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六广河特大桥主桥为(243+580+243)m双塔双索面叠合梁斜拉桥,黔西侧边跨采用步履式顶推施工。由于顶推跨度大、重量重、顶推单元多,采用超声波传感器作为千斤顶顶推系统的动作传感元件,在泵站上设置压力传感器,通过数据线实时传输到总控中心,总控中心采取位移控制为主、压力控制为辅的方式,控制多个顶推单元的千斤顶完成竖向升降、纵向水平顶推和横向纠偏同步工作。在顶升千斤顶球形板上设置了梳齿板,可避开螺栓,顺利通过拼接板。施工前对顶推施工过程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受力安全、稳定。实际顶推操作表明该顶推技术简单可靠、水平力小、同步性好、轴线偏位小,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对于叠合梁斜拉桥主梁吊装施工,一般采用桥面吊机整体吊装法和桥面全回转吊机桥位散拼法。但在特殊地形和施工条件中,由于场地规划、构件运输及桥位吊装等条件的制约,采用常规的吊装工法已不具备适用性。借鉴悬索桥主梁和拱桥主拱缆索吊装工法的设计应用,将缆索吊机系统建立在叠合梁斜拉桥结构体系中,为叠合梁斜拉桥主梁吊装施工提供新的施工思路和组织模式,通过对叠合梁斜拉桥缆索吊机系统的结构设计和施工应用,为今后类似叠合梁斜拉桥主梁吊装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重庆轨道10号线南纪门轨道交通专用桥引桥为(2×70+65)m等截面连续钢箱梁桥,主梁采用钢箱叠合梁,宽22.2m,钢箱梁采用分离式双箱截面形式,分为19个节段、总重2 600t。由于引桥位于缓和曲线、跨越6条既有线,钢箱梁采用顶推方案施工。采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钢箱梁顶推施工空间模型,模拟钢箱梁顶推过程。结果表明,顶推过程稳定,钢箱梁及导梁结构强度满足规范要求。顶推施工中,设置了临时墩、钢箱梁提升站、顶推平台、导梁等临时结构;利用1 000t智能步履式顶推设备进行多点同步连续顶推,并采用了中线实时动态纠偏技术、钢箱梁横桥向高差控制技术、首跨顶推配重调节技术、导梁前端过墩技术,完成了该桥钢箱梁顶推施工。  相似文献   

4.
梁拱组合梁桥造型美观,跨越能力强,为近年城市桥梁中较常见桥型之一,其常规施工方法有:少支架现场拼装法、满堂支架施工法,本桥为1跨62 m下承式简支拱梁组合桥,桥梁斜交角30°,受现场条件限制,采用顶推施工。施工中,设置45 m长钢导梁,10对钢管临时支撑架确保结构的安全性。采用13套步履式顶推设备,将顶推力分散到各支撑架上,既能避免采用大型顶推设备,又能有效纠偏。顶推中通过千斤顶同步顶推,侧向调整液压缸等措施实现纠偏。  相似文献   

5.
澜沧江大桥主桥设计采用钢混叠合梁斜拉桥结构形式,叠合梁单元采用缆索吊机系统进行吊装施工。受桥位场地地形条件制约,钢主梁单元拼装场和混凝土桥面板单元预制场仅能设置在桥位单侧,考虑到叠合梁单元的桥位异步吊装施工和单侧起吊施工组织要求,在缆索吊机下增设起吊吊具。以澜沧江大桥叠合梁吊装施工为依托,从起吊吊具设计分析和结构计算入手,通过实际施工应用的验证,形成一套可指导类似叠合梁异步吊装施工的吊具系统施工技术,为后续叠合梁斜拉桥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钢混叠合梁斜拉桥施工过程中不同设计参数对桥梁施工控制的影响,基于几何控制法的原理,以一座跨江大桥为研究对象,分别对结构自重、刚度等主要参数进行施工及成桥过程敏感性分析,明确了钢混叠合梁斜拉桥的结构力学行为特征及规律,明确了对主梁线形和塔偏等关键控制指标造成影响的敏感参数。  相似文献   

