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运输弹性系数可以很好的反映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之间相互影响关系,2020年疫情期间,人口出行量对全国经济复苏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针对疫情防控初期,通过构建交通客运量与复工率之间的客运弹性系数模型,对疫情期间交通客运对全国以及典型省份经济复苏的影响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疫情初期交通运输客运量对复工率的影响弹性系数中位数达2.7,说明客运量对复工率有较强的影响作用,复工率对客运量有较强的依存关系,复工率的增加将进一步对经济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新冠疫情防范常态化的后疫情阶段,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频繁受到疫情的影响,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韧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上海市轨道交通疫情及后疫情期间客流量数据,通过使用LSTM模型量化疫情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影响,验证了城市相关管控策略对轨道系统韧性具有明显影响,提供合理的管控策略对提高城市交通系统韧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城市交通韧性理论和交通系统在疫情期间各阶段状态,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韧性治理的相关对策及建议,为疫情防范常态化阶段提高城市轨道交通韧性和精准管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前,广珠轻轨铁路正在紧张施工之中。该线计划于2010年建成,届时,乘坐该线从珠海到广州最陕只需40min。按原计划方案,广珠轻轨铁路线建成后,每天营业时间将从早上6点延至深夜12点。设计近期日客运量为39.5万人,远期日客运量为55.7万人。该线路起于规划中的广州番禺新火车站,途经番禺、顺德、中山、珠海等地的工业重镇,全线共设21个车站,将大大提升广州与珠海之间的交通能力。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毅 《综合运输》2003,(9):56-59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大中城市居民出行日渐增多,对原有的以路面交通为主的城市交通造成了较大的压力,同时尾气排放也对城市环境造成了污染。在此情况下,城市轨道交通以其运量大、污染小的特点引起人们的重视,我国各大中城市掀起了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热潮,北京、上海、广州的轨道交通网络初具雏形,更多的轨道交通线路还在规划实施中。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回顾一般来说,城市轨道交通包括了地铁、轻轨、有轨电车以及磁悬浮列车等几种方式。在谈论城市轨道交通的时候,我们不能只把目光集中在地铁上,而应该将视线延伸开去。1、地铁:风景…  相似文献   

5.
建设高效绿色的轨道交通系统已成为各大城市提升城市形象、缓解交通拥堵、方便居民出行的首选,而客流预测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本文结合普洱市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实例,在研究现状城市居民出行特征、公交发展水平及道路系统运行特征基础上,利用四阶段模型理论,分析普洱市不同组团间的居民出行量、出行分布、出行结构等特征,对普洱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客流进行测试,通过预测线路的断面流量、客运量、负荷强度,确定不同的比选方案指标,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提供量化支撑。  相似文献   

6.
台风灾害会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带来影响,正面登陆的台风可能直接导致城市轨道交通中地面、高架等露天线路停运。因此,为保障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需要对台风登陆期间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组织进行调整。以福建省厦门市地铁1号线为例,从行车、客运、乘务、宣传等方面,对受台风灾害影响下的运营组织调整进行研究。认为应在保证人身和行车安全的前提下,考虑客流变化情况,以便最大限度地维持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期望能够为台风灾害情况下沿海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组织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1.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现状 中国大陆第一条投入运营的地铁是1969年开通的北京地铁1号线,在随后2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仅有北京和天津拥有3条、长度不足50公里的地铁线路。到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空间规模迅速扩大,从而也产生了严重的城市交通拥挤问题,我国很多城市为了改善城市交通,纷纷修建或规划修建城市轨道交通。以1995年上海地铁1号线和1999年广州地铁1号线的开通运营为标志,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到2005年底,已经有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长春、大连、武汉、深圳、重庆、  相似文献   

8.
付一方 《综合运输》2023,(12):60-64+192
为了更加客观全面地反映城市轨道交通出行者决策行为,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准确性,缓解线路运营面临的高峰时段客流拥挤现象,从出行广义费用角度出发,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分配研究。综合考虑票价、出行时间、舒适度、准时性等因素,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出行广义费用计算模型;以北京地铁5号线为例,将广义费用作为出行阻抗引入客流分配之中,构建了基于广义费用的随机用户平衡条件下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分配模型,并提出了嵌套Logit模型的迭代加权法用以求解模型;基于分配模型及算法,对不同票价和列车容量条件下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分配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广义费用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分配模型能够实现对轨道交通流量的有效预测,可对各类缓解高峰时段拥挤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辅助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相关决策。  相似文献   

