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
陈建新  王娜娜 《船舶工程》2021,43(3):前插11-前插17
低碳经济成为全球关注和探讨的热点,以新能源新技术为突破的绿色船舶概念已引起业界的关注.只有重视低碳和绿色船舶技术的发展,才能在行业中保持竞争力. 作为行业权威机构,DNV 一直积极推动全球航运业的绿色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并为行业的决策做出专业分析.DNV负责大中国区海事认证的业务经理陈建新针对新能源在绿色船舶方面的应用探索和认证事宜为大家答疑解惑.  相似文献   

2.
2021年8月17日,上海市交通委员会航运处处长井艳一行到中国船舶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就推动国际航运发展、支撑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以及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进行调研. 井艳参观了院展示中心,听取了副院长李路对智能船舶助力智慧航运、绿色零碳技术在航运业的应用及"AI+海洋科创中心"建设进展的介绍.上船院将依托"AI+海洋科创中心"建立集智能、绿色一体的海洋科创新生态,打造智能船舶新兴和前沿技术的孵化基地,助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12月5日,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主办、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上船院)承办的智能船舶创新论坛吸引了150位专业听众前来聆听。论坛由上船院副院长房泉主持,9位嘉宾围绕智能船舶技术发展、船舶智能系统集成新模式、海事业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及数字化转型等作主题演讲。中国智能船舶创新联盟秘书长、上船院院长胡劲涛以《智能船舶及其关键技术》为题,介绍了智能船舶从智能互联1.0阶段发展到2.0智能物联阶段,最终实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各国航运业纷纷探寻替代能源,LNG作为清洁低碳能源,显然可以在能源替代方面赢得先机,并在满足国际公约、国内标准要求的形势下迎来LNG燃料动力应用发展的新机遇。节能减排是绿色航运业发展的主题,LNG燃料作为优质高效和经济清洁能源受到广泛关注和看好,但从国内试点LNG燃料动力船舶示范项目推进情况来看,LNG燃料动力船舶环保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5.
俞勤伟  张炜 《水运管理》2010,32(2):22-24
为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介绍中资国际航运船舶特案免税登记政策实施概况,深入分析政策执行的积极效果和存在问题,结合航运综合试验区实际,提出船舶特案免税登记政策改革建议:优化现行船舶特案免税登记流程;将上海国际航运综合试验区与船舶特案免税登记政策对接;适时设立上海国际船舶登记中心。  相似文献   

6.
<正>逐步减少传统化石能源的应用,发展替代性的低碳、零碳以及可再生能源是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重要路径。随着低碳、零碳燃料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成熟,船舶行业也已开始尝试使用低碳、零碳燃料替代传统燃油。作为船舶行业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低碳、零碳等替代燃料在当前渔业船舶中的应用也十分必要。文章分析了渔业船舶低碳技术的发展方向,详细介绍了渔业船舶替代燃料的应用形式,探讨了渔业船舶替代燃料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近期,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批准上海海事局在洋山保税区内以“中国洋山港”作为新的船舶登记港开展对从事国际航运且在保税区的企业拥有或从境外光租的已经办理出口退税或予以保税的船舶的登记业务。这对在上海聚集国际航运船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我国国际航运船舶现状、原因分析、航运金融发展、中国远洋运输业的发展等几个方面阐述在洋山保税港区开展船舶登记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发展愿景。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发展,经过改革开放数十年的努力,我国已成为世界造船大国、航运大国和港口大国。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成为国家战略,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及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下,正不断向航运中心建设的高级阶段发展,向具有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方向发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需要航运功能要素的聚集和综合发展。航运业的三大要素船舶、船员和航运公司是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基本要素,其中注册船舶的聚集是促进航运金融业、航运保险业和航运法律服务业发展的基础。注册船舶的集聚与船舶注册登记制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正>2022年度,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共发布团体标准46项,主要涉及智能船舶、智能制造、绿色节能、船用装置与设备、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等领域,详见表1。2022年度,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共立项团体标准51项,均为制定标准,主要涉及船舶工艺、绿色节能、安全生产、船用装置与设备等领域,以及智能船舶、大型邮轮、船用发动机、LNG船舶、极地装备等重大工程,详见表2。  相似文献   

10.
朱元清 《船舶工程》2021,43(3):前插3-前插10
绿色船舶涵盖其整个生命周期,应具有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及环境协调性.本文通过介绍中国船级社对绿色船舶概念的定义,从能源动力技术角度预测未来绿色船舶动力的发展方向.在全球碳减排大趋势下,低碳、无碳燃料或碳中和燃料动力技术必将获得更多关注,绿色船舶或许会走出自己的"碳稀"之路.  相似文献   

