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鹏  周建庭  杨俊  周璐  王宗山  朱超 《中外公路》2019,39(4):119-123
针对目前圬工肋拱桥的加固方法存在不少局限性的现状,该文提出采用力学性能优越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套箍加固主拱圈以提高拱桥承载力的思路,分别探讨了套箍加固圬工肋拱桥的内力和抗力计算原理,并将上述加固思路应用于重庆市开州区某大型圬工肋拱桥,结果显示:采用套箍加固法处治后的拱桥承载力得到明显提升,而且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新型材料使加固效果更加明显,桥梁安全储备更充足。  相似文献   

2.
闫永伦  孙俊海 《公路》2008,(5):101-103
在简要介绍肋板式变截面套箍加固拱桥技术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该项技术的力学分析和加固设计计算模式,并将之运用到桥梁加固工程中。理论分析和工程实践表明,此方法和计算模式是套箍加固分析、计算的有效方法,同时其他加固方法也可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四川地区钢筋混凝土肋拱桥的病害检测结果,对肋拱桥出现的典型病害采取了有效的加固处治对策,为新建桥梁的设计与施工技术提供科学、客观、合理的改进措施,提高我国钢筋混凝土肋拱桥的设计、建设、养护、维修以及加固技术水平,促进该类桥梁更为广泛、科学地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4.
钢筋混凝土刚架拱桥加固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某钢筋混凝土刚架拱桥加固工程为依托,在总结该类桥梁的普遍病害和国内外现有桥梁加固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一套新型实用的加固方案,并进行了理论分析。经设计、施工、试验检测表明,该套加固改造方案可行有效,方便施工,是一套值得推广的钢筋混凝土刚架拱桥加固新技术。  相似文献   

5.
钢筋混凝土套箍封闭主拱圈加固拱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周建廷 《公路》2002,(1):44-46
通过实例,介绍了钢筋混凝土套箍封闭主拱圈加固拱桥的新技术,实践表明,该项技术具有显著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对拱式桥梁的加固具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6.
黄小洛 《公路》1989,(2):26-31,17
五、用钢筋混凝土箍套加固墩台及基础对因受冲刷磨损或变形侧移、或施工质量不好等产生病害的桥梁墩台(例51—53)或桩基(例54、55),沿墩、台身或桩周加浇钢筋混凝土箍套或圈梁的方法加固(见图13),有一定效果,箍套或圈梁藉助钢筋与墩台身或桩基连结,为加强整体性,也有在圈梁间加设钢筋混凝土支撑的作法(例52)。例51 湖南省祁阳县群力桥 3×8m、矢度1/5片石轻台拱桥,奠基岩层,1976年建成、通车后不久,两台自起拱线以下0.8m台身向后水平位移2cm,台身满布纵横裂纹;两中墩在起拱线以下1m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加固减载法在石拱桥加固处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钢筋混凝土套箍封闭主拱圈加固技术和拱上建筑减载的方法入手,阐明了加固减载法的机理及其特点,并结合依托工程说明了该法在石拱桥加固处治中的应用,通过分析比较石拱桥采用加固减载法处治前后的承载能力,说明综合加固处治技术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在介绍现役石拱桥常用加固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钢筋混凝土U形套箍加固技术作用机理。以某旧空腹式石拱桥为例,基于(JTG/T H21-2011)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对其进行现场检测和理论分析。Midas/Civil 2012建模分析结果表明,钢筋混凝土U形套箍加固后的石拱桥承载能力满足规范要求,加固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采用钢筋混凝土拱肋加固圬工拱桥结构的方法。以某上承式实腹圬工拱桥为实例,根据其病害的主要特点,结合对原桥承载能力的计算分析结果,采用增设钢筋混凝土拱肋的加固设计方案。然后,建立原拱圈采用板单元和新增拱肋采用杆系单元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对加固后桥梁承载能力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加固后桥梁承载能力满足公路-Ⅱ级荷载。  相似文献   

10.
主要研究套箍加固法在拱桥中的应用,以石泉桥为研究工程背景,对该桥采用拱圈套箍加固法,并对其在加固前与加固后分别进行有限元理论分析。通过对结构加固前后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组合强度验算、稳定性验算及结构在一阶模态频率对比研究,得出拱圈在加固后,其强度得到提高,刚度显著增大,可以满足通行时强度、刚度等要求,结构安全可靠。为今后旧桥加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一、重新研究拱桥架设方法的原因我国过去修建大跨度钢筋混凝土拱桥时,大多采用满堂支架法、钢拱架法和纵向悬吊法(天线吊装)等。这些方法比之用悬臂法架设大跨度梁式桥来,费用要高得多,主要问题是需要的临时设施和施工用材多(如支架、模板、吊具等),因而使大跨度钢筋混凝土拱桥的发展受到了一定限制。但是,由于钢筋混凝土拱桥能够使拱肋截面不发生拉应力,所以对混凝土而言,拱桥是理想的结构型式;还因为拱的优美外形,工程  相似文献   

