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响应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分析武汉港口物流与核心腹地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根据2000~2010年武汉市港口物流与经济发展的数据,利用协整理论及其计量学分析软件eviews6.0,对武汉市港口物流与经济发展进行协整分析.通过协整检验发现,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港口物流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经济发展是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格兰杰原因,表明武汉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增长,是港口物流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2.
刘星 《广东交通》2010,(1):50-50
2009年,茂名市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2000万吨,达到2132万吨,同比增长17%,提前一年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目标。港口生产逆势上扬,企业增收增效,人心稳定,港口经济呈现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实现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广州港务局副局长区裕伟11月16日表示,广州港将继续积极参与珠三角港口群的发展与合作。在“十一五”期间,广州港将投资约150多亿元,建设十多个重点项目,力争2010年使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3.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000万标箱。  相似文献   

4.
我国集装箱运输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国2003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继续呈高速增长趋势,全年完成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4800万标箱,比2002年增长1100万标箱,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有关部门统计,2003年中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幅为29.7%,达到4800万标箱,美国约为3970万标箱。2003年中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6亿吨,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完成9亿吨,同比分别增长16.9%和21.6%。这是中国综合国力提高的表现,表明中国国民经济充满了活力。  相似文献   

5.
正为推进交通运输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推进港口生态文明建设,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省交通运输厅日前发布了《广东省绿色港口行动计划(2014—2020)》(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根据《行动计划》,绿色港口行动将分两步走:第一步到2015年,全省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综合能耗比2005年下降8%,达到4.370吨标煤/万吨,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C02排放比2005年下降10%,全省建成5个以上绿色港口星级码头,完成  相似文献   

6.
今年以来,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普遍下降,不少港口企业甚至破产。茂名市港口生产在30万吨级单点浮筒停产大修的情况下,港口吞吐量逆势上扬:今年第一季度完成货物吞吐量487.9万吨,同比增长8.27%,其中煤炭完成17.5万吨,同比增长12.57%。港口生产稳步增长,企业增收增效,港口经济呈现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7.
遗传规划在港口吞吐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我国沿海港口吞吐量迅猛增长,而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和处理能力增长相对缓慢.为了使港口建设适应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求,亟待对沿海港口吞吐量在长时期内的持续增加进行预测.文中应用遗传规划,通过吞吐量历史数据和吞吐量与GDP的关系两个方面对我国沿海港口的总吞吐量进行预测,以找出今后一段时间中港口能力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从而对港口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贵港港凭借独特的优势,以良好的投资环境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在短短的5年内吞吐量连翻二番,迅速跻身西部地区内河吞吐第一大港和全国内河港口18强,已成为贵港市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和建设区域性物流的中心。针对目前贵港市正抓住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大好机遇,努力构建桂东南区域性经济中心,实现“港口富市”的蓝图。介绍了贵港港在流域经济中的地位、建设、发展和管理情况,提出了建设贵港港口千万吨级内河大港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2006年,湛江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已达8096万吨,比前年净增1500万吨,创造历史新高。其中龙头企业湛江港集团全年吞吐量达5000万吨。湛江港口正以跨越式发展的态势向亿吨年吞吐量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10.
《交通标准化》2009,(22):57-58
据悉,1月~9月份,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继续小幅增长,其中内贸货物吞吐量9月完成42625万t,同比增长16.7%。港口生产形势继续保持积极变化态势。其主要表现为,港口货物和旅客吞吐量继续保持增长,外贸货物吞吐量继续小幅增长,国际集装箱吞吐量降幅进一步收窄。  相似文献   

