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北锚碇沉井地基加固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北锚碇沉井规模庞大,浅表地基承载能力差,为确保下沉稳定,需对沉井地基加固,重点介绍了沉井地基砂桩复合地基加固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2.
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北锚碇采用沉井基础,沉井尺寸为69.0 m×58.0 m×52.8 m,置于密实卵砾石层,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沉井共分11节,第1节为钢壳混凝土沉井,其余均为钢筋混凝土沉井.采用打设砂桩和换填砂土复合地基加固法加固地基.在加固地基上现场拼装钢壳沉井节段,浇注第1节沉井混凝土.11节沉井分4次接高下沉,首次下沉采取水力吸泥机取土、降排水下沉,其余3次下沉采取空气吸泥机取土、不排水下沉.沉井下沉就位后按照4个分区的顺序逐区进行封底混凝土施工.施工监测表明,沉井下沉姿态、偏差均控制在规范标准之内.  相似文献   

3.
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北锚碇新型沉井基础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主桥为三塔四跨悬索桥。该桥北锚碇基础经多方案比选采用多圆孔环形截面新型沉井结构。沉井中间大圆孔内设置十字形隔墙,圆环内沿圆周均布有小直径井孔。沉井总高43 m,共分8节,第1节为钢壳混凝土沉井,第2~8节均为钢筋混凝土沉井。北锚碇施工中采用不排水下沉、井壁增加空气幕等措施减小施工难度及风险。采用软件FLAC3D对沉井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评估施工安全性能、施工引起的环境效应及运营加载后锚碇基础的变形等。计算结果表明,沉井分节下沉施工过程中其结构、地面变形均满足规范要求,施工可有效避免对周围建筑物和长江大堤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北锚碇基础为超大陆上沉井,结构规模庞大,其平面规模为目前世界桥梁陆地沉井之首,详细介绍了沉井施工中的地基加固、钢壳拼装、出土下沉、沉井封底等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5.
《公路》2015,(6)
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北锚碇基础为世界最大规模的陆地桥梁沉井,沉井濒临长江大堤,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沉井基础底部支撑在层厚很薄的圆砾石层上。沉井下况后期,须穿过较厚的密实砂层,地基承载力较大,最终沉井支撑在密实的圆砾石层,仅靠自重下沉困难,施工存在诸多技术难题,通过总结北锚碇沉井施工关键技术,以期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型陆上沉井具有下沉深度深、平面尺寸大、封底混凝土方量多等特点,为了有效保证封底施工质量,确保封底效果,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北锚碇沉井封底施工时,通过对竖向分层封底、回填砂封堵分区隔墙封底、混凝土封堵分区隔墙封底3种工艺的对比,选择了较为合适的混凝土封堵分区隔墙封底方案。该方案首层沿分区隔墙浇筑封底混凝土,将分区隔墙与基底间空隙封堵,形成可靠挡墙使沉井形成四大一小5个分区,之后逐区域浇筑封底混凝土。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通过技术创新,减少了现场操作流程,降低了施工难度,施工时间短,经验收沉井封底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7.
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主桥为主跨988 m的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江北侧锚碇设计时对沉井基础和地下连续墙基础进行比选,综合考虑开挖范围、工程造价、施工工期等,最终采用基底深置的地下连续墙基础,以下伏基岩弱胶结泥质砂岩作为基础持力层,基础高49.5 m,地下连续墙墙底嵌入中等胶结泥质砂岩,地下连续墙高55.5 m。为减小锚碇基础的开挖量,采用大悬臂外挑锚块结构结合CFG桩复合地基加固技术的新型复合型地下连续墙基础,地下连续墙基础直径缩小至60 m,节省了工程造价。锚碇基础施工中基坑分层开挖,同时进行内衬砌施工。采用PLAIXS 3D软件对锚碇施工阶段及运营阶段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基坑开挖时地下连续墙结构受力安全,锚碇基础地基承载力、地基沉降结果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8.
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北锚碇矩形沉井高52.8 m,共分11节,分4次接高下沉施工,其中前4节采用整体降排水下沉施工,后7节分3次采用不排水下沉施工,主要介绍北锚碇沉井前4节整体降排水下沉施工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结合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南锚碇沉井基础施工,从沉井下沉取土方式、结构安全、施工组织、临时地基处理效果等方面重点介绍了沉井首次接高23 m和地基处理的关键技术,并对地基处理后的沉降值进行了详细的观测.  相似文献   

