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分析了48例经病理证实,直径≤3cm小肺癌的CT表现。认为支气管壁的局限性增厚、管壁内面不平在有小的局部隆起,管腔狭窄变形及单侧性肺门区小肿块是早期中心型肺癌的主要CT征象;分叶征、棘状突起、空泡征和胸膜凹陷征是周围型小肺癌的主要特征。CT在发现和显示肺癌的特征方面比普通x线敏感,表明薄层CT扫描是诊断小肺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晚期食管癌CT检查及其征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中晚期食管癌及其扩展的CT表现。回顾性研究1993年1月至1995年11月间在我院做CT检查的38例晚期食管癌病人。食管癌CT表现;1.肿瘤显示,食管壁厚厚〉5mm,Moss和Halversen标准及软组织肿块形成;2.食管癌的扩展:主动脉侵犯,奇静脉及心包侵犯;气管和支气管侵犯,呈管腔后壁内凸,不规则,管壁增厚,管腔不规则狭窄及瘘道形成,提出气管受侵的“气管食管旁沟填塞征”;食管纵隔瘘伴纵  相似文献   

3.
物理疗法治疗骨化性肌炎2例报告刘珊珊(西安第一附属医院理疗科西安710061)病历摘要例1,男20岁,学生。因不慎跌倒致左肘关节脱位,手法复位1月后,左上臂肿胀,肘关节活动受限就诊。检查见左肘窝上端有一8cm×6cm大小的硬块。局部穿刺抽出2ml陈旧...  相似文献   

4.
作者总结了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CT表现,并对其中4例漏误诊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胆囊壁不规则增厚、胆囊腔内结节和胆囊区肿块是胆囊癌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征象。薄层增强扫描是提高CT诊断率和减少漏误诊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心脏病大室间隔缺损(缺损直径大于主动脉直径之半或缺损面积大于1cm2/m2体表面积)患者有20%左右将于2岁后逐渐发展肺血管病变,产生重度肺动脉高压,其手术危险性明显增加。近年来,对室间隔缺损(VS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SPH)的外科治疗尚有争论。本文对1984年5月至1998年1月收治的82例VSD±SPH手术疗效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我们的体会讨论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82例中,男50例,女32例;年龄2~12(62±23)岁,体重10~31(20±43)kg。静息时紫绀…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经CT扫描及病理证实的胰腺癌93例,重点讨论直径≤3cm的小胰腺癌CT诊断。表明胰腺轮廓及实质形态变化,胰头不规则轻度增大或有小的局部隆起,钩突圆隆变形,胰管胆管扩张等是早期胰腺癌的重要征象。提示动态薄层扫描是胰腺癌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其确诊率为83.3%。  相似文献   

7.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32 例早期胃癌及癌旁粘膜和24 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中bcl 2 的表达同时进行检测,结果癌旁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中不典型增生、单纯增生、腺体扩张和癌旁肠化均显示bcl 2 高表达,与癌无显著差异( P> 005),应视作癌前病变。bcl 2 在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周围正常粘膜( P<001),提示bcl 2 高表达是胃癌发生的早期事件,在胃癌发生上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胃癌早期诊断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8.
纵隔型肺癌的X线及CT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高对纵隔型癌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常规X线检查摄正侧位胸片。体层摄影检查11例。CT检查采用PICKER-2000CT机,自肺尖至膈顶用层厚,层距均为10mm连续扫描。CT增强检查8例。结果纵隔隔型肺癌X线表现:病肿阻塞较大支气管致肺叶不张紧贴于纵隔上,并包裹肺门肿块或纵隔肿块,隐匿性肺癌,X线平片仅可见纵隔增宽呈波浪状。纵隔型肺癌的CT表现;可清楚显示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缘。受累支气管的情况,肿  相似文献   

9.
利用所得引理,得到以下的系数为实连续周期函数的微分方程y'=f(t,y)=A(t)y^m+B(t)y+c(t)(m∈N,m≥2)周期解的存在性和个数定理,同时给出了上面方程的周期解曲线与方程A(t)y^m+B(t)y+c(t)=0的实分枝曲线之间的关系。本文中的一些结果包含了以往文献中的相应结果。  相似文献   

