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为消除轮毂电机造成电动汽车非簧载质量增加而使车辆平顺性和安全性降低的影响,根据质量转移的方法,在电动轮内安装弹簧阻尼减振系统将轮毂电机质量变成吸振器,建立11自由度电动轮车辆整车动力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轮毂电机减振系统在满足轮毂电机垂向跳动要求的基础上,可以消除轮毂电机刚性与车轮连接给车辆带来的垂向负效应问题。  相似文献   

2.
介绍缸体干式密封检测机工作流程与检测原理,对密封检测仪泄漏报警原因进行分析,并设计制作各种密封堵头以及制定泄漏判定标准流程,指导维修人员快速、准确判断密封检测机的泄漏排查工作。  相似文献   

3.
对影响轮毂端面跳动的各类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试验,虽然人、机、料、法、环各方面对产品跳动质量或多或少存在影响,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如何减少毛坯变形及对现场工艺方法进行规范,是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结合企业实际设备、工艺情况,提出了更加完善的工艺方案,并辅以对现场工艺执行情况进行监控,以及质量控制方案的落实,不断提升产品实物质量,确保加工的产品满足客户要求。  相似文献   

4.
<正>本文主要针对发动机缸体、缸盖上光孔直径、螺纹孔位置度、精加工平面平面度等特征研究生产型三坐标的测量能力。分别使用不同的测量仪器、不同的测量方法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可靠性和稳定性分析,确定较适宜生产线控制的检测设备和检测方法。在汽车发动机缸体、缸盖机加生产线上越来越多的使用生产型三坐标检测产品尺寸、形状、位置公差来判断和控制产品加工质量,但生产型三坐标检测机受其自身精度和检测原理所限,产品部分精度检测要求的最佳选择并非是三坐标检测机,且同一台三坐标  相似文献   

5.
本文检测了接触五轮仪检测机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和误差分析,为五轮仪的检测提供了科学的检测装置。  相似文献   

6.
为了减少汽车的油耗、降低排放污染和车身重量及降低汽车生产成本,选取某款轿车的轮毂为分析对象,根据轮毂的结构参数与外形采用SolidWorks软件进行建模,并将构建的模型采用有限元软件对汽车轮毂进行拓扑分析;最后在不改变轮毂结构强度、刚度的前提条件下,根据分析结果对轮毂结构进行轻量化优化设计,并对优化后的模型进行弯曲载荷、径向载荷、冲击载荷及模态分析校核。结果显示,轮毂在结构强度、刚度没有改变的情况下,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能够有效地进行汽车轮毂轻量化处理,优化后的轮毂质量从7.106 kg减轻到6.504 kg,共轻化了602 g,达到节约生产成本、降低车身质量和排放污染,以及提高燃油经济性的目的,为轮毂的轻量化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跳动公差因其检测直观、方便,因而在生产实际部被广泛应用,本文就跳动公差在应用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论述了跳动公差具有特定的功能意义,跳动公差与其它形位公差间的控制关系,并阐述了在一定的条件下选用和二基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对设计人员正确、合理地选用跳动公差将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汽车制动轮毂过热引起制动失效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改善制动轮毂过热的研究方法。采用自动控制电、气综合控制水路原理,实现实时控制对过热轮毂进行淋水降温,有效解决了因制动轮毂过热而引起的制动失效,提高了车辆制动效能的恒定性,保证车辆行驶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一、车轮平衡检测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公路状况的改善,以及车速的提高,汽车车轮平衡的检测与校准日趋重要.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若车轮不平衡,会产生摇摆与跳动,尤其当车速高于60km/h时,这种摇摆与跳动将显著加剧.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著名汽车轮毂内在质量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电解低钛铝合金为母材冶炼A356合金生产汽车轮毂,分析了轮毂本体性能和组织,并与国外著名厂商的汽车轮毂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以电解低钛铝合金为母材生产的汽车轮毂的综合力学性能与奔驰轿车轮毂相当,比宝马轿车轮毂高13.25%,比奥迪轿车轮毂提高6.9%以上。电解低钛汽车轮毂力学性能高,强韧性配合良好;成分及组织均匀,微观晶粒细小,热处理后硅相形态圆整;断口为典型的韧窝状,且韧窝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11.
吴志军  黄震 《汽车工程》2000,22(5):358-360
本文在稳流模拟试验台上,利用三种涡流计测量了不同横截面高度的缸内涡流,分析了涡流计型式及测速位置对缸内涡流转速测量结果的影响,阐述了缸内速度分布对涡流测量影响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大型综合交通客运枢纽系统是一种集多种运输方式为一体的复杂性、多方位、立体型的复杂的系统,是城市的交通中心,是现代大都市的核心和灵魂。拟采用系统仿真技术对大型综合交通客运枢纽进行模拟,结合认知科学、现代智能算法、现代控制理论和多智能体仿真技术等相关理论和技术,研究的方法、模型和技术应能做到为综合交通客运枢纽布局、枢纽建筑设计、道路交通集疏散设计和管理等提供方案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论文将分形几何理论运用到岩体结构面粗糙度的描述中,指出了以往粗糙度分形计算的不足:只是对某条曲线的分形计算,不能完全反映整个粗糙表面的几何形态。针对该问题,用一种能测量表面三维几何形状的测量仪,测得试样的表面形态,并引用立方体覆盖法,对试样结构面的表面形态进行了分形计算,所计算的分维数能反映整个结构面表面的粗糙情况。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路面施工质量管理的不足,惠清高速公路通过引入路面智慧监控咨询单位,采用无核密度仪、激光纹理仪、信息化监控技术、智能碾压监控系统、红外热像技术等开展原材料、施工过程、工后路面渗水状况及均匀性等快速无损的智慧监控技术应用,以保证路面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实践表明:相比常规的点状、损坏检测,采用智慧监控技术,路面质量监控效率更高、覆盖面更广;该技术可全面、快速地评价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提高沥青路面施工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15.
大型枢纽机场陆侧道路系统规模庞大、交通组织复杂且车流量大,交通设施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科学的交通设施设计是道路系统高效运行的先决条件。系统梳理了机场道路交通设施的分类,基于具体工程案例,总结了机场道路交通设施设计的总体指导准则,并对智能引导、高架交通标识、地面交通标识以及地道交通标识的核心设计要点进行了提炼阐述,可为大型枢纽机场道路交通设施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保证大断面巷(隧)道收敛变形精确测量,研发了便捷式激光测距仪新装置,通过结构设计创新,新装置利用万向球云台替代多轴连接杆,提高了发射接收装置的稳定性和校准能力,最终实现了原位测量;测点布置采用改进的十字型布置方式,增加BE测量路线,形成五测点矩阵ABB'CE;利用小变形原理和三角函数原理推导出了巷道收敛变形计算原理,分别得到了巷道两侧帮相对中轴线的位移量和顶底板的位移量。由于客观因素导致测量数据存在误差,因此针对单次测量和多期测量分别进行误差处理,采用测定值子样平均值来估计单次测量真值,多期测量采用半参数回归分析法消除误差。新型装置在贵州开阳磷矿下属马路坪矿区得到了首次应用,对新开挖大断面巷道表面收敛变形进行长期监测,获得了该矿区深部软岩巷道的基本变形规律。  相似文献   

