能显著影响磁浮车辆的悬浮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