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选取高速公路交通事件下交通冲突率和车速标准差作为安全表征指标,车辆排队长度为效率表征指标,通过对交通事件下车辆跟驰、换道安全间隙和车速标准差与事故率关系的分析,建立VISSIM仿真模型,分析车速对事件上游影响区运行安全的影响,并根据交通流理论分析车速对通行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事件影响区冲突率和警告区冲突率随车速增加而增加;上游过渡区冲突率在交通量较小时(1 800 pcu/h≤Q≤2 100 pcu/h)随车速的增加而增加,在交通量较大时(2 100 pcu/h≤Q≤2 400 pcu/h)受车速影响较小;车速标准差和事故率随车速和交通量的增加而增加;事件上游影响区内运行效率随车速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鞍山市千山—园林路交叉口实际调查得到交通数据,分析其交叉路口的交通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利用Vissim进行交通模拟仿真,通过导入底图、创建路段和连接,输入交通量,进行信号配时,进行仿真试验,通过分析仿真数据,下一步可以评价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行车延误、排队长度等交通指标,对千山-园林路交叉口的交通设计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议,有助于缓解城市信号交叉口行车拥堵,提高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3.
上跨国省道的高速公路桥梁施工期间,与之分离式交叉的国、省道往往作为地方的交通干线,交通不能中断,且交通流量大、组成复杂,车辆通行安全既关系到驾乘人员和车辆本身,也直接影响到施工安全,风险识别与防范至关重要。以国省道与在建高速公路交叉施工工况为对象,主要从行车安全的角度,进行风险分析,并按警告区、上游过渡区、缓冲区、交叉区、下游过渡区、终止区的交叉施工路段分区划分方法,构建了交叉施工区路段安全设施设置状况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事故现场的存在改变了交通流状态,影响车辆的安全行驶,如果事故现场处置不合理,易诱发二次交通事故.根据车辆行驶特征以及驾驶员行为特性,将高速公路事故路段进行区域划分;参考驾驶员的动视力和视野范围,建立基于信息感知的高速公路事故路段限速逻辑模型.在仿真环境下,选取通行能力、最大排队长度、平均速度和速度样本标准偏差等评价参数,比对限速方案和不限速方案,结果表明:在各特征交通流量下,通行能力变化不大,限速方案下平均速度降低,最大排队长度和速度标准差也降低.  相似文献   

5.
恶劣天气条件对高速公路行车安全产生严重影响,首先分析雨、雪、雾等不良天气条件对高速公路行车安全的影响,利用反应时间及制动印迹长度推导出基于安全距离的车速限制计算公式,结合相关研究成果给出各关键参数的合理取值,计算出恶劣天气条件下高速公路的合理限速值。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相邻交叉口间的信号协调控制问题,针对有可变信息标志车速诱导的交叉口,提出了一种考虑车速诱导及交叉口上游路段车辆到达特性的交通信号优化控制方法.分析了不同交通规模、V/C、路段长度和诱导速度约束值的差异对该优化方法控制效益的影响,明确了该方法的适用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非饱和交通(V/C0.86)及相邻交叉口路段长度在600 m左右时应用本方法优势明显,能够使停车次数和排队延误显著下降.本方法通过速度诱导和信号控制方案的调整来减少自上游驶来的车辆不必要的停车,提高交叉口的绿灯期间时间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利于信号交叉口通行效益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基于视觉适应性的公路隧道限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隧道对驾驶员视觉、心理的影响,得出车辆通过隧道时车速的变化情况,进而确定了隧道限速段的长度。利用瞳孔面积变化速度与行车安全关系的定量分析,得出基于视觉适应能力的隧道进出口安全行车的临界速度,结合车辆在隧道限速段内的速度变化情况及隧道本身条件确定了保证行车安全的隧道限速值。  相似文献   

8.
针对四车道高速公路的单向行车道封闭施工、单向超车道封闭施工、半幅封闭施工、半幅封闭施工过渡区段的施工作业区进行调查,并分析施工作业区各主要区段的地点车速,确定平均车速、85%位车速、各区段间的车速差、大小型车间的车速差,以及各区段相对于现场限速值时的超速比例等车速分布特性.得出,从上游正常路段至警告区(或过渡区)再至施工区车速分布的标准差在明显减小,同时小型车与大型车的车速差也在明显减小等统计分析结论.最后,根据车速分布规律给出了作业区车速控制原则,以及基于车速统计分布特征的作业区各区段限速值建议.  相似文献   

9.
城市交通线控系统相位差优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路段行程车速的随机分布特征,分析了已有线控系统相位差优化方法的局限性。以路段行程时间、车辆延误和排队长度为评价指标,利用信息熵理论和多属性综合决策方法设计了线控系统相位差优化算法,并进行了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当路段行程车速的方差从5 km.h-1增大到10 km.h-1后,由西向东车流的行程时间、车辆延误和排队长度分别从98.4 s、13.5 s.pcu-1和9.1 pcu增大到115.5 s、15.9 s.pcu-1和12.3 pcu,由东向西车流的行程时间、车辆延误和排队长度分别从99.4 s、13.5 s.pcu-1和9.2 pcu增大到108.7 s、14.3 s.pcu-1和10.8 pcu。可见,路段行程车速的随机分布特性对相位差的设置有显著影响,利用本文建立的模型可得到最优相位差。  相似文献   

