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纯电动汽车由于高电压及大电流,在设计整个高压电气架构时,不仅要考虑整车成本、驱动性能和充电时间要求,还必需考虑整个高压系统安全,确保驾乘人员的安全。文章从目前典型纯电动汽车高压电气架构入手,进行优缺点分析,通过高压架构方案设计和高压架构系统安全设计两方面,提出了一种全新高压架构设计方案,此新设计方案基于功能和安全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模块数量,降低系统成本。结果表明:此方案满足系统功能和安全要求,空间布置简单,整车质量降低,系统成本低,可实现平台化推广。  相似文献   

2.
随着PHEV车型销量的不断增加,PHEV高压系统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高压系统架构的设计成为PHEV汽车设计开发人员研究的重中之重。高压系统架构设计工作,主要包括高压系统原理、高压互锁设计、高压零部件的选型及在整车上的布置位置等方面的工作。从现有的典型PHEV的高压系统电气架构分析入手,进行优缺点的比较,并结合在PHEV的实际应用提出了三种不同的高压系统电气架构方案。通过对比分析,采用文章所选择的高压系统电气架构分案,可以优化整车布置空间,降低整车设计开发成本,通过实际项目的开展,结果表明,此方案满足混合动力汽车的高压安全要求,具有安全可靠、简单且易实现的优点,同时具有很好的平台化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3.
详细分析纯电动汽车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设计的纯电动汽车的安全系统包含4大部分:维修安全、碰撞安全、电气安全和功能安全,同时还对每一部分进行详细分析和设计。通过这套安全系统可保证纯电动车在多种异常工况以及充电情况下车辆和相关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4.
详细分析纯电动汽车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设计的纯电动汽车的安全系统包含4大部分:维修安全、碰撞安全、电气安全和功能安全,同时还对每一部分进行详细分析和设计。通过这套安全系统可保证纯电动车在多种异常工况以及充电情况下车辆和相关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根据电动汽车高压电力驱动系统的结构,参考电动汽车安全法规要求,设计了电动汽车高压电力安全管理系统;分析研究5种典型的高压电力系统故障、危害和对应的处理措施,重点研究了动力电池高压电安全管理系统的功能与设计。基于CAN总线技术对电动汽车高压电力驱动系统状态和关键电气参数进行实时监测,结果证明所设计的电动汽车高压电安全管理系统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6.
为确保电动汽车安全行驶,必须综合设计其驱动部分的电气系统,并研制电气安全监测系统。通过设计分析和试验,确定了纯电动汽车的电压等级、输出通断等电气系统方案,并给出了接触器、熔断器等关键器件的电气参数;基于HCS(12)微处理器和CAN总线网络,设计了整车电气安全监测系统。结果表明,提出的电气系统满足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要求.电气安全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整车电气特性参数并实现故障预警,有效保障了电动汽车的试运行。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升电动汽车电气零部件的通用性,对比了当前热门的三种电动汽车类型,选择车辆结构较为复杂的增程式电动汽车为对象,分别对增程式电动汽车的通信电气架构和动力电气架构进行了分析,根据当前实际情况与未来发展要求,提出了一种关于电动汽车电气系统的发展设想,目的在于统一增程式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的电气结构,促进电动汽车更快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高压电气策略相当于电动汽车的思维逻辑,包括驱动控制、充电管理、高压安全、能源控制等高压电气策略正在发生快速迭代。本文对纯电动汽车的功能需求进行研究,建立分级功能模型,便于策略的架构及逻辑设计。基于分级模型,建立驱动控制、绝缘保护的高压电气策略。对设计的策略进行实车搭载验证,数据显示:当有挡位及制动踏板信号时,电机存在相应的输出扭矩。主动在电路中接入低电阻时,低阻值会立刻被检测到,同时有绝缘报警并断开了高压回路,设计策略得到有效执行。  相似文献   

9.
随着纯电动汽车市场保有量的不断增加,纯电动汽车在使用维护中的痛点也逐渐显现,特别是续航和安全问题。相对于传统汽车,纯电动汽车增加了高压系统,高压系统内几百伏的电压和上百安培的电流都对汽车运维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要求作业人员应具备安全操作的知识和能力。本文就纯电动汽车高压系统安全保护策略及其故障诊断进行相关阐述。  相似文献   

