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浅谈高速公路桥涵台背注浆加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玉庭  胡芳 《山西交通科技》2004,(A01):107-107,109
重视台背注浆,对桥涵构造物两侧台背填方实施注浆加固,其目的是增大台背填方密实度,减少台背沉降量,缩小台背与桥涵构造物的差异沉降,消除台背下沉引起行车的不良后果,从而避免了桥头跳车现象,确保台背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2.
桥涵台背回填施工不当,则很容易引起桥头跳车现象,从而降低舒适度甚至影响行车的安全。因而通过分别从分析桥涵台背回填施工质量控制要求、桥涵台背回填施工质量控制策略以及桥涵台背回填施工技术要点三个方面就桥涵台背回填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实践证明,台背回填施工工艺的选择和台背回填压实度的保证是路基工程质量的关键.只要桥台、构造物台背回填在施工过程中方法得当、措施得力,结构物台背处不均匀沉降就会较小.  相似文献   

4.
根据公路修建的实践,对高等级公路台背回填的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台背回填的施工、设计,强调了台背回填应分层填筑压实的观点,阐明了台背回填材料应认真选择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伍亮 《交通标准化》2014,(6):63-64,68
为处治桥头台背路堤,以避免桥头跳车现象的发生,应用夯击能的传递机理,采用强夯法加固台背路堤,桥头台背路堤质量得到大大提高。经过对多种方法的试验和评价,证明强夯法处治桥头台背路堤是目前为止相对较好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桥台台背回填是公路路基填筑问题中的一个难点,如果台背回填处理不好,往往会出现桥头跳车现象,不但对行车平顺性和安全舒适性造成危害,而且严重影响车辆及桥梁的使用寿命。为此,在公路设计与施工中,处理好台背回填是极其重要的。本文以都汶高速A、B段为例,分析了台背回填存在的质量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台背回填和压实质量,辅以压浆、桥台搭板技术等治理台背跳车弊病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谢晨光 《交通标准化》2012,(16):139-140
结合实践经验,分析桥涵等构造物的台背一般性处理,介绍桥涵台背及其构造物的回填方法,并对桥涵等构造物的台背处理方法进行研究,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
涵洞又被分为明涵和暗涵两种。很多高速公路因为涵洞台背回填不当而出现交通事故。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台背回填在涵洞的施工过程中属于工程量较大的环节,也常常是人们很容易忽视的环节,因此,研究涵洞台背回填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涵洞台背的材料以及方法、涵洞台背回填的施工工艺作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石灰碎石挤密桩在台背回填加固中的技术要求,通过对昌铜高速公路一座大桥桥台台背回填的工程检测实例,验证了石灰碎石挤密桩在台背回填加固中的应用效果,对台背回填加固技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公路桥涵台背回填设计与施工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桥涵台背回填处沉陷及跳车的原因,台背回填应作为单项进行设计,要合理有效地确定桥涵台背回填处刚柔过渡段,并选择易于压实且具有相当刚度的回填材料,同时要加强现场施工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消除或减少桥涵台背回填处的沉陷及跳车问题.  相似文献   

11.
鉴于结构物台背回填沉降对公路质量和安全的严重影响,对结构物台背填土下沉原因进行分析,探讨了切实可行的处理措施,提出关键是施工单位应提高质量意识,强化施工质量管理,在施工中严格遵守规范、设计和有关文件,在回填施工中控制好台背回填的每道工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2.
以重庆盘溪路大石坝立交工程为例,从温度场理论出发,研究了冬季降温产生的温度应力对如桥台结构的大体积混凝土应力变化的影响;应用有限元软件对桥台背面进行切缝处理,研究切缝后的桥台应力场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桥台的外侧受温度影响比内侧受温度影响更为敏感,在降温时候外侧更容易开裂,在桥台背面适当位置增加竖向切缝后,桥台的温度应力集中现象将获得释放。  相似文献   