11.
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已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但我国港口大而不强,还是以传统的仓储、搬运等物流活动为主,缺少增值服务,港口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体现为其所在的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因此发展融入港口供应链中的物流金融增值业务,是增强港口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研究了物流金融概念,港口企业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模式及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港口功能在不断演变,港口对所在地区的经济影响也越来越明显。为了研究港口物流与经济的关系,运用最小二乘分析法,对广东省港口货物吞吐量与地方经济增长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2个结果:港口物流与当地经济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同时港口物流对不同产业的相关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三角洲港口群物流系统动力学分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长江三角洲港口群物流系统的协调发展,建立了系统动力学分析模型。通过分析上海和宁波两港口国际集装箱中转量、港口群水路集疏运比例的影响因素,建立长江三角洲港口群物流系统的因果关系图,通过系统模拟进行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功能的合理定位、集疏运结构的优化和近洋航线中转港的选择。仿真结果表明:2010年上海港国际集装箱中转量将呈现增长趋势,上海港水路集疏运比例超过30%,长江三角洲地区应以上海港为集装箱枢纽港,优先发展国际中转业务,太仓港将具备长江三角洲近洋航线中转港的能力,太仓港可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近洋航线主要中转港。  相似文献   

14.
正广州港港口2019年1-11月生产保持稳定增长,到港船舶47922艘次,同比上升9.3%,其中10万及以上吨级船舶2651艘次,同比上升17.3%;完成货物吞吐量57331.21万吨,同比增长11.4%(按同口径对比);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117.83万标箱,同比增加5.83%。2019年9月,广州港集装箱吞吐量创单月历史新高,完成203万标箱;"一带一路"方向集装箱量呈两位数增长,  相似文献   

15.
四、对外交通1.全市对外旅客年到发量达2.7亿人次,同比增长21.1%2010年全市对外旅客年到发量2.7亿人次,同比增长21.1%.其中,铁路对外旅客年到发量12069万人次,同比增长18.6%,占对外旅客年到发总量的45%;公路7 268万人次,同比增长21.3%,占27%;航空7 188万人次,同比增长26.1%,占27%;港口168.0万人次,同比下降4.0%,占1%(表12).2.全市对外货物年运输量10.9亿吨,港口集装箱年吞吐量2907万标准箱(TEU)2010年全市对外货物年运输量10.9亿吨,同比增长9.4%.其中,港口货物年吞吐量6.53亿吨,同比增长10.4%,继续保持世界第一;港口集装箱年吞吐量2907万TEU,同比增长16.3%.公路货物年运输量4.09亿吨,其中集装箱年运输量1645万TEU.铁路货物年到发量2863万吨,同比增长1.9%.航空货物吞吐量370.9万吨,同比增长24.3%.  相似文献   

16.
10月21日至22日,中国港口集装箱码头高峰论坛在深圳蛇口举行,根据中国港口协会集装箱分会的预测,2004年,我国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将超过5800万标准箱,比2003年的4867万标准箱增长约20.65%,净增量几乎达到1000万标准箱。我国集装箱吞吐量继2003年后,继续保持世界第一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在环境问题备受关注的当今,港口物流业要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坚持走绿色物流发展的道路。文章阐述了我国港口绿色物流发展的必要性及其发展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推动我国港口发展绿色物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依据产业结构演进规律,分析港口物流发展与产业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以青岛港2002—2011年的发展情况为例,构建港口物流发展指数模型。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青岛港的港口物流发展与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分析表明:港口物流的发展能促进港口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最终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9.
截至12月10日,广州港货物吞吐量达到20027.3万吨,突破2亿吨大关,集装箱吞吐量也达305.5万标准箱。广州港自1999年成为中国大陆第二个突破亿吨的港口以来,经过短短5年的时间,货物吞吐量就翻了一番,港口发展又跨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20.
经过比较,鹿特丹港、新加坡港、香港港的港口物流发展模式在产业发展、政策扶持、人才培养引进、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增值服务功能等方面存有相同之处,但在港口管理模式、港口物流运作模式以及港口物流发展的驱动力方面存在差异。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应借鉴它们的成功经验,在全力建设国际物流枢纽港过程中,突出政府的重要作用,加强专业物流人才的培养引进,加大港口物流信息化建设力度,拓展港口现代物流服务功能,并有效整合港口物流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