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停车特征调查是进行停车设施评价、规划所开展的调查项目.介绍了停车特征调查方法和后期数据处理,并对其中的问题数据进行分析,从而给出了可行的问题数据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刘岩  罗瑞琪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2):25-27,30,M0005,M0006
以实际工程为例,制定调查方案,对日间及夜间的停车情况进行调查。以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现状出行及停车特征,总结得出现状地块存在出行结构不合理、路内停车周转率不足、路外停车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最后,在此基础上制定停车改善方案,引入包括共享停车在内的多模式改善方法。该改善方案的有效实施,不仅可以解决该地块的停车供需矛盾,同时也可以为其他同类建设项目的停车改善方案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城市中心区停车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城市中心区的停车特性以及停车特征,深入分析其供应和需求关系,正确处理好城市中心区的停车问题,对解决道路交通拥挤,减少交通事故,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方面有重要的意义。该文根据停车调查数据,以重庆市南岸区南坪核心区的停车规划为例,研究停车配建指标、停车需求与停车供给之间的关系,分析近期、远期城市中心区的停车需求,提出相应的路内、路外停车规划方案,为停车规划实践上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解决城市中心区的停车问题。  相似文献   

4.
城市停车场规划调查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城市停车场规划进行的停车场调查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性工作。该文分别从现状停车泊位数、现状停车场内的停车特征和与停车有关的社会经济指标三个方面探讨停车场的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城市中心区路内停车调查分析——以南京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路内停车调查的基础上,对比路外停车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了路内停车特征和停放行为特性,得到路内停车时间短、对步行距离要求高、路内停车场利用率较高且与周边用地属性有很大关系;简单分析了当前城市路内停车存在的问题以及利用停车收费调整停车需求的有效性。最后,指出路内停车场的设置除了考虑其对道路交通流的影响,还要考虑区域路外停车的供应量、服务的土地利用类型以及停车者对步行距离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李峰 《交通管理》1997,(5):8-15
本文研究并提出了车辆停车基本特征参数概念及停车系统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在全面调查苏州古城区机动车状况的基础上,对它们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指出了这们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综合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7.
顾志康  李旭宏  杭文 《公路交通科技》2005,22(3):108-110,118
进行城市机动车停车场规划前需要开展停车场调查,以得到停车场的基本特征参数、机动车进出记录和停车者的停车行为等信息。通过数据挖掘中的一些方法可以在数据库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根据机动车进出停车场的记录计算一系列的停车指标,并借助多元统计分析中典型相关分析的方法,分析停车指标与停车场基本特征参数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关联规则挖掘停车问询调查数据中的潜在信息,分析停车者的行为特征,以掌握更多的停车信息。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实地观察统计与调查问卷的方法针对重庆市停车共享现状展开调研,针对居住区停车泊位使用特性,对重庆市2处居住区及附近商场开展了5天的停车状况调查,整理数据分析居民区停车共享可行性。文章对重庆市江北区、渝北区、渝中区、南岸区、大渡口区、沙坪坝区共计12个已使用共享停车这种模式的停车场发放问卷调查,从建设运营方、提供车位共享方、共享停车使用方、不使用停车共享方四方发放共享停车满意度调查问卷,整理问卷结果,从技术、用户、管理三方面提出停车共享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城市中心区停车规划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心区交通拥堵、停车困难是大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而调查发现中心区的停车设施利用率却普遍不高。该文从重庆观音桥商业中心区的停车现状着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依托公共交通方式控制停车总量、利用外围停车引导车流、构建地下停车道路系统、建立停车信息系统等规划策略,并针对现状问题做出了具体的改善措施。该文对其他城市中心区的停车系统规划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居住区的停车问题,更好地规范停车供给、促进居住区动静态交通的协调,通过调查与分析居住区的停车供需现状,分析了中国城市居住区停车配建标准的现存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结合潍坊市居住小区的停车特性,对建筑物进行了更加合理、细化的分类,并把商住楼单独列为一类,对现状停车调查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居住区停车需求率预测模型;根据停车需求率预测值,应用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引入区位系数、区位修正系数和建筑物类别修正系数对停车需求率预测值进行修正,提出了一种基于修正系数并结合城市自身特性制定居住区停车配建标准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为停车需求率预测提供依据,使停车配建指标的制定过程更趋于定量化.  相似文献   

