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于以前修建的水泥路面设计标准偏低、板块偏薄,很多水泥混凝土路段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块,但大多更换水泥混凝土面板,只能局部处理路面,这已不能适应重交通运输的需要。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是处理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一个比较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路面又被称为"白改黑"法,指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经过技术处理,将旧混凝土水泥混凝土路面(刚性灰白色)做为改造后的新路面结构层中的垫层,同时铺设一层半刚性的底基层或基层过渡后再铺设沥青混合料结构层(柔性黑色)。采用该技术在充分发挥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强度高、有效解决移除旧水泥混凝土板块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也较好解决了路面"白加黑"存在的旧混凝土板块反射裂缝问题,对于国省道重载交通道路路面改建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基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块再生集料的性能分析,获取再生集料稳定碎石基层的性能,并通过试验路段的铺筑,掌握再生集料的加工工艺及控制方法.可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块再生集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块再生集料的性能分析,获取再生集料稳定碎石基层的性能,并通过试验路段的铺筑,掌握再生集料的加工工艺及控制方法,可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块再生集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为满足公路运输的需要,我国在重交通、大交通量的路段上,大力发展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修建的水泥路面设计标准偏低、板块偏薄,有的路段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块,已不能适应重交通运输的需要。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可提高水泥路面的使用功能,改善路面的平整度,但如何防止反射裂缝的发生,是道路工程中遇到的一个新课题。近几年土工布在旧水泥路面改造中的应用,对防止水泥路面反射裂缝的发生,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张海伦 《北方交通》2023,(11):59-61+65
为了对沥青路面裂缝自动化检测数据可靠性进行验证,在对路面裂缝病害分类及成因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介绍了目前路面裂缝常用检测方法,并基于某高速公路路面的自动化检测数据,对其获取的路面状况指数(PCI)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自动检测PCI>65的路段,检测结果可靠性较高,但PCI<65分路段自动检测结果稳定性较差,宜采用人工检测进行校核。  相似文献   

7.
基于模糊复合物元法的水泥路面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现行水泥路面养护技术规范,提出了适用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和罩面需求的水泥路面性能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采用路面状况指数、行驶质量指数和国际摩阻系数等指标评价路面的使用性能,采用断板率、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接缝传荷能力和板底脱空率等指标评价路面的结构状况。考虑到各评价指标分级的模糊性,应用模糊物元分析法建立了多指标的路面状况评定方法,其中的权重确定综合了AHP法和熵值法,以求同时反映评价分级的主观性和实测数据的客观性。分析结果表明:实际路段的路面性能对应"中"的关联度最大(0.562 4),对应"次"的关联度次之(0.319 4),根据最大关联度原则,该路段的路面性能属于"中"级偏"次",与实际情况相符,表明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8.
唐山由于独特的地材优势在80年代初期设计修建了较多的水泥路面,但设计标准偏低、板块偏薄,有的路段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已不能适应重交通运输的需要。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可提高水泥路面的使用功能,改善路面的平整度。但如何防止反射裂缝的发生,是道路工程中遇到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9.
唐山由于独特的地材优势在80年代初期设计修建了较多的水泥路面.但设计标准偏低、板块偏薄.有的路段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已不能适应重交通运输的需要。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可提高水泥路面的使用功能.改善路面的平整度。但如何防止反射裂缝的发生.是道路工程中遇到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橡胶沥青路面使用性能,加强路面养护管理,分析橡胶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衰变预测指标与影响因素,建立ARIMA模型,对橡胶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破损状况指数PCI进行预测。采用SPSS21.0软件,结合实体工程路面状况PCI监测数据,验证了ARIMA模型的可行性,并计算了沥青路面PCI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利用ARIMA模型预测的橡胶沥青路面寿命比普通沥青混凝土路面延长了6年,ARIMA模型能够准确地预测沥青路面PCI衰变规律,对橡胶沥青路面采取养护措施的时间和养护决策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1.
破裂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沥青加铺层温度应力影响因素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为了防止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面层反射裂缝的产生,采用有限元方法,视路面结构为弹性层状体系,建立沥青加铺层、补强层、破裂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和地基组成的空间三维模型,分析了破裂板块平面尺寸、降温幅度、沥青加铺层模量及厚度、结构补强层模量、混凝土路面板厚度等因素对沥青加铺层温度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破裂后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块,沥青加铺层温度应力随其板块尺寸的减小而大幅度降低,较大的降温幅度对加铺层温度应力的影响远大于车辆荷载产生的应力;而降低沥青加铺层模量,增大加铺层厚度等技术措施可明显改善破裂板接缝处的应力状况,并能有效地防止沥青加铺层反射裂缝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水泥混凝土路面是当前公路工程建设中最常见的一种路面形式,为了保证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的施工质量,很多施工人员都将路面板块冲压施工技术应用在其中,通过实践证明,该项施工技术达到了理想的施工效果,提高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简单介绍了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块冲压施工技术,旨在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参考性依据。  相似文献   

13.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板块断裂是水泥混凝土路面通病,它的断裂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在凝前产生的表面网状裂纹,第二种是在养生期内产生的横向断板,第三种情况是经过冻融循环产生的纵向裂缝。这三种病害的产生不仅影响了外观质量,而且缩短了水泥路面的使用寿命,增加了维修与养护的难度。因此,调查研究分析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块断裂的原因,制定行之有效的组织与技术措施。防止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块的断裂是十分重要的。分析造成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的原因,从施工与设计角度提出了防止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根据露石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功能特征,分别从路面抗滑性、降噪性、平整性、反光性、耐久性等方面构建表面功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评分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提出露石水泥混凝土路面综合评价方法,并对某实体路段表面功能进行了综合评价,可为评判露石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功能状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上压浆应作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中的一种重要的预防性措施。本文介绍了水泥混凝土路面脱空板块的调查判断方法和压浆工艺流程,同时对板块压浆效果和板块压费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高昌  张晨 《湖南交通科技》2010,36(2):42-44,171
通过路面衰变性能的预测,根据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预养护路况标准,利用路面状况指数-国际平整度指数法,确定出水泥混凝土路面最佳预养护时机。同时引入路面状况改善系数来评价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预防性养护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冲击破碎混凝土路面的三维叠层模型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建中,常采用冲击破碎方法处理原路面,常规的层状连续模型不能反映破碎混凝土板块的工作状态,因此,建立了一种分块三维叠层结构有限元模型。该模型中的加铺层和地基弯沉是连续的,破碎水泥混凝土板之间的弯沉是不连续的,上下层之间的弯沉也可以是不连续的。分析结果表明,加铺层、破碎水泥混凝土板和地基相互之间有脱空现象;虽然破碎水泥混凝土板的弯沉呈双线性分布,但是下层弯沉盆仍然包络上层弯沉盆;在破碎水泥混凝土板缝两侧有弯沉差,该处加铺层有集中弯矩和剪力差。对于具有间断刚性(或半刚性)基层的路面结构,该模型是一种可供选择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我国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基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发展状况,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表面处理技术,如制槽法、拉毛法、金刚石研磨法和露石法等进行深入分析,可为此类路面的表面处理提供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力学特性,利用有限元方法对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荷载应力及温度应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有限元模型,并运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应力计算程序CP05对其进行验证,其计算结果可靠,说明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有限元模型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我国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基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发展状况,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表面处理技术,如制槽法、拉毛法、金刚石研磨法和露石法等进行深入分析,可为此类路面的表面处理提供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