11.
《中国航务周刊》2023,(13):35-37
<正>将货物用作气体燃料是LNG运输船的独特之处,但是需要满足其前置条件。近年来,在节能低碳、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LNG作为清洁能源,以其高效、污染小等优势,正在逐步取代传统高污染能源,全球对LNG运输船需求呈指数级增长,越来越多LNG船舶投入运营。  相似文献   

12.
当前国际航运界正全力朝着低碳和脱碳目标前进,以应对温室气体排放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集装箱船是国际航运主力船型,其脱碳趋势具有一定代表性。基于IMO最新公开的2019―2022年国际航行船舶营运碳强度指标数据,系统梳理集装箱船营运碳强度指标数据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受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影响,虽然航运业采取强有力的温室气体减排措施,但效果并不明显,尤其是从营运碳强度来看,减排趋势较为乏力;集装箱船碳减排趋势不明朗,船舶大型化对提升船队整体能效的作用有限,并且大型船舶比小型船舶更易受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2022年11月22日,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第8批16项团体标准正式发布,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本批发布的16项团体标准涉及邮轮防疫、绿色节能、智能船舶等领域,其中,T/CANSI 124《邮轮新冠肺炎疫情船港协同防控要求》是国内首个邮轮疫情防控标准,规定了船港协同防控的各方职责、日常防疫以及应急控疫等要求,提升邮轮运营应对疫情冲击的能力;T/CANSI54《船舶企业节能评估技术要求第1部分:船体零部件制造项目》等5项标准可为船舶企业开展节能评估、节能诊断、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以及绿色工厂评价提供指导,促进船舶行业绿色低碳发展;T/CANSI 70《智能机舱系统设计总则》规定了船舶智能机舱系统的设计依据、设计准则、设计内容以及设计验证等内容,推动船舶智能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绿色和智能是当前船舶技术的发展趋势。文章首先提出了智能新能源船舶的概念,并介绍了智能新能源船舶的内涵、特点和系统构成;然后,从船舶航行、动力和推进3个方面分析了智能新能源船舶的关键技术;最后,对智能新能源船舶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研究结果可为船舶的创新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引领船舶技术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为推动十堰市丹江口库区船舶绿色智能发展,根据库区当前绿色智能船舶的特点、发展现状,分析绿色智能船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如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规模化现代化程度较低、船舶运输市场规模较小、船舶吨级偏小等问题,结合实际对丹江口库区绿色智能船舶发展方向及需求规模进行预测,提出发展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经过2~3年的热议,全球航运和船舶工业界对智能船舶的发展正逐渐回归理性。虽然每年全球范围内仍有数量众多的论坛、研讨会等活动,但热点议题正逐渐从理念探讨转向具体方案实施中的技术和标准问题。中国船舶集团714所国际海事研究团队一直在智能船舶国际(技术)标准化工作前沿保持参与,通过对ISO/TC8 (国际标准化组织船舶与海洋技术技术委员会)  相似文献   

17.
船舶非碳能源利用模式和能效提升的协同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石化能源的短缺和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发展绿色船舶,减少CO2排放,提高船舶能效,已是大势所趋。非碳能源利用和船舶减阻技术是能效提升的有效方式,然而受船舶运营和非碳能源利用模式的影响,很难孤立的考虑非碳能源的利用效果,非碳能源利用和能效提升的方法技术之间有着紧密联系,需要研究船舶非碳能源利用模式和能效提升的协同作用,在引入等效非碳能源概念的基础上,对非碳能源利用与等效非碳能源利用模式进行了阐述,通过创建特征值及计算公式,定量分析了船舶非碳能源利用与船舶减阻技术之间的协同关系以及对船舶能效的影响,对新船能效指数设计和船舶能效管理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沪海危防[2018]239号为促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赢蓝天保卫战,根据交通运输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京津冀)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区实施方案》、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上海港实施船舶排放控制区工作方案》和上海组合港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长三角水域核心港口船舶减排工作过渡期方案〉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决定在上海  相似文献   

19.
首先根据资产评估专业化分工的发展现状,指出船舶价格评估服务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结合船舶价格评估的专业要求,分析上海航运交易所在船舶价格评估方面的资源优势,并提出相关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发展船舶燃油加注,新加坡可谓坐拥天时地利,握有一手好牌。但是,如何将好牌打好,却考验着远见、战略、决心和管理水平等这些"人和"因素。新加坡是全球最为繁忙、联通最广的国际航运中心之一,每年超过13万艘船舶在此靠泊。与之配套的,是全球领先的海事服务业,而这其中,又以船舶燃油加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