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多式联运的公共交通网络中,换乘是不可避免的。与门到门服务相比,换乘的便捷程度会影响公共交通出行吸引力。因此,规划和管理有效的换乘衔接非常重要,这需要了解影响换乘的因素。以地铁站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在以公交、地铁和自行车组成的城市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出行中,哪些因素会影响地铁站周边的自行车和公交车换乘出行量。通过研究公交、地铁和自行车联合网络中出行量与地铁周边区域的公共交通网络特征之间的关系,并以泰森多边形的不同圈层来表征不同区域的交通生成的影响力,建立了基于泰森多边形的地铁换乘量生成模型,以此来解释由自行车和公交到达地铁站的换乘量及相关影响因素。首先,生成基于地铁站网络的泰森多边形。其次,通过计算泰森多边形不同圈层的POI数量及自行车出行量得到泰森多边形的影响系数。再次,得到了公交站点数、公交到地铁换乘时间、不同类别的POI数量等多个变量,并建立了换乘量生成模型。利用北京市的智能卡数据、公共交通网络数据和POI数据,模型表现良好。该模型可预测规划中的地铁站点的周边区域(泰森多边形中)的慢行交通出行量,为新建地铁站点的公共自行车投放量及最后一公里公共交通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快速充电站     
<正>公共交通分担率简称公交分担率,指城市居民出行方式中选择公共交通(包括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的出行量占总出行量的比率,这个指标是衡量公共交通发展、城市交通结构合理性的重要指标,也是一种宏观概念。"公交分担率=公共交通乘坐出行总人次/出行总人次*100%"公交分担率2004年建设部38号文《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建城〔2004〕38号)中提出特大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总出行中的比重要达到30%以上,大中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总出行中的比重要在20%以上。政策相关  相似文献   

3.
郑州宣言     
《城市车辆》2005,(6):6-7
1.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理念起源于欧洲,但它更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发展和交通发展的正确战略思想。城市公共交通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公益性事业,是适用于所有人的出行方式.更是普通居民和弱势群体的最佳选择。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在“行”的问题上解决公平分配的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公交优先.本质上就是人民大众优先。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就是要为居民提供安全、方便、快捷、舒适、经济的出行方式。  相似文献   

4.
一个公共交通智能调度管理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温岭市公共交通居民出行决策调查分析,得到温岭市居民对公交出行的社会需求。根据调查得到的统计结果,设计出解决温岭市公交出行存在问题的公共交通智能调度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使交通参与合理选择出行路线,节约出行时间.使公共交通出行更加方便、快捷,使交通管理从被动向主动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5.
国贸桥是北京市中心城区连接朝阳东部、城市副中心及河北燕郊、香河等地的重要枢纽通道,目前周边路网、公共交通设施、人流密度已达饱和,交通状况不容乐观。基于实地调研,从路网运行、公共交通、慢行交通等方面入手,对国贸桥区交通拥堵问题开展研究,并针对公交、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四类主要出行方式提出疏堵改善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公路》2017,(4)
总结传统的交通规划方法带来的问题,为契合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从道路体系构建、慢行场所营造、公交系统规划和停车设施设置等4个方面提出基于人性化的交通规划策略,构建"慢行、公交"交通体系,引导居民出行回归绿色交通方式。应用该策略对平潭金井湾组团交通系统规划进行探索和研究,以构建高品质的城市交通环境,能够为其他地区的城市规划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城市常规公交与慢行交通系统特点的基础上,为解决从出行起点到公交车站“最后一公里”问题,利用慢行交通系统衔接常规公交,汇集城市道路网末梢的客流,缩短“最后一公里”的换乘时间;通过对“最后一公里”换乘时间的分析,建立乘客平均候车时间模型,为确定公交车发车间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该文在公共交通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丹东市公共交通供需平衡性,运用"四阶段"模式对丹东市居民公共交通出行产生、居民公共交通出行分布、居民出行方式结构做出预测,以利于整个交通系统的内部平衡以及交通系统与外部系统的协调发展,旨在为公交规划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析公交都市发展现状,建立博弈论模型对公共交通现状进行分析。以宁波市为调查对象,收集一日内全市各主要交通方式的出行量的相关数据。采用Excel等图表工具,计算四种交通方式各自的分担率、居民的日出行成本及管理者的日运营成本。建立双层博弈模型,评价现有公交分担率下宁波市公共交通健康状况,并展望未来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愿景。  相似文献   

10.
地铁往往无法满足乘客“点对点”出行需求,需借助与地面公交换乘,打通“最后一公里”,提升出行便捷性和幸福感。本文以北京地铁代表性站点为研究对象,对其地面公交与地铁换乘路线的空间接驳和乘客换乘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关于北京地面公交与地铁换乘问题的改进措施,为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的线路接驳和乘客换乘问题研究提供相应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正同  吴奇峰  刘洋 《公路》2024,(3):326-332
雄安新区是我国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提出绿色交通出行比例达到90%,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80%的交通发展目标。遵循雄安新区公交优先、慢行友好的“绿色出行”指导思想,响应省委省政府关于雄安新区“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繁华不堵”的交通发展目标,以中交未来科创城为例,对“绿色出行”目标导向下的新区交通规划设计进行研究。围绕“交通有序畅通、街道活力繁华”的核心理念,以“先静后动、先人后车、先快后慢”为原则,从慢行交通、公共交通、静态交通、交通组织和智慧交通五大方面入手,研究提出:(1)净化地面交通、创新支路断面,构建慢行友好的活力街区;(2)“全时空”覆盖、“全过程”衔接,创新极致服务的地面公交;(3)价格调控、巧妙设计,合理引导小汽车交通;(4)支路右进右出、动态信号配时,科学组织干路交通;(5)智能驾驶多元化场景、定制智慧公交学生接送系统,打造智慧交通示范园区等规划创新策略与方案。规划思路突破了传统,是雄安新区绿色出行目标下智慧交通模式的创新与探索,以期为雄安新区其他新区绿色交通系统构建提供规划样板,为雄安新区实现“90/80”绿色出行目标贡献中交智慧。  相似文献   

