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近年来,国家积极部署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统筹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建设,多式联运物流园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建设发展机遇。但我国多式联运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多式联运物流园区尚未形成一整套完整的全链条开发模式。通过梳理该类园区的主要类型、投资建设主体及建设模式,结合当前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要求,提出国家物流枢纽体系下多式联运物流园区的开发趋势,为社会主体参与园区开发提供方向指引。  相似文献   

2.
随着双循环发展格局的不断推进,公铁联运在优化运输结构、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等方面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公路及铁路设施的不断完善,为公铁联运集疏运一体化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但目前仍然存在集疏运一体化设施薄弱的问题。本文以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为例,分析总结现状集疏运一体化发展存在的问题,结合枢纽功能定位及方案,开展集疏运一体化设施需求分析,最终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从基础设施一体化、组织方案一体化、运营组织一体化等方面,提出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集疏运一体化规划方案,适应双循环发展要求,提高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的公铁联运效率,为其规划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3.
为深入学习德国物流业发展先进经验,推动我国现代物流体系特别是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建设,以及为物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重要借鉴,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贸易司于2018年9月9日—22日组团赴德国汉堡、纽伦堡执行"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与多式联运体系建设"培训任务。通过对德国物流业总体情况、运行模式、发展趋势以及物流园区规划建设等方面的调研、实地考察及系统总结,认为德国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和多式联运体系十分完备,物流运作效率和社会化水平较高,为制造、商贸等产业发展以及城市运转提供了有力保障。提出加大对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建设的规划引导和支持力度、着力破除多式联运发展瓶颈、高度重视物流与相关产业联动发展、加快发展智能物流和绿色物流、加大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力度等启示。  相似文献   

4.
一是开展重要运输通道和具有多式联运功能的物流枢纽布局规划研究,加快多种运输方式之间无缝对接的综合运输枢纽建设,促进多式联运的衔接与一体化运输。二是研究扶持和促进多式联运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加强对发展多式联运公共政策的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5.
发展公铁联运有利于整合公路、铁路和社会资源,建立全国公路铁路大型联合物流网络,建成全国联网公铁联运大物流体系。本文介绍了公铁联运的概念、内涵并系统梳理了国内公铁联运发展的政策、法律法规环境及联运业务的开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推进公铁联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了发展公铁联运的关键问题。根据公铁联运发展现状及关键问题,研究并提出了推进公路联运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姚新虎  余理  冯帆 《综合运输》2023,(10):144-148+187
为解决公铁联运物流中心建设规模确定方法普遍缺少考虑各功能区协调匹配性的问题,对公铁联运物流中心建设规模确定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工作特征进行了分析,运用时空消耗理论建立了公铁联运物流中心运能匹配模型,并提出了基于运能匹配的铁路、公路、仓储及总用地规模计算方法。该方法将物流中心内货物的流转过程抽象为时空消耗过程,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并能充分体现公路、铁路、仓储设施之间的协调匹配关系。应用该方法对某公铁联运物流中心建设规模进行了测算,得到铁路、公路、仓储和总用地规模与实际值的偏差分别为6.9%、3.7%、4.2%、5.2%,均在7.0%以内,表明该方法是合理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我国专业性货运枢纽机场的规划建设,建立完善的机场多式联运体系是提升航空运输服务能力,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本文结合郑州机场和顺丰集团在多式联运业务上的发展实践,提出机场多式联运体系建设首先要在规划层面前瞻性的做好交通网络、枢纽场站等联运基础设施布局。其次,在业务发展上要结合基地航空公司业务逐渐开展多式联运业务。第三,逐步推进转运设施设备研发,联运业务流程优化,信息交换平台建设,服务标准编制,保障体系等联运“标准化”体系建设。最终结合鄂州和嘉兴机场的规划建设,提出规划落实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物流业多式联运为背景,结合柳州官塘多式联运示范物流枢纽港的建设规模及工程特点,提出了多式联运枢纽港的总平方案,并详细阐述了总平方案的功能布局、设计原则和总平布置方案及其比选结论,为今后多式联运物流枢纽河港的总平方案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陈晔 《综合运输》2024,(2):132-138
在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通过国家物流枢纽建设,高效整合各类要素资源,提高产业及区域协同发展能力,已成为推动形成新动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金华被确定为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金华依托四通八达的综合交通枢纽,将物流优势转化为产业经济优势,致力于打造金华国际陆港、国际国内双循环示范经济区、“一带一路”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积极推动通道优势向枢纽经济转型升级。本文对金华市建设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基础条件进行分析,以金华建设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为例,研究通道经济向枢纽经济转变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0.
毛善通 《综合运输》2023,(12):143-148
以港口建设为引擎,推动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标杆示范建设,是连云港港口发展的战略方向。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连云港港口发展需要全面完善海港枢纽功能,着力强化联运战略通道,切实提升港航服务水平,加快建设的国际枢纽海港,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同时,连云港港口需要积极融入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发展体系,建设与长三角主要港口的战略联运通道,深化与上海港合作共赢的战略伙伴关系,开创港口和航运物流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相似文献   