12.
某上承式箱肋拱桥主桥为钢筋混凝土箱形肋拱桥,箱形拱肋上的拱上立柱、盖梁、T梁均通过预制安装架设而成,由于施工、设计等原因,该桥存在整桥刚度弱、桥面破损严重、人行道板及拦杆拉裂、隆起等病害,且重车通过时振动较大。本文详细介绍该桥质量检测、荷载试验、病害分析、加固方案研究、设计、施工等,为该类桥梁提供维修处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下承钢筋混凝土箱形肋拱桥是20世纪90年代工程界比较常用的一种拱桥形式,经过20多年的运营后,许多桥梁桥面系和吊杆等出现了较严重的病害,且具有较强的普遍性。鉴于此类桥梁大多数开始面临工程改造或大修,结合太原市漪汾桥改造工程的实例,对目前钢筋混凝土箱肋拱桥出现的病害特征、维修改造的设计施工要点,以及所采用的施工监控技术等进行了简要介绍和总结,可供同类项目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洞头县深门大桥为例,对钢筋混凝土箱型拱桥的加固提载设计与施工进行了相关研究,为同类型桥梁的加固提载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通过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确保了维修加固施工质量,可供同类型桥梁的加固施工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5.
庙门口立交桥位于佛冈县高岗镇,是上跨省道3222线的一座分离式立交.施工中桥台出现了裂缝.分析了裂缝成因,采用体外预应力加固及钢筋混凝土套箍加固的综合加固方法,实施后经检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下承式拱桥更换吊杆的维修加固工程日渐增多,如何在不中断交通的情况下,安全高效地进行吊杆的更换施工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该文以黑石铺湘江大桥维修加固工程为背景,在研究中国提篮拱桥更换吊杆的施工工艺基础上,通过考虑车辆通行影响的有限元施工仿真分析,比较了拱肋兜吊法和钢梁兜吊法的合理性,确定采用拱肋兜吊法施工工艺进行黑石铺湘江大桥吊杆更换施工;结合吊杆更换过程中监测控制流程,细化了更换吊杆的具体施工工序。  相似文献   

17.
西枝江大桥为 5孔 4 0m钢筋混凝土刚架拱桥 ,全长 2 4 5 8m。针对西枝江大桥桥面出现纵横裂缝 ,肋腋板开裂、穿孔等严重病害 ,从交通量的变化、肋腋板的受力以及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 ,介绍了加固设计的结构设计原理与设计和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18.
通过RC方柱偏压试验和RC拱肋面内受力全过程试验,对环向预应力钢绞线(LPSW)加固拱桥方法进行研究。对相对偏心距分别为0,0.25,0.5的3类RC方柱进行偏心受压试验,偏心试验表明:RC方柱加固后,预应力钢绞线先于箍筋约束混凝土,有效抑制了混凝土裂缝的纵向开展,预应力钢绞线及箍筋之间具有良好的变形协调性;LPSW加固柱承载力提高了3%~34%,LPSW加固技术适合于小偏心受压结构,偏心距越小,增强效果越明显。在偏压试验基础上,拓展了LPSW加固RC拱肋的模型试验,对LPSW加固模型拱荷载-挠度曲线、截面应变和结构破坏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拱肋试验表明:LPSW拱肋受力过程和破坏模式与RC拱肋相似,分为弹性阶段、裂缝开展阶段和钢筋屈服阶段,最终因出现5个塑性铰形成机构而呈塑性破坏。由于环向预应力钢绞线约束,使RC拱肋提前处于3向受压应力状态,横向膨胀受到约束,避免拱肋出现拉应力,加固拱肋的初裂荷载、钢筋屈服荷载和极限荷载为未加固拱的2倍、1.6倍和1.47倍。基于偏压柱及拱肋试验结果,利用弹塑性失稳理论的等效梁柱法,建立LPSW加固拱肋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且偏于安全,可用于评估实际加固拱桥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一座钢筋混凝土肋式窄拱桥病害情况评价和受力特点,提出相应的桥梁加固设计方法,并对加固后的桥梁进行了计算,分析了结构加固后的静、动力特性和抗震性能,为此类桥梁加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考察多拱肋蝶形拱桥结构稳定性的特点,基于考虑钢管套箍作用的统一理论对大跨度蝶形钢管混凝土拱桥的两类稳定性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特征值计算得到了结构的第一类稳定安全系数;考虑结构的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应用荷载增量法迭代求解,得到了结构的极限承载力和第二类稳定安全系数。以太原市南中环主桥为工程背景,对主桥各施工阶段及成桥阶段的空间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换算截面法和叠合单元法的稳定安全系数比统一理论法整体上略小,统一理论法在钢管混凝土拱桥稳定性计算中是可行的;蝶形拱桥的失稳形式以拱的面外扭转失稳为主;拱肋的初始缺陷、活载的分布形式和横向风荷载等对结构稳定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构第二类稳定安全系数均小于第一类稳定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