10.
沉井基础施工的核心是沉井的下沉,合理的设计是沉井能够顺利下沉的关键。对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北锚碇及泰州长江大桥南、北锚碇等几个大型沉井施工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沉井的设计中,适当增加其重率以及合理的设置助沉措施是决定沉井能够顺利下沉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南进江 《公路》2023,(5):145-150
张靖皋长江大桥北航道桥南锚碇采用直径为90 m的圆形地下连续墙锚碇基础,基坑开挖深度为21.3 m,基础底板下28 m深度范围内首次采用超高置换率的旋喷桩进行深层地基加固,以提升地基承载力、提高基底摩擦系数和降低承压水突涌风险。结合锚碇基础的建设特点,对深层地基加固质量控制、基坑渗水和突涌防治、返浆处理再利用以及锚体混凝土防渗控裂等施工重难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施工控制措施,可为类似项目的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北锚碇沉井不排水下沉施工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北锚碇矩形沉井高52.8 m,共分11节,分4次接高下沉施工,其中第5~11节分3次采用不排水下沉施工,主要介绍北锚碇沉井不排水下沉施工所需设备配置、空气吸泥机吸泥工艺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南锚碇沉井下沉采取“3次接高,3次下沉”的方案.为保证该方案的施工安全,对沉井下沉可行性指标进行验算,并对沉井首次接高期间的沉降量进行预估.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满足沉井下沉初期结构本身的安全,保证首次接高期间的沉降量尤其是不均匀沉降量在允许的范围内.南锚碇沉井下沉时,土体采用分区对称的开挖方式,当沉井下沉至标高-34 m左右时启动空气幕助沉,通过对沉井降排水下沉和不排水下沉的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有效地确保了该沉井下沉的安全、平稳.  相似文献   

14.
沉井下沉技术在泰州长江公路大桥北锚碇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沉井施工的特点.介绍了泰州长江公路大桥北锚碇大型沉井下沉过程中所采用的下沉技术和主要施工要点及其应用效果,并对沉井设计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虎门大桥辅航道防撞岛沉井的设计与施工,并对钢壳沉井的制作,锚碇系统,沉井下沉,井壁压浆,封底混凝土压浆的有关设计计算与施工技术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6.
<正>日前,温州瓯江北口大桥南锚碇首件钢沉井模块开始拼装,因南锚碇所处地质为淤泥等软土层,因此,南锚碇钢沉井的施工就相当于在豆腐里拼装出一个世界级超大型钢沉井,技术难度十分大。另外,大桥北塔首根桩基也在日前完成浇筑。瓯江北口大桥采用三塔四跨双层钢桁梁悬索桥设计,锚碇的作用为  相似文献   

17.
五峰山长江特大桥主桥为主跨1 092m的钢桁梁公铁两用悬索桥,北锚碇采用100.7m×72.1m×56m的沉井基础。该沉井首节采用钢壳混凝土结构、其余9节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三次接高、三次下沉"的方案施工。为及时掌握沉井下沉施工过程中的几何姿态及受力情况,建立实时在线监测系统,对沉井几何姿态、沉井结构应力及沉井刃脚土压力进行自动化监测,基于监测数据及时进行沉井下沉控制。结果表明:下沉过程中沉井测点高差和倾斜度均在限值内,沉井挠度基本在20mm限值内,沉井几何姿态较好;沉井混凝土及钢结构测点的实测应力基本在限值范围内,沉井刃脚各测点的土压力均控制在1.20MPa限值内,沉井结构受力良好。  相似文献   

18.
沉井基础在大型桥梁主墩、锚碇基础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在沉井工程勘察、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工程勘察技术发展方面,地质参数获取方法在现有理论分析法、室内试验法、现场试验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现场载荷板试验法,研制了侧摩阻力监测装置,对地基承载力、侧摩阻力等地质参数认识不断加深。在工程设计技术发展方面,通过对平面形式与尺寸、结构安全、软弱地基砂桩加固等方面不断进行优化设计,形成了适用于大型沉井的结构与地基处理的设计方法。在沉井施工技术发展方面,针对沉井浮运定位与着床,提出了井孔封闭助浮、多阶段多方式长距离浮运技术,以及液压千斤顶多向快速定位着床技术,研发了锚系定位系统;针对锅底开挖下沉的不足,提出了全节点支撑、中心块状支撑等新型开挖下沉工艺;针对高压射水结合泥浆泵设备取土的不足,研制了四绞刀快速破取土设备、可自移动式快速取土设备、机械臂水下定点取土机器人等新型设备;针对人工监测的不足,采用信息化监测系统进行沉井施工监测,形成了自动监测-风险预警-辅助决策控制-设备自动化执行的智能化监测控制技术;在沉井工业化建造技术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将取土平台与供气管、供水管、排泥管、施...  相似文献   

19.
江阴大桥北锚沉井基础变位过程实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江阴大桥北锚沉井基础变位41次的观测资料,揭示长江下游软土地基上大距径悬索桥锚碇沉井基础在施工及营运阶段的变位规律。实测结果表明:特大型沉井分区封底对沉井沉降特征具有重要影响;不同施工阶段,锚碇沉井基础变位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沉降及不均匀沉降是最根本的变位。  相似文献   

20.
由于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北锚碇沉井基础支撑在分布不均匀的卵砾石层上,给沉井是否能够顺利下沉至设计标高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沉井不排水下沉后期下沉困难,开启了沉井井壁预先埋设的空气幕,助沉作用效果明显,主要介绍该沉井砂套结合空气幕助沉措施的设计、应用及作用效果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