10.
在腹主动脉狭窄所致心肌肥大模型上,分别于2h、8h、12h、48h、1 周、2 周用形态学计量法(Morphom etry)检测单位体积心肌细胞核数[N(n)v]和每核平均细胞体积[V(m )n];用核酸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原癌基因C m yc表达强度。结果显示:手术组与对照组相比,N(n)v 和V(m )n 2h、8h、12h 时无显著差异(P> 0.05),48h、1周、2 周时,手术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 0.05);原癌基因C m yc 2h 开始在手术组左室心肌细胞中表达,8h 达高峰,48h 消失。提示原癌基因C m yc与压力负荷所致左室心肌肥大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以往对脑积水患者多采用放射性核素脑脊液循环显像 ,本文采用脑血流灌注显像研究脑积水的影像特征 ,着重于观察脑积水形成后对脑血流灌注和脑功能活动的影响。目前国内少见对小儿脑积水的99mTc 双胱乙酯 (99m Tc ethyl cysteinatedimer ,99mTc ECD)显像诊断报告 ,本文对 2 0例临床确认的脑积水患儿进行99mTc ECDSPECT脑灌注显像 ,并与X CT进行对比分析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正常对照组 10例 ,男 6例 ,女 4例 ,年龄 3~ 11岁 (平均 5岁 ) ,均经临床和CT检查排除…  相似文献   

12.
bcl-2基因为一原癌基因,位于18号染色体q21,编码结构为239个氨基酸多肽。它的重排与淋巴瘤和白血病有关,且与预后有一定的关系。我们采用荧光标记的抗bcl-2单克隆抗体及流式细胞仪检测了3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单个细胞bcl-2的表达,并探讨了bcl-2表达的临床意义。材料及方法1研究对象我院1997年2月至1998年7月收治的36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初发34例,复发2例(均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男25例,女11例,年龄12~70岁(平均39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  相似文献   

13.
报告32例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患者MRI、CT和诱发电位的对比结果。各项检查中以MRI异常率最高(84.3%)。3项诱发电位(VEP、BAEP、SEP)检查的异常率虽低于MRI,但3项检查中至少1项异常的异常率为81.25%,CT仅为42.3%。认为MRI与诱发电位结合应用可有效地为MS提供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76例肾癌患者的CT诊断和分期白芝兰,齐乃新,刘希明(西安第二附属医院CT室710004)CT对肾癌的诊断、鉴别诊断,尤其是分期有重要价值。现报道我院1988~1995年经CT检查、病理证实的76例肾癌患者的资料,分析CT对肾癌诊断与分期的准确性。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肾恶性肿瘤的超声所见,探讨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方法。方法 11例患者均进行B超检查,部分行彩超,选择性肾动脉造影,IVP,CT,MRI等检查,8例行手术切除和病理检查,将所有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超声正确诊断肾细胞癌7例(100%),肾盂癌2例(50%),漏诊肾盂癌2例(50%),结论 超声对肾恶性肿瘤的诊断是准确和方便的,可作为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对5O例癫痫患者的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头颅CT扫描(CT),脑电图(EEG),作对比分析后表明;EEG对确诊癫痫有较高价值,尤其是原发性癫痫;MRI及CT对继发性癫痫在定位上优于EEG,尤其MRI具有分辨率高,伪影少,定位准的优点,为及时确诊,合理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胰腺癌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对76例胰腺癌的CT表现进行分析并与术现理结果对照。结果 ①胰腺癌在CT上表现为低密度的肿块,不强化或强化不明显,肿块边缘不规则强化;②胰头癌可引起胆总管、胰管的扩张;③胰腺癌多伴邻近血管及脏器受侵。结论 CT能正确评价胰腺癌及胰周浸润,是判断胰腺癌能否手术切除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8.
宫颈妊娠比较罕见。本文报道三所医院1980年6月至1994年6月收治的宫颈妊娠4例,重点讨论有关诊断与处理问题。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4例患者年龄分别为26、28、29和35岁,均有2次或2次以上人工流产史。其中尚未生育者1例,2例为孕3产1(人工流产2次),1例为孕4产1(人工流产3次)。2 临床症状及体征 4例停经35~80d不等,均有停经后阴道不规则流血,从流血至就诊时间最短2d,最长25d。2例伴有下腹坠胀疼。妇科检查均有宫颈肥大、质软、其中2例呈桶状,2例呈葫芦状。3 辅助检查 4例血…  相似文献   

19.
1 TheUnivariateConvergenceTheoremonRationalInterpo-lationArationalfunctionrnm(z)issaidtohavetype(n/m)ifithastheformrnm(z)=pn(z)/qm(z),qm(z)0wherepn(z)isapolynomialofdegreeatmostnandqm(z)isapolynomialofdegreeatmostm.Concerningtheconvergenceofthe(n/m)…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50岁以下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特点及危险因素对其发病率和死率的关系。方法 采用年份分组,组1年龄〈50岁39例;组2年龄〉60岁40例作为对照。比较2组性别、冠心病危险因素、病变特点、病死率关系。结果 50岁以下MI病人前壁、前间壁部位梗互率(51%)高于组2(32.5%),2组差异有显著性。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组1中有冠心病家族史明显高于组2。随访:且1.3%死亡;组2.20%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