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贺阳 《摩托车技术》2011,(12):39-42
静负荷特性图表达了减震器的综合性能,静摩擦力图表达了减震器的制造技术,分析和研究这些曲线图,对掌握减震器设计、工艺、测试、品控非常重要。由于减震器的特殊性,图面给定的一些设计参数在实施测试时要加以处理,否则会出现测试数据与设计参数不符现象。静负荷特性图在减震器试制阶段尤为重要,减震器设计要依据该曲线图的要求展开;静摩擦...  相似文献   

2.
利用LabVIEW对摩托车减震器外特性模型进行模拟与仿真,设计了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摩托车减震器测试系统,既能实现实际测试功能,又可对所建立的减震器模型进行仿真分析与优化,为减震器外特性测试和模型仿真提供了一种便捷可行的方法.随着现代测试与仪器技术的发展,虚拟仪器技术必将成为设计复杂测试系统和测试仪器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3.
贺阳 《摩托车技术》2012,(12):62-63
摩擦力在减震器制造与质量控制中是一种非常复杂难以控制的力,也是一种有害于乘骑舒适性的力,摩擦力构成的因素很多,因此,有关摩托车减震器摩擦力的量化指标介绍甚少,也少有介绍摩擦力如何理论计算、测试、控制等方面的文献。通过对QC/T 62—2007标准学习,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摩擦力的计算、测试、控制方法。摩擦力大小代表减震器制造与装配工艺水平的高低,直接表现了乘骑舒适性和平顺性;同时,减震器行业一直不断提升设计能力,引入新材料,从机群普通单机工序分散加工,到数控加工中心工序集中生产,提高了自动化程度,也降低了摩擦力。  相似文献   

4.
采用工业控制计算机,在Windows软件环境下控制测量及激振部件,开发了摩托车减震器测试系统,实现了减震器示功特性和耐久性的自动检测。  相似文献   

5.
汽车减震器通过长时间的使用以后,减震器变软或变硬。本文件探讨了减振器硬度的原因:在进行耐久性测试之后,从减振器油中提取减振器油,以分析减振油制剂性能的变化。为了加速减振车架和车身的振动,以提高车辆的可读性("舒适性"),在大多数车辆的悬挂系统内装有减震器的车辆减震器也称作"悬挂",弹簧和减震器的化合物,缓冲器不用来承受车身的重量,但是,当弹簧吸收弹簧时,可以容纳冲击和吸收表面冲击的能量。反弹弹簧用于缓冲冲击,将"高能量二次冲击"转换为"低能量多次冲击",而减震器则逐渐减少"多重低能量冲击"。  相似文献   

6.
踏板式摩托车的后减震器有单减震器和双减震器两种型式。为了改善整车行驶的平顺性、操纵稳定性和骑乘的舒适性,更多采用双减震器。这就需要设计连接发动机和右侧后减震器及后轮的连接板,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VB的减震器性能测试系统。分析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组成,重点探讨了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标定与滤波处理。试验表明,该系统操作简单,效果良好,能满足测试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减震器技术性能的检查方法①使汽车在道路条件较差的路面上行驶10千米后停车,用手摸减震器外壳,如果不够热,说明减震器内部无阻力,减震器不工作。此时,可加入适当的润滑油,再进行试验,若外壳发热,则为减震器内部缺油,应加足油;否则,说明减震器失效。②用力按下保险杠,然后松开,如果汽车有2~3次跳跃,则说明减震器工作良好。③当汽车缓慢  相似文献   

9.
目前,摩托车减震器最常见的形式为液压阻尼式减震器,该类减震器需加入一定量的减震器油来达到产生阻尼的目的.为防止减震器油向外泄漏及尘埃和砂土向内的侵入,大都采用油封这种机械元件来密封.  相似文献   

10.
《摩托车信息》2010,(12):224-225
四川川南减震器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72年,于1986年率先研制开发成功中国第一支液压弹簧式减震器,已发展成为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摩托车、汽车减震器专业生产企业集团。  相似文献   