11.
当前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城市停车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停车设施规划成为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首先列举了停车设施的建造型式并分析其特点;然后从城市土地利用性质和停车场建造型式的关系,得出了不同停车设施的适用范围;最后提出停车设施规划的要点是合理调整停车设施供应结构,即停车设施规划时必须考虑路外公共停车场、路外配建停车场和路边停车场三者泊位数的合理供应比例。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以上海市四川北路商业区停车诱导系统规划设计为例,结合四川北路商业区的交通特征和停车问题,以及国内外停车诱导系统的规划设计经验,提出停车诱导系统规划设计的总体理念和原则。然后,就停车诱导系统规划设计时遇到停车诱导系统架构、停车信息发布屏的版面设计、停车泊位采集装置的选用和信息传输方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为停车诱导系统的规划设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借鉴与思路。  相似文献   

13.
城市中心商业区停车时长选择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宏志  姚胜永 《公路交通科技》2005,22(11):144-146,158
城市中心商业区停车供给不足是许多城市面临的共同问题。利用停车政策,调节停车者的停车时间选择行为,提高停车位周转率是增加停车供给的一项重要方法。本文以停车时间长度选择行为为对象,利用在北京市商业区———西单地区的停车行为调查数据和Logistic模型,建立了停车时间长度的选择模型。利用这些模型,分析了各种政策因素对停车时间长度选择的影响。文中提出的模型将有助于旨在提高停车位周转率的停车政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停车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城市交通管理者迫切需要一套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全面分析停车场运行情况,进一步辅助停车管理决策。基于停车场上传的属性数据及车辆停车行为数据,从停车效率、交通影响、经营收入及其他指标等4个方面建立了停车场运行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以利用率、周转率、停车时长等指标反映停车效率,以出入口流率说明停车场对周边道路的影响,以收费价格及车位平均收入说明经营情况,以月保及临保比例反映停车结构等,同时对各个指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进行了说明。以实际的停车场数据为例,说明了各个指标的计算结果及实际意义,从而验证了运行指标体系在实际运用中的有效性与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识别并提取道路客运班车停留站点的位置, 可为道路客运的客运站站址优化、定制出行乘降站点设置、出行信息服务等提供依据和支持, 然而当前获取班车停留站点位置的方法存在成本高、周期长的问题。通过分析道路客运班车停留轨迹数据的典型特征, 以班车轨迹数据为数据源, 基于DBSCAN算法检测位于停留站点的点簇进而提取停留站点位置。同时, 针对DBSCAN算法具有高时间复杂度的问题, 通过建立格网索引对算法进行了改进。基于京津冀区域的136条道路客运班线的班车轨迹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 改进DBSCAN算法提高了算法执行效率, 平均执行时间减少了59.72%, 且所生成的班车停留站点数量与传统算法基本一致; 在提取得到的282个班车停留站点中, 256个为真实的班车停留站点, 班车停留站点提取的正确率为90.78%。   相似文献   

16.
针对路侧停车带来的进出停车位排队延误、低速巡游降低通行效率、过量停车加剧交通负荷等问题,研究了路侧停车对路段动态交通流的影响分析方法。基于视频识别算法,提取路侧停车车辆在驶入车位过程中的运行轨迹和速度波动数据,解析路侧停车过程中的驶入行为特性,并按照行为差异将停车车辆停车全过程细分为进入路段、寻找车位、找到车位、驶入车位、静止停放、驶离车位、汇入路段和错失车位8类状态;分别依据停车车辆和通行车辆的实际驾驶行为,从跟驰特征、速度矫正、换道规则和位置更新等方面对路侧停车元胞自动机模型进行了改进;在选择目标车位时综合考虑了步行至目的地时间和驶入车位耗时2个要素。与常规通行车辆相比,深入分析了停车车辆提前换道和停车完后汇入路段行为对后车的影响。基于实际交通流数据对仿真模型进行参数标定,经验证,模型拟合度为77.6%;仿真分析了在差异化的停车需求强度下,巡游速度对道路通行能力和延误时间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固定的巡游速度和停车需求强度下,道路延误时间随道路交通量先增加后减少;在低停车需求强度下,巡游速度对道路通行能力影响微弱,在高停车需求强度下,当巡游速度从30 km/h降低至20 km/h,外侧车道饱和流量降低500 veh/h,最高延误时间增加105 s。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在传统D型车位锁的基础上采用ATmega 328p芯片作为微控制器,SIM900A作为通讯模块实现与云平台之间数据传输,设计基于城市私有车位共享理念下的物联网智能车位锁,在私有车位拥有者设置的开放时间段内社会车辆可以付费使用,不仅有助于解决城市停车难的问题,同时可为私有车位拥有者增加额外收益,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