12.
根据兰州市内交通以东西向为主的轴向交通特征,以及主干道交通功能和生活功能重叠、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单一、居民选择公交出行的比例偏低的局面,提出了在政策引导下,优先建设公交基础设施,调整公交线网结构,保证公交运行路权的公共交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镇化及城市交通机动化的进程加快,在城镇化和机动化的共同作用下,交通拥挤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发展和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主要问题之一。居民出行行为研究在交通管理和控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合多元大数据,构建出行方式选择的概率模型,有助于不同小区的出行方式分担率的预测,对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升运营管理能力有直接作用。本文基于小区出行分配、公共交通和非公共交通以及公交和轨道出行三个层级,分别得出出行分配预测模型,并形成计算机程序。利于实际应用,对识别城市出行特征、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供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论文从公交分担率的宏观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土地利用、交通政策)及微观影响因素(出行者特性、出行特性、交通方式特性)入手,通过分析研究非集计模型的理论,对关键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处理,利用南京市现状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和Trans CAD软件构建了多项Logit(MNL)模型,并对模型计算出的参数结果进行分析,求出样本中各居民所选择常规公交、地铁、出租车这些公共交通的出行方式概率,并与实际公交分担率进行对比,根据绝对误差来评价了模型精度。最后结合交通需求管理的原理以及模型变量提出了提高公交分担率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5.
以居民出行调查数据为依据,分析南昌市电动自行车出行特征,并小汽车、公共交通、慢行等出行方式相比开展电动自行车竞争性、满意度和替换性分析.研究表明,在中短距离出行方面电动自行车有更强竞争优势,同时在公共交通及配套基础设施吸引力尚未提升条件下,要谨慎制定电动自行车发展引导策略.南昌市电动自行车出行特征及竞争优势分析为二线城市制定城市交通政策,开展交通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工作提供了辅助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城市交通矛盾日益突出的现代城市发展中,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只有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才是城市空间与城市交通和谐发展的可持续道路.然而,发展城市公交系统不仅仅是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更要注重公共交通系统的结构层次,充分发挥各子系统的服务特征及适用范围,形成环环相扣的高效公交出行链,从而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增强公交核心竞争力,吸引居民从小汽车向公交出行方式转变.以昆明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发展为例,通过分析公交系统现状及存在问题,梳理公交系统的层次结构,构建公交网络一体化.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国内外类似区域交通系统的总结,发现存在的问题,同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以郑东新区CBD副中心为例进行交通系统规划研究,采用大容量公共交通方式,建设分层次的地下道路系统、分级换乘体系及慢行系统,构建公交优先、立体换乘及人性化系统服务的发展模式,对于区域的开发能够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8.
研究居民的出行方式是优化出行结构、科学制定交通需求管理措施的前提。目前针对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研究多集中在个人属性和出行特征方面,没有考虑交通供给水平和城市规模的影响。文中在山西太原、运城和吕梁3个规模不同的城市进行居民出行调查,选取个人属性、出行偏好、出行特性、交通供给水平、城市规模和出行方式作为变量,构建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出行行为研究,为交通部门制定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和优化居民出行结构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经济特征对个人属性的影响最大,经济条件越好的出行者越有可能选择私家车出行;公交供给越充足或停车位供给越少,居民越有可能选择公交车出行;出行偏好期望越高、出行距离越远、出行次数越多的居民选择私家车的概率越大;高峰期出行和工作出行时选择公共交通的概率更大;大城市居民相比中小城市居民更倾向于私家车出行。  相似文献   

19.
为保证可比性沿用公交连续性假设概念及算法分析厦门市2018年公共交通数据,通过对比分析2015年分析结果,发现常规公交系统效率提升、满载率居高不下;乘客出行距离更加集中优势区间、换乘习惯正在形成;全市客流集中本岛,本岛客流聚焦局部,岛外客流近湾发展.研究分析表明:常规公交面临轨道成网运营挑战、多元方式出行挑战和服务品质提升挑战;提出借助轨道成网运营契机,发挥常规公交便利高效优势;提出了以做大公共交通客流总量为目标,调整组织方式、深耕优势出行距离区间、构建错位发展的常规公交优势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定制公交,是介于常规公交与出租车之间的公共交通服务模式,为相同出行地点、出行时间和目的地等出行需求人群量身定制的一种公共交通服务。2014年"定制公交"话题不绝于耳,作为一种介于公交车和出租车之间的创新公共交通服务模式,目前,社会上相关的看法不尽相同,一时间,有关"定制公交"的话题充满颇多争议,对"定制公交"未来发展也是众说纷纭。本文将了解部分城市定制公交情况、客车生产企业定制公交动态、分析定制公交优势与存在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建议。定制公交,也称商务班车,是从小区到单位,从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