9.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多样化背景下,多交路共线运行模式逐渐得到规划者与运营者的青睐。然而,普遍采用的均匀发车间隔时刻表难以解决恒定运力供给与时变客流需求间的矛盾,也未发挥出多交路共线运行模式的优势。为提升城市轨道交通服务水平,本文分析时刻表优化的关键因素,利用分时段客流OD数据,调整列车到发间隔,构建多交路共线运行线路的时刻表优化模型,并采用CPLEX求解。算例研究中,选取两层交路的城市轨道交通Y型线进行优化,满载率大于0.6的运行区间数量及满载率均衡性分别优化96.8%和41.4%,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强度及其基本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结合国内外部分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强度数据,分析了不同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以及不同类型轨道交通线路客流强度的基本特征,从线路空间与网络演变角度剖析了线路客流强度演变的内涵,提出了改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截至2014年底,我国大陆已有22个城市开通了3155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101条。预计2015-2020年我国大陆每年将有近30条线路,超过500公里的新线投入运营,40个城市开通运营线路超过6000公里。距离1969年北京开通运营第一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已超过45年,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发展呈现"新线急剧增加和已有线路逐步老化"的叠加期,"十三五"期间每年将有500公里新线投入使用,也面临大量老线相继进行  相似文献   

12.
<正>进站难,上车难,如何破解地铁拥挤困局?缩短间隔,增大运量,又该如何确保列车运行安全?北京地铁客流快速增长,日客运量超过千万人次已成常态。特别是早高峰时段里,部分骨干线路列车极为拥挤,列车满载率超过120%,有时乘客需要等候2-3趟车才能上去。"只求能上车"的愿望并不是只有北京人民才有,上海、广州人民也不例外。近年来,尽管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越来越密,人们却发现,"每新开一条线即满载一条线,对缓解地面交通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如何应对"几何级"增长的客  相似文献   

13.
关于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反思和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城市轨道交通在加快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客流预测问题、线路长度问题、线路延伸问题、车站的建设规模问题、不合理工期问题、线路的敷设方式问题、技术装备的标准化问题进行了剖析,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进一步发展和建设给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速铁路投产以来客运量不断攀升,为中长距离出行提供了新的选择。本文结合对我国高铁开通运营较早的武广、郑西及温福三条运输通道综合交通系统的调研,分析了高铁线路开通前后通道客运量的变化,推算了我国高铁客运量的来源。研究表明,我国高铁客流大部分来自诱增客流。本文据此分析了我国高速铁路在综合交通体系中的功能定位与经营策略,并提出了提升我国高速铁路客运服务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保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性,对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现状进行总结,基于以往发生的轨道交通安全事故总结,对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安全运营策略,以期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能力,维护城市稳定、持续发展,推动城市轨道交通进步。  相似文献   

16.
温素华  冯若潇 《综合运输》2023,(6):13-17+34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时序研究是轨道交通线网建设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长期以来一直以定性方法为主。同时,POI等多源大数据愈来愈多地应用到城市及交通规划领域,但现有研究大多着眼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阶段的后评价,缺少对规划建设阶段的关注。本文以福州为例,利用POI大数据对轨道交通的现状服务效益进行分析,辅助决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中建设时序的选择,试图解决传统上地铁线网和建设规划定性有余而定量不足的缺点,量化分析各条地铁线路对城市的服务效果,为建设规划的线路选择和时序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7.
岩石地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采用钻爆法施工存在施工扰民及影响环境等诸多问题.文章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特点,并结合重庆六号线及青岛地铁二号线的设计及施工情况,从线路平、纵断面控制条件及线路埋深、TBM过站、TBM选型、支护结构及运输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对采用TBM工法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岩石地层城市轨道交通采用TBM工法是可行的,风险是可控的,施工是安全的;单护盾TBM机型应该是城市轨道采用的主要机型,支护结构应以管片衬砌为主,过站应尽可能采用平移过站形式.  相似文献   

18.
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交通系统中最主要的一部分,对城市发展和人们出行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有效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能力,探讨城市轨道交通运输重要性,针对当前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的主要因素,从提高运营频次、扩大线路规模、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推动数字化技术创新、完善运营管理体制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建立完善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变得尤为重要。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的协调配合将会减少两者之间的竞争,提高整个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输能力。本文对当前城市轨道交通以及常规公交的发展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协调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二者协调面临的管理分离、线路网络规划不合理等问题,从线网优化和调度运营两方面提出了两种交通方式换乘客流的运能协调的进一步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共和新路高架工程是国内第一条集城市轨道交通和高架道路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工程,体量大,线路长,对城市景观的影响非常大。要充分表现高架结构的技术美,挖掘结构自身的内在美和独特魅力,实现结构构成与建筑空间形态的艺术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