7.
《公路》2017,(12)
贵州都格北盘江大桥采用钢桁梁斜拉桥方案,从利于构件运输、便于压重实施、简化施工控制难度和解决施工场地等方面考虑,设计单位经过比选论证,推荐采用边跨顶推的施工架设方案,并完成了导梁结构、顶推设计及设备受力分析,为实际施工控制及架设奠定了基础。文章重点介绍了顶推总体方案设计、导梁及滑道设计、顶推过程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8.
张会昌  夏晖 《公路》2021,(2):161-164
近年来,钢-混叠合梁斜拉桥得到了快速发展,它能在充分发挥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增强桥梁的跨越能力,因此能够满足现代交通发展的需要。这种叠合梁一般采用桥面吊机悬拼的施工方法。以道安高速公路TJ21标乌江特大桥为例,对叠合梁斜拉桥的桥面吊机的设计和施工技术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大跨长联钢桁梁顶推关键技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主桥分2联布置,第1联为(120+5×168+120)m的六塔连续钢桁结合梁斜拉桥,第2联为5×120 m的连续钢桁结合梁桥,钢桁梁架设采用多点连续同步顶推施工技术。采用MIDAS Civil软件进行钢桁梁顶推施工计算,根据墩顶反力和摩擦力,每墩配2台350 t的连续千斤顶。该桥大跨长联钢桁梁顶推距离为1 080 m,顶推总重量27 000 t,边桁主动顶推,中桁被动移动,采用计算机多点连续动态控制技术。导梁结构与主体钢桁梁通过连接节点由斜桁变直桁。在墩旁设滑道,通过滑道前端千斤顶进行滑块体系转换,实现桁架结构受力要求。  相似文献   

10.
姚玲森 《国外公路》1996,16(2):18-23
连接香港地区马湾岛和大屿山的汲水门桥是一座主跨为430m和边跨各为2×80m的双层斜拉桥。上层桥面为公路交通,下层桥面为铁路交通与车辆的紧急车道,即使在刮台风的情况下也能通达机场。上部结构的中间387m是钢结合梁结构,它用空腹梁加强;其余部分是预应力混凝土结构。H型塔柱也是混凝土的,拉索采用平行钢绞线和形式。桥梁的混凝土部分用逐段顶推法施工,并把前端24m的钢结合梁结构作为顶推鼻梁。1993年初开  相似文献   