17.
王百泉 《隧道建设》2019,39(10):1728-1736
为减少隧道二次衬砌空洞、裂缝、掉块等病害,解决普通衬砌台车在隧道衬砌施工中存在的搭接部位易损坏、浇筑量状况不能有效监控、拱顶不能有效振捣等问题,结合新型智能衬砌台车功能设计方案和传统施工工艺,基于引进信息化、智能化设计理念,研发出一套集成台车浇筑状况、台车布料系统、振捣系统、顶部压力监测、搭接监测系统、液压系统、侧部压力监测、行走控制系统、衬砌数据报表等功能的新型智能台车施工自动控制系统,并应用在张吉怀铁路1标吉首隧道。结果表明: 该系统可实现衬砌施工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极大提高衬砌施工自动化水平,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有效减少衬砌背后空洞,提高衬砌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8.
全站仪测量道路横断面的方法和数据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利用全站仪测量道路横断面的方法和编程处理道路横断面测量数据的一些技巧。通过编程处理横断面测量数据,可提高工作效率和减轻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9.
为实时掌握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的变形情况,以宁波某地铁深基坑为依托,建立一套基于光纤光栅传感和光电成像技术的实时监测系统。介绍光纤光栅测量应变、光电式双向位移计测试墙顶水平位移和沉降的原理,并推导利用光纤光栅实测应变计算水平位移的公式。基坑开挖过程中,不同位移测试计算方法的成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光纤光栅传感技术测量墙体应变数据准确、可靠,计算的水平位移与测斜仪测得的水平位移一致,光电式双向位移计测试墙顶水平位移和沉降精度高于全站仪,可推广应用于基坑工程安全监测。  相似文献   

20.
在枢纽运行过程中,如何通过合理、有效的信息诱导手段提升旅客的集散效率和枢纽的安全性已成为枢纽建设的重要内容。现有研究表明,提升交通枢纽的服务水平需要进一步掌握枢纽内部不同信息的发布效用。本文以SP调查数据为基础,将旅客对不同公共交通出行信息的重要性评价值与旅客对信息的关注度相联系,提出了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不同类型旅客对信息关注度的分析方法。并从旅客对信息的关注度出发,对交通枢纽内部不同发布信息的效用进行了分析。该方法应用于上海市静安寺轨道交通换乘枢纽的调查数据,对比了不同年龄层次的旅客对各类信息的关注度,并分析了该枢纽内部不同信息的发布效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