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论述延长朔黄铁路小半径曲线钢轨使用寿命采取的综合技术措施,开展曲线钢轨非对称型面打磨、曲线钢轨润滑、采用优质钢轨、轨道结构优化等研究与试验。阐述试验段设置原则和轨道结构配置等,并在朔黄铁路设置试验段,验证重载铁路小半径曲线钢轨减磨综合技术措施。通过分析试验段与对比段的减磨效果,以及与既有磨耗数据对比,钢轨减磨综合技术措施效果明显,并建议对打磨型面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2.
从北美铁路钢轨标准、钢轨的选用及使用寿命、美国交通运输技术中心及试验场钢轨试验、钢轨焊接和伤损修复技术、钢轨养护维修技术、换轨周期等方面,介绍北美重载铁路钢轨技术。通过标准的变化、钢轨技术的变化和钢轨寿命的延长,分析北美重载铁路钢轨技术发展趋势。在对比分析我国与北美重载铁路钢轨技术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重载铁路钢轨技术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曲线钢轨调边使用技术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半径曲线钢轨侧磨是工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大量的钢轨磨耗缩短了钢轨使用寿命,增加了铁路运营成本。为了延长钢轨使用寿命,现场在曲线地段采取钢轨调边使用办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实施钢轨调边使用过程中,都是凭经验控制调边和下道的时间,缺乏根据和可操作性。本文通过曲线钢轨调边使用现状调查、侧磨钢轨强度有限元分析、现场动力试验和磨耗钢轨疲劳试验研究,提出了曲线钢轨调边使用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4.
针对铁路道岔的伤损情况,分析道岔钢轨伤损失效原因。研究钢轨表面强化处理技术,研制个性化纳米级材料,采用激光对钢轨表面进行强化,实现了道岔钢轨使用寿命、表面硬度及耐磨性的提高,该技术适用于各类轨件,可为重载线路道岔钢轨寿命延长提供新手段。  相似文献   

5.
针对南昆线近年伤损钢轨数量骤增的实际情况,分析伤损钢轨的数量、位置分布、伤损部位和类型.选取南昆线4段曲线进行曲线上股钢轨接触疲劳伤损试验,得出钢轨选型不当、瞳线超高设置不合理、钢轨未打磨和曲线地段机车喷撤废机油是导致钢轨伤损的主要原因.探索解决钢轨伤损问题、延长山区铁路钢轨使用寿命的有效措施,实现节约成本、保障行车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钢轨预打磨是对铺设上道新钢轨的打磨作业,可以去除钢轨表面脱碳层,消除焊缝不平顺和运输、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初始缺陷,从而缩短轮轨磨合期,延长轮轨使用寿命。多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在开通前开展了钢轨预打磨作业,然而尚缺乏城市轨道交通钢轨预打磨的技术要求及验收标准。为了提高城市轨道交通钢轨预打磨质量,加强新建线路钢轨预打磨管理,本文对钢轨预打磨的技术要求、作业要求、质量验收要求及其发展方向进行探讨,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钢轨预打磨技术要求及验收标准。  相似文献   

7.
延长大秦重载铁路钢轨使用寿命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秦重载铁路钢轨伤损的调查和分析表明,钢轨及焊接接头伤损加大了线路养护和维修工作量,缩短了钢轨大修换轨周期。提出设置欠超高、科学润滑、采用热处理轨、提高轨道弹性、改善轨道平顺性、提高钢轨强韧性和纯净性、采用焊后热处理、研制新钢种、提高钢轨性能、采用新型热塑性弹性体垫板、加强钢轨打磨、及时治理钢轨不平顺和接触疲劳伤损等延长钢轨使用寿命的技术措施,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随着神华铁路运量的大幅提升,钢轨病害增多,疲劳伤损程度加重,换轨周期缩短,运营成本增加,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运输安全。通过对重载铁路常见的钢轨伤损分析,提出延长重载铁路钢轨使用寿命的综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提高热处理钢轨质量水平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热处理钢轨是延长钢轨在小半径曲线上使用寿命的主要途径。目前热处理钢轨的质量水平不高,使用寿命短,没有充分发挥热处理钢轨延长钢轨使用寿命的性能优势。文章分析了钢轨热处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先风后雾的喷风冷却钢轨热处理新工艺、加强钢轨热处理生产线的管理,提高热处理钢轨的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0.
张建峰 《铁道建筑》2012,(6):136-138
我国现有重载铁路轨道结构体系的安全储备不足,重载线路各种伤损和破坏现象严重,本文分析研究了重载铁路轨道强化技术,并在大秦铁路安装了轨撑、加强型弹条和横向阻力器等加强设备,各种加强措施经过了设计、结构分析、室内疲劳试验、现场铺设、动态测试试验、现场长期观测和效果评估等验证程序。研究结果表明:在小半径曲线、长大下坡道地段和特殊伤损地段上采取轨道加强措施后,轨道强化效果显著,起到了保持轨道结构线形的作用,间接减小了小半径曲线上钢轨磨耗,延长了小半径曲线钢轨使用寿命,减少了养护维修工作量。  相似文献   

