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预弯复合梁的施工工艺,提出对钢梁进行竖向张拉的预弯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型钢预弯复合梁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和应用场合,说明了预弯复合梁桥的建造过程,阐明了型钢预弯复合梁在制造与施工过程中对拱度的控制、横向稳定的控制、残余应力的消除以及预弯力的控制等关键技术,并利用预弯复合梁正式预弯制作前的预弯试验证明了控制这些参数的重要性和如何控制这些参数。在实际预弯制作过程中的实测结果表明,所选定的控制参数是正确的,控制方法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3.
石鑫 《科技交流》2007,37(3):67-70
介绍了预弯复合梁的基本原理与设计要点;结合上海莘奉金高速公路剑川路立交40m简支预弯复合梁,对预弯复合梁的经济优势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对朔黄铁路跨度32 m超低高度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适应轴重30 t及以上重载货车(1.2倍ZH(2010)活载)进行了检算分析,结果表明梁体的竖向刚度和力学性能已不能满足现行铁路规范的要求,需对桥梁进行加固改造。选取顶升预弯辅助钢梁的加固方案,使原混凝土梁和预弯辅助钢梁组成组合结构,在活载作用下二者跨中挠度协调一致,在30 t轴重活载作用下梁体的抗裂性、强度和竖向刚度等各项关键指标均满足现行规范要求,能够达到预期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预弯复合梁的优缺点、应用范围、技术性能,详细介绍了预弯复合梁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钢-混凝土曲线结合梁施工阶段的受力性能进行准确分析,进行了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简支曲线结合梁的模型试验,采用ANSYS有限元计算软件分析了栓钉连接件时变抗剪强度对模型梁施工阶段受力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从一端向另一端分段浇筑混凝土板时结合梁的应力和变形均比一次性整体浇筑时小,且沿梁轴不对称;自各节段之间的浇筑时间间隔为6h起至7d之内,均应计入钢梁与混凝土板之间的早期组合作用,且需考虑这种组合作用随混凝土龄期而增长的时变特性。在对混凝土板浇筑过程中的结合梁进行受力分析时,必须考虑已浇好硬化的梁段中钢梁与混凝土板结合面上的相对滑移,否则会使计算结果偏于不安全,出现工程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7.
介绍预弯钢与混凝土复合梁的特点及其设计,施工,使用情况,并提出进一步推广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预弯复合梁技术应用起步较晚 ,还没有普遍推广。作者通过介绍哈尔滨二环红旗大街高架桥的施工技术 ,尤其是工型钢的现场预加压力施工技术 ,对预弯复合梁的施工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一座钢混凝土连续结合梁分阶段建造的全过程进行受力分析,介绍在施工阶段对关键截面受力状态进行施工监测的方法和结果。受力分析表明,钢梁预弯可以有效的改善连续结合梁中支座截面混凝土桥面板的受力状态,改善其耐久性。施工监测数据证明该法对桥面板混凝土施加了有效的预压应力,数值与设计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工业化建造,实现钢构件和混凝土构件的工厂化预制、装配化施工,针对传统剪力钉均匀满铺建立的等效刚度理论不能反映群钉集中布置时组合结构受力特性的问题,以跨座式单轨交通为研究背景,设计制作群钉连接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轨道梁,进行装配前的钢梁与装配后的组合梁固有频率、荷载-挠度曲线、截面应变曲线对比分析,研究群钉连接组合梁的受力特征。结果表明:钢梁、组合梁实测竖弯固有频率分别为29.9和32.2 Hz,混凝土板的叠合使组合梁固有频率较钢梁提高8%;组合梁内同一截面高度的钢梁和混凝土板变形不协调,混凝土板应变显著大于钢梁,是钢梁的2.5~2.8倍,不满足平截面假定;组合梁实测等效竖弯刚度随作用荷载变化呈非线性特征,简支边界条件下,实测等效竖弯刚度为理论值的0.9~1.1倍,跨中集中荷载小于500 kN时实测等效竖弯刚度大于理论值,而大于500 kN时实测等效竖弯刚度小于理论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