11.
宁波新典桥采用拱梁整体步履式顶推施工,桥梁跨度213m,桥长221.6m,最大顶推跨度为70m,相对于采用同类施工方式的桥梁,具有主梁较柔、顶推跨度较大、顶推重量较大、主梁有竖曲线且梁高有突变等特点与难点,在同类施工方式中属于施工难度很大的一座桥梁。本文根据实际施工方案和步骤,建立顶推全过程模型对施工过程中的主体结构进行验算,验算项包括主体结构的强度、支点处系梁腹板的局部稳定、支承位置加劲肋的验算、梁上支架位置的压柱稳定等。并结合计算结果对施工过程提出相关的建议和要求,对于同类型施工方式的桥梁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道路通行载重的增加,桥梁破坏的现象越来越多,叠合梁斜拉桥以其特有的建筑结构构造和受力特性,在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比例,通过对某叠合梁斜拉桥的病害进行检测研究及有限元力学分析,为日常建设及养护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3.
为使某钢-混叠合梁斜拉桥在成桥后其几何线形和应力与设计理想状态一致,分别对钢-混叠合梁斜拉桥计算、施工、测量中可能产生的误差进行分析。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全桥仿真模型,对工程实例进行结构参数敏感性分析,分析得出钢-混叠合梁斜拉桥成桥线形和应力的敏感参数。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计算误差、施工误差及测量误差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4.
顶推法施工斜拉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南衡山湘江公路大桥主桥斜拉桥和连续梁采用两岸双向顶推施工完成。通过设置临时墩,将通航主跨都转化为顶推跨径,待箱梁预制、顶推到位后,浇注索塔,挂索,张拉,拆除临时墩,完成连续梁到斜拉桥的体系转换过程。顶推法施工斜拉桥,工艺比较简单,为扩大顶推施工法在大跨径桥梁中的应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分析波形钢腹板PC组合梁在桥梁顶推施工过程中临时预应力钢束的对结构受力的影响,确保桥梁在顶推施工过程混凝土结构不发生破坏,以国内第一座采用整体式顶推施工的大跨度波形钢腹板PC组合梁为例,采用板壳实体模型详细模拟了波形腹板组合箱梁的结构和具体的体内、体外预应力,计算了分析了顶推施工最不利工况下临时预应力钢束的合理位置设置、预应力大小和钢束数量对组合梁受力的影响情况,提出确保梁体结构安全的临时预应力钢束的合理设置方法,可为同类结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实际工程为例,对桥梁钢箱梁顶推施工中的施工难点进行了分析,然后从施工平台的施工、拼装平台的施工、钢导梁的安装、钢箱梁顶推施工等几个方面对桥梁钢箱梁顶推施工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为其它桥梁钢箱梁顶推施工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援马尔代夫中马友谊大桥主桥为(100+2×180+140+100+60)m混合梁V形支腿连续刚构桥,180m跨和140m跨跨中区段主梁采用钢箱-超高性能混凝土叠合梁(每段叠合梁两端各包含长4.0m的钢-混结合段),其跨中分别设置50m和22m长的钢箱梁合龙段。因施工海域长周期波涌浪强烈,该桥大节段钢箱梁采用顶推合龙方案施工。在起吊钢-混结合段钢壳时,采用自动脱空的铰支架机构,以防止其碰撞甲板;在吊装小节段钢箱梁(50m长的钢箱梁合龙段分为4个小节段)至混凝土箱梁顶时,采用横向油气弹簧+竖向橡胶支垫的落梁缓冲技术,以防止钢箱梁下落时与混凝土梁体碰撞;顶推时,通过支点反力和导梁应力双控来保证结构安全,并通过调整混凝土梁顶部压重来控制主墩平衡弯矩;钢箱梁采用横向错位工艺合龙,实现了高精度配切合龙。  相似文献   

18.
武汉市四环线青山长江公路大桥南汊主航道桥为(100+102+148+938+148+102+100)m钢箱及钢箱结合梁斜拉桥,边跨主梁采用钢箱结合梁,即钢槽梁+混凝土桥面板的组合截面。边跨主梁采用先顶推架设钢槽梁,再在其上安装预制桥面板,最后施工湿接缝完成体系转换的总体施工方案。边跨钢槽梁顶推采用步履式顶推,钢梁在工厂制造完成后船运至墩位,利用浮吊吊装至桥塔墩墩旁托架,焊接完成后由中跨向边跨方向顶推。对边跨钢槽梁顶推架设进行有限元分析,以指导顶推施工中墩旁托架、临时支墩、导梁等大临结构设计,并采用三节间钢梁顶推技术、支架应力应变监控、大行程多点步履式顶推施工技术、实时动态纠偏等关键技术,保证了边跨钢槽梁架设的工期、质量及安全。  相似文献   

19.
佛山水道大桥主桥是佛山市海五路西延线上的一座特大型桥梁,跨越佛山水道,采用空间双索面叠合梁独塔斜拉桥,跨径组合为135m+135m=270m,桥宽38m。该桥主要特点是空间受力复杂,主梁采用叠合梁,目前专门针对斜拉桥叠合梁设计的相关规范较少,有必要在设计过程中对斜拉桥叠合梁的构造、受力性能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影响叠合梁斜拉桥施工中的线形和内力的参数较多,且由于这些参数的理论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误差,使得结构往往不能达到理论上的线形和内力状态。另一方面参数的真实值与施工期间的结构内力和线形的映射关系无法用显式表达。因此提出采用BP神经网络来进行关键参数识别的方法,并以长江上某叠合梁斜拉桥为例,说明BP神经网络在叠合梁斜拉桥施工控制中的应用过程及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