11.
加快多式联运枢纽建设对于推动多式联运发展意义重大。本文首先提出了多式联运枢纽的内涵,界定了枢纽范围、明确了枢纽主要特征、根据主导交通方式和布局形态对枢纽进行分类。阐述了影响多式联运枢纽形成的主要因素,即外部条件、内生动力和政策环境。梳理了国内不同类型多式联运枢纽的建设实践、典型做法和取得成绩。总结提出了目前我国多式联运枢纽建设发展仍然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区域资源配置不均、枢纽建设"集"而不"约"以及枢纽内外部网络衔接问题等。文章最后给出加快推进多式联运枢纽建设的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刘陟  施路  肖博严 《综合运输》2023,(3):175-181
双循环格局的战略变化赋予现代物流业新的使命,以铁路为核心的多式联运物流园区作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对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从宏观背景的角度明确绵阳国际多式联运物流园区的发展定位,并结合城市产业发展需求预测项目货运量,确定其构建多式联运功能、产业物流功能和商贸物流功能三大功能板块为核心功能业态体系。结合规划范围内皂角铺铁路货场的布置方案、用地条件、周边限制因素,规划以综合物流产业为核心、以产城融合为理念,形成“一心、四轴、六片区“的功能布局结构。最后提出打破思维陷阱、回归行业本质、完善商业方案、优化资金计划四方面的运营计划建议。  相似文献   

13.
提升国际陆港物流集成力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物流集成理论认识国际陆港形成、发展机理,指出通过提升海港与陆港物流集成引力,选择和培育物流集成体,提升陆港物流集成力;依托陆港构建有效的报关-通关、多式联运等联接键发展内陆外向型经济,带动中西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运用SLP法对物流园区等区域的功能区进行布局规划是一种成熟、有效的方法,为了对国际陆港功能区布局进行研究,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着重突出国际陆港功能区间业务流程和作业流线在布局过程中的作用。以某国际陆港作为研究对象,运用SLP法进行功能区布局,借鉴成熟陆港的经验确定功能区的规模比例,给出详细的某国际陆港的业务流程,并在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得出功能区间的作业流线,进而确定陆港的物流关系与非物流关系,得出功能区的位置相关图,形成陆港功能区的布局方案。在验证SLP方法可行性的同时也为其他国际陆港功能区的布局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陆港对沿海港口的腹地扩张及内陆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内许多内陆城市开始探索陆港的规划发展问题。陆港建设将沿海港口的功能前移至内陆城市,实现内陆与沿海港口的无缝连接,减少进出口货物的中转环节,加快通关速度,使内陆城市真正具备港口口岸功能。本文首先阐述了陆港概念,然后分析了陆港的功能和发展模式,最后阐述了我国陆港的管理体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时光飞逝,2015年对物流行业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大环境的变化给物流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传统物流迎合电商需求进化仓储服务,布局航空运输;干线物流纷纷崛起,率先作为标准化服务开启整合模式;新兴最后一公里配送企业各具特色,甚至开始了个性化转型:"第四方物流"企业用大数据提高传统物流效率……在这样的后电商时代,电商仓储、城乡配送、大件物流、智慧化物流等都将成为物流发展的重点。而就国家层面而言,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集装箱铁水、公铁联运发展,甩挂运输试点经验的推广以及依托互联网平台的"无车承运人"发展  相似文献   

17.
广西作为我国大西南的出海通道和对东盟的商贸前沿。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背景下,广西迎来了国际物流和贸易发展机遇,也对发展国际联运提出了紧迫要求。本文分析了广西发展多式联运的现状条件和主要问题;从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国际联运重要枢纽的视角,提出了广西多式联运发展的总体思路、战略任务及相关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宁波市综合客运枢纽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综合客运枢纽的发展阶段、建设型式及衔接模式,阐述了宁波市综合客运枢纽系统发展中的几个关键问题,提出了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综合客运枢纽体系布局规划,以完善综合客运枢纽功能,为国家枢纽城市的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铁水联运是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铁路、水运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基于技术作业流程,将铁水联运按装卸方式分为直接换装模式、水-铁模式和水-公-铁模式等三种模式,分别阐述其特点、适用场景及应用地点,并详细介绍了我国天津、青岛、武汉、重庆等海(水)铁联运重要港口的发展现状及规划情况,指出当前我国海(水)铁联运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设施不配套、联运衔接不畅、合作机制不完善、成本高等等,由此提出合理调配资源、新建联运配套设施、设立无水港等解决思路,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提高我国铁水联运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关于港口物流枢纽发展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晓雷  徐萍  马博 《综合运输》2013,(11):41-45
摘要:本文提出并探讨港口物流枢纽在运输中心、港城物流枢纽、国际物流枢纽三种发展形态上实现的模式,目的是解决港口物流枢纽在三种发展形态下功能实现的路径和手段,为港口物流枢纽理论体系的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