11.
减速顶具有安装快捷、维修简便、控制灵活、可靠性强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我国铁路车站的调车作业。随着运营时间的推延,减速顶轮压次数的增加,使减速顶零部件出现磨损、变形、断裂和蚀损等老化问题,导致制动性能减弱,直至消失。通过分析减速顶寿命周期,必须确定一个科学合理、简单易行的检测标准,充分发挥减速顶调速系统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12.
基于某些高强度钢、钛合金等特殊金属材料由于破坏机理(表面和内部破坏)的不同而表现出的双重S—N(应力—寿命)曲线特性,以高碳铬轴承钢为试验材料进行旋转弯曲疲劳的试验研究,用Basquin,Langer和三参数模型分别描述其S—N曲线关系,并且应用常规最小二乘法、广义极大似然法分别研究其概率S—N曲线模型。结果表明:在区分破坏机理的情况下,试验数据较好地服从对数正态分布;从试验数据的拟合效果和可靠性设计出发,三参数模型更能有效地描述这些特殊金属材料的双重S—N曲线关系,并且更宜采用广义极大似然法描述其概率S—N曲线模型,以避免常规最小二乘法受试验数据局部统计特征影响而给出偏于非安全的估计。  相似文献   

13.
机械设备剩余寿命的准确预测可以降低昂贵的维护费用,提高机械设备的安全性。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以及注意力机制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基于数据驱动的剩余寿命预测方法为机械设备寿命预测提供了众多的方法。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CNN-LSTM剩余寿命预测方法,该方法利用不同的注意力机制包括通道注意力、CBAM机制和自注意力等进行剩余寿命预测试验。注意力机制可以向CNN-LSTM提取的特征信息分配不同的权重,突出关键的特征信息,过滤无用信息,进而更准确地表示设备的退化特征信息,最终得到设备的剩余寿命。文章对NASA发动机数据集进行了剩余寿命预测试验,同时研究了不同注意力机制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注意力机制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进行剩余寿命预测,所提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动车组技术特征和运用、维修、管理特点,分析动车组寿命周期费用(LCC)主要影响因素;构建兼顾不同车型特点的模拟动车组及其技术经济参数,提出动车组寿命周期总费用、年均费用、日均费用、单位列车运行里程费用、单位客座运行里程费用等评价指标,并开展模拟计算、分析和评价;针对动车组购置、能耗、维修等主要费用单元,从研发、运营、维修等角度提出LCC优化途径和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5.
CRTS-I型板式无砟轨道疲劳寿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无砟轨道在列车荷载和环境温度共同作用下的疲劳特性,以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为研究对象,建立弹性地基梁-体模型,计算出列车荷载和温度梯度作用下轨道结构的垂向最大应力,并结合普通混凝土结构S-N曲线的疲劳寿命分析方程和CA砂浆在不同温度时的疲劳方程,预测了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各结构层在规定服役年限内的疲劳寿命。计算表明,对于有限的作用次数,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各结构层受到的最大应力均未超过相应的混凝土强度值。根据各结构层最大应力预测出的相应疲劳寿命表明,CA砂浆在25~30年后将出现疲劳损伤,而在规定年限60年内,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其他结构层不会出现疲劳损伤,能达到客运专线服役期内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所收集到的大量已完工程工程量清单的分析、研究,以高速公路桥涵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计算为例,以显著性全生命周期造价WLCS理论为基础验证显著性全过程造价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并给出显著性全过程造价项目CSIs测算模型。应用CSIs模型不但简化了工作量、节省了新建工程投资估算和设计概算的时间,而且对新建工程的投资能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这对我国工程造价的计算与控制方面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和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产品寿命的快速评估,探讨了基于可靠性仿真的寿命预测方法的适用性及有效性情况。以某车载处理器模块为研究对象,找到了热、振动设计的薄弱环节,预测了平均寿命指标为4.84年。该方法相对于可靠性预计的寿命评估技术,不依赖于器件手册的故障率数据,预测精度较高,相对于加速寿命试验的寿命评估技术,预测周期及试验成本可以极大缩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马洁  王立德  岳川  申萍  邱霁 《机车电传动》2019,(3):140-143,147
电连接器对于动车组安全可靠稳定地运行至关重要。为提高电连接器产品寿命预测的效率与准确度,通过设计实施连接器加速试验,获取产品性能退化数据,采用寿命预测物理模型与数据处理算法,基于退化量分布的加速退化数据建模流程,实现动车组电连接器可靠度与寿命的评估。据此设计了基于退化数据的寿命预测软件,实现了退化数据预处理、数据分布拟合、模型参数计算、模型曲线绘制与寿命值的预测。  相似文献   

19.
延长轮对使用寿命的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道车辆轮对与轴承是确保行车安全的关键部件,近年来,为确保轮轴可靠性,一方面不断提升设计与制造水平,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轮轴设计和加工组装质量;另一方面,各单位不断提高检测设备的现代化水平,积极推行专业化集中修和寿命管理,使轮轴的使用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但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