10.
由于FCV汽车销量逐渐增加,人们越来越熟悉FCV车的特性,对其高压电安全问题更加重视。高压系统架构的设计成为FCV汽车高压电安全的关键。高压系统架构设计的工作范围,主要包括高压系统原理、高压接触器状态检测、高压互锁设计、高压零部件的选型及在整车上的布置位置等方面。本文通过正向开发的思路,结合高压系统架构的设计原则,给出了一种FCV车高压架构设计方案;通过实际项目的应用,结果得出,此方案满足FCV车的高压安全要求,具有安全、可靠且易实现的优点,具有平台化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电动汽车相关标准及设计指标出发,分析电动汽车高压系统电性能的相关要求,包括高压安全要求及整车、高压部件电气性能要求。依托于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结合电动汽车的实际设计指标,对电动汽车高压系统电性能试验内容进行总结,简要介绍各测试项的测试目的、试验设备及测试方法,并提出相关评价要求。  相似文献   

12.
电动汽车的电气架构通常包括动力电池、整车控制器VCU、蓄电池、DC/DC转换器、高压箱PDU、电池管理系统BMS、充电系统以及高压附件等,在电动汽车未启动或长期放置时,作为其内部的低压用电设备,如收音机、点烟器、仪表灯光系统、整车控制器、BMS等工作电源,对于电动汽车的正常起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偶尔会因蓄电池亏电,导致整车无法上高压。本文阐述一种在各种工况下的技术控制策略,避免因蓄电池亏电而导致车辆无法起动,保证车辆使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纯电动汽车电气系统目前的应用技术特点,设计一种以PCL-818HG数据采集卡和计算机为硬件核心,以VC++语言为编程工具的纯电动汽车电气性能测试系统。该系统的可操作性高,开发成本低,对于纯电动汽车研发单位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随着纯电动汽车向智能化汽车发展,汽车低压系统变得越来越庞大,在OFF挡的用车场景也随之变多,这些场景下的高压系统处于不工作的状态,由于低压系统由低压蓄电池供电,导致电池多耗少补,亏电的概率变大。文章基于电气架构及蓄电池特性,对智能补电功能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一种低成本智能补电功能参数的设置思路,对智能补电策略的进入条件、保持条件、退出条件等设计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5.
纯电动汽车的电力来源均为动力电池,动力电池一旦发生短路,瞬间会产生巨大的能量,存在爆炸、起火的危险,严重危及车辆及乘客的安全。为了保证车载用电器和乘客的安全,防止短路及过载现象的发生,对于各高压零部件回路,一般选用相匹配的熔断器进行保护。本文将阐述纯电动汽车高压直流熔断器计算及选型方法,并实例说明。  相似文献   

16.
针对纯电动汽车常见的故障,通过故障重现,进行故障诊断与排除。按“故障现象—故障分析—故障诊断—故障总结”思路,对纯电动汽车故障进行诊断排除思路总结。纯电动汽车故障可分为“高压系统故障”和“交流慢充故障”两大类,高压系统涉及模块众多,如整车控制单元(VCU)模块,空调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模块(PTC),高压线束连接(高压互锁),动力控制单元局域网(P-CAN)等模块出现故障影响高压上电;充电系统涉及辅助控制模块(ACM)及充电枪。文章以吉利帝豪EV300(2017款)为例,分析纯电动汽车低压供电系统、高压上电系统工作原理,进行车辆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纯电动汽车常见故障给维修技术人员提供一定的故障诊断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正>近几年,我国正在逐渐普及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或电动汽车均带有高压,虽然特约维修站的技术人员有受到厂家的相关技术培训,但是除了特约维修站外,普通的汽车修理厂技师人员也在维修这些车辆,因此,如何保证维修安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以国外某知名车企为例,从车辆高压系统部件、高压安全与健康、安全维修制度与流程等三个方面讲解如何保证电动车辆维修安全。  相似文献   

18.
纯电动汽车中高压线束是高压系统的重要部件,主要是在高压系统中扮演能量输送和信号传递的作用,文章主要是从线束整车布置、线束及高压连接器的设计选型、线束固定及防护、EMC设计、HVIL高压安全等方面进行阐述,并为纯电动车型高压线束设计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设计是对新能源汽车的高压部件、高压系统构造、高压配电箱的安全检测、高压回路、安全防护进行探究及解决。现代新能源汽车一般都分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其中纯电动汽车是指汽车充电到储蓄电池,电池放电对整车提供电力从而驱动的电动式汽车,电动汽车的工作电压一般是几百伏,已经远远高出人体安全电压,而高压系统在运行时的放电电流可达到数十安或更高。所以当高压电路发生绝缘、短路及漏电等情况时,会直接对驾驶人员造成生命安全隐患。这也是现如今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重要考核之一。  相似文献   

20.
电动汽车能够有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具有清洁无污染特点,但受制于动力电池技术影响,存在续驶里程有限等缺陷。为保证纯电动汽车制动安全,提高制动能量回收利用率,对纯电动汽车机电复合制动系统组成及控制原理、模糊控制电机制动力分配、前后轴制动力分配的动力分配方式等方面进行讨论,并提出纯电动汽车机电复合制动能量回收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