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接触网是铁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弓网关系是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安全有序运营的必要条件。文章针对刚性悬挂接触网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技术特点,研发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运用场景的车载城市轨道交通弓网关系测试系统,并采用该系统对我国某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弓网关系进行动态检测,同时参考交办运[2019]17号《城市轨道交通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技术规范第1部分:地铁和轻轨》对线路弓网关系的各项指标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所得结论可为新线开通前安全评估和开通后供电管理部门现场养护维修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
为有力保障城市轨道交通新建线路的安全运行,把好新线投入运营的第一道安全关口,同时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的意见》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定》的相关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于2019年初相继印发了《城市轨道交通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及《城市轨道交通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技术规范第1部分:地铁和轻轨》。针对管理办法和技术规范内容,从政策内容以及政策落实2个方面进行研究与解读,旨在助力城市轨道交通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法令政策的推进与落实。  相似文献   

3.
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的轮轨关系和弓网关系进行测试,对其测试指标是否符合标准要求进行检测评估,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施设备运营准入和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城市轨道交通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轮轨关系和弓网关系测试的必要性进行论述,对测试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说明,期望可以更好地为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质量、运营安全与品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以下简称"交通运输部")于2019年初相继印发了关于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工作的管理办法与技术规范。以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业务的内容与特点为出发点,对比安全评估与试运行基本条件的异同,结合我国目前工程实际情况建立3种动态检测服务模式,并对各种服务模式的优劣势进行分析,为各建设/运营管理单位在迎接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安全高效网络化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需求日益增长。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实际运营需求,搭建智能运维系统架构,介绍智能检修的具体方法、智能生产管理的执行方式、车辆数据分析的发展方向,以期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智能运维系统的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结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估课题的研究,对国际上风险管理、可接受风险等概念,以及个人生命风险、社会风险、常见风险的可接受风险标准等做出阐述。文章详细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如何全面采用风险管理确保运营安全,运用系统安全理论(RAMS、系统生命周期)、工程风险分析与管理技术以确保系统运行始终处于风险管理控制之下,并对在依法、合理的范围内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行的人员、财产和环境安全的相关措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11月5—8日,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与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组成联合体对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9号线二期(西延线)工程进行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为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9号线二期(西延线)的顺利开通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8.
良好的轨道几何状态是确保车辆安全、平稳运行的关键。通过对 GJ-6 系统进行轻量化、小型化、分体式等结构改进设计,实现以不同电客车为载体进行轨道动态几何状态的检测。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可以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时对轨道动态几何状态检测的要求,并且通过检测数据可以发现轨道缺陷。此外,该系统可以在运营期间临时搭载在电客车上对轨道进行周期性检测,为轨道维护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联调联试现状,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及《城市轨道交通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技术规范第1部分:地铁和轻轨》,提出1种新的联调联试服务模式,即在现有联调联试工作基础上,加入独立第三方开展的功能验证及动态检测内容。文章阐述在新联调联试模式下的主要工作内容及组织流程,并以信号系统功能验证为例,列举3个信号系统功能验证场景,充分说明引入独立第三方联调联试测试单位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正国务院办公厅3月23日发布《关于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竣工验收不合格的,不得开展运营前安全评估,未通过运营前安全评估的,不得投入运营。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要按照相关规定划定保护区,运营期间在保护区范围内进行有关作业要按程序征求运营单位同意后方可  相似文献   

11.
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出库前安全检查的现状,结合相关法规、规范,国内外事故教训及系统安全分析方法,确定的车辆系统主要危险源,查找可降低事故灾害程度的应急设备;针对目前城轨车辆出库前安全检查方面的缺陷,研究编制部门具体工作需求的安全检查表,应用于列车出库前的安全检查,以提高工作效率,有效保证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2.
恶劣天气频发给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造成巨大困扰,亟需通过气象精准监测及韧性评估等手段提升城市轨道交通面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应急处置水平。文章在总结分析城市轨道交通既有气象监测及韧性评估的基础上,研究并构建面向城市轨道交通实时-预报-预警天气监测体系,以及恶劣天气下的运营韧性评估模型,设计并研发城市轨道交通恶劣天气应急辅助系统,通过初步验证及应用,系统可有效提升运营单位的精细化管控能力,提升恶劣天气下的应急处置能力,保障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13.
地铁车辆基地是地铁系统安全运营的重要基础设施,场坪高程需满足排水、防洪、防涝等要求。以石家庄市城市轨道交通3号线二期工程北乐乡车辆基地场坪高程的设计为例,在满足规范要求及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分析区域积水深度,市政设施高程、土方量等因素,合理确定车辆基地场坪高程,控制工程投资,保障地铁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城市轨道交通搭载式轨道几何检测系统。该系统主要由车载设备和地面工作站组成,基于无线通信链路完成车载设备和地面工作站的信息交互,实现在车辆运营状态下的车载设备数据采集和传输、地面系统远程控制和检测数据同步分析的功能。经过试验验证,该系统稳定可靠、数据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可大大提高检测效率,节约车辆调度资源,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轨道安全评估验收、日常检查、基础试验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关键系统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可靠性对保证其安全运营有着重要意义。介绍可靠性分析的相关理论;以广州地铁一号线车辆为对象进行故障统计分析,选择车门系统、信号接口系统和牵引/电制动系统为车辆关键系统,确定关键系统的故障分布模型,计算得出关键系统的可靠性指标函数,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可靠性评价与维修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城市轨道交通新开通线路初期运营客流预测是开展初期运营安全评估和运营组织筹备的基础性工作。分析初期运营客流预测在预测期、研究对象、基础数据和预测模型方面的特点,总结该类预测工作开展的技术难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一套适用于初期运营客流预测的技术路线,阐述其中基础资料收集、交通调查、交通运行特征分析、出行需求预测、评估分析及敏感性分析的研究要点,并概括总结客流预测指标、对既有线的影响评估、需要重点关注的车站等研究内容。研究结果表明,初期运营客流预测重点在于准确把握城市及交通发展现状,而解读城市及交通发展现状资料并掌握其运行现状特点,研判其短期发展趋势是初期运营客流预测的基础性工作;针对宏观交通需求分析模型对微观客流指标预测的精度不足问题,可在城市宏观交通需求预测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各类交通调查建立城轨系统出行需求分析专题模型。本研究成果以期为初期运营客流预测的技术方法、研究内容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保障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安全、可靠、稳定运行始终是各运营公司的首要任务。针对北京地铁7号线车辆在线监测及分析系统,论述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状态实时监测与分析系统构成与应用。该系统对车辆运行状态及故障信息等数据能够实时自动上传,从而实现对车辆运行安全状态的实时监测,并推送到移动终端显示,保障列车运行安全。建立了数据库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尝试通过状态监测的分析改变传统的车辆维修方式。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的目的和目前国内对运营安全评价的需求,分析了国内现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的方法和特点。引入了基于风险管理的运营安全评估概念和方法,分析了该方法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安全评价中的实施过程,并对基于风险管理的运营安全评价方法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实施中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现代化运营手段不足、检修效率较低等问题,结合 BIM、数字化、智能化等前沿技术,研发基于 BIM 技术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可视化智能运维系统,并详细阐述其技术路线、系统构架、功能模块等,以期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运维系统的优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历史事故进行分析,提出基于复杂网络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影响要素网络模型,以此为基点分析不同影响要素之间的关联,构建基于涌现的事故演化过程网;通过对该网动态特性研究,建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系统安全程度动态评判模型;利用Matlab仿真软件,以列车脱轨影响要素演化过程为算例,对提出的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系统的安全程度评判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验证了用复杂网络理论进行影响要素分析事故形成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