13.
郭鑫 《北方交通》2007,(10):57-58
针对一座高填土暗板桥薄壁式桥台的情况,对背墙进行了受力分析,并进行了抗弯承载力和抗剪承载力的验算,以校核背墙的构造尺寸及配筋是否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4.
在对梨温高速公路B8-2标段上丰岭大桥桥梁台背回填时利用石灰(碎石)桩进行加固,经加固前后重型动力触探试验(SPT)段现场沉降量检测,以及一年半的行车考验,表明此标段基本消除了桥头跳车现象,桥梁台背回填加固取得了成功,提高了道路的服务功能和使用品质.  相似文献   

15.
文中通过对高速公路桥头跳车原因的归纳分析,结合工程具体实践对桥头台背从路堤沉降、台背回填、桥头搭板和台背压浆等四个方面综合处治措施进行了探讨研究,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软土地基桩柱式桥台位移影响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桩柱式桥台因软土地基引起桥台位移,并出现了一些病害,桥台位移严重地影响桥梁上部结构的安全。本文通过分析桥台桩基与地基的相互作用,以及软土地基桥台后填土对桩基产生的桩侧土抗力,阐明了由此而引起的桥台位移影响及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强震和温度作用下,整体桥台产生的水平往复大位移对桥台与台后填土相互作用的影响,进行了整体桥台-H形钢桩-土相互作用拟静力试验,并基于试验结果研究了大位移作用下整体桥台后土压力的分布规律;根据台后土压力分布,提出了台后土压力合力作用点位置与加载位移之间的关系式,并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改进的整体桥台后土压力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正向加载(桥台挤压台后土)时,台后各处土压力随加载位移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台背处和台后20%桥台高度处土压力受桥台位移的影响更大,沿深度方向呈梯形分布;台背处土压力分布中,由于台底H形钢桩的约束,最大土压力位于入土深度0.875 m处,台底位置的土压力则略有减小;台后60%桥台高度和1.4倍桥台高度处土压力受桥台位移影响较小,沿深度方向呈三角形分布;负向加载(桥台背离台后土)时,台后土压力沿深度方向呈三角形分布,且台后各处土压力与加载位移不相关,其值相对于正向加载时可忽略;水平往复大位移作用下,整体桥台后土会产生脱空现象,脱空范围超过桥台高度的37.5%;台后土压力沿纵桥向呈指数型衰减,且相比小位移作用下衰减得更快;台后土压力合力作用点位置随加载位移的增大而逐渐降低,且台后土压力系数与加载位移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现有土压力计算方法未考虑桥台位移的影响或认为台后土压力在桥台发生小位移时随桥台位移的增大而增大,发生大位移时则基本不变;提出的土压力拟合公式的判定系数为0.92,计算值与试验值的相对误差为6.2%,可作为现有土压力计算方法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8.
为了确定整体式桥台后土体在水平方向往复位移作用下的最终土压力,针对5组整体式桥台模型试验进行了有限差分数值模拟反分析;采用能够反映土体在小应变区间上高模量和高度非线性刚度特性的土体本构模型,考虑土体与桥台之间的界面特性,通过在桥台顶部施加水平位移,反分析模型试验中经过不同循环次数的台后土压力测量结果,获得了相应的土体小应变刚度参数,揭示每组试验中桥台后土体小应变刚度在往复加载过程中的演化规律;在此基础上,针对铰支座和扩展基础这2种不同的桥台底部约束条件,分别提出了估算整体式桥台后土体小应变刚度增大倍数的公式,进而提出了考虑桥台与土相互作用的整体式桥台后最终土压力的设计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当桥台底部为铰支座时,往复加载前后土体小应变刚度增大倍数随桥台顶部相对位移的增大而增大,随桥台后砂土相对密度的增大而减少;当桥台底部为扩展基础时,土体小应变刚度增大倍数虽然也随桥台顶部相对位移的增大而增大,但增幅明显小于桥台底部为铰支座的工况,并且受桥台后砂土相对密度的影响不大;相比英国设计指南PD 6694-1,提出的公式能够考虑上述多个因素的影响,并能较好地预测出不同模型试验反分析得到的土体小应变刚度增大倍数,可为整体式桥台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