11.
汽车动力电池包内部的潮湿和凝露现象是温湿度耦合作用的结果,它直接影响电池性能、加剧电池失效且可能引发安全事故,但相关的研究工作还未得到足够关注,开展电池包内部温湿度耦合特性的分析工作尤为迫切。基于此,研究相应瞬态数值分析方法,求解电池包内部空间动态变化的温湿度分布情况。首先,分析电池包内部空间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热量传递过程,建立热湿传递的物理模型,并根据流体运动三大基本守恒定律以及温湿度耦合关系,建立对应的热湿传递数学模型;利用恒温恒湿箱和安装防水透气阀的电池包箱体进行热湿传递试验,验证外界环境动态变化的温湿度对电池包内部温湿度的影响以及电池包内部出现凝露和积水现象的条件;建立电池包及其内部空间的多物理场耦合三维模型,对电池包内外的热湿传递与温湿度耦合过程进行瞬态数值模拟,根据仿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模型的可靠性;采用真实气候环境数据定义模型中动态变化的电池包外部环境,从时间和空间分布的角度分析电池包内部温湿度的瞬态计算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瞬态数值分析方法的可行性佳,得到了外界环境以及电池工作状态的动态变化对电池包内温湿分布、电池表面凝露时长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2.
本文概括性介绍了汽车零部件环境存放试验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分别为试验中的环境条件因素(温湿度)、零部件的工装夹具和温湿度环境试验设备。环境条件因素概述了温度和湿度对零部件材料、结构等的作用机理,工装夹具方面介绍了汽车零部件工装的设计以及零件与工装的安装匹配,试验设备方面介绍了目前实验室常用的环境箱的结构特点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化建设发展的推进速度加快、交通量与日俱增,城市道路中主辅道出口与相交道路位置对区域交通组织有较大影响,以两条道路的主辅道出口的实际案例,通过不同的交通组织形式及实测数据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并采用VISSIM仿真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对不同流量、不同交通组织状况下的主辅道出入口通行能力及通行效率进行对比研究,提出不同流量、出口与相交道路的间距等参数情况下的交通组织方案。  相似文献   

14.
嘉绍跨江大桥主桥埋置式承台采用无底双壁钢围堰施工,施工中主要采取定位导向系统、吊点荷载控制、测量监控等方法控制围堰下放精度。下放过程中,采用固定在群桩护筒和钢围堰上的特制定位导向系统控制围堰平面偏位和垂直度;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监控吊点荷载,指导围堰舱壁内的加、卸载以及围堰内、外的吸泥;采用测量监控系统分析、计算围堰姿态,指导围堰的下放及纠偏施工。通过对围堰下放精度的控制,围堰下放平面偏位保持在5~8cm,垂直度达到1/400以上,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5.
闸口是港区集疏运交通的咽喉,闸口交通运行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港区出入口交通的运行效率,以闸口延误与交通冲突次数为交通运行效率和安全评价指标,确定仿真参数,设计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实验现行的客货混行闸口和客货专用闸口设计及动态管理因素下的延误及冲突数据。结果表明:与普通的客货混行闸口相比,取交通流量阈值较小时,运用客货专用闸口设计并实施动态管理的仿真模型延误和交通冲突次数都有着明显的优化,是一种有效且可行的方法。最后基于实验结论提出港区闸口的布置形式进行优化设计和动态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大货车自身的尺寸及载重比小汽车大得多,存在很多与小汽车不同的特性,也容易出现交通事故,针对港区道路上大货车比较多的情况,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重点介绍研究了大型车辆的制动性能和转弯性能及相关数据指标,并提出相应推荐指标,可为港区交通安全设计和管理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2005年,第9号台风“麦莎”和第15号台风“卡努”先后影响上海。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全市军民团结奋战,成功抗御了台风、暴雨、高潮的侵袭,确保了城市平稳正常运转,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该文通过分析当时的汛情、灾情,全面总结了防御工作的成功经验,查找了其中的薄弱环节,为进一步提高上海的防汛减灾能力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8.
孙善辉  陈馈  王助锋 《隧道建设》2012,32(2):245-249
大直径泥水盾构在复杂砂卵石地层中长距离掘进施工,盾构经常会受到刀盘刀具磨损严重、进排浆管及阀磨损严重、破碎机及泥舱门故障和突发事件等因素影响而导致停机,从而降低了盾构设备的性能,严重时将直接威胁施工安全。为了优化盾构设计、方便检修及降低施工风险,对北京某项目12 m级泥水盾构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对刀盘刀具、泥水循环系统、破碎机和泥浆门、电气系统、监控检测系统等的优化,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和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风险和施工成本,确保了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意识是一个人主动性能力的内在指导力,是指引行动意识的主体元素,现阶段各类高校针对于思政课程教学越来越重视,不断进行改革和优化,整合课程资源,渗透思政课程作用,完善各类课程内在思想教学,逐步打造具有科学政治思想,正确思维价值观,扎实专业技能的现代化信息人才.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是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方面最为核心的技能...  相似文献   

20.
胡广瑞 《桥梁建设》2012,42(4):81-86
锦州小凌河大桥为倾斜式双套钢箱拱塔斜拉桥,外塔高约66m,内塔高约54m,采用竖转提升技术架设钢拱塔。施工时,在钢桥面上组拼焊接内、外拱塔,并安装竖转辅助机构,分别将内、外拱塔依次竖转至桥位状态,竖转就位后焊接竖转接口,安装并张拉斜拉索,使内、外拱塔形成整体受力结构。采用SAP 2000及ANSYS软件分别进行内、外拱塔整体受力及铰的局部受力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强度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