10.
以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行车道封闭施工区路段的车辆实测速度数据为分析对象,利用单样本K-S 检验方法对各检测断面大型车、小型车的车速分布形式进行了检验, 利用概率密度曲线分别拟合了不同检测断面大型车、小型车的车速分布,定量分析了施 工区内不同交通控制区域的车速分布形式及其变化规律,并分析了不同交通控制分区对 车速分布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速公路施工区路段车速服从正态分布,施工区交通控制分区对车速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影响显著.研究成果为高速公路施工 区交通安全管理和车速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由于交通量剧增,超载运输的影响以及设计、施工等方面的原因,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损严重.有些路段已危及行车安全,采用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面层改造技术,具有工期短、对交通影响小、修复后路面服务性能好等优点,故国内有相当多的公路采用了此类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使车辆平稳快速地通过借用对向车道通行的高速公路施工控制区,对施工控制区梯级限速方案进行了研究。【方法】首先,采集并分析不同施工控制区断面交通流速和车头时距变化;其次,根据车辆轨迹特征计算末级限速值,基于车辆减速运动特征和驾驶人注视特点制定施工控制区梯级限速方案;最后,构建驾驶模拟实验场景,通过安全与效率协调优化的评价指标对所建立的限速方案进行评价。【结果】结果表明:中分带开口区平均车速和车头时距最小。当中分带开口长度为70 m的两车道时,形成以40 km/h为最终限速值、以20 km/h为降速幅值、以过渡区起点上游50 m为最终限速标志位置的变间距高速公路施工控制区限速系统。【结论】驾驶模拟实验表明,同《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 H30—2015)中的两级限速方案相比,所建立的梯级限速方案可使施工控制区综合效率指数提高9.15%,综合安全指数提高27.62%。  相似文献   

13.
对高速公路养护施工中"单边全封闭交通组织和单边部分路段交通组织"两种可行整体路网交通组织方案进行对比和评价。运用交通仿真软件VISSIM,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分别对高速公路养护作业区连续流的服务水平分级,并对养护区路段延长控制区域长度预留值和整体路网统筹交通组织方案进行讨论。以山东东港高速公路为例,进行交通组织预案,建立合理数学模型并进行交通仿真系统模型,提出科学合理的交通控制与管理的方案,并在山东烟威高速养护施工中实际运用验证,为日后的养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路段限速的目的是在给定的路段上设置一个合理的、安全的限定车速。理解这句话至少要抓住两点:第一是对谁来说是合理的,其次是限速和交通安全之间究竟存在什么样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5.
现行规范对路段行人过街信号的设置条件缺少定量分析与理论依据,为保障路段行人过街安全,研究行人过街等待时间、行人安全度及行车延误对行人过街信号设置的影响。基于哈尔滨市某双向6车道主干路无信号人行横道的调查数据,分别构建行人过街等待时间与机动车流率、交通冲突时间与行驶速度、行车延误与过街行人流率的关系模型。以45 s作为过街行人忍受时间阈值,计算得到设置路段行人过街信号的机动车流率条件为1200辆·h-1;以1.3 s作为交通冲突时间阈值,得到对应的机动车行驶速度条件为55 km·h-1;以不同服务水平对应的行程车速为依据,给出设置路段行人过街信号的过街行人流率条件。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6,(1):132-134
提供了一种基于信号配时优化软件Synchro进行多交叉口协调控制的方法,阐述了Synchro进行信号周期时长优化的基本原理以及绿波交通的主要控制因素。以宁波通途路部分路段(徐戎路~沧海路)为例,详细介绍了利用Synchro进行干道多交叉路口信号配时的协调控制的具体方法,得到优化配时方案及沿线绿波时距图。随后利用Sim Traffic进行交通仿真模拟,结果显示各交叉口延误率、路段平均车速、车辆排队现象已得到显著改善,部分车流可以实现绿波交通。  相似文献   

17.
进行大修的高速公路,大多是所在区域的运输干道和交通骨架,交通量往往很大,交通环境复杂,如果对交通组织研究得不够,会导致施工时交通组织混乱,严重影响施进度和施工区的安全,还会造成长时间交通拥堵等被动局面.对高速公路大修施工路段事故原因、交通组织方案和交通分流的分析,对于确保施工的顺利实施以及驾驶员和施工人员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限速值低于 60 km/h的公路上超速 50%以下仅给予警告处分,部分低限速公路无交通监控设施,超速现象严重.以北京市郊某限速 40 km/h的公路路段为背景,设计并实施意向偏好调查(Stated Preference Survey,SP调查),通过分析 SP数据,并建立随机效用-后悔混合模型,剖析驾驶人车速选择的影响因素,探索超速行为机理.结果表明,限速标志对车速有一定规范作用,其他车辆平均车速的影响会弱化违法监控设备的效果;性别、驾龄、驾驶车型和接受超速处罚的经历均对车速选择行为有显著影响;驾驶人面对超速带来的收益和损失,遵循后悔最小化原则进行决策.  相似文献   

19.
现代高速铁路建设中,部分高铁线位走向与已有高速公路走向一致且距离接近,高铁运行引发的环境改变对高速公路驾驶人行车安全有较大影响.以距离接近的沪昆高铁与杭金衢高速公路为例,利用微观交通仿真FOSIM模拟不同路侧环境和流量下的多种场景,并以车速标准差和距碰撞时间为评价指标,评估不同场景下的高速公路行车安全性;以此为基础提出安全改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高铁运行引发的复杂环境会增大高速公路的车速离散性和追尾风险,而对高速公路采取限速手段、建立导向系统将能有效降低事故风险.  相似文献   

20.
为降低道路改造过程中对现状交通的影响,研究了基于仿真模型的交通疏解方案.以滨海大道为例,通过现状调查,获取交通数据以及道路情况,在VISSIM软件中建立既有疏解方案仿真模型,输出包括节点的延误、拥堵段排队长度、路段的通行时间与平均速度等交通参数,识别既有交通疏解方案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比分析,结合工程实施条件,对交通疏解方案4个阶段进行仿真优化.结果表明,优化方案在各项参数上优于既有疏解方案,同时在疏解路段中,对关键拥堵节点优化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